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多聚蛋白基因分子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沈克飞 曹兰 +3 位作者 郑华 杨柳 张邑帆 张素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59-965,共7页
【目的】分析地处中国南方的重庆地区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sacbrood virus,SBV)(Ac SBV-S.Chn-CQ)的遗传特性。【方法】采用RT-PCR法对采自重庆23个区县的阳性中蜂幼虫进行SBV多聚蛋白基因... 【目的】分析地处中国南方的重庆地区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sacbrood virus,SBV)(Ac SBV-S.Chn-CQ)的遗传特性。【方法】采用RT-PCR法对采自重庆23个区县的阳性中蜂幼虫进行SBV多聚蛋白基因扩增、序列测定和序列分析,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method)基于基因组和基因组片段SB11-SB12构建系统进化树,使用RDP3检测SBV的基因重组。【结果】Ac SBV-S.Chn-CQ与中国南方中蜂SBV(Ac SBV-S.Chn)其他分离株、越南北部东方蜜蜂A.cerana SBV(Ac SBV-N.Vie)、越南北部西方蜜蜂A.mellifera SBV(Am SBV-N.Vie)、韩国东方蜜蜂SBV(Ac SBV-S.Kor)的同源性较高。Ac SBV-S.Chn-CQ在结构蛋白编码区域存在连续51个核苷酸缺失,在非结构蛋白编码区域有3个不连续的核苷酸缺失,与Ac SBV-N.Vie,Am SBV-N.Vie和Ac SBV-S.Kor核苷酸缺失相同。Ac SBV-S.Chn-CQ与Ac SBV-S.Chn-FZ,Ac SBV-N.Vie,Am SBV-N.Vie和Ac SBV-S.Kor在亚洲基因型中形成一亚型,亚型内检测到重组事件。【结论】推测Ac SBV-S.Chn-CQ与SBV-N.Vie和Ac SBVS.Kor可能来自一个共同祖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囊状幼虫病病毒 多聚蛋白基因 核苷酸缺失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肝炎病毒GD-B株生物学特性测定及多聚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2
作者 黄良宗 刘鳗仪 +2 位作者 王淑敏 司兴奎 顾万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8-60,共3页
根据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通过RT-PCR方法分段扩增鸭肝炎病毒GD-B株多聚蛋白基因并克隆测序,构建多聚蛋白核苷酸系统进化树,并测定GD-B株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GD-B株多聚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与DHV-Ⅰ型G... 根据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通过RT-PCR方法分段扩增鸭肝炎病毒GD-B株多聚蛋白基因并克隆测序,构建多聚蛋白核苷酸系统进化树,并测定GD-B株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GD-B株多聚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与DHV-Ⅰ型GFS99广东株同源性最高(99.5%),属Ⅰ型鸭肝炎病毒,其EID50为10-4.62/0.2mL,LD50为10-4.13/0.3mL,与标准DHV-Ⅰ中和指数为23,提示GD-B株发生了抗原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肝炎病毒 生物学特性 多聚蛋白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瘟病毒属3种病毒多聚蛋白酶基因同义密码子偏爱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国超 乔军 +6 位作者 孟庆玲 刘昱成 杨海波 贺志昊 彭叶龙 谢堃 陈创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分析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CSF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羊边界病毒(BDV)3种病毒多聚蛋白酶基因密码子的使用特点,初步探讨3种病毒多聚蛋白酶基因的进化及对不同宿主的适应策略。【方法】运用EMBOSS软件的CHIPS和CUS... 【目的】分析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CSF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羊边界病毒(BDV)3种病毒多聚蛋白酶基因密码子的使用特点,初步探讨3种病毒多聚蛋白酶基因的进化及对不同宿主的适应策略。【方法】运用EMBOSS软件的CHIPS和CUSP程序及CodonW在线分子生物学软件,分析CSFV、BVDV和BDV的有效密码子数(ENc),碱基GC含量(Gcall),密码子第1、2、3位GC含量(GC1、GC2、GC3),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及同义密码子第3位的GC含量(GC3s),并对3种病毒多聚蛋白酶基因的ENc进行绘图分析。【结果】CSFV、BVDV、BDV 3种病毒多聚蛋白酶基因的ENc值分别为51.205,51.323和52.580,表明3种病毒多聚蛋白酶基因的密码子偏好程度均较低;上述3种病毒多聚蛋白酶基因的GC含量分别为46.84%,45.99%和45.71%,均不超过50%;除BDV多聚蛋白酶基因同义密码子含量表现为GC1>GC3>GC2外,CSFV和BVDV均表现为GC3>GC1>GC2,且除CSFV的GC3为52.02%外,所有病毒的GC1、GC2、GC3均小于50%,可见3种病毒间的碱基组成(GC含量)及ENc值差异较小。RSCU分析表明,与CSFV偏爱使用G/C结尾的密码子不同,BVDV和BDV更偏爱使用以A结尾的密码子,这可能与病毒对宿主的适应策略有关。ENc绘图分析(Nc-plot)说明,碱基组成对密码子使用模式影响较小。【结论】CSFV、BVDV、BDV 3种病毒多聚蛋白酶基因密码子的偏好性较低,这可能是病毒进化过程中对宿主的一种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病毒科瘟病毒属 多聚蛋白基因 同义密码子 偏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滑舌鳎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双艳 王磊 +3 位作者 陈张帆 崔忠凯 周茜 陈松林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57,共7页
