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树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基因MaPGIP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晓红 朱攀攀 +5 位作者 梁燕梅 韩淑梅 赵爱春 王传宏 鲁成 余茂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61-1371,共11页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是一种特异性结合和抑制真菌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endo-PG)活性的细胞壁结合蛋白。采用RT-PCR从嘉陵40(Morus atropurpurea Roxb.)果实中扩增PGIP基因c DNA,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其编码蛋白...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是一种特异性结合和抑制真菌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endo-PG)活性的细胞壁结合蛋白。采用RT-PCR从嘉陵40(Morus atropurpurea Roxb.)果实中扩增PGIP基因c DNA,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嘉陵40PGIP开放阅读框全长1017 bp,编码338个氨基酸残基,被命名为MaPGIP1。MaPGIP1蛋白分子量37.9 k D,等电点为为6.65,信号肽为N端26个氨基酸残基,具有4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MaPGIP1蛋白的核心区域由9个串联的LRRs基序组成。原核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MaPGIP1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出现,Western blot证实了重组蛋白的特异性,经过Ni-NTA柱纯化和分步透析复性后获得可溶性蛋白,该蛋白能部分抑制果桑肥大性菌核病菌(Ciboria shiraiana)PG(Cs PG)活性,其最适pH值为4.5~5.0,最适温度30℃。抑菌试验结果表明,MaPGIP1蛋白在果桑肥大性菌核病菌菌丝侵染油菜叶片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多聚乳糖抑制蛋白 序列分析 原核表达 蛋白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基因(Ospgip1)原核表达及编码产物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夕军 刘晓维 +3 位作者 左示敏 童蕴慧 潘学彪 徐敬友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6-142,共7页
据GenBank及相关文献提供的序列,从水稻基因组DNA中扩增出930 bp的Ospgip1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原核表达Ospgip1基因,表达产物能显著抑制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及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OsPGIP1为分子量32.8 kDa、p... 据GenBank及相关文献提供的序列,从水稻基因组DNA中扩增出930 bp的Ospgip1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原核表达Ospgip1基因,表达产物能显著抑制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及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OsPGIP1为分子量32.8 kDa、pI 7.26的疏水蛋白,主要位于细胞壁(55.6%),信号肽切点位于第17和18位氨基酸之间。在N端和C端各有4个半胱氨酸残基,形成3个二硫键(第56和63位、第278和298位、第300和308位氨基酸)。以α-螺旋、β-折叠和不规则盘绕等为主要结构原件,具有典型的富含亮氨酸重复(LRR)结构。相比其他植物的PGIP,OsPGIP1缺少第7个LRR。在空间上9个LRR形成类似凹陷或裂隙结构,可能是其与病原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互作的活性位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乳糖抑制蛋白 原核表达 生物信息学分析 纹枯病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伯利亚蓼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基因的克隆及盐胁迫下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关君 杨春雪 +4 位作者 曲春浦 李晓泽 刘昌财 刘桂丰 杨传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2-249,共8页
根据西伯利亚蓼茎抑制消减文库(SSH)中获得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olygalacturonase inhibiting proteins,PGIP)的EST序列,采用RACE技术在西伯利亚蓼消减库(SSH)成功克隆了PGIP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该基因开放读码框为1020bp,编码... 根据西伯利亚蓼茎抑制消减文库(SSH)中获得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olygalacturonase inhibiting proteins,PGIP)的EST序列,采用RACE技术在西伯利亚蓼消减库(SSH)成功克隆了PGIP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该基因开放读码框为1020bp,编码339个氨基酸,具有1段24个残基的保守亮氨酸结构域.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N端信号肽,具有PGIPs家族共有的典型保守区域,属PGIPs家族基因,命名为PsPGIP,GenBank登录号为ACD01043.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sPGIP在西伯利亚蓼叶、茎、地下茎等器官中均有分布.在3%NaHCO3诱导表达中,该基因在叶中表达明显受盐胁迫的诱导.推测该基因在抵御盐胁迫伤害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蓼 多聚乳糖抑制蛋白 RACE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个番木瓜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申艳红 陈晓静 +2 位作者 李荣荣 卢秉国 何玮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5期861-865,共5页
