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组织化学法与间接免疫荧光法对REV抗原定位的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刘绍琼 王健 +2 位作者 张培培 张永光 孙淑红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09-712,共4页
本研究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间接免疫荧光(IFA)法对肿瘤病鸡不同脏器中的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进行了检测,旨在为两种REV抗原定位方法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REV SD1005分离株人工接种1日龄海兰褐鸡,分别采取28日龄肿瘤... 本研究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间接免疫荧光(IFA)法对肿瘤病鸡不同脏器中的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进行了检测,旨在为两种REV抗原定位方法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REV SD1005分离株人工接种1日龄海兰褐鸡,分别采取28日龄肿瘤病鸡的肿瘤、法氏囊、骨髓、肝脏、心脏、脾脏、腺胃的新鲜切面在洁净盖玻片上触片,同时制备其病理组织连续切片,分别用IHC法、IFA法对触片和切片进行REV检测。结果显示,两种用于抗原定位的染色方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均可对病鸡的肿瘤、法氏囊、骨髓、肝脏、心脏、脾脏、腺胃等组织中存在的REV进行定位,依据染色后的阳性细胞感染率可判断REV的组织嗜性。本研究表明,IHC法与IFA法均可用于检测不同脏器中的REV,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低背景和简便快速的特点。但相对于IFA法,IHC法更经济实用并且实验材料易于保存,因此可以在REV抗原定位研究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间接免疫荧光 抗原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色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在肺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文佳 周建娅 周建英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42,共7页
肺癌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 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 PD-L1)抑制剂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 肺癌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 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 PD-L1)抑制剂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现有的生物标志物检测对准确选择免疫治疗受益的患者均有一定的价值,但都存在着局限性。多标记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multiplex immunohistochemistry/immunofluorescence,mIHC/IF)技术允许在单一组织切片上同时检测多个抗体,并对细胞组成、细胞功能和细胞-细胞相互作用进行全面研究。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使用mIHC/IF技术对肿瘤免疫微环境(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TIME)下特异性免疫细胞群进行了探索,发现其有助于肺癌患者临床预后判断及疗效预测。肺癌免疫治疗时代,这项技术在转化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mIHC/IF检测方法在肺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多色标记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荧光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内科临床的应用
3
作者 张景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168-169,共2页
免疫组织化学的最基本技术是应用荧光素或酶标记抗体进行免疫病理研究,主要原理是用标记的抗体定位抗原,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的性质,从而使组织的功能与形态联系起来。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 免疫组织化学的最基本技术是应用荧光素或酶标记抗体进行免疫病理研究,主要原理是用标记的抗体定位抗原,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的性质,从而使组织的功能与形态联系起来。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免疫组织化学这一融免疫学、病理学为一体的新技术进展神速。除了应用最为广泛的免疫荧光、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外,各种新的免疫酶技术不断涌现,如卵白素-生物素复合物法(ABC),葡萄糖氧化酶抗葡萄糖氧化酶法(GAG),硷性磷酸酶抗硷性磷酸酶法(APAAP);各种单克隆抗体及其片段(Fab,F(ab′)2)被大量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临床 葡萄糖氧化酶 免疫酶技术 免疫荧光 酶标记抗体 磷酸酶 免疫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单克隆抗体 细胞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免疫色谱测试法与免疫荧光法检测登革病毒IgG抗体的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何似 陈润 +5 位作者 李世清 吴护华 陈燕 徐珊 杨建娜 陈敏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6-58,共3页
目的 应用登革热快速免疫色谱测试法 (DengueFeverRapidImmunochromatographicTest,DRIT)与间接免疫荧光法 (IndirectImmunofluorescentAssay ,IIF)检测登革病毒IgG抗体进行比较。 方法 DRIT按说明书操作 ,在Control线区出现紫红色线... 目的 应用登革热快速免疫色谱测试法 (DengueFeverRapidImmunochromatographicTest,DRIT)与间接免疫荧光法 (IndirectImmunofluorescentAssay ,IIF)检测登革病毒IgG抗体进行比较。 方法 DRIT按说明书操作 ,在Control线区出现紫红色线的前提下在IgG线区出现紫红色线表明IgG抗体阳性 ;IIF抗原片系应用本室分离的登革Ⅱ型病毒感染C6 / 36细胞制备 ,操作按常规进行。结果 检查临床疑似登革热病人血清 5 6份 ,IIF检测阳性 30份 ,阳性率 5 3.6 %。DRIT检查阳性2 6份 ,阳性率 46 .4% ,两法符合率 91.0 7% ,χ2 =1.5 0 ,P >0 .0 5。检测无症状人血清 6 8份 ,IIF检查阳性 37份 ,阳性率为 5 4.4%。DRIT检查阳性 2 3份 ,阳性率为 33.8% ,两法符合率 73.5 3% ,χ2 =9.39,P <0 .0 1。结论 检测病人血清两法无显著性差别 ,具有操作简单 ,时间较短 ,结果易观察等优点。IIF成本较低 ,检测病人或无症状人群IgG抗体均较敏感 ,仍不失为理想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IGG抗体 IIF DRIT 快速免疫谱测试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免疫荧光法诊断牛新孢子虫病
