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不同品种新疆大果沙棘代谢物的差异 被引量:2
1
作者 韩蓉 马燕 +4 位作者 李圣杰 孟新涛 许铭强 张婷 潘俨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9,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新疆大果沙棘代谢产物的差异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法和通路富集分析对6种新疆大果沙棘样品(‘混果’、‘巨人’、‘深秋红’、‘无刺丰’、‘向阳’和‘状元黄’)进行非靶向... 为探究不同品种新疆大果沙棘代谢产物的差异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法和通路富集分析对6种新疆大果沙棘样品(‘混果’、‘巨人’、‘深秋红’、‘无刺丰’、‘向阳’和‘状元黄’)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代谢组学分析共得到334种代谢产物。依据log_(2)FC绝对值≥1和错误发现率(FDR)<0.05分析,‘混果’与‘巨人’共筛选出112种差异代谢物;‘混果’与‘深秋红’间筛选出118种差异代谢物;‘混果’和‘无刺丰’共筛选出67种差异代谢物;‘混果’和‘向阳’共筛选出160种差异代谢物;‘混果’和‘状元黄’共筛选出126种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不同大果沙棘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脂肪酸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等通路上。基于VIP值>1、log_(2)FC绝对值≥1和FDR<0.05筛选标准,发现共有差异代谢物5种,且大果沙棘中脂质和类脂质分子、苯丙烷及聚酮类化合物的总体丰度较高,占比分别在38%~81%和15%~49%之间,其中芥酸酰胺、亚油酸、棕榈酸、水仙苷、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芦丁等可能是鉴别不同新疆大果沙棘的关键代谢物。非靶向代谢组学可从整体水平上阐明不同品种新疆大果沙棘的代谢差异,为新疆大果沙棘品种选育和加工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大果沙棘 靶向代谢 差异代谢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学技术辅助胶质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孙翌朔 张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3,共8页
胶质瘤的高异质性和耐药性使其临床治疗面临巨大挑战。多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对胶质瘤分子机制、耐药特征及潜在新药靶点的深入理解。在此基础上,多组学数据用于药物筛选、作用机制解析和临床试验指导,从而加速新型和精准治... 胶质瘤的高异质性和耐药性使其临床治疗面临巨大挑战。多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对胶质瘤分子机制、耐药特征及潜在新药靶点的深入理解。在此基础上,多组学数据用于药物筛选、作用机制解析和临床试验指导,从而加速新型和精准治疗策略在胶质瘤治疗中的转化应用。本文重点介绍近年多组学技术在胶质瘤药物研发中的最新进展,通过揭示胶质瘤的遗传变异、基因表达、蛋白质功能及代谢重编程等特征,辅助胶质瘤分子机制、耐药性和微环境复杂性研究,并为新药靶点的挖掘、精准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药物筛选提供重要支持,推动胶质瘤个性化治疗与精准医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多组技术(mesh) 药物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MRI脑-肿瘤界面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脑膜瘤侵犯程度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程星 王治超 +2 位作者 李华宁 王协锋 尤永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86,共12页
目的 开发并验证一种基于术前多参数MRI的脑-肿瘤界面影像组学脑膜瘤脑侵犯无创性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2014年9月至2023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6例脑膜瘤患者,按照4∶1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524例)和测试集(132例),训练集... 目的 开发并验证一种基于术前多参数MRI的脑-肿瘤界面影像组学脑膜瘤脑侵犯无创性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2014年9月至2023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6例脑膜瘤患者,按照4∶1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524例)和测试集(132例),训练集用于预测模型的构建和优化,测试集用于模型泛化能力的评估。术前均行MRI检查(包括横断面T_(1)WI、增强T_(1)WI和T_(2)WI),图像经预处理和分割后确定脑膜瘤感兴趣区,构建厚度为0.80、1.00和1.20 cm的脑-肿瘤界面。从3个序列感兴趣区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经单一值筛除、稳定性筛选组内相关系数[ICC(2,k)> 0.90]后,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筛选特征,采用轻量梯度提升机、Logistic回归、多层感知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极端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共6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脑侵犯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预测效能,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决策曲线分析评估不同模型在不同阈值概率下的临床净收益。结果 共656例脑膜瘤患者中152例(23.17%)存在脑侵犯,训练集有123例(23.47%)、测试集有29例(21.97%)。通过训练集五折交叉验证和测试集评估,比较18个模型-厚度组合(6种机器学习算法×3种脑-肿瘤界面厚度)的预测效能,1.00 cm脑-肿瘤界面的XGBoost模型表现优异,其训练集的曲线下面积为0.913(95%CI:0.886~0.937,P=0.000),准确度为0.86、灵敏度为0.77、特异度为0.88;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95%CI:0.821~0.961,P=0.000),准确度为0.90、灵敏度为0.72、特异度为0.95;Delong检验显示,该模型曲线下面积大于其他所有模型(均P <0.05)。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在训练集(决策曲线分析正净收益面积0.087)和测试集(决策曲线分析正净收益面积0.094)中均表现出最佳的临床净收益。