采用RT-PCR扩增获得了2个番木瓜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基因cDNA和DNA全长序列,将其命名为CpPGIP1和CpPGIP2。CpPGIP1基因全长为984 bp,编码325个氨基酸;CpPGIP2基因全长为1 025 bp,编码326个氨基酸。2基因均没有内含子序列... 采用RT-PCR扩增获得了2个番木瓜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基因cDNA和DNA全长序列,将其命名为CpPGIP1和CpPGIP2。CpPGIP1基因全长为984 bp,编码325个氨基酸;CpPGIP2基因全长为1 025 bp,编码326个氨基酸。2基因均没有内含子序列,核苷酸序列有66.54%的相似性,氨基酸序列有63.53%的相似性。2基因均含有植物PGIP基因编码蛋白特有的亮氨酸重复保守序列LXXLXXLXXLXLXXNXLXGXIPXX。对PGIP基因在不同成熟度番木瓜果实表达量分析发现,2基因4个时期均有表达,而且基本呈现同一表达趋势,绿色期表达量最高,随着果实成熟表达量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多聚乳糖抑制蛋白(PGIP) 基因克隆 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基因克隆、序列及表达谱分析
5
作者 黄华坤 吴沿友 +1 位作者 许文祥 周秋月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1-35,40,共6页
植物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s)在植物的抵抗疾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高效、专一的结合病原体侵染时分泌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其活性。克隆了棉花(苏棉9号)的一段长993bpPGIP基因,命名为GhPGIP1,它能够编码一段长330个... 植物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s)在植物的抵抗疾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高效、专一的结合病原体侵染时分泌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其活性。克隆了棉花(苏棉9号)的一段长993bpPGIP基因,命名为GhPGIP1,它能够编码一段长330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与等电点分别为37.0kDa与8.30的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序列与其他9个物种的同源性分别为65.6%~70.3%和63.4%~68.6%。蛋白GhPGIP1有10个N端、C端半胱氨酸残基,6个可能的N糖基化位点和5个保守的亮氨酸重复结构域(LRR)。在所有的保守LRR域中,L是高度保守的。半定量RT-PCR试验结果显示,GhPGIP1在棉花的根、茎、叶中均表达,其中以叶中表达量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多聚乳糖抑制蛋白 序列分析 亮氨重复结构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百合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基因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分析
6
作者 邓婕 王瀚林 +3 位作者 李有玉 王自娥 陈晓华 刘迪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52,共8页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s)在植物抵御病原菌侵染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尖孢镰刀菌抗性百合野生种岷江百合中分离得到一个PGIP基因及其启动子。LrPGIP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008 bp,编码一个含有335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并具有...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s)在植物抵御病原菌侵染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尖孢镰刀菌抗性百合野生种岷江百合中分离得到一个PGIP基因及其启动子。LrPGIP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008 bp,编码一个含有335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并具有7个富含亮氨酸重复结构域。LrPGIP与油棕、椰子、林烟草的PGIP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1%,94%,86%,且与单子叶植物海枣、粗柄象腿蕉、油棕、椰子的PGIP蛋白亲缘关系更近。LrPGIP在根、茎、叶、花、鳞片中均有表达,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在鳞片中的表达量最低。LrPGIP的表达水平受尖孢镰刀菌的诱导,在接种尖孢镰刀菌后72 h表达量最高。植物信号分子水杨酸、茉莉酸甲酯、乙烯利、过氧化氢均诱导LrPGIP表达。LrPGIP受乙烯利诱导后的表达量最高,茉莉酸甲酯次之。LrPGIP启动子片段的长度为706 bp,具有激素以及胁迫响应等多个顺式作用元件。将LrPGIP启动子驱动β-葡萄糖苷酸酶(GUS)基因的表达框转入烟草表达,G US活性明显受尖孢镰刀菌、交链格孢侵染以及氯化汞、氯化钠胁迫的诱导,同时还响应茉莉酸、水杨酸等防卫相关植物激素。氯化汞处理后的GUS活性上调幅度最大,其次是交链格孢和乙烯利。可见,LrPGIP启动子活性受植物激素、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的诱导。上述结果表明,LrPGIP可能是岷江百合抵御尖孢镰刀菌侵染的重要抗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百合 多聚乳糖抑制蛋白 表达特性 启动子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烟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7
作者 林世锋 安雪琴 +4 位作者 杨承 王仁刚 任学良 赵杰宏 付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4,共6页
