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FD模拟的人工神经网络动态溯源模型
1
作者 史天乐 李飞 +2 位作者 陈昇 卢春喜 王维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772-4784,共13页
危险气体泄漏事故早期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二次燃爆等次生灾害,因此开发一种快速泄漏源定位的气体溯源方法至关重要。气体溯源是气体扩散的逆问题,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仍具有挑战性,人工神经网络与溯源定位方案的结合为解决这一反问... 危险气体泄漏事故早期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二次燃爆等次生灾害,因此开发一种快速泄漏源定位的气体溯源方法至关重要。气体溯源是气体扩散的逆问题,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仍具有挑战性,人工神经网络与溯源定位方案的结合为解决这一反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途径,有望实现快速准确的溯源定位。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结果建立动态气体溯源数据集,搭建了基于传感器数据序列实时预测泄漏源位置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动态溯源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结果表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动态溯源模型成功实现了对泄漏源的准确预测,预测点与真实泄漏源位置的距离在20m以内,模型的准确率达97.49%。在输入一组序列浓度数据后,可以在0.04737s内预测泄漏源的初步位置,显著快于传统的溯源定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模拟 神经网络 动态溯源定位模型 反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植被根系深度动态变化的VIC径流模拟模型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珂 戴钰 +3 位作者 刘林鑫 牛杰帆 毕可心 李志琳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4,51,共8页
为了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变化影响下的水文模型模拟精度,结合植物根系的垂直分布与气候、土壤条件,提出了基于流域气象和土壤性质等下垫面特征的流域根系平均深度估算方法,以黄土高原地区无定河流域为例,构建了考虑植被根系深度动态... 为了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变化影响下的水文模型模拟精度,结合植物根系的垂直分布与气候、土壤条件,提出了基于流域气象和土壤性质等下垫面特征的流域根系平均深度估算方法,以黄土高原地区无定河流域为例,构建了考虑植被根系深度动态变化的可变下渗容量(VIC)径流模拟模型(VIC-DR模型)。将该模型径流模拟结果与有汇流演算的VIC模型(VIC-R模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VIC-R模型相比,VIC-DR模型模拟精度显著提高,VIC-DR模型对无定河流域月尺度、日尺度径流量模拟结果的纳什效率系数分别提高了10.6%和8.7%,相对误差分别下降了15.4%和5.1%,与实测值相关系数均大于0.6;VIC-DR模型的模拟结果符合流域实际情况,模型适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C模型 动态植被根系参数 径流模拟 无定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件式水文模型的径流模拟不确定性分析——以长江上游流域为例
3
作者 周丽婷 谢康 +4 位作者 刘攀 张晓菁 曾志强 周涛 张海荣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0-620,共11页
为评估降水数据、模型结构和模型参数对径流模拟不确定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4种降水数据(站点实测和CRUJRA、CMFD、ERA5-Land格点数据),构建模块化的组件式水文模型,采用动态Sobol'敏感性分析方法,以长江上游51个分区流域为研究对象... 为评估降水数据、模型结构和模型参数对径流模拟不确定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4种降水数据(站点实测和CRUJRA、CMFD、ERA5-Land格点数据),构建模块化的组件式水文模型,采用动态Sobol'敏感性分析方法,以长江上游51个分区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降水数据、模型结构与模型参数在径流模拟中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①模型参数对径流模拟不确定性的贡献最大,多年平均总阶敏感性指数在分区流域的中位数为0.59,高于模型结构(0.51)和降水数据(0.36);②壤中流是最敏感的水文子过程,蒸散发过程次之,积融雪、地表径流、基流过程的敏感性较低,水文子过程的敏感性具有年内变异性,以积融雪过程最为显著;③积融雪、蒸散发和壤中流过程的相关参数是影响径流模拟不确定性的关键参数;④平均温度、平均海拔和水力传导度是积融雪、蒸散发和壤中流过程模型结构和参数敏感性的显著相关因子。研究识别了径流模拟不确定性的敏感因素及其时间变化规律,可为流域水文模型的结构与参数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模拟 不确定性 组件式水文模型 模型结.构 模型参数 动态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水稻群体分蘖动态模拟中外推能力的测试 被引量:2
4