5
作者 李琼璋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0年第10期11-11,共1页
B.C.Barr氏等提出运用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牛新孢子虫病。将138头特定流产牛分成2组,第一组(n=74)为确诊或者假定诊断新孢子虫病者;第二组(n=64)为正常者。前者有37头发现了新孢子虫抗体;后者有一头胎儿的滴度为1∶80—1∶10240。
关键词 新孢子虫病 免疫荧光 组织化学 试验检测 抗体滴度 血清样品 血清阳性 相关程度 扩展频率 抗体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时间分辨法检测石蜡包埋子宫颈组织p16^(INK4a)蛋白
6
作者 丁莉 邹先进 +2 位作者 范婉婷 郑杰 陈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时间荧光分辨法(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TRFIA)检测子宫颈组织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方法选取子宫颈组织病理学小活检标本126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及TRFIA法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p16^(INK4a)蛋白。结果12... 目的探讨时间荧光分辨法(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TRFIA)检测子宫颈组织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方法选取子宫颈组织病理学小活检标本126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及TRFIA法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p16^(INK4a)蛋白。结果126例标本中,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及恶性细胞20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24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53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29例。免疫组化检测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及恶性细胞组、LSIL组、HSIL组、SCC组中p16^(INK4a)蛋白阳性病例分别为1、19、53、28例,TRFIA检测p16^(INK4a)蛋白阳性病例分别为3、17、50、27例。LSIL、HSIL及SCC组中,TRFIA检测p16^(INK4a)蛋白阳性的病例经免疫组化结果均为阳性。TRFIA检测p16^(INK4a)蛋白在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及恶性细胞组、LSIL、HSIL及SCC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5.00%、70.83%、93.9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TRFIA适合于检测p16^(INK4a)蛋白,且对检测条件要求低,有利于临床工作中不同机构大规模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组织 P16^INK4A 免疫组织化学 时间荧光分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1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许静轩 杜少倩 +2 位作者 曹源 王红霞 黄伟翼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2-322,共11页
目的·探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4(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4,MMP1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胰腺癌肿瘤免疫微环境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通过GEPIA(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 目的·探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4(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4,MMP1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胰腺癌肿瘤免疫微环境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通过GEPIA(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数据平台分析MMP家族成员在30种常见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R语言整合GTEx(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数据库中167例胰腺正常组织和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中178例胰腺癌组织及4例配对癌旁组织的转录组数据,比较MMP14在胰腺癌与正常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使用GEPIA数据平台对不同MMP14表达水平胰腺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178例胰腺癌患者的相关临床信息,应用Perl和R语言分析MMP14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应用R语言和GSEA v3.0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采用CIBERSORT反卷积算法计算胰腺癌免疫微环境中各类免疫细胞亚群比例,分析MMP14的表达与各免疫细胞亚群比例的相关性。收集6例新鲜胰腺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类免疫细胞亚群;通过t-SNE降维与统计学分析,描述胰腺癌免疫微环境的特征。