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简便的植物poly(A)^+RNA(多聚腺嘌呤核糖核酸)提取方法
1
作者 翁晓燕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40-42,共3页
液氮速冻植物材料后,在微碱性条件下用SDS-苯酚法和氯化锂沉淀法,快速从小麦幼苗叶片中分离制备总RNA,所得RNA纯度合格,且未降解.从总RNA经oligo(dT)柱亲和层析分离poly(A)^+RNA,采用重复过柱法,使poly(A)^+RNA纯度较好.此法操作简便,... 液氮速冻植物材料后,在微碱性条件下用SDS-苯酚法和氯化锂沉淀法,快速从小麦幼苗叶片中分离制备总RNA,所得RNA纯度合格,且未降解.从总RNA经oligo(dT)柱亲和层析分离poly(A)^+RNA,采用重复过柱法,使poly(A)^+RNA纯度较好.此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是一种较好的poly(A)^+RNA提纯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多聚腺嘌呤 rna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结合蛋白在植物抗病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吕悦 张杰伟 王勃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6,共15页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持续面临复杂的环境胁迫,严重制约其生长发育、农艺性状和生产力。为应对病原菌侵染等生物胁迫,植物进化出多层次的精密调控网络。近年来,转录后调控作为植物免疫研究的新兴热点领域,其通过动态调控信使RNA(mRNA)...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持续面临复杂的环境胁迫,严重制约其生长发育、农艺性状和生产力。为应对病原菌侵染等生物胁迫,植物进化出多层次的精密调控网络。近年来,转录后调控作为植物免疫研究的新兴热点领域,其通过动态调控信使RNA(mRNA)代谢过程,在植物抗病反应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RNA结合蛋白(RNA binding proteins,RBPs)作为植物抗病调控网络的核心执行者,通过识别特定RNA基序调控pre-mRNA选择性剪接、mRNA稳定性、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APA)、翻译进程及RNA修饰等关键环节,在植物-病原菌互作中发挥“分子开关”的作用。本文系统阐述了RBP介导的转录后调控机制及其在植物响应病原菌感染过程中的功能,如在病原识别阶段,RBP通过调控免疫受体mRNA的稳定性实现防御信号的快速启动;抗病应答阶段中,RBP介导抗病基因的选择性剪接,产生具有不同亚细胞定位或功能活性的转录本变体。此外,近年研究发现m6A等RNA表观修饰通过调控RBP的招募效率,在植物免疫中形成新的路径。本文深入探讨了植物通过RBP构建的多层次防御体系及其分子调控机制,并对RBP抗病机制研究方向、结合多组学改造RBP调控元件、构建作物抗病育种新策略等进行了展望。深入解析植物抗病过程中的RNA调控密码,为创制广谱抗病种质提供理论支撑,为开发创新绿色防控策略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结合蛋白 选择性剪接 翻译 Mrna稳定性 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31)P核磁共振研究鸡腿肉中4种多聚磷酸钠的水解 被引量:17
3
作者 彭增起 周光宏 +2 位作者 徐幸莲 姚蕊 吉艳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0-134,共5页
用31P核磁共振技术(NMR)研究了添加到鸡腿肉(CT)中的焦磷酸四钠(TSPP)、焦磷酸二氢二钠(DSPP)、三聚磷酸钠(STPP)和六偏磷酸钠(HMP)的水解变化。按200 mL.kg-1的比例分别将5种腌制液(50 g.kg-1NaC l、50 g.kg-1NaC l+60 g.kg-1TSPP、50 ... 用31P核磁共振技术(NMR)研究了添加到鸡腿肉(CT)中的焦磷酸四钠(TSPP)、焦磷酸二氢二钠(DSPP)、三聚磷酸钠(STPP)和六偏磷酸钠(HMP)的水解变化。按200 mL.kg-1的比例分别将5种腌制液(50 g.kg-1NaC l、50 g.kg-1NaC l+60 g.kg-1TSPP、50 g.kg-1NaC l+60 g.kg-1DSPP、50 g.kg-1NaC l+60 g.kg-1STPP、50 g.kg-1NaC l+60 g.kg-1HMP)均匀注入鸡腿肉样品中3。1P核磁共振技术分析结果表明,TSPP、DSPP和STPP在鸡腿肉中均发生水解。TSPP和DSPP水解成正磷酸钠,STPP水解成焦磷酸钠和正磷酸钠,生成的焦磷酸钠又被水解成正磷酸钠。DSPP的水解速度比TSPP慢得多,10 h时DSPP相对含量仍然为0.62,TSPP相对含量仅为0.21。STPP在10 h时水解完全,而此时水解产生的焦磷酸钠的相对含量高达0.49。HMP在鸡腿肉中比较稳定,没有水解产生焦磷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腿肉 多聚磷酸盐 水解 ^^31P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Δ^(12)-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占宽 张新友 +3 位作者 苗利娟 黄冰艳 汤丰收 张忠信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2,共4页