结论 基于1.00 cm脑-肿瘤界面的XGBoost模型展现出优异的预测效能,为脑膜瘤脑侵犯的术前评估提供一种准确、可靠的无创性预测方法,对术前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评估手术风险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肿瘤浸润 磁共振成像 影像(mesh) 机器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不同透析龄患者腹膜透析流出液外泌体差异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武云慧 黄抱娣 +3 位作者 茅春霞 李归雁 邢昌赢 张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33-1141,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透析龄患者腹膜透析流出液(peritoneal dialysis effluent,PDE)外泌体中差异蛋白质组。方法:选取10例稳定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根据透析龄分为初始腹透组(n=5)和维持腹透组(n=5)。收集患者留腹过夜的PDE... 目的:研究不同透析龄患者腹膜透析流出液(peritoneal dialysis effluent,PDE)外泌体中差异蛋白质组。方法:选取10例稳定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根据透析龄分为初始腹透组(n=5)和维持腹透组(n=5)。收集患者留腹过夜的PDE,通过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免疫印迹法鉴定经超速离心提取的外泌体,并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和筛选,对具有显著差异的蛋白开展功能富集和信号通路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PDE中提取到的外泌体TEM下呈茶托状,直径分布在30~150 nm,表达外泌体标志蛋白CD63和TSG101。通过数据库比对两组共筛选出499种差异蛋白,与初始腹透组相比,维持腹透组经差异显著性筛选上调蛋白17种,下调蛋白15种。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显示,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分布在氯离子通道复合物、细胞表面以及核基质,以结合与催化活性为主,参与结合的正向调控、氧化应激反应及过氧化物酶反应等生物过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免疫相关的信号通路,包括IL-17和Th17细胞分化信号通路,在腹膜损伤中起着关键作用。结论:采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的差异蛋白可能作为PD患者腹膜损伤的候选标志物,也为揭示腹膜纤维化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流出液 外泌体 蛋白质 标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调控技术临床应用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建国 解虎涛 杨岸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全球疾病谱已发生深刻变化,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功能性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神经调控技术作为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手段,开辟新的治疗途径。本文系统阐述“神经调控”概念、分类及其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全球疾病谱已发生深刻变化,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功能性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神经调控技术作为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手段,开辟新的治疗途径。本文系统阐述“神经调控”概念、分类及其技术演变,重点总结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分析其在运动障碍疾病、癫痫、疼痛、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康复等领域的疗效和发展潜力;探讨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的融合趋势,指出闭环神经调控技术已成为脑机接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精准治疗和个性化调控提供新的思路;指明神经调控领域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拓展新适应证、创新靶点探索模式、更新治疗理念及开展高质量循证医学研究。展望未来,我国神经调控事业应抓住时代机遇,通过持续探索和创新,为全球脑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调控(mesh) 神经外科()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蒙医安代疗法对不同蒙医体质人群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
6
作者 萨其拉 包丽红 呼亚格图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59-2877,共19页
目的探讨基于代谢组学的蒙医安代疗法对不同蒙医体质人群的影响。方法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问卷及实地调查安代疗法的历史渊源、操作方法、临床作用、适应证和禁忌证等基础上,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所有纳入病例的基线血... 目的探讨基于代谢组学的蒙医安代疗法对不同蒙医体质人群的影响。方法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问卷及实地调查安代疗法的历史渊源、操作方法、临床作用、适应证和禁忌证等基础上,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所有纳入病例的基线血浆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比较实验组(接受安代疗法的3种体质组)与对照组(未接受安代疗法的3种体质组)的差异代谢物,对相关代谢物进行功能分析,通过筛选相关的代谢物及其通路去探索调控机制相关因素。结果安代疗法能够显著降低实验组样本中有害代谢物的含量,表明其可能具有调节体内代谢物水平的作用。不同体质对安代疗法的反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赫依体质样本中血清素和枞酸等代谢物含量降低,而希拉体质和巴干达体质样本中则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变化。安代疗法对代谢通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柠檬酸循环、谷胱甘肽代谢和脂质代谢等方面,可能促进了能量代谢和其他生理过程。结论安代疗法在调节体内代谢物水平和代谢通路活性方面显示出潜力,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全面评估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蒙医体质 安代疗法 靶向代谢 相关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影像组学的神经血管压迫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关系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倪洋 张昉 +1 位作者 张勇 林劲芝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68-673,共6页
