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的多维嗓音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娄丹 单春光 +1 位作者 徐鸥 王静妙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正常儿童及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嗓音的声学特点和差异。方法以130例6~12岁无嗓音相关疾病的正常儿童(男65例,女65例)为正常组;以71例6~12岁先天性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男34例,女37例)为耳聋组;采用美国Ka...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正常儿童及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嗓音的声学特点和差异。方法以130例6~12岁无嗓音相关疾病的正常儿童(男65例,女65例)为正常组;以71例6~12岁先天性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男34例,女37例)为耳聋组;采用美国Kay公司的计算机多维嗓音分析软件MDVP,比较各组儿童发长元音/a:/的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基频变量(vF0)、峰值振幅变量(vAm)、振幅扰动商(APQ)、噪/谐比(NHR)。结果正常组儿童不同性别间各指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耳聋组vF0、vAm分别为2.61%±1.15%和23.57%±8.29%,显著高于正常组(1.77%±1.01%和16.31%±7.75%)(P〈0.01)。两组F0、jitter、shimmer、APQ、N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6~12岁正常儿童的嗓音客观声学分析无性别差异,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患儿在持续平稳发声时不能对代表长时频率变化的基频变量(vF0)和长时振幅变化的峰值振幅变量(vAm)有良好的控制能力,vF0和vAm可作为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其嗓音和言语能力有无提高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聋 儿童 多维嗓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带占位病变患者多维嗓音声学分析及发声空气动力学检测比较 被引量:11
2
作者 曹媛 张奇雪 +2 位作者 阮宏莹 林鹏 杜建群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声带息肉、声带白斑、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的嗓音声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声带息肉、45例声带白斑和38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术前的多维嗓音声学分析及发声空气动力学检测结果,并与40例正常成年人进行比较,比较各组间基频(F0... 目的探讨声带息肉、声带白斑、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的嗓音声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声带息肉、45例声带白斑和38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术前的多维嗓音声学分析及发声空气动力学检测结果,并与40例正常成年人进行比较,比较各组间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谐比(NHR)、最长发声时间(maximum phonation time,MPT)、平均气流率(mean flow rate,MFR)、声门下压(subglottal pressure,SGP)、声门阻力(glottal resistance,GR)和发声效率(vocal efficiency,VE)。结果各病例组与正常组间及各病例组间F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声带息肉、喉癌组其余各项指标与正常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带白斑组与正常组比较jitter、shimmer、NHR均升高,MPT、VE均下降(均为P<0.05),SGP、MFR、G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7)。在声带息肉组、声带白斑组、喉癌组,jitter、shimmer、NHR值依次升高(P<0.05),MPT依次降低(P<0.05),SGP分别为10.73±2.49、8.73±2.23、18.24±5.17 cmH_2O(P<0.05),MFR分别为0.23(0.18,0.28)、0.15(0.10,0.17)、0.26(0.22,0.31),VE分别为64.96(42.29,90.89)、48.76(30.99,67.61)、30.68(22.19,49.44),各病例组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GR在声带息肉[85.46(66.67,98.73)]和声带白斑[66.13(49.38,89.13)]、声带白斑和喉癌组[93.19(46.96,152.55)]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而在声带息肉和喉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声带息肉患者的嗓音以反映声门闭合程度的NHR、SGP、MFR异常为主;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除基频外其余指标均异常;声带白斑患者则以微扰参数及MPT、VE异常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息肉 声带白斑 声门型喉癌 多维嗓音分析 发声空气动力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声带良性病变患者嗓音多维分析的重测信度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华蓉 黄永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研究声带良性病变患者的多维嗓音声学分析(MDVP)中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噪谐比(NHR)的重测信度。方法成人声带良性病变患者105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56例,乙组49例;选取健康成年人6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丙组)... 