利用RNAi原理构建花生Δ12-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hpRNA表达载体,以抑制该基因的表达,获得高油酸/亚油酸比值的花生种质。根据花生Δ12-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序列(GenBank:AF248739)设计引物,以豫花4号花生品种DNA为模板,克隆了该基因的启... 利用RNAi原理构建花生Δ12-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hpRNA表达载体,以抑制该基因的表达,获得高油酸/亚油酸比值的花生种质。根据花生Δ12-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序列(GenBank:AF248739)设计引物,以豫花4号花生品种DNA为模板,克隆了该基因的启动子及长度约500 bp的外显子片段,在此基础上构建完成由自身启动子引导的花生Δ12-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反向重复片段RNAi载体pCAMBIA1301-Afad12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12-脂肪酸去饱和酶 rna干扰 发夹rna 载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多聚磷酸钠在鸡胸肉中水解的^(31)P核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彭增起 周光宏 +1 位作者 徐幸莲 吴菊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1-65,共5页
本文利用31P核磁共振技术(NMR)研究了添加到鸡胸肉(CB)中的焦磷酸四钠(TSPP)、焦磷酸二氢二钠(DSPP)、三聚磷酸钠(STPP)和六偏磷酸纳(HMP)所发生的水解。研究结果表明,TSPP、DSPP、STPP和HMP在鸡胸肉中均发生水解。TSPP在10h内完全水解... 本文利用31P核磁共振技术(NMR)研究了添加到鸡胸肉(CB)中的焦磷酸四钠(TSPP)、焦磷酸二氢二钠(DSPP)、三聚磷酸钠(STPP)和六偏磷酸纳(HMP)所发生的水解。研究结果表明,TSPP、DSPP、STPP和HMP在鸡胸肉中均发生水解。TSPP在10h内完全水解为正磷酸盐。DSPP水解较慢,10h后仍占核磁共振总可测磷的40%。STPP在10h时已经完全水解为焦磷酸盐和正磷酸盐,10h之后由三聚磷酸钠产生的焦磷酸盐继续水解。在HMP腌制液处理的鸡胸肉匀浆物中,没有焦磷酸盐存在,两端的磷原子到10h时的相对含量为零,内部磷原子的相对含量在10h内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磷酸盐 水解 ^^31P核磁共振 鸡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磷酸盐在鸡腿肉中水解的^(31)P核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高瑞昌 彭增起 +2 位作者 陈德倡 袁丽 王桂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1-74,共4页
利用31P核磁共振(NMR)对添加到鸡腿肉中的焦磷酸四钠(TSPP)和三聚磷酸钠(STPP)所发生的水解进行了研究。三组新鲜鸡腿肉样品,按照200ml腌制液/kg的比例分别注入新配制的腌制液5%NaCl、5%NaCl+6%TSPP、5%NaCl+6%STPP。结果表明,TSPP和STP... 利用31P核磁共振(NMR)对添加到鸡腿肉中的焦磷酸四钠(TSPP)和三聚磷酸钠(STPP)所发生的水解进行了研究。三组新鲜鸡腿肉样品,按照200ml腌制液/kg的比例分别注入新配制的腌制液5%NaCl、5%NaCl+6%TSPP、5%NaCl+6%STPP。结果表明,TSPP和STPP在肉中均发生水解。TSPP水解成正磷酸钠,STPP水解成焦磷酸钠和正磷酸钠,生成的焦磷酸钠随即水解成正磷酸钠。STPP水解速率大于TS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磷酸盐 鸡腿肉 水解 ^^31P核磁共振 腌制 品质改良 检测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花生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AhFAD2 RNAi抑制表达遗传转化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小茜 单雷 +2 位作者 唐桂英 滕娜 毕玉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9-415,419,共8页
以成熟花生种子萌动4d的上胚轴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倒位重复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AhFAD2片段分别与CaMV35S启动子和种子特异性表达的大豆凝集素启动子相连导入花生。经PCR检测证实含有AhFAD2倒位重复基因片段的RNAi... 以成熟花生种子萌动4d的上胚轴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倒位重复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AhFAD2片段分别与CaMV35S启动子和种子特异性表达的大豆凝集素启动子相连导入花生。经PCR检测证实含有AhFAD2倒位重复基因片段的RNAi抑制表达框架已成功转入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农杆菌介导法 ^△^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HC-Ⅱ基因反义RNA导入脐血CD34^+细胞抑制HLA-DR抗原的表达(英文)
