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9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荣芹 王影 +3 位作者 尹桂然 薛平 李琦芬 蔡建辉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179-1180,共2页
关键词 肿瘤标志 蛋白芯片 恶性肿瘤 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在消化道肿瘤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郑志存 钱进 朱伯金 《安徽医学》 2008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在消化道肿瘤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该蛋白芯片测定系统测定5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32例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和4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12种常规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Ferritin、β-HCG...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在消化道肿瘤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该蛋白芯片测定系统测定5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32例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和4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12种常规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Ferritin、β-HCG、AFP、Free-PSA、PSA、CA125、HGH及CA153)的水平。结果消化道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为76.79%,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25%)和健康对照组(8.33%)(P<0.05)。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可以显著提高消化道肿瘤诊断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 蛋白芯片 消化道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莉 彭剑雄 周细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29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简称C-12)对肿瘤的筛查和常见的5种肿瘤检出的优势。方法用该检测系统测定分析500例恶性肿瘤患者,150例良性疾病患者和16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CA125、C...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简称C-12)对肿瘤的筛查和常见的5种肿瘤检出的优势。方法用该检测系统测定分析500例恶性肿瘤患者,150例良性疾病患者和16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CA125、CA153、AFP、Ferritin、free-PSA、PSA、β-HCG及HCH)的水平。结果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体检组。C-12对相关5种恶性肿瘤检出的灵敏度高于肿瘤标志物单项指标,对健康人群检测的特异性为95%,对健康人群肿瘤的检出率为0.2%。结论运用蛋白芯片技术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可以明显提高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同时也可以作为无症状人群的早期肿瘤普查手段之一,尤其对肿瘤高危人群的防癌普查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12项标志 蛋白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培良 张焕珍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4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100例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对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100例良性肿瘤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分析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对其进行比较两组的差异。...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100例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对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100例良性肿瘤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分析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对其进行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常见肿瘤患者100例进行检测,呈阳性85例,阳性率85%;对照组100例呈阳性9例,阳性率9%。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适宜于健康体检及肿瘤普查,是临床检测肿瘤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蛋白芯片 肿瘤标志 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技术在人群普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平 曾屏 +1 位作者 黄杰 黎德君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5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在人群普查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3983人次进行12各肿瘤相关抗原物的普查。结果:3983例中筛查出245例肿瘤标志物有升高,其中17例被病理学、内窥镜、影像学确认为早... 目的:探讨应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在人群普查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3983人次进行12各肿瘤相关抗原物的普查。结果:3983例中筛查出245例肿瘤标志物有升高,其中17例被病理学、内窥镜、影像学确认为早期或中期肿瘤。确诊肿瘤人数占总普查人数0.43%,非肿瘤人数占总普查人数6.15%。结论:多肿瘤蛋白芯片检测系统适用于人群普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肿瘤标志 人群普查 芯片检测技术 肿瘤标志蛋白芯片检测系统 蛋白芯片技术 肿瘤相关抗原 中期肿瘤 人数 病理学 内窥镜 影像学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在对老年人进行肿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汪江涛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7期110-111,共2页
目的 :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在对老年人进行肿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核工业416医院收治的11190例老年肿瘤患者及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4512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5020例老... 目的 :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在对老年人进行肿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核工业416医院收治的11190例老年肿瘤患者及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4512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5020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设为恶性肿瘤组,将其中的6170例老年良性肿瘤患者设为良性肿瘤组,将其中的4512例老年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三组受检者均进行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然后比较三组受检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良性肿瘤组患者和恶性肿瘤组患者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受检者(P <0.05)。结论 :将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应用于对老年人进行肿瘤筛查中的效果较为理想,有助于发现早期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 老年人 肿瘤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在肿瘤筛查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亚南 廖莉娅 郑晓琴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5期1-3,共3页