本研究根据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基因组数据库中预测的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olymeric immunoglobulin receptor, pIgR)序列,通过PCR和RACE技术获得了半滑舌鳎pIgR基因cDNA,全长为1419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020 bp,编码339... 本研究根据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基因组数据库中预测的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olymeric immunoglobulin receptor, pIgR)序列,通过PCR和RACE技术获得了半滑舌鳎pIgR基因cDNA,全长为1419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020 bp,编码339个氨基酸,5′UTR区域为109 bp,3′UTR区域为290bp。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半滑舌鳎pIgR蛋白包含1个信号肽,2个免疫球蛋白功能域(Ig-like domain, ILD)和1个跨膜结构域。经蛋白序列同源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半滑舌鳎pIgR与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和牙鲆(Paralichthy solivaceus)的pIgR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pIgR基因在健康半滑舌鳎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鳃中表达较高,在肌肉中表达最低。经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病原感染刺激后,pIgR基因在半滑舌鳎的5个组织(肝脏、脾脏、肾脏、肠和鳃)中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在脾脏和鳃中48 h达到最高值,在肝脏、肾脏和肠中72 h达到峰值。与内脏组织不同的是,pIgR基因在皮肤中呈一直上升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pIgR基因在半滑舌鳎抵御哈维氏弧菌的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基因 病原感染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PGIP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番茄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石玉 张军科 +2 位作者 张毅 洪晓娟 马锋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46,共5页
为了验证苹果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基因表达产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获得转基因植株,培育抗病新品种,本研究用限制性内切酶SalⅠ、BamHⅠ将已克隆的苹果PGIP基因从克隆载体pMD-18T上切下,定向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WR306的ED... 为了验证苹果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基因表达产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获得转基因植株,培育抗病新品种,本研究用限制性内切酶SalⅠ、BamHⅠ将已克隆的苹果PGIP基因从克隆载体pMD-18T上切下,定向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WR306的ED35s启动子和TNOS终止子中间,成功构建了苹果PGIP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WR306-PGIP及工程农杆菌,以番茄中蔬四号叶片及茎段为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获得了8株PCR检测阳性的番茄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基因 植物表达载体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咽型肌营养不良一家系临床与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永洪 龙跃生 +6 位作者 蔡莉莉 王海龙 马彪 傅君毅 夏勇 李新毅 解龙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讨一考虑诊断眼咽型肌营养不良(oculopharyngeal muscular dystrophy,0PMD)家系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收集该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并经包括先证者在内的16位家族成员同意,收集其血样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验证分析。结... 目的探讨一考虑诊断眼咽型肌营养不良(oculopharyngeal muscular dystrophy,0PMD)家系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收集该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并经包括先证者在内的16位家族成员同意,收集其血样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验证分析。结果该家系成员男性患者起病以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而后开始逐渐出现以发音及吞咽困难为表现的咽部肌群和肢体乏力为表现的四肢近端肌群受累,而女性患者则往往以吞咽困难为首发表现。参与基因检测的家族成员中共发现10位存在多聚腺苷酸结合蛋白核l(PABPN1)基因的(GCG)6重复异常拷贝为(GCG)10,从而导致了丙氨酸的扩增。结论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是确诊及预防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的关键,眼睑下垂可能为携带(GCG)10突变男性OPMD患者的首发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下垂 吞咽困难 眼咽型肌营养不良 多聚腺苷酸结合蛋白核l(PABPN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