8
作者 邓宇斌 李树浓 +2 位作者 黄绍良 谢强 黄仁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63-268,共6页
将HLA-DRBI基因cDNA片段反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质粒pZIP-neo SV(x)BamHI位点中,构建了HLA-DRB1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反义RNA重组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导入PA317细胞。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富集脐血CD34^+细胞。将培养的病毒上清感染脐血CD34^+细胞... 将HLA-DRBI基因cDNA片段反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质粒pZIP-neo SV(x)BamHI位点中,构建了HLA-DRB1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反义RNA重组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导入PA317细胞。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富集脐血CD34^+细胞。将培养的病毒上清感染脐血CD34^+细胞,筛选获得抗性克隆和进行CFU-GM的培养。用RT-PCR法从经G418选择产生的抗性克隆已证实有反义RNA目的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转染的脐血细胞中HLA-DR抗原阳性率为28%(对照组为45%),其抑制率为38.2%。结果表明导入脐血细胞的MHC-Ⅱ类基因反义RNA重组体可降低其HLA-DR抗原的表达。本实验结果为用反义核酸技术在临床脐血移植中防止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CD34^+细胞 HLA-DR抗原 反义rna MHC-Ⅱ类基因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32)P标记RNA5′末端探针检测蓝舌病病毒研究初报
9
作者 吴时友 孙书华 +2 位作者 宫云浩 杨承谕 普淑英 《动物检疫》 1990年第3期1-3,共3页
目前世界上报导蓝舌病病毒(BTV)已有24个血清型,各型病毒的毒力不一致。由于蓝舌病病毒的基因序列漂移和基因重配列现象的存在,新的BTV血清型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这就给蓝舌病的研究和诊断带来了困难。近年来,不少国外学者应用核酸杂交... 目前世界上报导蓝舌病病毒(BTV)已有24个血清型,各型病毒的毒力不一致。由于蓝舌病病毒的基因序列漂移和基因重配列现象的存在,新的BTV血清型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这就给蓝舌病的研究和诊断带来了困难。近年来,不少国外学者应用核酸杂交技术来研究蓝舌病各型之间的相关性和进行病毒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色病 病毒 ^^32P标记 rna5'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抗体免疫沉淀法纯化牛生长激素poly(A)^+RNA的研究
10
作者 史瀛仙 宋德秀 戴宗汉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4期354-358,384,共6页
我们用双抗体免疫沉淀法,从牛垂体多聚核糖体中分离出牛生长激素特异多聚核糖体,由此多聚核糖体纯化的牛生长激素Poly(A)^+RNA,可以在麦胚体外翻译系统中和兔网织红细胞体外翻译系统中促进^(14)C-亮氨酸的参入。合成的含^(14)-亮氨酸的... 我们用双抗体免疫沉淀法,从牛垂体多聚核糖体中分离出牛生长激素特异多聚核糖体,由此多聚核糖体纯化的牛生长激素Poly(A)^+RNA,可以在麦胚体外翻译系统中和兔网织红细胞体外翻译系统中促进^(14)C-亮氨酸的参入。合成的含^(14)-亮氨酸的翻译产物中有91%可以被牛生长激素抗体沉淀。用SDS-11%PAGE对翻译产物进行鉴定表明,翻译产物在25KD处呈一条放射自显影带,与报导的牛生长激素前体分子量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生长激素 ^多聚(A)^+rna 免疫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FLAG标签肽及慢病毒载体共同筛选小鼠foxp3基因RNA干扰的有效靶点 被引量:5
11
作者 史艳侠 韩文杰 +3 位作者 彭柔君 张景航 黄慧强 姜文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1-644,共4页