目的讨论12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C-12)在肿瘤筛查的应用。方法采用C-12型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试剂盒检测1950例健康体检者及336例住院患者血清中12种肿瘤标志物的水平,结合临床情况,分析比较检出阳性率和临床肿瘤诊断符... 目的讨论12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C-12)在肿瘤筛查的应用。方法采用C-12型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试剂盒检测1950例健康体检者及336例住院患者血清中12种肿瘤标志物的水平,结合临床情况,分析比较检出阳性率和临床肿瘤诊断符合率。结果健康体检者C-12检测指标阳性率5.13%低于住院患者26.49%(P<0.05);阳性健康体检者肿瘤检出率56.52%与阳性住院患者79.7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芯片检测结果阳性者与临床诊断肿瘤者其符合率达71.85%。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是肿瘤高危人群筛查的重要手段,可用于临床肿瘤的辅助诊断、预后及疗效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肿瘤标志 蛋白芯片 肿瘤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标志物及血清胃蛋白酶原指标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志达 肖峰 芦珂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99(CA199)]及血清胃蛋白酶原指标[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PGR)]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胃癌...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99(CA199)]及血清胃蛋白酶原指标[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PGR)]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60例良性胃部疾病患者作为胃病组,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三组均行肿瘤标志物及血清胃蛋白酶原指标检测。对比三组肿瘤标志物及血清胃蛋白酶原指标水平与阳性检出率,肿瘤标志物及血清胃蛋白酶原指标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以及对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胃癌组的CEA(15.57±3.94)ng/ml、CA724(25.45±4.53)U/ml、CA199(58.25±8.05)U/ml均高于胃病组的(2.03±0.45)ng/ml、(3.87±0.65)U/ml、(14.23±3.74)U/ml和健康组的(1.45±0.40)ng/ml、(2.11±0.42)U/ml、(11.06±3.01)U/ml,PGⅠ(39.52±9.47)ng/ml、PGⅡ(10.47±2.15)ng/ml、PGR(2.15±0.40)低于胃病组的(77.46±10.30)ng/ml、(15.39±2.06)ng/ml、(4.11±0.67)和健康组的(118.12±31.03)ng/ml、(16.15±2.89)ng/ml、(7.23±1.40)(P<0.05)。胃癌组的CEA、CA724、CA199、PGⅠ、PGⅡ、PGR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5.00%、66.67%、48.33%、55.00%、51.67%、63.33%,均高于胃病组的15.00%、16.67%、8.33%、10.00%、8.33%、11.67%和健康组的3.33%、1.67%、0、0、1.67%、1.67%(P<0.05)。胃癌组的肿瘤标志物及血清胃蛋白酶原指标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胃病组和健康组(P<0.05)。肿瘤标志物及血清胃蛋白酶原指标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分别为95.56%、91.67%,均高于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的89.44%、78.33%和血清胃蛋白酶原指标单项检测的88.88%、75.00%(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及血清胃蛋白酶原指标在早期胃癌患者中呈异常表达,两项指标联合检测能够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 血清胃蛋白酶原指标 早期胃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芯片法检测多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兰小鹏 赵猛 +1 位作者 马立强 薛昭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8期716-719,共4页
目的 :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肝癌、胰 /结直肠癌及胃癌等四种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法 (C 12系统 )联合检测 30例肺癌、19例肝癌、2 4例胰 /结直肠癌和 2 2例胃癌及173例良性疾病患者 ,... 目的 :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肝癌、胰 /结直肠癌及胃癌等四种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法 (C 12系统 )联合检测 30例肺癌、19例肝癌、2 4例胰 /结直肠癌和 2 2例胃癌及173例良性疾病患者 ,并对结果进行敏感度 /特异性 (ROC)分析。 结果 :C 12系统中单个标志物在四种肿瘤中的检出率与文献报道无显著差异 ;肿瘤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肿瘤组 (分别为 85 .3%和 18.5 % ;P <0 .0 0 1) ,而且肿瘤组阳性平均值明显高于非肿瘤组 (P <0 .0 1) ;系统整体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任何单项标志物。 结论 :C 12系统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上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特异性 ,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 蛋白芯片 R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芯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永康 汤俊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1-381,共1页
关键词 蛋白芯片 化学发光检测系统 肿瘤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多肿瘤标志物的应用
11
作者 陈鸣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24期116-,共1页
关键词 肿瘤标志 特异性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蛋白芯片检测三种肿瘤标志物反应模式的建立及方法学评价
12
作者 陈玮 李妙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7期3-6,共4页