目的 基于影像组学筛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与治疗的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测量平均动脉压,行头部MRI检查构建神经血管压迫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基于影像组学筛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与治疗的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测量平均动脉压,行头部MRI检查构建神经血管压迫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关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 共48例患者平均动脉压为56.89~120.44 mm Hg,平均为(94.32±11.34)mm Hg;42例(87.50%)病灶位于单侧、6例(12.50%)病灶位于双侧,计54例次神经血管压迫模型。根据是否引发三叉神经痛分为患侧组(40例次)和健侧组(14例次),患侧组神经血管压迫面积(Z=-2.823,P=0.005)和神经血管压力(Z=-0.365,P=0.006)均大于健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神经血管压力大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危险因素(OR=1.001,95%CI:1.0003~1.0022;P=0.011)。ROC曲线显示,神经血管压迫面积预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曲线下面积为0.747(95%CI:0.605~0.890,P=0.006),灵敏度为42.50%、特异度为100%,截断值为25.34 mm^(2);神经血管压力的曲线下面积为0.755(95%CI:0.616~0.895,P=0.005),灵敏度为67.50%、特异度为78.60%,截断值为1672.99 mm Hg·mm^(2);且二者预测效能相当(Z=-0.250,P=0.805)。结论 神经血管压迫面积和神经血管压力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磁共振成像 影像(mesh)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大鲵肉冷藏过程中代谢物的变化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萍 刘俊霞 +3 位作者 兰阿峰 裴金金 陈德经 金文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67-280,共14页
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究大鲵肉冷藏过程中(4℃,0、2、4、8 d)代谢物的差异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鲵肉在冷藏期间0、2 d组内和组间差异较小,4、8 d组内和组间差异较大;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相邻组间... 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究大鲵肉冷藏过程中(4℃,0、2、4、8 d)代谢物的差异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鲵肉在冷藏期间0、2 d组内和组间差异较小,4、8 d组内和组间差异较大;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相邻组间差异代谢物个数逐渐增加。以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第1主成分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2,t-检验的P≤0.001为筛选标准进行筛选,共得到125种差异代谢物,包括有机酸类及其衍生物(17种)、酯类及其衍生物(53种)、氨基酸类及其衍生物(25种)、核苷酸类及其衍生物(13种)、醇类化合物(3种)、其他化合物(14种)。其中大部分代谢物冷藏8 d丰度显著下降(P<0.05);此类代谢物中有机酸类及其衍生物(A1类)、氨基酸类及其衍生物(A3类)的丰度累积变化有相似的趋势,即冷藏0~2 d出现小幅度上升,2~4 d出现小幅度下降,4~8 d快速下降;酯类及其衍生物(A2类)、核苷酸类及其衍生物(A4类)的丰度累积变化均呈下降趋势,但酯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A2类)在冷藏0~4 d缓慢下降,4~8 d快速下降,而核苷酸类及其衍生物(A4类)具有线性下降的趋势。KEGG代谢通路富集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组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赖氨酸降解、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氨酰-tRNA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与大鲵肉品质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同时肌酸、L-组氨酸、L-谷氨酸、组氨酸、鸟氨酸、L-精氨酸、植物鞘氨醇可作为大鲵肉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潜在标记物。本研究为今后大鲵宰后肌肉代谢及冷藏期间品质调控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肉 冷藏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靶向代谢 代谢物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儿茶素对脂多糖诱导BALB/c小鼠急性肺损伤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泽林 王秋婷 +5 位作者 付晓萍 谷大海 王雪峰 普岳红 葛长荣 范江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52-861,共10页
【目的】研究表儿茶素(EC)对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吸入式气管滴注法在BALB/c小鼠中建立ALI模型,H8L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结合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ILIC UHPLC-Q-... 【目的】研究表儿茶素(EC)对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吸入式气管滴注法在BALB/c小鼠中建立ALI模型,H8L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结合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ILIC UHPLC-Q-TOF 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小鼠肺组织进行研究。【结果】对比空白对照组,LPS处理后的小鼠肺组织发生严重的炎症变化,而EC预处理组炎症现象比LPS组轻。经肺组织代谢轮廓分析发现:二十羟基花生四烯酸、色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ATP、磷酸胆碱、二十碳四烯酸、磷酸、烯醇和二磷酸葡萄糖等差异物与小鼠急性肺损伤内源性代谢密切相关,且涉及甘油酯代谢、糖酵解、甘油磷脂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抗坏血酸代谢和胆碱代谢等6条代谢路径。【结论】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讨了EC干预小鼠ALI的差异代谢物变化情况,为表儿茶素抗炎特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儿茶素 脂多糖 急性肺损伤 靶向代谢 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病机转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徐晓惠 孙易娜 +4 位作者 杨琼 周姝含 万莹 高清华 吕文亮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07-2615,共9页