【目的】筛选高效的foxp3RNA干扰的靶点用于阻断CD4+CD25+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方法】使用oligoengine软件设计foxp3基因shRNA序列,化学合成法合成4条shRNA序列,构建含foxp3的靶序列的慢病毒载体;构建出表达FLAG融合蛋白和目的基... 【目的】筛选高效的foxp3RNA干扰的靶点用于阻断CD4+CD25+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方法】使用oligoengine软件设计foxp3基因shRNA序列,化学合成法合成4条shRNA序列,构建含foxp3的靶序列的慢病毒载体;构建出表达FLAG融合蛋白和目的基因的工具细胞293T细胞用于筛选RNA干扰的有效靶点。【结果】成功包装了4条foxp3基因靶序列相应的慢病毒颗粒;成功构建了表达融合蛋白和目的基因的293T工具细胞;在工具细胞上筛选出了2条RNAi效率分别为91.3%和95.6%的有效靶点。【结论】使用FLAG融合蛋白和慢病毒载体能够筛选出Foxp3基因的RNAi最佳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P3 FLAG蛋白 慢病毒载体 ^CD4^+CD25^+ Treg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HCV混合感染CD4^+细胞计数与HC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秦红波 蔡卫平 +1 位作者 陈谐捷 陈劲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133-2134,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HIV/HCV混合感染的CD4+细胞计数与HCV病毒载量(HCVVL)的相关性,探讨HIV感染时细胞免疫状况对HCV病毒水平的影响。方法:同时测定CD4+细胞计数与HCV-RNA定量,研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CD4+细胞计数与HCV-RNA定量不相关(r=-0.1... 目的:通过分析HIV/HCV混合感染的CD4+细胞计数与HCV病毒载量(HCVVL)的相关性,探讨HIV感染时细胞免疫状况对HCV病毒水平的影响。方法:同时测定CD4+细胞计数与HCV-RNA定量,研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CD4+细胞计数与HCV-RNA定量不相关(r=-0.120,P=0.479)。结论:HIV/HCV混合感染时,细胞免疫状态对HCV病毒载量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肝炎病毒 重叠感染 病毒载量 CD4淋巴细胞计数 ^CD4^+细胞计数 HCV混合感染 HIV感染 rna定量 细胞免疫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乙肝病毒复制中间体RNA与乙肝病毒DNA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凯宇 蔡艳俊 +2 位作者 王峰 许昶 吕美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9-151,共3页
采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乙肝病毒复制中间体RNA(HBVRNA) ,6 0例乙肝患者 5例PBMCs中HBVRNA阳性 ,2 6例PBMCs中HBVDNA阳性 ,2 7例血清HBVDNA阳性 ;PBMCsHBVDNA阳性患者中有 4例PBMC... 采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乙肝病毒复制中间体RNA(HBVRNA) ,6 0例乙肝患者 5例PBMCs中HBVRNA阳性 ,2 6例PBMCs中HBVDNA阳性 ,2 7例血清HBVDNA阳性 ;PBMCsHBVDNA阳性患者中有 4例PBMCsHBVRNA阳性 ,血清HBVDNA阳性患者中有3例PBMCsHBVRNA阳性 ;17例血清HBeAg阳性患者中有 4例PBMCsHBVRNA阳性。血清HBeAg、HBVDNA及PBMCs中HBVDNA阴性患者 ,其PBMCsHBVRNA仍可能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复制中间体rna 多聚酶链反应 HBV RT-PCR技术 PBMCS HBV-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对免疫应答调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安志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78-1884,共7页
lncRNA是由RNA聚合酶Ⅱ转录生成,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长链非编码RNA,它没有开放读码框,不能翻译成蛋白质,曾被认为是基因组中的"暗物质"。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有精确掌握其功能信息以及全部的二维和三维结构,所以很难对lncRNA进行分类... lncRNA是由RNA聚合酶Ⅱ转录生成,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长链非编码RNA,它没有开放读码框,不能翻译成蛋白质,曾被认为是基因组中的"暗物质"。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有精确掌握其功能信息以及全部的二维和三维结构,所以很难对lncRNA进行分类,现在是通过lncRNA和蛋白编码基因的相对位置对其进行分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免疫应答调节 开放读码框 病毒复制 转录本 树突状细胞 宿主免疫 干扰素应答 固有免疫 多聚腺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RNA干扰载体特异性抑制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研究
15
作者 张镁 刘苏虎 张王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9-391,F003,共4页