目的建立用液相蛋白芯片检测人血清三种肿瘤标志物的反应模式,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将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的包被抗体分别交联于不同荧光编码的微球上,并自行制备生物素标记抗体和抗... 目的建立用液相蛋白芯片检测人血清三种肿瘤标志物的反应模式,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将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的包被抗体分别交联于不同荧光编码的微球上,并自行制备生物素标记抗体和抗原标准品,建立双抗体夹心反应模式,评价液相蛋白芯片的检测范围、最低检测限、精密度等指标;将检测结果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EA、AFP、tPS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63~200、0.052—66.6、0.008~10ng/ml;最低检测限分别为31.3、13.0、5.2pg/ml;批内变异系数(cv)为6.2%~9.1%,批间CV为7.5%-13.5%;检测100(109)份临床血清标本的灵敏度为96.2%~98.2%,特异度为97.7%~98.2%,准确度为97%-98%;液相蛋白芯片与CLIA及TRFIA结果均呈明显正相关,P均〈0.001。结论液相蛋白芯片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具有线性范围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标本用量少等优点,具有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蛋白芯片 肿瘤标志 方法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标志物的均相电化学传感方法研究进展
13
作者 冯兆彤 李潇 +3 位作者 赵佳慧 马晓萌 刘晓娟 李峰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3-581,共9页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发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的肿瘤标志物传感新方法,对癌症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均相电化学方法无需固定化修饰电极界面,具有操作简单、响应快速、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等突出优点,在肿瘤标志物检测领域获得了广泛应...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发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的肿瘤标志物传感新方法,对癌症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均相电化学方法无需固定化修饰电极界面,具有操作简单、响应快速、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等突出优点,在肿瘤标志物检测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发展的一些肿瘤标志物均相电化学传感新方法,从酶辅助核酸水解到DNA构象变化调控电化学信号分子扩散,从亲和力差异到刺激响应型纳米载体调控信号转导等4个方面,介绍了肿瘤标志物的均相电化学传感方法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有助于促进均相电化学传感器的快速发展及其应用领域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 均相电化学 核酸探针 亲和力差异 纳米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14
作者 欧阳俊 刘林芳 +4 位作者 石大友 查亚云 唐秋燕 廖立潇 曾灵芝 《天津药学》 2025年第1期48-50,54,共4页
目的探究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4年7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结肠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卡培他滨辅... 目的探究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4年7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结肠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卡培他滨辅助化疗,观察组联合奥沙利铂辅助化疗,两组均以21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标志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ORR)(74.29%)、疾病控制率(DCR)(94.29%)均较对照组(51.43%、77.14%)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59.62±4.27)%、CD4^(+)(41.39±5.76)%均较对照组高,CD8^(+)(21.05±1.79)%较对照组低,癌胚抗原(CEA)(12.33±1.16)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41.05±3.17)pg/L、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51.25±3.22)U/mL、糖类抗原(CA)125(28.14±1.77)kU/L、CA199(24.22±2.16)kU/L均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肠癌术后患者予以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辅助化疗可有效调节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免疫功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T淋巴细胞亚群 肿瘤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薄壁囊腔型肺癌与薄壁空洞型肺结核的鉴别诊断价值
15
作者 宋慧玲 王梅 +2 位作者 张浙恩 张文奇 毛琼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5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薄壁囊腔型肺癌与薄壁空洞型肺结核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检查或痰涂片检查证实的41例薄壁囊腔型肺癌患者(肺癌组)和44例薄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薄壁囊腔型肺癌与薄壁空洞型肺结核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检查或痰涂片检查证实的41例薄壁囊腔型肺癌患者(肺癌组)和44例薄壁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结核组)。比较两组MSCT检查结果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蛋白21-1(CYFRA21-1)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薄壁囊腔型肺癌与薄壁空洞型肺结核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肺癌组空洞直径大于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中空洞内壁光滑、壁钙化、片状炎症、纵隔淋巴结钙化、卫星灶征的患者占比均低于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中外壁毛糙、壁结节、分叶征、毛刺征、偏心性空洞、胸膜凹陷征、胸膜粘连、磨玻璃征、血管集束征患者的占比均高于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血清NSE、CA125、CEA、CYFRA21-1水平均高于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鉴别的敏感度均高于单项鉴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与血清NSE、CA125、CEA、CYFRA21-1联合诊断薄壁囊腔型肺癌与薄壁空洞型肺结核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囊腔型肺癌 薄壁空洞型肺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肿瘤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郭旭霞 段满乐 +2 位作者 杜肖刚 纪爱芳 郭金英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4-224,共1页
关键词 蛋白芯片技术 检测 肿瘤标志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螺旋CT联合肿瘤标志物在肺癌高危人群筛查中的价值
17