为了研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在烟草中的生物学功能,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RT-PCR和SMART RACE技术,从烟草中克隆到2个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基因c DNA和DNA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Nt PGIP1(Gen Bank登录号:KF317203... 为了研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在烟草中的生物学功能,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RT-PCR和SMART RACE技术,从烟草中克隆到2个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基因c DNA和DNA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Nt PGIP1(Gen Bank登录号:KF317203)和Nt PGIP2(Gen Bank登录号:KF317204)。Nt PGIP1基因全长为1 413 bp,编码338个氨基酸;Nt PGIP2基因全长为1 185 bp,编码329个氨基酸;两基因均没有内含子序列,核苷酸序列有50%的一致性,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54%的一致性。两基因编码蛋白均含有植物PGIP蛋白特有的重复保守序列LXXLXXLXXLXLXXNXLXGXIPXX。对PGIP基因在烟草不同组织表达量分析发现,两基因在根、茎、叶和芽中均有表达,其中均在茎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根,叶中表达量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多聚乳糖抑制蛋白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家族OsPGIP结构及基因表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夕军 唐滔 +4 位作者 李丽丽 陈宸 陈煜文 张亚芳 左示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84-1893,共10页
植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olygalacturonase-inhibitingprotein,PGIP)可特异性识别病原菌PG(polygalacturonase),从而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研究表明水稻中共存在7个OsPGIP基因,为明确OsPGIP家族的蛋白质结构及基因表达特征,从水稻... 植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olygalacturonase-inhibitingprotein,PGIP)可特异性识别病原菌PG(polygalacturonase),从而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研究表明水稻中共存在7个OsPGIP基因,为明确OsPGIP家族的蛋白质结构及基因表达特征,从水稻cDNA中扩增各OsPGIP基因序列,经克隆、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与蛋白质结构模拟,并测定其在生物逆境与非生物逆境胁迫下的表达量变化。经多序列比较与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发现,相同或相近物种PGIP往往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虽然多数OsPGIP亲缘关系较近,但它们并不能完全聚类在一起。7个OsPGIP蛋白均具有一个信号肽和9~11个LRR片段,各LRR片段中均含有PGIP的特征结构域xxLxLxx。二级结构由α-螺旋、β-折叠和随机卷曲组成,且多以随机卷曲为主,这些二级结构以重复的随机卷曲—α-螺旋—随机卷曲—β-折叠组成线圈状结构,并按右手螺旋规则形成一个特定的凹面,负责OsPGIP与有害生物PG的互作。7个OsPGIP蛋白多较稳定,且均为疏水蛋白、脂溶性好、具有跨膜结构、定位于细胞外、有1到多个N-糖基化位点、在大肠杆菌中原核表达后基本不溶。经生物和非生物逆境处理后,水稻中不同OsPGIP基因的表达量上下调差异较大,但表达量总和明显上调,说明在逆境条件下水稻可通过调节自身OsPGIP基因的表达量,从而提高其抗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特征 蛋白结构 分析 多聚乳糖抑制蛋白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花菜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BoPGX3的克隆及盐胁迫下的表达特征分析
9
作者 唐征 昂海燕 +3 位作者 裴徐梨 杨雅蓉 莫丽玲 荆赞革 《蔬菜》 2024年第11期29-35,共7页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可降解细胞壁,从而降低植物抵抗能力。为了解青花菜PG基因响应盐胁迫的分子机制,以青花菜自交系‘WN12-95B’为试验材料,提取青花菜的总RNA并合成cDNA,克隆PG基因,并检测其在盐胁迫下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青花菜Bo...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可降解细胞壁,从而降低植物抵抗能力。为了解青花菜PG基因响应盐胁迫的分子机制,以青花菜自交系‘WN12-95B’为试验材料,提取青花菜的总RNA并合成cDNA,克隆PG基因,并检测其在盐胁迫下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青花菜BoPGX3基因序列全长1476 bp,推导编码49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53.44 kD,等电点为5.84。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青花菜BoPGX3与羽衣甘蓝、甘蓝、白菜、萝卜和花椰菜的PG基因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BoPGX3基因受盐胁迫诱导表达,处理3 h后相对表达量达到初始表达量的2.9倍,处理12 h时相对表达量下降至初始表达量的1.4倍。综上,青花菜BoPGX3基因参与了盐胁迫的响应,并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多聚乳糖 基因克隆 盐胁迫 表达特征 亲水性蛋白 氨基序列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腐败病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Fcpg1基因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丽芳 宋水林 +3 位作者 张连虎 林桠春 崔汝强 况卫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目的】共享镰刀菌(Fusarium commune)侵染莲引起的莲腐败病严重影响莲的生产,鉴定莲腐败病菌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Fcpg1,分析其在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共享镰刀菌的致病机理及莲腐败病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目的】共享镰刀菌(Fusarium commune)侵染莲引起的莲腐败病严重影响莲的生产,鉴定莲腐败病菌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Fcpg1,分析其在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共享镰刀菌的致病机理及莲腐败病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BLASTP在莲腐败病菌全基因组数据中查找PG同源蛋白,并使用ExPASy等在线软件对Fcpg1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基因敲除的方法,获得Fcpg1基因敲除突变体ΔFcpg1和回补菌株ΔFcpg1-Com。