作者 邹应斌 米湘成 石纪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967-2972,共6页
研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以水稻群体分蘖动态为例 ,采用交互验证和独立验证的方式 ,对水稻生长 BP网络模型进行了训练与模拟 ,其结果与水稻群体分蘖的积温统计模型、基本动力学模型和复合分蘖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神经网... 研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以水稻群体分蘖动态为例 ,采用交互验证和独立验证的方式 ,对水稻生长 BP网络模型进行了训练与模拟 ,其结果与水稻群体分蘖的积温统计模型、基本动力学模型和复合分蘖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神经网络模型具有一定的外推能力 ,但其外推能力依赖于大量的训练样本。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能力 ,是因为有较多的模型参数 ,因此对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需要大量的参数来保证其参数不致过度吻合。具有外推能力神经网络模型的最少训练样本数应大于 6 .75倍于神经网络参数数目 ,小于 13.5倍于神经网络参数数目。因此在应用神经网络模型时 ,如果神经网络模型包括较多的输入变量时 ,可考虑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应分析等技术对输入变量进行信息综合 ,相应地减少网络模型的参数。另一方面 ,当训练样本不足时 ,最好只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同一系统的情况进行模拟 ,应谨慎使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外推。神经网络模型给作物模拟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傻瓜”式工具 ,对数学建模不熟悉的农业研究人员 ,人工神经网络可以替代数学建模进行仿真实验 ;对于精通数学建模的研究人员来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群体分蘖动态 人工神经网络 作物模型 误差逆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植株三维动态生长及产量模拟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悦 李伟佳 +3 位作者 韩志平 张琨 刘佳雯 HENKE Michael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2期140-153,共14页
[目的/意义]为探究并表达环境因素对黄花各器官生长发育、形态结构和产量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源库关系的黄花植株三维动态生长及产量模拟模型。[方法]以大同地区黄花主要栽培种植品种大同黄花为研究材料,采集黄花叶片、花葶、花蕾等形... [目的/意义]为探究并表达环境因素对黄花各器官生长发育、形态结构和产量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源库关系的黄花植株三维动态生长及产量模拟模型。[方法]以大同地区黄花主要栽培种植品种大同黄花为研究材料,采集黄花叶片、花葶、花蕾等形态数据和叶片光合生理参数,利用功能-结构植物模型(Functional-Structural Plant Model,FSPM)平台的三维建模技术,建立基于云量的室外地表太阳辐射模型及适配黄花的光合作用模型,同时基于黄花源库关系建立黄花光合产物碳分配模型,利用β生长函数构建黄花各器官生长模拟模型,计算黄花生长期内逐日形态数据,最终实现黄花植株三维动态生长及产量模拟。[结果和讨论]采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室外地表太阳辐射实测值和模拟值R2为0.87;剩余标准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为28.52 W/m^(2),黄花各器官模拟模型实测值和预测值R^(2)为0.896~0.984,RMSE为1.4~17.7 cm;平均花蕾产量模拟R^(2)为0.880,RMSE为0.5 g;整体F值为82.244~1168.533,Sig.值均小于显著水平0.05,表明上述模型拟合度和显著性较好。[结论]模型能够准确地表现黄花植株在3个主要生长时期的生长规律和形态特征,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表现出较高的可信度。因此,本模型具有理想的模拟效果,足以满足精细农业领域的研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 源库关系 光合作用模型 形态模型 三维动态生长模拟 产量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织点改进弹簧-质点模型的纬编针织物动态变形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常辰玉 王雨薇 +2 位作者 原旭阳 刘锋 卢致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5,共7页
为了对不同线圈单元组成的纬编针织物进行动态变形模拟,从而预设织物结构形态和加速面料设计流程。首先通过建立三维结构模型,获得了线圈中心线型值点和交织点之间的关系,并基于交织点改进传统弹簧-质点模型,得到了与纬编针织物适配度... 为了对不同线圈单元组成的纬编针织物进行动态变形模拟,从而预设织物结构形态和加速面料设计流程。首先通过建立三维结构模型,获得了线圈中心线型值点和交织点之间的关系,并基于交织点改进传统弹簧-质点模型,得到了与纬编针织物适配度更高的变形模型,然后以交织点为桥梁关联结构模型和变形模型,通过NURBS曲线反算原理绘制线圈中心线路径,采用力学求解方法不断更新织物形态变化,使用计算机工具展现了关联模型的动态模拟过程,并举例展示了不同织物组织的变形模拟效果。模拟效果表明,建立的三维结构模型具有合理性与真实性,改进的弹簧-质点模型具有极高的适配性,基于交织点关联两者为后续模拟提供了支撑,采用NURBS曲线并通过力学求解等方法实现纬编针织物的三维动态模拟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织点 线圈结构模型 弹簧-质点模型 NURBS曲线 动态变形模拟 动力学求解 纬编针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规划的作物种植优化决策模型