目的:利用PCR构建RNA干扰质粒载体的方法,促进RNA干扰技术的广泛开展。方法:PCR方法获得小鼠U6+27启动子序列,以及干扰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的siRNA的相应DNA模板序列。将其序列克隆入pUC19,获得RNA干扰载体pU6-siEGFP。将pU6-siEGFP... 目的:利用PCR构建RNA干扰质粒载体的方法,促进RNA干扰技术的广泛开展。方法:PCR方法获得小鼠U6+27启动子序列,以及干扰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的siRNA的相应DNA模板序列。将其序列克隆入pUC19,获得RNA干扰载体pU6-siEGFP。将pU6-siEGFP及pcDNA3.1/EGFP共转导COS-7细胞,观察EGFP表达情况。结果:所构建的pU6-siEGFP能够成功干扰COS-7细胞中EGFP的表达。结论:PCR方法成功构建了RNA干扰载体,为RNA干扰技术在更多实验室的广泛开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绿色荧光蛋白 多聚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构建parp-1基因低表达的石英恶性转化细胞模型
16
作者 郭伟 宋珊珊 +5 位作者 田琳 高艾 牛丕业 左昕 朱钟慧 吴惠慧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5-649,共5页
目的构建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基因低表达的石英恶性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M-16HBE)模型。方法利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ing,RNAi)技术建立parp-1基因低表达的M-16HBE模型;采用反转... 目的构建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基因低表达的石英恶性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M-16HBE)模型。方法利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ing,RNAi)技术建立parp-1基因低表达的M-16HBE模型;采用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法检测不同组别(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质粒转染组)M-16HBE的parp-1基因mRNA表达情况;应用MTT方法检测细胞的增生活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质粒转染组M-16HBE的parp-1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量约为正常细胞的45%;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M-16HBE的parp-1基因mRNA表达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质粒转染细胞的增生能力显著增强,S期细胞比例升高了7.8%,G2期细胞比例下降了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rp-1基因低表达M-16HBE模型构建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基因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因子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IGF-1/VEGF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田芳 东莉洁 +8 位作者 吉洁 周玉 李文博 白伶伶 王飞 漆晨 苏畅 张晓敏 李筱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6,共6页
背景视网膜新生血管(RNV)是多种眼底血管疾病的共同表现,研究证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能够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从而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而多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因子(PSF)在IGF-1信号转导的过程中发挥转录抑制... 背景视网膜新生血管(RNV)是多种眼底血管疾病的共同表现,研究证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能够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从而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而多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因子(PSF)在IGF-1信号转导的过程中发挥转录抑制的作用。但PSF在RNV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研究PSF对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猕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进行培养后分为Pegfp-C2-PSF质粒转染组、pGenesil.PSF-RNAi质粒转染组及各自的对照组,分别在细胞中转人真核质粒Pegfp—C2-PSF、pGenesil—PSF—RNAi及相应的空白质粒。