利用胰腺癌组织芯片进行多色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MMP14的表达与免疫细胞亚群的比例,验证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结果·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中,与MMP家族其他成员相比,MMP14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且胰腺癌中MMP14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肿瘤;MMP14在胰腺癌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胰腺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P=0.000),TNM分期Ⅱ期肿瘤MMP1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期(P=0.012),病理组织学分级G2和G3期肿瘤MMP14显著高于G1期(均P=0.000)。MMP14低表达组患者生存预后显著优于高表达组(P=0.033)。KEGG和GO分析结果显示MMP14主要富集在胰腺癌和免疫相关通路。MMP14的表达水平与CD8+T细胞、单核细胞的比例呈负相关(均P<0.05),与巨噬细胞的比例呈正相关(P=0.000)。流式细胞实验结果提示胰腺癌肿瘤微环境呈现免疫抑制性。多色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显示,MMP14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0),TNM分期较晚及病理组织学分级较高的肿瘤MMP14的表达水平也相对较高(均P<0.05)。在MMP14高表达的肿瘤组织中,CD8+T细胞比例降低(P=0.001),巨噬细胞比例升高(P=0.000),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一致。结论·与正常胰腺组织和癌旁组织相比,MMP1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显著升高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MMP14高表达的胰腺癌组织中CD8+T细胞比例降低,巨噬细胞比例升高;高表达MMP14的胰腺癌肿瘤微环境呈现高度免疫抑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14 肿瘤免疫微环境 生物信息学分析 流式细胞术 多色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特点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金兰 刘艳荣 +2 位作者 常艳 付家瑜 陈珊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6-228,共3页
为了解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eloma ,MM)细胞的免疫表型特点 ,采用三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对 2 0例MM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了免疫分型检测。研究结果发现 ,每例病人骨髓细胞中均可见一群异常的细胞 ;CD4 5 /SSC值较有核红... 为了解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eloma ,MM)细胞的免疫表型特点 ,采用三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对 2 0例MM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了免疫分型检测。研究结果发现 ,每例病人骨髓细胞中均可见一群异常的细胞 ;CD4 5 /SSC值较有核红细胞大 ;CD4 5阴性或弱阳性 ;CD38强阳性 ;CD19均为阴性 ;多数标本CD5 6阳性 ;少数标本胞浆κ(cκ)或胞浆λ(cλ)阳性及CD2 0阳性。检测的所有标本除三分之一为CD5 6 -外 ,均无正常浆细胞的表型 (CD19阳性 ,CD5 6阴性 )。结论 :流式细胞术是确定MM细胞的有用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表型 流式细胞术 MM 免疫荧光直接标记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显微镜摄影技术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淼丽 李继硕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1-310,共10页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抗体 荧光显微镜摄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炎性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勤暖 李冬梅 +1 位作者 于慧玲 马洪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61-1265,1338,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炎性因子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指导临床用药和判断预后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选取穿刺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74例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同期26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炎性因子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指导临床用药和判断预后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选取穿刺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74例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同期26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2组受试者均空腹抽取静脉血,实验组患者于术后留取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距癌组织2cm)及术后7d再次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癌旁正常组织及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1β和环氧合酶-2(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IL-1α、IL-1β和COX-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析IL-1α、IL-1β和COX-2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中IL-1α、IL-1β和COX-2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癌组织中IL-1α、IL-1β和COX-2的蛋白表达水平、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IL-1α与IL-1β、IL-1α与COX-2、IL-1β与COX-2均呈正相关关系(r=0.64,P=0.035;r=0.71,P=0.042;r=0.69,P=0.038)。