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多胞型摄动的线性切换系统的渐近稳定性 被引量:6
1
作者 孙文安 孙希明 赵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23-726,共4页
具有多胞型摄动的线性切换系统的不确定性是由若干已知常数矩阵的凸组合构成的·利用确定性系统凸组合技术与多胞摄动矩阵范数概念,使用单Lyapunov函数方法和多Lyapunov函数方法分别给出了使这种切换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及切换... 具有多胞型摄动的线性切换系统的不确定性是由若干已知常数矩阵的凸组合构成的·利用确定性系统凸组合技术与多胞摄动矩阵范数概念,使用单Lyapunov函数方法和多Lyapunov函数方法分别给出了使这种切换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及切换律的设计方法,所有结果都由线性矩阵不等式来表达,易于实际检验·最后给出仿真算例,验证了文中结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切换系统 多胞型摄动 渐近稳定性 LYAPUNOV函数 矩阵不等式 切换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胞型矩阵的Hurwitz与Schur鲁棒稳定性检验 被引量:4
2
作者 肖扬 杜锡钰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1-53,共3页
提出基于二维面检验的多胞型矩阵Hurwitz与Schur鲁棒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并且证明多胞型矩阵的Hurwitz与Schur鲁棒稳定性可由其二维表面的稳定性保证,最后以实例证明本文的鲁棒稳定性检验的可应用性。
关键词 不确定系统 鲁棒稳定性 多胞型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胞型线性切换系统二次稳定的充要条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文安 冯佳昕 张强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研究了多胞型线性切换系统在任意切换下的二次稳定性问题.首先构造区间矩阵,把多胞型线性切换系统转化为区间系统,利用Riccati不等式给出了在任意切换策略下多胞型线性切换系统二次稳定性的充要条件.这个条件等价于共同二次正定Lyapuno... 研究了多胞型线性切换系统在任意切换下的二次稳定性问题.首先构造区间矩阵,把多胞型线性切换系统转化为区间系统,利用Riccati不等式给出了在任意切换策略下多胞型线性切换系统二次稳定性的充要条件.这个条件等价于共同二次正定Lyapunov函数判定条件,而且该条件只需找到一组LMI的解就可以判定该系统的二次稳定性,大大降低计算工作量.最后用数值例子对所得结果加以验证,说明了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切换系统 二次稳定性 LYAPUNOV函数 多胞型摄动 区间矩阵 线性矩阵不等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多胞型摄动的时滞系统鲁棒稳定性
4
作者 杨录山 尚展垒 王东署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72-74,共3页
通过定义一个参数依赖的Lyapunov泛函,结合利用逆凸组合技术和一个矩阵不等式松散方法,得到了保守性小且计算复杂度低的鲁棒稳定性判据.算例表明新的判据显著地改进了已有的结果.
关键词 多胞型摄动 时滞系统 鲁棒稳定性 线性矩阵不等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胞型不确定性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器设计
5
作者 陶超 艾剑良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81-1785,共5页
针对某高超声速飞行器纵向不稳定,对飞行条件变化和自身参数变化的高度敏感性,飞行高度和马赫数变化范围大以及存在参数不确定性等特点,提出了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一种改进的状态反馈H∞控制器对飞行器的高度和迎角进行跟踪。该... 针对某高超声速飞行器纵向不稳定,对飞行条件变化和自身参数变化的高度敏感性,飞行高度和马赫数变化范围大以及存在参数不确定性等特点,提出了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一种改进的状态反馈H∞控制器对飞行器的高度和迎角进行跟踪。该方法将高超声速飞行器不确定性参数转化为一种多胞型的参数空间,这样的多胞型参数空间将包含2N(N为不确定参数的个数)个顶点,该方法保证系统的状态矩阵和输入矩阵在上述的多胞型参数空间内摄动时的鲁棒性。在23200米和马赫数为6的巡航条件下进行仿真,同时考虑外界大气紊流干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上述多胞型不确定性参数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同时能保证对指令信号有较好的跟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H∞控制 多胞型不确定性 鲁棒性 线性矩阵不等式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胞不确定型多时变时滞系统的稳定性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伯忍 胥布工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5-820,共6页