各组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或不添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以刺激细胞生长,采用MTT法检测各组RF/6A细胞的增生率并筛选各组最适PSF剂量,用于进一步的实验。采用逆转录PCR法测定和比较不同PSF转染组间用或不用U0126处理组间RF/6A细胞中VEGF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法验证PSF对IGF-1诱导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活化的促进作用。结果IGF-1刺激后Pegfp.C2.PSF质粒转染组以0.50IxgPSF为最适剂量,其RF/6A细胞的增生率为0.220±0.020,细胞中VEGFmRNA相对表达量为0.79±0.07,分别低于其对照组的0.260±0.006和未转染组的1.26±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0、0.016);IGF-1刺激后pGenesil—PSF—RNAi质粒转染组以1.00IxgPSF作为最适剂量,其RF/6A细胞增生率为0.35±0.02,VEGFmRNA相对表达量为2.29+0.43,分别高于其对照组的0.210-4-0.019和未转染组的1.26±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19)。IGF-1刺激后1、3、6hPegfp-C2-PSF质粒转染组细胞中pERK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未转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00、0.000)。Pegfp-C2-PSF质粒转染组U0126’处理后细胞中VEGF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93±0.21,明显低于未转染组的1.32±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7),同时明显低于Pegfp—C2-PSF质粒转染组无U0126处理的细胞中VEGFmRNA的相对表达量1.23±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PSF可抑制IGF-1诱导的RF/6A细胞中的ERK信号通路的活化,下调VEGF在RF/6A细胞中的表达,进而抑制RF/6A细胞的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 rna剪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细胞系 内皮细胞/药物作用 视网膜血管/细胞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RNA CPSF6核内转移促进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滋养细胞凋亡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丽娜 吴琪瑞 +6 位作者 殷荷 刘林英 吴玉珠 张玉月 王艳华 吴凯 张慧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6-152,共7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剪切及多聚腺苷酸化特异因子6(circRNA CPSF6)在同型半胱氨酸(Hcy)致滋养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TR-8/SVneo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分为对照组(0 mmol/L Hcy处理)与1 mmol/L Hcy处理组。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 目的探讨环状RNA剪切及多聚腺苷酸化特异因子6(circRNA CPSF6)在同型半胱氨酸(Hcy)致滋养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TR-8/SVneo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分为对照组(0 mmol/L Hcy处理)与1 mmol/L Hcy处理组。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滋养细胞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circRNA CPSF6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运用小干涉RNA(siRNA)技术敲低滋养细胞circRNA CPSF6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caspase-3、caspase-9、B细胞淋巴瘤分子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circRNA CPSF6在Hcy处理前后滋养细胞胞质/胞核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cy处理组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circRNA CPSF6 mRNA表达上调;敲低circRNA CPSF6后,caspase-3表达降低,线粒体凋亡途径被抑制;正常培养的滋养细胞中circRNA CPSF6在胞质大量表达,而给予Hcy处理后,circRNA CPSF6主要在胞核表达。