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IL-1α、IL-1β和COX-2表达水平上调,提示炎性因子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和转移,其应用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治疗策略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酶联免疫 实时荧光定量 白细胞介素1Α 白细胞介素1Β 环氧合酶-2 INTERLEUKIN INTERLEUKIN CYCLOOXYGENAS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生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长梅 惠延年 +4 位作者 王雨生 阎峰 韩泉洪 崔志利 马吉献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增生膜中的表达,并鉴别增生膜中阳性细胞来源。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玻璃体切割手术获得的43例PVR增生膜进行CTGF蛋白的检测,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在阳性表...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增生膜中的表达,并鉴别增生膜中阳性细胞来源。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玻璃体切割手术获得的43例PVR增生膜进行CTGF蛋白的检测,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在阳性表达的增生膜和正常人眼球标本中判定CTGF阳性细胞来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VR增生膜中阳性细胞形态多是一类胞体为长圆形或多角形,胞浆丰富的上皮样细胞。17例C2-C3级膜中12例阳性,26例D1-D3级膜中19例阳性,其染色反应为阴性"-"、弱阳性"+"、阳性"2+"和强阳性"3+"的分别有5、3、6、3例和7、5、8、6例,总阳性率分别为70.6%和73.1%。统计学分析CTGF阳性表达与膜分级问无相关性(P>0.1)。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显示PVR增生膜中有RPE、巨噬细胞、神经胶质细胞,CTGF阳性细胞来源于RPE细胞;正常眼球RPE层不表达CTGF。结论正常眼球RPE层不表达CTGF,PVR形成过程中RPE细胞在TGF-β1等生长因子的刺激下,CTGF表达上调,表明CTGF参与了PVR增生膜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增生膜 SABC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荧光双标记 CTGF 玻璃体切割手术 RPE细胞 细胞来源 神经胶质细胞 TGF-β1 阳性表达 PVR 双标记技术 上皮样细胞 统计学分析 眼球标本 细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色胺在动情周期大鼠子宫中的分布 被引量:1
12
作者 郝建军 徐永平 +6 位作者 赵慧英 逄国梁 郭翠香 王震 李君锦 陈尧 牛贵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5-30,共6页
【目的】研究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在不同动情周期SD大鼠子宫中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探讨5-HT在雌性生殖系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阴道涂片法鉴定动情周期,选取均为正常动情周期的20只雌性SD大鼠,将其分为动情前期、... 【目的】研究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在不同动情周期SD大鼠子宫中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探讨5-HT在雌性生殖系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阴道涂片法鉴定动情周期,选取均为正常动情周期的20只雌性SD大鼠,将其分为动情前期、动情期、动情后期和动情间期4组,处死各组大鼠,取子宫制作石蜡切片,经免疫组织化学超敏SP法染色后,观察5-HT在不同动情周期大鼠子宫中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5-HT免疫阳性产物在子宫各层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其中主要存在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子宫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基质细胞以及子宫内膜固有层中的胚性结缔组织细胞中。子宫内膜固有层以椭圆形状和圆形的5-HT阳性细胞为主。此外,还有一些呈细丝状、串珠状的5-HT阳性神经纤维分布于子宫内膜固有层。环行肌层多为细丝状和串珠状且粗细不等的5-HT阳性神经纤维。纵行肌层5-HT阳性产物呈点状、细丝状、椭圆形状和串珠状分布。子宫内膜和肌层5-HT阳性产物在动情期和动情间期均呈强阳性表达,而在动情前期和动情后期均呈弱阳性表达。【结论】5-HT在不同生理时期大鼠子宫中的表达分布存在一定规律性,可能与其生理调节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 免疫组织化学SP 动情周期 子宫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43的意义及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晓英 陈慎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8期936-937,共2页
关键词 CX43蛋白 心脏疾病 间隙连接 连接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免疫荧光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红蛋白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维德 孙青 +1 位作者 李松 杭春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416-420,共5页
目的研究脑红蛋白(Ngb)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将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和SAH组(72只),SAH组再分为模型建立后3、6、12、24、48及72 h共6个亚组(每组12只)。通过改良后视交... 目的研究脑红蛋白(Ngb)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将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和SAH组(72只),SAH组再分为模型建立后3、6、12、24、48及72 h共6个亚组(每组12只)。通过改良后视交叉池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应用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SAH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Ngb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水平变化和分布。