采用积分等式方法处理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导数中的交叉项,利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和自由权矩阵来保留状态的导数项,标称系统的稳定性条件中的系统矩阵和Lyapunov矩阵得以分离,再通过参数依赖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得到多胞不确定... 采用积分等式方法处理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导数中的交叉项,利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和自由权矩阵来保留状态的导数项,标称系统的稳定性条件中的系统矩阵和Lyapunov矩阵得以分离,再通过参数依赖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得到多胞不确定型系统的鲁棒稳定性结论,最后数值算例说明稳定性条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分等式 多胞不确定 鲁棒稳定 线性矩阵不等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SPWM逆变器的切换模型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韩璐 肖建 邱存勇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27,共7页
针对三相SPWM逆变器的近似线性化建模方法对系统分析的局限性,在周期切换理论的基础上对三相SPWM逆变器进行建模,并提出一种新型的稳定性分析方法。首先,在SPWM调制原理基础上,将一个工频周期按三相母线电压大小划分为6个区间,分别得到... 针对三相SPWM逆变器的近似线性化建模方法对系统分析的局限性,在周期切换理论的基础上对三相SPWM逆变器进行建模,并提出一种新型的稳定性分析方法。首先,在SPWM调制原理基础上,将一个工频周期按三相母线电压大小划分为6个区间,分别得到切换子系统与切换规则,即三相SPWM逆变器的周期切换模型。之后利用周期切换系统与多胞模型的稳定等价性,通过判断对应多胞模型的稳定性,实现三相SPWM逆变器的稳定性分析。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切换模型以及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有效性,提高了系统模型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分析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建模 周期切换 多胞型 稳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构型吸能元件的轴向抗撞击性能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永康 张红兵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3-215,共3页
在传统薄壁方管的基础上,结合结构形态及其功能型要求,给出了多胞元吸能元件构型。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重量相等的不同构型结构进行了碰撞数值分析。考察了结构材料的应变率效应对吸能元件的吸能能力的影响。通过比较撞击过程中吸能元... 在传统薄壁方管的基础上,结合结构形态及其功能型要求,给出了多胞元吸能元件构型。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重量相等的不同构型结构进行了碰撞数值分析。考察了结构材料的应变率效应对吸能元件的吸能能力的影响。通过比较撞击过程中吸能元件所吸收的能量、变形模式等发现:多胞元方管表现出良好的抗撞击性能。数值模拟结果为今后抗撞击结构部件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能元件 应变率 多胞元构 抗撞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系统混合H_2/H_∞鲁棒控制的直接迭代LMI方法 被引量:12
9
作者 叶思隽 王新民 +1 位作者 张清江 李俨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7-255,共9页
设计多胞型不确定系统的控制器时,引入附加变量能够减小设计保守性,但这会使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维数大大增加,控制器难以求解.本文阐述了一种基于直接迭代线性矩阵不等式(DILMI)方法的混合H2/H∞鲁棒控制方法.首先借助于仿射二次稳... 设计多胞型不确定系统的控制器时,引入附加变量能够减小设计保守性,但这会使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维数大大增加,控制器难以求解.本文阐述了一种基于直接迭代线性矩阵不等式(DILMI)方法的混合H2/H∞鲁棒控制方法.首先借助于仿射二次稳定理论将整个多胞型不确定集合的稳定性问题转化为该集合各顶点的稳定性问题.利用参数依赖Lyapunov方法,给出了一个保证系统鲁棒稳定,并满足混合H2/H∞性能指标的充分条件.随后采用DILMI算法实现了Lyapunov变量和控制增益的解耦,无需引入附加变量就能够求解充分条件中的非凸优化问题.最后,关于F-16多胞型模型的飞行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胞型不确定系统 仿射二次稳定 鲁棒控制 混合H2/H∞控制 直接迭代线性矩阵不等式(DIL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智能车轨迹跟踪控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吴海东 司振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117,共8页