目的研究声带良性病变患者的多维嗓音声学分析(MDVP)中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噪谐比(NHR)的重测信度。方法成人声带良性病变患者105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56例,乙组49例;选取健康成年人6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丙组)。用计算机语音工作站(CSL 4500型)录声样,甲组及丙组发/a:/音1次,5分钟后,以同样的方式再发音1次;乙组受试者发/a:/音2次,5分钟后,以同样的方式再发音2次。用MDVP软件对各组嗓音的F0、jitt、shim、NHR等指标进行分析,以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声学指标的重测信度。结果甲组F0、jitt、shim一致性良好(ICC>0.4),NHR的一致性差(ICC<0.4);乙组F0、jitt、shim、NHR一致性均良好(ICC>0.4),丙组F0、jitt、shim、NHR一致性均良好(ICC>0.4)。结论在应用MDVP对声带良性病变患者进行嗓音声学分析时,F0稳定性最好,发音2次检测的稳定性优于单次发音;对病理性嗓音进行分析时,建议取2次声样检测后取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嗓音分析 重测信度 声带 良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多维嗓音及发声空气动力学分析
4
作者 魏梅 杜建群 +2 位作者 王晓雨 王桂萍 林鹏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9-614,共6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对患者嗓音的影响。方法应用多维嗓音分析软件分析45例重度OSAHS患者(OSAHS组)与38例正常人(正常组)嗓音基频相关指标、基频微扰相关指标、...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对患者嗓音的影响。方法应用多维嗓音分析软件分析45例重度OSAHS患者(OSAHS组)与38例正常人(正常组)嗓音基频相关指标、基频微扰相关指标、振幅微扰相关指标、噪声相关指标、扰动相关指标、次谐波成分指标、嗓音不规则性测量、嗓音中断测量8大声学指标间的差异,并分别检测并比较OSAHS组及正常组的发声空气动力学指标。结果OSAHS组与正常组的基频相关指标、扰动相关指标、次谐波成分指标、嗓音不规则性测量、嗓音中断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基频微扰相关指标、振幅微扰相关指标及噪声相关指标OSAHS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其中,OSAHS组的基频微扰百分比、振幅微扰百分比、噪谐比、嗓音紊乱指数分别为1.611%±0.822%、4.124%(3.497%,5.341%)、0.149(0.141,0.165)、0.076(0.056,0.100);而正常组的基频微扰百分比、振幅微扰百分比、噪谐比、嗓音紊乱指数分别为0.471%±0.220%、2.621%(2.160%,2.969%)、0.131(0.114,0.140)、0.057(0.043,0.060)。基频变化系数、振幅微扰、噪谐比的ROC曲线下面积在相应指标类别中最大,可作为诊断OSAHS患者嗓音异常的重要声学指标,其值分别在1.134%、0.318 dB、0.141时灵敏性和特异性最高。空气动力学指标中平均气流率、声门下压正常组分别为0.17(0.1225,0.220)L/s、6.199±2.421 cm H2O,OSAHS组分别为0.215(0.17,0.26)L/s、7.850±1.867 cm H2O,正常组明显小于患者组(P<0.05)。正常组声门阻力、发声效率分别为40.1(29.975,61.345)cmH 2 O·L^-1·s^-1、666.895(537.485,842.058)ppm,OSAHS组分别为29.72(18.528,36.1025)cm H2O·L^-1·s^-1、359.96(247.575,531.035)ppm,正常组大于OSAHS组(P<0.05),声门下压为6.005 cm H2O时是检测OSAHS患者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的空气动力学指标。结论OSAHS患者声门闭合欠佳,声带振动不规律,嗓音声学分析及发声空气动力学检测可对OSAHS患者的发声功能进行客观评估,是检测OSAHS患者嗓音状况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多维嗓音分析 空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嗓音训练效果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雷薇薇 李芳丽 +2 位作者 王燕 许昱 华清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讨嗓音训练对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发声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1例甲状腺术后单侧声带麻痹且声嘶持续6~12个月的患者,对其进行8周的嗓音训练,主要包括嗓音知识宣教、放松训练、呼吸训练、发声训练、体能训练以及心... 目的探讨嗓音训练对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发声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1例甲状腺术后单侧声带麻痹且声嘶持续6~12个月的患者,对其进行8周的嗓音训练,主要包括嗓音知识宣教、放松训练、呼吸训练、发声训练、体能训练以及心理疏导等,对比和分析训练前后患者嗓音的平均基频(F0)、频率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最长发声时间(maximum phonation time,MPT)、噪谐比(noise to harmonic ratio,NHR)以及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评分的变化。结果21例患者均完成了本次研究,嗓音训练8周后患者嗓音基频(F0)由训练前的313.57±19.33 Hz降至237.27±13.01 Hz;jitter、shimmer、NHR由训练前的10.17%±2.45%、24.30%±1.45%、0.60±0.12 dB分别降至0.976%±0.04%、6.48%±1.56%、0.16±0.03 dB;MPT由训练前的5.27±1.01 s升至11.18±4.12 s;VHI总分平均分由51.82±8.53分降至24.87±6.4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系统的嗓音训练可有效提高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嗓音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声带麻痹 嗓音训练 多维嗓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