结果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大鼠正常脑组织中Ngb含量较少(0.56±0.14)。SAH后3 h脑组织中Ngb表达蛋白水平开始升高(0.77±0.16),24 h达到高峰(1.27±0.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后逐渐下降。②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大鼠脑组织Ngb mRNA从SAH后3 h开始增加,6 h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72 h基本下降到对照组水平。其中6 h及12 h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③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中有少量Ngb表达阳性细胞,但多呈弱阳性表达,且在颞叶皮质表达较多,海马区也有少量表达;SAH后Ngb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并且多数呈强阳性表达,在颞叶皮质增高最明显。结论大鼠SAH后脑组织内Ngb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均上调,提示Ngb可能参与对SAH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红蛋白 蛋白质印迹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胡萝卜素-15,15′-加氧酶在利鲁牛各组织部位的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万发春 魏晨 +7 位作者 张相伦 谭秀文 刘桂芬 游伟 赵红波 王星凌 刘晓牧 靳青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105-110,共6页
本试验以利鲁牛(利木赞牛×鲁西黄牛)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等分子手段检测了BCMO1在利鲁牛肝脏、十二指肠、不同脂肪组织等部位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显示... 本试验以利鲁牛(利木赞牛×鲁西黄牛)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等分子手段检测了BCMO1在利鲁牛肝脏、十二指肠、不同脂肪组织等部位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显示,BCMO1在肝脏、十二指肠、心脏、肾脏和肺脏中具有较高的表达量,在脾和瘤胃内未表达;不同部位脂肪组织内BCMO1相对表达量差异较大,其中在Western Blot检测中BCMO1在皮下脂肪仅有极少量表达,但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CMO1在不同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相当。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BCMO1除在十二指肠具有极高的表达量外,在肾脏、心脏、牛皮的表达量均高于肝脏。以上结果对深入研究β-胡萝卜素在肉牛体内的代谢机制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鲁牛 β-胡萝卜素-15 15’-加氧酶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质印迹 荧光定量PCR 表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2α、VEGF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6
作者 闫文明 宝莹娜 +5 位作者 贾玉玲 郁志龙 张保祯 赵建国 孙晓革 刘秀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1836-1837,共2页
目的探究子宫颈鳞癌组织中HIF-2α、VEGF的临床表达。方法:选择72例子宫颈鳞癌患者,收集子宫颈鳞癌组织;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妇女,收集正常宫颈组织。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各组织HIF-2α、VEGF表达进行检测... 目的探究子宫颈鳞癌组织中HIF-2α、VEGF的临床表达。方法:选择72例子宫颈鳞癌患者,收集子宫颈鳞癌组织;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妇女,收集正常宫颈组织。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各组织HIF-2α、VEGF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中HIF-2αmRNA、VEGF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IF-2α与VEGFmRNA表达显著相关(r=0.783,P〈0.001)。经免疫组化检测,HIF-2α、VEGF蛋白炎性物成棕黄色颗粒,多数在胞浆内,部分在胞核与胞膜,观察组HIF-2α、VEGF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IF-2α蛋白阳性水平与VEGF阳性表达水平为正相关(r=0.509,P〈0.001)。结论:在子宫鳞癌组织中,HIF-2α及VEGF的RNA与蛋白呈高表达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2α VEGF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5-羟色胺样和P物质样阳性终末与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的联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威 刘涛 +3 位作者 刘春然 武胜昔 李金莲 徐礼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6-170,共5页
本研究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三重标记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了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三叉神经中脑核(Vme)内5-HT样和P物质(substanceP,SP)样阳性终末分别与小白蛋白(parvalbumin,PV)样和GFP阳性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1)... 本研究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三重标记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了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三叉神经中脑核(Vme)内5-HT样和P物质(substanceP,SP)样阳性终末分别与小白蛋白(parvalbumin,PV)样和GFP阳性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1)Vme内有较多的PV样阳性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绝大多数为大、中型的假单极神经元,直径约为18~40μm;也可观察到少量的GFP阳性神经元,多为小的多极神经元,直径约为8~15μm;(2)5-HT样阳性终末广泛分布于Vme内,其中有部分阳性终末分别聚集在PV样或GFP阳性的Vme神经元的胞体周围,计数结果表明:大约有77.7%和22.3%的5-HT样阳性终末分别与PV样或GFP阳性胞体相接触;(3)SP样阳性终末也广泛分布于Vme内,并分别与PV样或GFP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形成密切接触,其中有78.2%和21.8%的阳性终末分别与PV样或GFP阳性胞体相接触。