7
作者 李钰瑾 杜玫 +1 位作者 李昊天 胡鑫 《农村实用技术》 2025年第7期65-66,共2页
基于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实现作物利润最大的作物种植决策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作物的习性和生长规律,开展了作物种植优化研究。首先以最大收益作为目标,建立单目标规划决策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动态规划建立马尔可夫决策模型... 基于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实现作物利润最大的作物种植决策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作物的习性和生长规律,开展了作物种植优化研究。首先以最大收益作为目标,建立单目标规划决策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动态规划建立马尔可夫决策模型,选用最大化价值函数开展优化策略的迭代计算;这为提高作物的生产效益提供了有效手段,对于促进乡村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规划 作物种植优化 模拟退火算法 马尔可夫决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群体成穗率与干物质积累动态关系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59
8
作者 钟旭华 彭少兵 +1 位作者 JohnE.SHEEHY 刘鸿先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应用两个水稻茎数动态模型 (TIL和 RGR模型 ) ,分析了成穗率与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关系。结果表明 :(1)成穗率与最高茎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支持了“降低苗峰是提高成穗率的关键”的结论 ;(2 )最高茎数与穗分化始期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 应用两个水稻茎数动态模型 (TIL和 RGR模型 ) ,分析了成穗率与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关系。结果表明 :(1)成穗率与最高茎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支持了“降低苗峰是提高成穗率的关键”的结论 ;(2 )最高茎数与穗分化始期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前期干物质积累过快是苗峰过高的原因之一 ;(3)成穗率与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密切相关。同样的干物质积累量 ,干物质积累动态不同 ,其茎数动态相差很大。在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相近的情况下 ,穗分化以前干物质积累所占的比例越大 ,成穗率越低。采用一组独立的实测资料进行分析 ,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由此可见 ,优化干物质积累动态是提高成穗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穗率 干物质积累动态模拟 水稻 群体质量 茎数动态模型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叶色变化动态的模拟模型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常丽英 张文宇 +4 位作者 张玉屏 顾东祥 姚鑫锋 朱艳 曹卫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08-1115,共8页
定量描述叶片颜色变化的动态过程是植物生长数字化和可视化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水稻品种和不同水氮处理条件下主茎和分蘖不同叶位叶色变化过程的连续观测和定量分析,构建了水稻叶片颜色随生长度日变化的动态模拟模型。水稻叶... 定量描述叶片颜色变化的动态过程是植物生长数字化和可视化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水稻品种和不同水氮处理条件下主茎和分蘖不同叶位叶色变化过程的连续观测和定量分析,构建了水稻叶片颜色随生长度日变化的动态模拟模型。水稻叶片颜色变化的基本过程可以用3个阶段的SPAD值分别表达,第一阶段为基于幂函数的伸长期,叶色逐渐增强,第二阶段为相对稳定的功能期,叶色基本不变,第三阶段为基于二次曲线的衰老期,叶色逐渐减弱;并基于二次曲线方程分别描述了叶片含氮量和含水量对叶色变化过程的调控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叶片SPAD值与叶色组分(RGB)值的关系模型。利用独立的水稻田间试验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测试和检验,显示主茎不同叶位叶色变化3个阶段模拟值的均方根差分别为2.58、3.69和3.82,4个分蘖不同叶位叶色变化模拟值的均方根差分别为4.65、4.39、3.51和4.25;SPAD值与叶色组分间模拟值的均方根差分别为2.98和3.25。表明本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生长条件下水稻不同茎蘖上不同叶位叶色的动态变化过程,从而为实现水稻生长系统的数字化模拟和可视化显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色 变化动态 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群体叶面积的动态模型 被引量:16
