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震旦系陡山沱组磷质震积岩及其与多细胞生物群相关性初探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约 楚靖岩 +2 位作者 王训练 杨艳飞 徐一帆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0-627,共8页
埃迪卡拉纪(震旦纪)陡山沱期是Rodinia超大陆裂离的重要地质时期,是多细胞生物起源和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和磷质聚集时期,也是化学、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剧烈时期。液化岩脉、液化角砾岩、脉化变形构造、以及阶梯状层内断层等磷质震积岩的发... 埃迪卡拉纪(震旦纪)陡山沱期是Rodinia超大陆裂离的重要地质时期,是多细胞生物起源和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和磷质聚集时期,也是化学、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剧烈时期。液化岩脉、液化角砾岩、脉化变形构造、以及阶梯状层内断层等磷质震积岩的发现,表明扬子地区在陡山沱期晚期至少发生过两次以上的地震事件。地震构造运动将地球内部积累能量快速地释放,可能是磷质来源和热水活动一种重要的方式或通道。海水中磷等无机营养盐分的增加,海水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多细胞生物的起源和发展,同时多细胞生物的繁盛又有利于磷的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质震积岩 多细胞生物 陡山沱组 埃迪卡拉(震旦)系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板块伊迪卡拉(震旦)纪多细胞生物的发展与烃源岩的形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约 雷灵芳 +1 位作者 陈洪德 候明才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0-38,共9页
生物的生产量以及被保存的沉积有机质是烃源岩形成的重要条件。多细胞生物出现并广泛地生活于扬子地区伊迪卡拉纪陡山沱期晚期的浅海中,生物之间相互依赖和共存的多层次化和复杂化生态系统的建立,使陡山沱期成为扬子地区生命演化和发展... 生物的生产量以及被保存的沉积有机质是烃源岩形成的重要条件。多细胞生物出现并广泛地生活于扬子地区伊迪卡拉纪陡山沱期晚期的浅海中,生物之间相互依赖和共存的多层次化和复杂化生态系统的建立,使陡山沱期成为扬子地区生命演化和发展重要时期。陡山沱期的黑色泥(页)岩在沉积时为富含水份的粥性沉积物,同时当时海洋中的氧化-还原界面较浅,生物遗体可迅速地被沉积物所覆盖而形成烃源岩。伊迪卡拉纪陡山沱期是化学、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剧烈时期,也是扬子地区生命演化、有机质生产力发展和烃源岩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有机质 多细胞生物 陡山沱期 扬子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易门地区古元古界易门群亮山组多细胞生物的年代学约束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静 刘军平 +6 位作者 孙柏东 刘桂春 胡绍斌 曾文涛 张虎 邓仁宏 俞赛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87-2098,共12页
滇中易门地区古元古界易门群亮山组中赋存有保存较好的多细胞生物化石,是大氧化事件,或广义的Lomagundi事件中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的产物。由于亮山组中普遍缺乏火山岩夹层及多期构造热事件的扰动,给精确测定这些多细胞生物的时代带来一... 滇中易门地区古元古界易门群亮山组中赋存有保存较好的多细胞生物化石,是大氧化事件,或广义的Lomagundi事件中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的产物。由于亮山组中普遍缺乏火山岩夹层及多期构造热事件的扰动,给精确测定这些多细胞生物的时代带来一定困难。以易门县铜厂地区罗洼垤组顶部灰白色凝灰岩1件、亮山组灰白色凝灰岩1件、粉砂质凝灰岩1件、灰黄色钙质粉砂质凝灰岩2件共5件样品260个锆石同位素测试结果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构造热事件的分析,较准确地厘定了易门地区古元古界易门群亮山组中多细胞生物发育的时代为2.18~2.05Ga,与非洲加蓬Franceville地区发现的群居多细胞生物的时代一致,表明地球早期重大地质事件的同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界易门群 亮山组 多细胞生物 锆石U-PB年龄 同位素时钟重置 协同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圣妲 潘红苗 +2 位作者 周克 肖天 吴龙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311-3318,共8页
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指一类由含有磁小体的革兰氏阴性原核细胞聚集而成的球形或者卵球形细胞聚集体,一般由745个细胞组成,直径在223μm之间,它们可在地磁场或外加磁场中沿磁力线定位并做定向运动。通过对巴西潟湖、美国盐湖、德国和法国... 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指一类由含有磁小体的革兰氏阴性原核细胞聚集而成的球形或者卵球形细胞聚集体,一般由745个细胞组成,直径在223μm之间,它们可在地磁场或外加磁场中沿磁力线定位并做定向运动。通过对巴西潟湖、美国盐湖、德国和法国海岸带花瓣型MMPs以及最近对中国青岛海域潮间带菠萝型MMPs研究结果的总结,分别从MMPs的生物学特征、细胞内容物以及生态学分布及分类地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一定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 趋磁性 铁氧化物型磁小体 铁硫化物型磁小体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藻基因组测序助专家研究单细胞生物演变