结论通过circRNA CPSF6核内转移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促进Hcy诱导的滋养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剪切及多聚腺苷酸化特异因子6(circrna CPSF6) 滋养细胞 同型半胱氨酸(Hcy)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基因QRT-PCR检测中内标准DNA和RNA模板的构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丽萍 王斌 郁知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93-398,共6页
利用多药耐药基因(MDR1)全基因质粒和分子克隆技术,经二次克隆将戊型肝炎病毒一段238bP的核苷酸序列插入MDR1 308 bp的目的 cDNA片段,构建了插入突变型MDR1-cDNA重组体作为定量PCR的DNA竞争模板;再经第三次克隆构建了插入突变型MDR1-RN... 利用多药耐药基因(MDR1)全基因质粒和分子克隆技术,经二次克隆将戊型肝炎病毒一段238bP的核苷酸序列插入MDR1 308 bp的目的 cDNA片段,构建了插入突变型MDR1-cDNA重组体作为定量PCR的DNA竞争模板;再经第三次克隆构建了插入突变型MDR1-RNA重组体,最后经体外转录出546 nt的正链RNA作为逆转录的RNA竞争模板。所建立的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QRT-PCR)技术简便、快速、灵敏,可检出1fg水平的MDR1 mRNA,为临床MDR1表达的定量检测提供了确实可行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基因 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DNA模板 rna模板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挖掘肝细胞癌中遗传变异对可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武肖红 余展晖 +2 位作者 牛晓辉 杨彦波 龚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1-751,共11页
目的通过整合组学和临床信息,深度挖掘肝细胞癌中重要的可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APA)数量性状基因位点(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apaQTL),并研究这些重要位点相关的下游靶基因... 目的通过整合组学和临床信息,深度挖掘肝细胞癌中重要的可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APA)数量性状基因位点(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apaQTL),并研究这些重要位点相关的下游靶基因及上游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RBP)。方法从SNP2APA数据库下载泛癌顺式和反式apaQTL数据,用R语言分析肝细胞癌apaQTL的分布特征。根据位置提取apaQTL上下游50 bp范围内的序列,使用STREME进行特征基序富集,进一步结合肝细胞癌临床信息,筛选改变基序和临床预后相关的apaQTL。利用Tomtom挖掘潜在调控APA的上游RBP,并通过ENCODE以及TCGA预后数据分别验证RBP在APA调控和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将apaQTL和表达数量性状位点(ex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eQTL)进行共定位,并结合差异表达和预后分析,筛选影响表达和预后的apaQTL和下游靶基因。结果通过对肝细胞癌apaQTL进行特征分析,发现肝细胞癌顺式apaQTL在其他癌症中广泛出现,而反式apaQTL在肝细胞癌中具有特异性。通过对apaQTL进行基序分析,筛选出20个可以改变多聚腺苷酸化基序的apaQTL。其中rs16742可以生成新的多聚腺苷酸化基序,从而导致赖氨酰-tRNA合成酶(leucyl-tRNA synthetase,LARS)基因的转录本增长。进一步分析表明,rs16742与肝细胞癌的预后相关。通过预测新的apaQTL基序和上游靶基因,并结合外部数据验证,发现RBP聚(RC)结合蛋白2[poly(RC)binding protein 2,PCBP2]参与肝细胞癌APA事件的调控,并与预后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预后显著的apaQTL rs115865883和rs150628203可能影响PCBP2与转录本的结合。通过apaQTL和eQTL共定位分析,筛选出30个潜在的影响表达和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apaQTL和下游靶基因。结论研究发现了一系列功能性肝细胞癌apaQTL及下游靶基因,基于apaQTL相关分析,发现RBP PCBP2可调控肝细胞癌的APA事件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可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 遗传变异 rna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