10
作者 曹宏鑫 刘世军 +6 位作者 张立民 王法宏 任德昌 王旭清 高亮之 金之庆 张继林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46-248,共3页
根据作物生理生态学原理,建立了小麦群体叶面积指数动态模型,用小麦品种895004在南京地区种植时的试验和当年气象资料对其进行了检验,表明小麦群体叶面积动态模型是可行的。
关键词 小麦 群体叶面积指数 动态模型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沟侵蚀动态过程模拟数学模型和有限元计算方法 被引量:14
11
作者 雷廷武 姚春梅 +3 位作者 张晴雯 Mark Nearing 邵明安 梅树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2,共6页
建立了集中水流作用下均质土壤坡面上细沟侵蚀动态模拟数学模型。模型包括根据质量守恒原理推导而得到的变沟宽水流连续性方程和泥沙运移方程;根据动量守恒方程推得到的水流动力学方程;由紊流冲击分布概率来确定的土壤剥离方程;过量泥... 建立了集中水流作用下均质土壤坡面上细沟侵蚀动态模拟数学模型。模型包括根据质量守恒原理推导而得到的变沟宽水流连续性方程和泥沙运移方程;根据动量守恒方程推得到的水流动力学方程;由紊流冲击分布概率来确定的土壤剥离方程;过量泥沙采用沉积的一阶沉积方程。模型还考虑了沟床形态、水流动力、土壤侵蚀与泥沙沉积形成相互依赖的反馈环,具有表达细沟的空间变化和时间演变的能力。给出了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水动力学方程及泥沙运移连续方程进行顺序求解的数值计算公式以及模型数值求解的具体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沟侵蚀 模型 动态过程 有限元模拟 水动力学 概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长季节栽培番茄发育动态模拟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徐刚 张昌伟 +1 位作者 李德翠 孙艳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2期243-246,共4页
根据番茄生物学特性、发育阶段有效积温恒定的原理和多年的栽培经验,对温室长季节栽培番茄的发育阶段进行划分,其生长发育阶段包括播种期、幼苗期、开花座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采收初期、果实采收盛期和果实采收末期。将不同播期各生... 根据番茄生物学特性、发育阶段有效积温恒定的原理和多年的栽培经验,对温室长季节栽培番茄的发育阶段进行划分,其生长发育阶段包括播种期、幼苗期、开花座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采收初期、果实采收盛期和果实采收末期。将不同播期各生育阶段的生长度日的平均值确定为建模过程中的参数A i:自幼苗期至果实采收末期分别为710.5、110.5、152.3、302.9、245.6、2156.7、200.5度日。确定了发育阶段有效积温参数后,建立了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的发育动态模拟模型,系统的预测番茄发育阶段。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温室番茄发育动态模拟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性、机理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番茄长季节栽培 发育动态 模拟模型 生长度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生育期动态模拟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亚杰 李京 +5 位作者 彭红坤 陈秀斌 郑红裕 陈升孛 刘安国 胡立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6-777,共12页
在13个不同熟期甘蓝型油菜品种的2年大田试验中,调查不同播期条件下各品种的生育进程及发育状态。依据油菜生理发育时间恒定原理、生理生态理论及各生育阶段与温度、光周期等外部环境关系,采用Logistic曲线描述油菜光周期效应,谐波分析... 在13个不同熟期甘蓝型油菜品种的2年大田试验中,调查不同播期条件下各品种的生育进程及发育状态。依据油菜生理发育时间恒定原理、生理生态理论及各生育阶段与温度、光周期等外部环境关系,采用Logistic曲线描述油菜光周期效应,谐波分析法分析气温昼夜变化,分段正弦指数函数分析热效应和低温春化效应,结合上述因素构建油菜生育期动态模拟模型;确定模型光周期敏感因子、温度敏感性、生理春化时间和角果期因子4个遗传参数;模型的检验分析表明,对不同播期模拟值与观测值的根均方差平均值为2.67 d,对不同品种模拟值与观测值的根均方差平均值为3.74 d;4个遗传参数值对13个油菜品种聚类分析的结果符合品种特性。因此,该模型在一定范围内可准确揭示油菜对温、光的反应规律,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生育期 生理发育时间 动态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水驱动态裂缝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29
14
作者 范天一 宋新民 +5 位作者 吴淑红 李巧云 王宝华 李小波 李华 刘海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6-501,共6页
