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多维要素流视角下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 1
-
-
作者
张扬
李娟
王兴平
-
机构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数字胡焕庸线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
出处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0,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78115)
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23JDR0094)。
-
文摘
随着交通、通讯设施的日益完善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间各类要素流动更为频繁并形成城市网络,促进城市动态“流”数据的分析成为区域空间结构研究新范式。相比单一要素流,多维要素流可以从更加综合的视角刻画城市群内部网络联系,识别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本文通过集成百度迁徙、快递物流线路、百度指数、企业总部—分支、科技论文合作等多元地理流数据建立成渝城市群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及综合流网络,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识别网络节点特征并结合位序—规模法则评估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利用核密度分析法识别多维要素流动主要廊道,结合优势流和DBSCAN聚类分析成渝城市群空间组团特征。结果表明:第一,在多维要素流网络中,各节点层级分化明显,成都市、重庆市是成渝城市群的两大核心,对多维要素流的集聚扩散能力突出,而其他城市普遍发育不足。第二,重庆市—成都市关联区间联系强度最高,成都市、重庆市与14个地级市组成的关联区间次之,14个地级市之间组成的关联区间最低,成渝发展主轴、成德绵乐城市带是要素流动的主要廊道。第三,在优势流约束下,成渝城市群内部形成成都—德阳—眉山、重庆—广安、南充—遂宁、内江—自贡—宜宾—泸州、乐山—雅安共5个空间聚类,其中南充—遂宁、内江—自贡—宜宾—泸州具备培育都市圈的潜力。结合本文分析结果和现有规划,建议将多维要素流网络中心度相对较高的绵阳、南充、宜宾作为次级中心城市培育,在重点发展成都都市圈、重庆都市圈的同时着力培育南充—遂宁、内自宜泸两大都市圈,促进绵阳市、雅安市、乐山市、达州市等圈群空隙城市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强化宜宾—泸州—重庆沿江发展轴,逐步优化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多维要素流
社会网络分析
位序—规模
核密度估计
DBSCAN聚类
成渝城市群
-
Keywords
spatial structure
multi-dimensional factor flows
social network estimation
rank-size rule
kernel density analysis,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 with noise(DBSCAN)
Chengdu-Chongqing urban agglomeration
-
分类号
TU984.113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