测定野生型菌株FCN23、突变体ΔFcpg1和回补菌株ΔFcpg1-Com的菌落形态、生长速率、产孢量及致病力。【结果】Fcpg1基因编码38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0.354 ku,分子式为C_(1756)H_(2775)N_(489)O_(577)S_(12),理论等电点为6.57,脂溶系数为79.9。Fcpg1为稳定的、易溶于水的外泌性蛋白,其信号肽剪切位点在第16~17个氨基酸,主要定位于胞外基质。Fcpg1蛋白与尖孢镰刀菌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蛋白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野生型菌株FCN23和回补菌株ΔFcpg1-Com相比,ΔFcpg1突变体的菌落形态、营养生长和产孢量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但突变体ΔFcpg1的致病力显著减弱。【结论】Fcpg1是典型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蛋白,参与对莲腐败病致病力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arium commune 基因敲除 多聚乳糖 表型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弢 孙保娟 +1 位作者 孟凡娟 李凤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7期102-104,共3页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是一种特异性结合并抑制真菌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细胞壁结合蛋白,迄今已在20多种植物体内发现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年有关PGIP基因研究、PGIP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以及在...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是一种特异性结合并抑制真菌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细胞壁结合蛋白,迄今已在20多种植物体内发现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年有关PGIP基因研究、PGIP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以及在抗病育种中应用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多聚乳糖抑制蛋白 基因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盘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克隆及诱饵蛋白表达载体构建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晓婴 陈松 戚存扣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28,共4页
真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 IP)能够特异性识别真菌分泌的降解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物质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并抑制其活性。目前,酵母双杂交技术是快速、有效获取植物PG IP的主要途径,而其前提是要获得真菌PG的酵母诱饵载体。本研究... 真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 IP)能够特异性识别真菌分泌的降解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物质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并抑制其活性。目前,酵母双杂交技术是快速、有效获取植物PG IP的主要途径,而其前提是要获得真菌PG的酵母诱饵载体。本研究以核盘菌的PG cDNA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1 125 bp片断,进一步将其克隆到pEASY-T1载体上。以克隆了目的基因的pEASY-T1质粒为模板,用含NdeⅠ和SalⅠ位点的引物对PG-F2/PG-R2扩增获得1 125 bp大小的目的片段,将其连接到pEASY-T1上生成pEASY-PG。用NdeⅠ和SalⅠ双酶切pEASY-PG,回收1 125 bp片段并连接到诱饵载体pGBKT7相应的酶切位点上,转化大肠杆菌菌株DH5α。在含有卡那青霉素的LB平板上筛选获得重组质粒。经NdeⅠ和SalⅠ双酶切后获得预期的1 125 bp DNA片段,表明诱饵蛋白载体pGBKT7-PG6构建成功。应用醋酸锂介导法将pGBKT7-PG6转化酵母菌株Y187,经激活培养基上培养检测,未发现蓝色菌落,表明酵母转化子自身不具有自激活功能,可用于大规模筛选经核盘菌诱导的cDNA表达文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盘菌 多聚乳糖基因 酵母双杂交 克隆 诱饵蛋白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的研究进展概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桂枝 高建明 袁庆华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36-41,共6页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在阻止病原物的侵入、发展,进而激活特定的防卫反应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对PGIP的特性、差异表达、功能和检测进行了简单总结,并对今后PGIP研究的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多聚乳糖抑制蛋白 特性 表达 功能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晓利 张军科 +1 位作者 汪勇 杜敬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4-97,共4页