5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6-36,共1页
一个有德国研究者参加的周际研究小组最近完成了对最简单的多细胞生物团藻的基因组测序。科研人员希望以此帮助探寻单细胞生物向多细胞生物演变的奥秘。
关键词 基因组测序 细胞生物 生物演变 团藻 多细胞生物 专家 科研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伊迪卡拉纪“庙河生物群”的属性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唐烽 尹崇玉 +2 位作者 刘鹏举 段德麟 高林志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1-611,I0004-I0006,共14页
我国南方伊迪卡拉(震旦)系陡山沱组页岩中,保存了以“庙河生物群”为代表的宏体碳质压膜化石群,以大量底栖固着的多细胞藻类为主,还包含推测的后生动物和海绵动物、可疑的遗迹化石等多门类生物化石,化石类型多样、分异显著,代表着新... 我国南方伊迪卡拉(震旦)系陡山沱组页岩中,保存了以“庙河生物群”为代表的宏体碳质压膜化石群,以大量底栖固着的多细胞藻类为主,还包含推测的后生动物和海绵动物、可疑的遗迹化石等多门类生物化石,化石类型多样、分异显著,代表着新元古代“雪球”冰期之后和寒武纪早期后生动物大爆发前夕地球早期多细胞生物的一次大规模的进化辐射事件。本文通过比较湖北秭归庙河和贵州江口翁会两个典型产地的宏体化石优势属种的形态特征,以及两地所处的沉积古环境,分析探讨了这些优势类别与现生多细胞生物(包括红藻、褐藻和绿藻三大高级藻类)的亲缘关系。研究表明,寒武纪之前大约35~10Ma间,各门类多细胞藻类广泛发育,与后生动物的先驱分子构成独特的古生态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迪卡拉纪 庙河生物 庙河 江口瓮会 多细胞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基与细胞凋亡 被引量:8
7
作者 梁群超 郭剑英 唐兆新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6年第4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自由基 基因控制 多细胞生物 细胞坏死 死亡过程 分化过程 原子团 内环境 受精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虫基因功能研究的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
8
作者 刘雪兰 孙菲菲 +1 位作者 李培英 余为一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3-65,共3页
多细胞生物在发育的特定时期、特定组织中的表达某些基因。如果这些基因表达调控受到干扰则可能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而这对于寄生虫病来说则是一种潜在的控制其发病的新机制。
关键词 基因功能 寄生虫病 秀丽隐杆线虫 模式生物 基因表达调控 多细胞生物 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瑶 《现代畜牧兽医》 2010年第6期70-72,共3页
细胞调亡(apoptosis)或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是一种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我破坏过程,在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以及体内平衡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许多因素可以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线粒体在细胞凋亡的信号转... 细胞调亡(apoptosis)或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是一种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我破坏过程,在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以及体内平衡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许多因素可以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线粒体在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线粒体 程序性细胞死亡 多细胞生物 cell 破坏过程 体内平衡 个体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损伤与细胞凋亡研究取得进展
10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第4期511-511,共1页
基因组的稳定性对于多细胞生物的发育、组织和器官的动态平衡至关重要。基因组失稳与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紧密相关。DNA损伤是诱发基因组失稳的主要因素。当DNA损伤发生后,细胞通过一系列的应答反应,包括细胞周期停滞,DNA修复以及... 基因组的稳定性对于多细胞生物的发育、组织和器官的动态平衡至关重要。基因组失稳与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紧密相关。DNA损伤是诱发基因组失稳的主要因素。当DNA损伤发生后,细胞通过一系列的应答反应,包括细胞周期停滞,DNA修复以及细胞凋亡等,使基因组的稳定性得以维持。这些应答反应需要多种调控因子的参与。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通过甲基化修饰不同的蛋白质底物而参与调控细胞的多种重要生命活动,其中包括DNA修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 细胞凋亡 DNA修复 细胞周期停滞 应答反应 调控因子 多细胞生物 甲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学科技信息