以上结果提示,在口面部本体感觉信息向更高一级中枢传递过程中,5-HT能和SP能神经终末不仅对初级传入发挥直接的调控作用,还可能通过影响Vme内的GABA能神经元的活动,从而间接对该信息的传递发挥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 P物质 γ-氨基丁酸 小白蛋白 绿荧光蛋白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三叉神经中脑核 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二醇对强迫游泳实验中大鼠行为及海马和杏仁核5-羟色胺转运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福中 吴彦 +1 位作者 单红英 仇剑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74-1577,共4页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强迫游泳实验中双侧卵巢切除大鼠行为及海马和杏仁核中5-羟色胺转运体(SER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8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应激组、雌二醇组和氟西汀组(n=7)。手术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后饲养3周,第4周开始慢...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强迫游泳实验中双侧卵巢切除大鼠行为及海马和杏仁核中5-羟色胺转运体(SER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8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应激组、雌二醇组和氟西汀组(n=7)。手术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后饲养3周,第4周开始慢性给药14 d。第14天时应激组、雌二醇组和氟西汀组大鼠进行15 min强迫游泳实验,评定大鼠行为。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和杏仁核中SERT表达。结果雌二醇组和氟西汀组大鼠游泳行为计数分别显著多于应激组,而不动行为计数显著少于应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应激组大鼠海马和杏仁核中SERT积分吸光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而雌二醇组和氟西汀组海马和杏仁核中SERT积分吸光度均显著低于应激组(P<0.05,P<0.001)。结论雌二醇可使双侧卵巢切除大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游泳行为增加,不动行为减少;预先给予雌二醇可阻止应激引起海马和杏仁核SERT蛋白含量增加,作用与抗抑郁药物氟西汀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氟西汀 强迫游泳实验 5-羟胺转运体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在不同繁殖期蓝狐睾丸组织分布比较
19
作者 梁晶晶 袁莉刚 李琪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共6页
【目的】比较睾丸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成分LN在不同繁殖季节蓝狐睾丸中的分布及变化特点.【方法】采用H.E染色法、组织化学法、免疫荧光技术结合IPP形态计量比较分析.【结果】H.E染色表明繁殖间期与繁殖期蓝狐睾丸生精小管内部结构有明显不... 【目的】比较睾丸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成分LN在不同繁殖季节蓝狐睾丸中的分布及变化特点.【方法】采用H.E染色法、组织化学法、免疫荧光技术结合IPP形态计量比较分析.【结果】H.E染色表明繁殖间期与繁殖期蓝狐睾丸生精小管内部结构有明显不同,繁殖期蓝狐睾丸生精上皮细胞层数明显多于繁殖间期,精子发育良好,繁殖间期生精小管内无成熟精子.免疫组织化学密度表明,LN在蓝狐不同繁殖期睾丸间质细胞,小血管壁均呈强阳性表达,管周肌样细胞中等表达,阴性对照无表达.免疫荧光表达显示,LN主要表达于间质细胞及管周肌样细胞,平均吸光度统计结果表明,繁殖期较繁殖间期表达显著增高.【结论】蓝狐睾丸LN在生精小管基膜的表达在不同繁殖期变化不明显,但在间质细胞及支持细胞的表达差异显著与季节性繁殖有一定关系,提示LN可能参与间质细胞分泌雄性激素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狐 睾丸 繁殖期 LN 组织化学 免疫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关中奶山羊子宫中TLR4的定位和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代盈盈 王文丽 +2 位作者 赵慧英 刘红改 王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9-634,共6页
为了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在妊娠期山羊子宫中的分布和表达变化规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别对妊娠早期(1~30d)、妊娠中期(31~120d)和妊娠晚期(121~150d)关中奶山羊子宫中TLR4的分布及... 为了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在妊娠期山羊子宫中的分布和表达变化规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别对妊娠早期(1~30d)、妊娠中期(31~120d)和妊娠晚期(121~150d)关中奶山羊子宫中TLR4的分布及TLR4mRNA的表达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LR4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关中奶山羊子宫的子宫内膜、肌层和浆膜均有不同程度分布,其中在子宫内膜上皮和腺上皮中阳性细胞最多、着色最深,肌层和浆膜层中免疫细胞着色较浅;随妊娠时期推移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着色逐渐变浅,固有层中子宫腺上皮细胞着色先显著增强,到妊娠晚期又有所减弱;妊娠期子宫中TLR4相对表达量在妊娠期子宫内膜呈低-高-低的规律性变化,妊娠中期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妊娠早期和晚期(P<0.01),妊娠早期表达量最低且极显著低于妊娠中期和晚期(P<0.01);在妊娠各期山羊子宫中的TLR4mRNA的表达量变化规律与TLR4相对表达量一致。表明TLR4在妊娠期关中奶山羊子宫的分布和表达具有一定的规律,并可能参与子宫的免疫和分泌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子宫 TOLL样受体4 关中奶山羊 免疫组织化学SP 荧光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