以膨大期的富士苹果果皮为材料,通过匀浆、硫酸铵沉淀、透析、聚乙二醇6000浓缩、CM-SephadexC-50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 G-100分子筛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出苹果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用还原糖法测定其具有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 以膨大期的富士苹果果皮为材料,通过匀浆、硫酸铵沉淀、透析、聚乙二醇6000浓缩、CM-SephadexC-50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 G-100分子筛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出苹果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用还原糖法测定其具有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bradford法进行定量,经非连续SDS-PAGE分析为电泳纯,根据标准蛋白鉴定其亚基的分子量为41 kD。为苹果PGIP的纯化建立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纯化 多聚乳糖抑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的分离与纯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代易 纪春艳 王振中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7-711,共5页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能够特异性结合并抑制真菌侵染所产生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本试验以健康香蕉幼苗植株为材料,通过硫酸铵沉淀、PM10膜超滤浓缩、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以及凝胶层析等步骤,纯化获得一种PGIP,SDS-PAGE确...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能够特异性结合并抑制真菌侵染所产生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本试验以健康香蕉幼苗植株为材料,通过硫酸铵沉淀、PM10膜超滤浓缩、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以及凝胶层析等步骤,纯化获得一种PGIP,SDS-PAGE确定其分子质量为38.2ku。该PGIP的活性对温度敏感,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oc4)PG酶活性的抑制高于对Aspergillus niger PG酶活性的抑制,表明其对不同PG酶的抑制具有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多聚乳糖 抑制蛋白 香蕉枯萎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的部分结构 被引量:4
16
作者 万琳 周立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7-201,共5页
为了弄清小麦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 (polygalacturonase inhibitingprotein ,PGIP)的作用机制 ,并为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对其结构进行了研究 .用Edman降解法测得小麦PGIP的N端序列为Lys Pro Leu Leu Thr Lys Ile Thr Lys... 为了弄清小麦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 (polygalacturonase inhibitingprotein ,PGIP)的作用机制 ,并为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对其结构进行了研究 .用Edman降解法测得小麦PGIP的N端序列为Lys Pro Leu Leu Thr Lys Ile Thr Lys Gly Ala Ala Ser Thr .用CD谱研究其二级结构 ,发现小麦PGIP天然态含有 4 3 7%的 β折叠和 13 1%的α螺旋 .酸碱和温度变性引起了二级结构改变 .不完全变性阶段 ,二级结构的变化表现为α螺旋无明显变化 ,β折叠遭到破坏 ;活性完全丧失阶段 ,β折叠变化很小 ,α螺旋含量明显减少 .用NR R(非还原 还原 )双向对角线SDS PAGE鉴定出小麦PGIP含有链内二硫键 .用去糖基化法确证了小麦PGIP的糖含量为 2 2 %.小麦PGIP与双子叶植物PGIP相比 ,一级结构差异较大 ,同源性由 36 %变为 9%;二级结构相似 ,都是高 β 折叠的蛋白 ;均具有链内二硫键 ;在糖含量上也相似 .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弄清小麦PGIP作用机理打下了基础 ,同时对于植物抗赤霉病基因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多聚乳糖抑制蛋白 部分结构 PGIP 抗赤霉病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果杨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家族PtPGIP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海静 田星 +4 位作者 王露 宫海丰 殷涵 刘浩宁 包玉英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852-860,共9页
植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olygalacturonase-inhibiting protein,PGIP)可特异性识别病原菌分泌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从而抑制病原菌对植物细胞壁重要成分——果胶的降解,以增强植物病原菌抗性。为探明模式树种杨树PGIP抗病机制,对... 植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olygalacturonase-inhibiting protein,PGIP)可特异性识别病原菌分泌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从而抑制病原菌对植物细胞壁重要成分——果胶的降解,以增强植物病原菌抗性。为探明模式树种杨树PGIP抗病机制,对毛果杨PGIP(PtPGIP)家族成员进行鉴定,以及对蛋白质理化性质和结构、系统进化、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毛果杨基因组中鉴定到4个PtPGIP基因,其中,PtPGIP1和PtPGI2位于6号染色体串联重复,PtPGIP3和PtPGIP4位于16号染色体串联重复;PtPGIP1是假基因,PtPGIP2、PtPGIP3、PtPGIP4具有完整的PGIP蛋白结构域。