11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6-78,共3页
中科院发现迄今最早大型复杂多细胞生物化石 据科学网2016年5月19日报道,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课题组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论文,揭示了距今15.6亿年前长达30cm以上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它们或是植物的先祖... 中科院发现迄今最早大型复杂多细胞生物化石 据科学网2016年5月19日报道,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课题组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论文,揭示了距今15.6亿年前长达30cm以上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它们或是植物的先祖。这一发现将地球上大型复杂多细胞生物的出现时间提前了近10亿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信息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生物 多细胞生物 生物化石 中科院 课题组 化石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x3基因功能研究及其在肿瘤演进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军 刘友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3-365,共3页
关键词 肿瘤 转录因子 异常表达 尺骨 乳腺 组织发生 基因家族 基因功能研究 发育调控 多细胞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编码miRNA与宿主免疫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登云 张德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8-561,569,共5页
MicroRNA(miRNA)是一类不编码的,长度为19~25nt的小RNA分子,通过与靶基因形成完全或者不完全互补的双链来抑制靶基因的翻译或者降解靶蛋白,也可通过调控促进蛋白表达.MiRNA首次于1993年由Ambros及其同事在模式生物线虫中发现[1],通... MicroRNA(miRNA)是一类不编码的,长度为19~25nt的小RNA分子,通过与靶基因形成完全或者不完全互补的双链来抑制靶基因的翻译或者降解靶蛋白,也可通过调控促进蛋白表达.MiRNA首次于1993年由Ambros及其同事在模式生物线虫中发现[1],通过基因组研究,证实miRNA为一种具有发卡结构的小RNA,通过与其靶标转录本3‘UTR结合抑制靶标的转录后翻译[2].本来miRNA被认为只在线虫特异性存在,后来证实这些线虫miRNA在其他的多细胞生物比如人体内保守存在[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病毒编码 宿主免疫 RNA分子 多细胞生物 模式生物 蛋白表达 小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ELF4的免疫调节功能研究进展
14
作者 唐青海 彭永刚 +3 位作者 杨海 王芳宇 何丽芳 唐姣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19-922,共4页
ETS(E26 transformation specific)家族分子是多细胞生物的一类转录因子,因最早在禽骨髓成红细胞增生症病毒E26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中发现的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而得名。该家族蛋白结构高度保守,其中具有一段85aa序列能够特异性地结合于DN... ETS(E26 transformation specific)家族分子是多细胞生物的一类转录因子,因最早在禽骨髓成红细胞增生症病毒E26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中发现的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而得名。该家族蛋白结构高度保守,其中具有一段85aa序列能够特异性地结合于DNA共有基序GGA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免疫调节功能 融合蛋白 多细胞生物 基因编码 细胞增生 蛋白结构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实验教学进行生命教育例谈 被引量:1
15
作者 戴荣华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5-35,共1页
1感受生命的美丽 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中,让学生学会观察真菌(如酵母菌)细胞、低等植物(如水绵等丝状绿藻)细胞、高等植物细胞(如叶的保卫细胞)、动物细胞(如鱼的红细胞或蛙的皮肤上皮细胞),区分几种细胞的异... 1感受生命的美丽 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中,让学生学会观察真菌(如酵母菌)细胞、低等植物(如水绵等丝状绿藻)细胞、高等植物细胞(如叶的保卫细胞)、动物细胞(如鱼的红细胞或蛙的皮肤上皮细胞),区分几种细胞的异同点。还要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生物圈中存在着众多的单细胞生物,单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而多细胞生物,它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实验教学 保卫细胞 细胞生物 生命活动 显微镜观察 多细胞生物 丝状绿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杂交检测mex-3 mRNA在C.elegans野生型胚胎发育中的分布