作者 王彪 董亚锋 +1 位作者 马雯 边淼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4期636-640,共5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LD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血清癌胚抗原(CEA)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河南省肿...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LD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血清癌胚抗原(CEA)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LDCT检查的146例疑似肺癌病例,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肺癌组(114例)、良性病变组(32例),分析两组对象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CT表现征象以及二者联合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LDCT诊断肺癌的准确率为70.55%,灵敏度为69.35%,特异度为81.82%。肺癌和良性病变的影像学征象如结节分类、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LD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早期肺癌的AUC为0.850,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5.9%、81.25%和84.25%,均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结论低剂量螺旋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肺癌 低剂量螺旋CT 肿瘤标志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武利尤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对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及生存率的影响
18
作者 李小珍 谭军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5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纳武利尤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对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各42例,前者给予替莫唑胺... 目的:探讨纳武利尤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对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各42例,前者给予替莫唑胺治疗,后者给予纳武利尤单抗+替莫唑胺治疗,对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均下降,且B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A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B组高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及12个月,B组生存率均高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评分均升高,且B组升高幅度大于A组(P<0.05)。结论:纳武利尤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疗效较好,能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脑转移瘤 纳武利尤单抗 替莫唑胺 肿瘤标志 不良反应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NSCLC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张东乐 王爱民 李伟杰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5年第1期47-49,88,共4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复合系统(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120例,均行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检查,并经术...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复合系统(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120例,均行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检查,并经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结果证实是否发生骨转移,分别纳入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比较两组血清相关肿瘤标志物水平[糖链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比较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结果与病理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检测方式对骨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NSCLC患者120例诊断未发生骨转移71例,发生骨转移49例;转移组血清CA125、CEA、CYFRA21-1水平高于未转移组(P<0.05);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灵敏度为81.63%(40/49)、特异度为88.73%(63/71)、准确率为85.83%(103/120);ROC结果显示,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及血清CA125、CEA、CYFRA21-1水平联合诊断骨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0(95%CI:0.869~0.969),最佳诊断敏感度为87.76%,特异度为88.73%。结论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及血清CA125、CEA、CYFRA21-1检测联合应用对NSCLC骨转移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骨转移的有效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CT 断层融合显像 血清肿瘤标志 非小细胞肺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经清宫排毒汤结合紫杉醇联合卡铂标准化疗同步放疗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20
作者 徐跃峰 高永辉 刘艳娜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9期1690-1694,共5页
目的探究清宫排毒汤结合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同步放疗,对宫颈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许昌医院治疗的80例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0例)接受紫杉醇联合卡铂标准化疗同... 目的探究清宫排毒汤结合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同步放疗,对宫颈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许昌医院治疗的80例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0例)接受紫杉醇联合卡铂标准化疗同步放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式基础上服用清宫排毒汤剂。比较两组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免疫功能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RR)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积分(神疲乏力、恶心呕吐和腰膝酸软)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淋巴细胞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且高于对照组,CD8^(+)水平则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宫排毒汤与紫杉醇联合卡铂标准同步放化疗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病情,可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清宫排毒汤 紫杉醇 卡铂 化疗同步放疗 血清肿瘤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