PtPGIP均为疏水蛋白,具有良好的脂溶性,且具有3~7个N-糖基化位点。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其可能定位于细胞外。除PtPGIP1以外,PtPGIP2、PtPGIP3、PtPGIP4蛋白均包含10个LRR片段,LRR中的保守序列xxLxLxx及蛋白质分子对接均表现出差异性。PtPGIP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PtPGIP1基因在各个组织部位的表达水平均较低,PtPGIP2和PtPGIP4基因在根、幼苗、花序中的表达量高于叶片,尤其是PtPGIP2基因在花序中的表达量最高,说明毛果杨PGIP基因家族发生了功能分化,使其在应对多种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果杨 多聚乳糖抑制蛋白 基因序列 表达模式 蛋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果实软化过程中钙处理对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脂氧合酶、伸展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文雅 朱本忠 +2 位作者 罗云波 翟百强 吕静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5,共4页
为探明番茄果实的一些生理特性,研究了4% CaCl2 溶液真空渗透处理的番茄果实,在软化过程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脂氧合酶(LOX)、伸展蛋白(EXP)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处理初期Ca2+ 对LOX活性及LeLOXB基因的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处理... 为探明番茄果实的一些生理特性,研究了4% CaCl2 溶液真空渗透处理的番茄果实,在软化过程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脂氧合酶(LOX)、伸展蛋白(EXP)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处理初期Ca2+ 对LOX活性及LeLOXB基因的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处理的后期,Ca2+ 对PG活性及PG、LeEXP1 基因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就Ca2+对PG、LOX、EXP及果实软化机理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化 多聚乳糖(PG) 脂氧合(LOX) 伸展蛋白(EX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变性剂对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及其化学修饰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小林 伍志权 +2 位作者 黄磊 黄卓烈 黎春怡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09-1013,共5页
为了探索几种蛋白质变性剂对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作用效果,以水溶性低分子量壳寡糖(COS,分子量约5000)作为修饰剂对已纯化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进行化学修饰,得到纯化的化学修饰酶(COS-PG),然后,测定不同蛋白变性剂(尿素、盐酸胍、SDS... 为了探索几种蛋白质变性剂对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作用效果,以水溶性低分子量壳寡糖(COS,分子量约5000)作为修饰剂对已纯化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进行化学修饰,得到纯化的化学修饰酶(COS-PG),然后,测定不同蛋白变性剂(尿素、盐酸胍、SDS和苯酚)对纯化的PG和COS-PG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修饰后COS-PG的比活性是340.10 U(mg protein)1,比修饰前的PG提高了153%,COS-PG的糖含量比PG提高了43.11%,COS-PG的氨基修饰率为32.85%。SDS(十二烷基硫酸钠)、苯酚对PG和COS-PG活性有抑制作用,1 mmol L 1的SDS分别抑制了PG和COS-PG活性的80.99%和91.14%。10 mmol L 1的苯酚分别抑制了PG和COS-PG活性的34.08%和32.70%。低浓度的尿素和盐酸胍对PG有激活作用,5 mmol L 1的尿素使PG活性提高157.79%,3 mmol L 1的尿素使COS-PG的活性提高67.32%。2 mmol L 1的盐酸胍使PG活性提高57.64%,1 mmol L 1的盐酸胍使COS-PG的活性提高5.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乳糖(PG) 蛋白变性剂 壳寡糖(COS) 化学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斑马纹病菌5个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伟怀 梁艳琼 +7 位作者 郑金龙 习金根 郑肖兰 李锐 刘巧莲 张驰成 贺春萍 易克贤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04-2209,共6页
以寄生疫霉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ppg1~pppg5等5个基因c DNA序列为参考,设计基因编码区特异性引物。利用5对引物分别对剑麻斑马纹病菌进行分子检测以及基因同源克隆。通过此方法首次从剑麻斑马纹病菌中获得了5个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并... 以寄生疫霉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ppg1~pppg5等5个基因c DNA序列为参考,设计基因编码区特异性引物。利用5对引物分别对剑麻斑马纹病菌进行分子检测以及基因同源克隆。通过此方法首次从剑麻斑马纹病菌中获得了5个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并分别命名为Szpg1~Szpg5。检测结果表明,Szpg1~Szpg5基因普遍存在于被检测剑麻斑马纹病菌中。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zpg1~Szpg5基因与pppg1~pppg5对应基因之间存在核苷酸序列差异,由此导致个别氨基酸的差异,甚至提前终止。由此推测,Szpg1~Szpg5基因与pppg1~pppg5在功能上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斑马纹病 多聚乳糖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