针对传统的基于精确数学模型的智能车轨迹跟踪控制器跟踪精度低,鲁棒性弱,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驾驶环境等问题,结合线性矩阵不等式(LMI)鲁棒控制具有易于求解、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提出基于LMI的智能车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将车辆侧向动力... 针对传统的基于精确数学模型的智能车轨迹跟踪控制器跟踪精度低,鲁棒性弱,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驾驶环境等问题,结合线性矩阵不等式(LMI)鲁棒控制具有易于求解、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提出基于LMI的智能车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将车辆侧向动力学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坐标变换,得到基于跟踪误差的车辆侧向动力学状态空间模型,采用饱和线性轮胎得到车辆侧向动力学多胞型模型;设计LMI反馈控制器,在控制器中引入前馈控制量,以消除侧向位置稳态误差.Carsim和Matlab/Simulink的联合仿真表明,该控制器在保证车辆稳定性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跟踪精度,对车速和路面附着系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与模型预测控制器(MPC)和预瞄驾驶员模型(PDM)控制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设计的该控制器轨迹跟踪精度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跟踪 线性矩阵不等式(LMI) 饱和线性轮胎 多胞型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性能约束的车辆主动前轮转向静态输出反馈控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毛营忠 冯智勇 郭会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6-164,共9页
为使车辆能精确地跟踪理想横摆角速度,从而提高车辆路径跟踪能力,提出考虑多性能约束的主动前轮转向静态输出反馈(SOF)控制方法.由于行驶中车辆轮胎的侧偏刚度是一强非线性参数,所以将侧偏刚度作为模型的不确定性参数.基于饱和线性轮胎... 为使车辆能精确地跟踪理想横摆角速度,从而提高车辆路径跟踪能力,提出考虑多性能约束的主动前轮转向静态输出反馈(SOF)控制方法.由于行驶中车辆轮胎的侧偏刚度是一强非线性参数,所以将侧偏刚度作为模型的不确定性参数.基于饱和线性轮胎模型,建立二自由度车辆动力学多胞型模型来对参数不确定性进行处理.针对该类不确定性系统,考虑具有区域极点配置约束与H_(∞)性能约束的鲁棒SOF控制器设计问题.给出了该类不确定系统的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充分条件,并首次扩展运用一种坐标转换矩阵优化方法来迭代求解所得到的LMI条件,从而得到该类不确定性系统的鲁棒最优H_(∞)SOF控制器.MATLAB/Simulink和CarSim的联合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SOF控制器可显著提高对期望横摆角速度的跟踪性能,改善车辆路径跟踪能力,且对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前轮转向 静态输出反馈控制 多胞型 线性矩阵不等式 坐标转换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螺旋槽变形诱导的多胞管轴向压溃性能及机理分析研究
12
作者 崔勇鑫 范志强 +1 位作者 张家伟 张冰冰 《振动与冲击》 2025年第18期41-51,共11页
多胞薄壁管因通过截面拓补设计引入了更多的角元和更长的塑性铰,在轴向压溃过程中能够提供更高的压溃载荷和比吸能,但其压溃变形模式和能量吸收效率仍受结构尺寸效应的影响。通过在一阶多胞管(multi-cell tube,MT)的外侧柱壳外表面引入... 多胞薄壁管因通过截面拓补设计引入了更多的角元和更长的塑性铰,在轴向压溃过程中能够提供更高的压溃载荷和比吸能,但其压溃变形模式和能量吸收效率仍受结构尺寸效应的影响。通过在一阶多胞管(multi-cell tube,MT)的外侧柱壳外表面引入竖向螺旋槽,构建一种改进型一阶多胞管(modified multi-cell tube,MMT),通过预制刻槽缺陷诱导小长径比多胞管的变形模式,以降低初始峰值载荷并减小载荷波动度。采用机加工制备刻槽型多胞管,分别对无填充的刻槽多胞管和泡沫铝填充多胞管进行了准静态和低速冲击压缩试验。通过数值模拟进一步探讨了螺旋槽深度及其位置等因素对结构变形特征和能量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螺旋槽的引入及泡沫铝的填充均能够显著提升多胞管的压溃载荷效率,并有效减小了压缩过程中的载荷波动;MMT外管上的刻槽能够诱导柱壳结构的折叠变形模式,在加载过程中可有效降低初始峰值力,并获得更为平稳的平均压溃力(mean crush force,MCF)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多胞 平均压溃力(MCF) 载荷波动 变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