基于低渗透油田资料,提出了动态裂缝的概念并分析动态裂缝起裂、延伸、趋于闭合的演化过程,建立了可以描述裂缝形态及属性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并编制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数值模拟表明,注入压力高于地层破裂压力时动态裂缝随即起裂,此后逐... 基于低渗透油田资料,提出了动态裂缝的概念并分析动态裂缝起裂、延伸、趋于闭合的演化过程,建立了可以描述裂缝形态及属性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并编制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数值模拟表明,注入压力高于地层破裂压力时动态裂缝随即起裂,此后逐步向前延伸,与地层压力和注入量呈周期性变化;实施温和注水后,动态裂缝在较长时期内仍维持开启,随后裂缝整体迅速趋于闭合,说明动态裂缝受生产动态因素影响明显。动态裂缝的存在使注入水沿着裂缝窜进,随着动态裂缝的逐步延伸,注入水形成狭长的驱替范围,造成水驱严重不均衡,加剧低渗透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同时显著影响各方向油井的含水上升规律。但动态裂缝对注采井间有效驱替系统的建立起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注水开发 动态裂缝 三维三相渗流模型 油藏数值模拟 水驱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集装箱场系统模型及动态模拟 被引量:15
15
作者 程文明 王金诺 +1 位作者 张质文 徐保林 《铁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9-84,共6页
在分析铁路集装箱场作业流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通用数学模型,并采用GPSS-F仿真语言编制模拟程序来实现计算机动态模拟,为分析、评价和检验该系统提供有效方法。最后结合实例,利用建立的动态模拟程序,优选出集装箱场货区的... 在分析铁路集装箱场作业流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通用数学模型,并采用GPSS-F仿真语言编制模拟程序来实现计算机动态模拟,为分析、评价和检验该系统提供有效方法。最后结合实例,利用建立的动态模拟程序,优选出集装箱场货区的最佳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场 数学模型 动态模拟 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龙华地区城镇用地动态模型建设及模拟研究 被引量:48
16
作者 曾辉 喻红 郭庆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45-551,共7页
在 1 98 8~ 1 996年 5个时段景观遥感制图的基础上 ,利用细胞自组织模型对深圳市龙华地区城镇建成区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模型共选择了高程、坡度、距最近干线公路的垂直距离、斑块相邻度指数和形状指数等 5个变量参与非城... 在 1 98 8~ 1 996年 5个时段景观遥感制图的基础上 ,利用细胞自组织模型对深圳市龙华地区城镇建成区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模型共选择了高程、坡度、距最近干线公路的垂直距离、斑块相邻度指数和形状指数等 5个变量参与非城镇用地单元的综合转移概率计算 ,利用 1 988~ 1 990年的城镇扩张结果确定不同变量的权重参数 ,利用 1 992、1 994和 1 996年的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 ,细胞自组织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模拟起始年份已有城镇斑块的增长过程 ,但是模型不能自动判定新出现的城镇斑块并模拟其动态变化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动态模拟 城镇用地 细胞自组织模型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茎蘖动态模拟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刘铁梅 曹卫星 +3 位作者 罗卫红 潘洁 严美春 郭文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6-421,共6页
采用菲波拉奇数列来模拟小麦个体拔节前理想条件下的茎蘖动态 ,并将小麦分蘖能力作为品种遗传参数来修正不同品种的分蘖潜力 ;采用叶面积指数影响因子和群体同化物供应状况来描述群体自身对茎蘖发生的影响 ;采用水分和氮素丰缺因子来模... 采用菲波拉奇数列来模拟小麦个体拔节前理想条件下的茎蘖动态 ,并将小麦分蘖能力作为品种遗传参数来修正不同品种的分蘖潜力 ;采用叶面积指数影响因子和群体同化物供应状况来描述群体自身对茎蘖发生的影响 ;采用水分和氮素丰缺因子来模拟水分和氮素条件对群体茎蘖数的影响。拔节后群体茎蘖数的下降受到同化物供应状况和有效热时间的影响 ,并将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的茎蘖数作为不同品种最小茎蘖数。利用不同田间试验资料对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 ,模型对小麦茎蘖动态的预测具有较好的解释性和可靠性 ,预测平均误差小于 1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蘖动态 模拟模型 小麦 菲波拉奇数列 叶面积指数 水分 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CA-Markov模型的青岛市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拟 被引量:16
18
作者 邢容容 马安青 +2 位作者 张小伟 于欣鑫 马冰然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114,共4页