16
作者 秦春国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9-90,共2页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玉荣博士在发育生物学中对有关胚胎发育的专题作了研究,指出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发育生物学中的重要模式生物,也是全基因序列已知的惟一多细胞生物,如动物,许多基因参与C.elegans的细胞命运决定和介导...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玉荣博士在发育生物学中对有关胚胎发育的专题作了研究,指出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发育生物学中的重要模式生物,也是全基因序列已知的惟一多细胞生物,如动物,许多基因参与C.elegans的细胞命运决定和介导细胞谱系发育。mex-3是C.elegans早期发育中细胞命运决定的重要基因。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ex-3 mRNA在C.elegans野生型胚胎发育中的分布,发现mex-3 mRNA在生殖腺和卵细胞的胞质都有广泛而丰富的分布,从受精开始mex-3 mRNA的分布开始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 MRNA 原位杂交 野生型 杂交检测 多细胞生物 发育生物 全基因序列 生命科学学院 厦门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专利局批准第一例植物技术专利
17
作者 李银心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3-13,共1页
欧洲专利局(西德、慕尼黑)批准了一项有关植物的专利,这在欧洲看来还是第一例。这项专利将批给高级农业遗传科学公司(Agrigenetic Advanced Science Co.)。这项专利是使一个联接在一个植物启动子后面的植物基因在一种 T-DNA 转化系统中... 欧洲专利局(西德、慕尼黑)批准了一项有关植物的专利,这在欧洲看来还是第一例。这项专利将批给高级农业遗传科学公司(Agrigenetic Advanced Science Co.)。这项专利是使一个联接在一个植物启动子后面的植物基因在一种 T-DNA 转化系统中表达,专利包括了有关的载体、转化方法和植物材料。至今,欧洲专利协定(European Patent Convention)是否许可关于动植物的专利还未确定。但这项专利的批准为其它一些通过基因工程创造的新型动植物的专利许可开辟了道路。决定批准这项专利的关键论据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专利 欧洲专利 植物基因 PATENT 转化方法 启动子 DNA 动植物品种 多细胞生物 银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藻基因组测序完成
18
《水产养殖》 CAS 2011年第1期15-15,共1页
单细胞生物怎么能演变为多细胞生物乃至人类这样高度复杂的生物,一直是生物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个由德国、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科研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选择从团藻入手,因为团藻的细胞种类十分简单。
关键词 基因组测序 团藻 多细胞生物 细胞生物 科研人员 细胞种类 加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头紫菜亟待征服世界舌尖 50年养殖史 年产值超2亿元 却居“深闺”少人识
19
作者 方琼玟 罗茵 《海洋与渔业》 2017年第12期52-53,共2页
紫菜,是海中互生藻类生物的统称,一般生活在距离潮问带数十米的岩石上,与大部分藻类不同的是,紫菜是肉眼可见的多细胞生物?紫菜的蛋白含量高达30%以上,维生素A、B、C丰富,并含碘、磷、钙等,深受现代人的喜爱。
关键词 紫菜 世界 汕头 藻类生物 多细胞生物 蛋白含量 维生素A 现代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发育”的终点是什么?
20
作者 陈宣群 《生物学教学》 1995年第7期48-48,共1页
高中《生物》(必修)新教材的第三章写道:“受精卵是一个细胞。这个细胞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发育成新个体,这就是生物的个体发育。”(见教材109页)这一定义强调了“受精卵→新个体”这一“胚的发育”(或“胚胎发... 高中《生物》(必修)新教材的第三章写道:“受精卵是一个细胞。这个细胞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发育成新个体,这就是生物的个体发育。”(见教材109页)这一定义强调了“受精卵→新个体”这一“胚的发育”(或“胚胎发育”)阶段,而忽略了“幼体→成体”这一“胚后发育”阶段,这是不妥的。 为了保证生物学概念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完整性,本人参照《简明生物学辞典》进行了适当修改:“多细胞生物体从受精卵开始,经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发育 受精卵 胚后发育 组织分化 器官形成 细胞分裂 胚胎发育 生物学概念 新教材 多细胞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