研究经济快速发展的沿海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为区域土地合理利用与配置提供参考。以青岛市为研究区,采用Logistic-CA-Markov耦合模型,基于2000年、2011年土地利用解译数据,结合DEM、人口、GDP、距离等因素... 研究经济快速发展的沿海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为区域土地合理利用与配置提供参考。以青岛市为研究区,采用Logistic-CA-Markov耦合模型,基于2000年、2011年土地利用解译数据,结合DEM、人口、GDP、距离等因素模拟出2011年土地利用数据,与2011年解译数据对比,得到模拟精度为94.27%,说明模型拟合精度较高,接着对2022年、2033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了预测。Logistic-CA-Markov模型模拟的2011—2022年土地利用类型将保持2000—2011年的变化趋势,表现在耕地、水域、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以及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增加,2022—2033年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仍然增加,但是增加速率明显小于2011—2022年。研究结果表明,Logistic-CA-Markov耦合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可以应用于模拟多类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演变。该研究可为青岛市的土地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动态模拟 Logistic-CA-Markov耦合模型 青岛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群体生长过程和产量的动态模拟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俊平 陈常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11-316,共6页
本文组建了水稻群体生长过程和产量的动态模拟模型。它从单叶光合强度的模拟入手,然后逐日模拟群体光合产量、呼吸量、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生育期及总茎数,最后模拟了经济产量。有效性检验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模... 本文组建了水稻群体生长过程和产量的动态模拟模型。它从单叶光合强度的模拟入手,然后逐日模拟群体光合产量、呼吸量、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生育期及总茎数,最后模拟了经济产量。有效性检验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模型的普遍性较强,同时易与害虫种群模型相耦联,实施水稻与害虫控制的优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群体生长 产量 动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Markov模型的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拟研究 被引量:67
20
作者 何丹 周璟 +3 位作者 高伟 郭怀成 于书霞 刘永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95-1105,共11页
以滇池流域为例,基于1990和1999年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分析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程度,并基于马尔可夫模型定量分析土地利用转化的方向。采用GIS中多标准评价(MCE)方法,结合元胞自动机–马尔可夫(CA-Markov)模型,对2008年土地利用... 以滇池流域为例,基于1990和1999年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分析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程度,并基于马尔可夫模型定量分析土地利用转化的方向。采用GIS中多标准评价(MCE)方法,结合元胞自动机–马尔可夫(CA-Markov)模型,对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解译结果的Kappa系数达0.7338,表明预测结果可信。在此基础上,运用CA-Markov模型对2017和2026年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快,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压力很大。2008—2026年,耕地、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将有所减少,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将迅速增加;与1990—2008年相比,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变化趋势相反,而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变化趋势相同。建设用地在原有基础上往外扩展,水域变化则较小。林地资源虽然有所减少,但仍然是流域主要的用地类型。建设用地扩张明显增加了滇池非点源污染的负荷。土地利用不合理是造成目前滇池水质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将加剧未来流域的水环境和水生态压力。因此,保有足够的人均耕地,降低施肥强度,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保留足够量的生态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是降低该区域非点源污染潜力的重要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流域土地利用合理规划管理、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元胞自动机–马尔可夫模型 多标准评价方法(MCE) 动态模拟 滇池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