目的观察脾胃湿热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尿液代谢组学变化,探讨异病同证背景下脾胃湿热证的病机转化与代谢产物的关联性,为中医预防或截断"炎癌转化"途径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搜集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 目的观察脾胃湿热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尿液代谢组学变化,探讨异病同证背景下脾胃湿热证的病机转化与代谢产物的关联性,为中医预防或截断"炎癌转化"途径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搜集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3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他证型46例患者的尿液进行核磁共振氢谱(^(1)H-NMR)检测,采用多变量统计学方法中主成分分析(PCA)、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及单变量统计分析方法测定相关代谢标志物的含量。结果PLS-DA显示,(1)胃癌组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组比较,筛选得到差异性代谢产物14种,与胃癌组相比,后者柠檬酸、赖氨酸等7种物质含量上升;甘油、岩藻糖等7种物质含量下降。(2)胃癌脾胃湿热证组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络瘀血证组比较发现,与前者相比,后者柠檬酸、甘氨酸等7种物质含量上升;N-苯乙酰甘氨酸、甘油等7种物质含量下降。(3)与对照组相比,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卡尼丁等3种物质含量上升,甘油、葫芦巴碱等5种物质含量下降。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胃络瘀血证——胃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伴肠上皮化生——伴肠上皮化生——胃癌"的代谢组学变化相似,说明湿热兼瘀是"炎-癌"转变的关键病机,此类证型具有代谢生物标志物的共性特征,对于进一步运用代谢组学技术探讨脾胃湿热证病机转化规律,优化防治方案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湿热证 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胃癌前病变 胃癌 代谢技术 炎癌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探究刺梨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大鼠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含 庄乾飞 +3 位作者 郭银萍 穆兴燕 石自慧 刘晓燕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1-390,共10页
采用氧嗪酸钾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分别以别嘌醇(阳性药物对照)、低、中、高剂量刺梨提取物对大鼠进行给药,使用LC-MS技术对大鼠血清进行非靶向定性解析,运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大鼠血清数据分析并筛选出差异代谢物,通过MBRole 2.0通... 采用氧嗪酸钾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分别以别嘌醇(阳性药物对照)、低、中、高剂量刺梨提取物对大鼠进行给药,使用LC-MS技术对大鼠血清进行非靶向定性解析,运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大鼠血清数据分析并筛选出差异代谢物,通过MBRole 2.0通路分析功能进行代谢途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刺梨提取物均能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血清尿酸浓度,并在血清中鉴定出242种代谢物。在变量重要性投影(VIP)>1、P<0.01以及差异倍数(FC)≥2的标准下,共筛选出44种显著差异代谢物,与差异代谢物相关的代谢途径共有58条。刺梨提取物降低尿酸可能与其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以及对血清脂质和氨基酸代谢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提取物 高尿酸血症 靶向代谢 差异代谢物 代谢通路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两种日粮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的代谢差异 被引量:3
12
作者 鲍俊杰 王永杰 +3 位作者 陈红莲 孙雯 张静 周蓓蓓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4-112,共9页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两种日粮饲喂下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肌肉代谢物的差异及变化,为提升其养殖品质提供参考。通过样本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并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两种日粮饲喂下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肌肉代谢物的差异及变化,为提升其养殖品质提供参考。通过样本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并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进行比对,筛选出虾肉中的差异代谢物并分析原因。结果显示:通过代谢组学分析,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出27种显著差异代谢物;与常规饲料相比,发酵饲料实验组中腺苷酸基琥珀酸、丝氨酸、磷酯酰胆碱、奎尼酸、补骨脂素、磷酯酰丝氨酸、谷氨酸等显著增加;经KEGG通路分析,变化显著的前4条通路分别是组氨酸代谢通路、精氨酸-脯氨酸代谢通路、蛋白质消化与吸收代谢通路和氨酰-tRNA合成通路。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日粮在调节克氏原螯虾氨基酸代谢、蛋白质合成和辅助合成氨酰-tRNA酶类等方面起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靶向代谢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差异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植株应答连作障碍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倪伟 倪蔚茹 +4 位作者 赵静 王增辉 毛志泉 陈学森 沈向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5期1-9,共9页
为明确不同苹果品种应对连作障碍时差异表达的蛋白,在蛋白表达水平上揭示苹果应答连作障碍的机制,本研究选择在重茬地中表现不同的两个苹果品种(抗重茬能力强的富士2001和抗重茬能力弱的首富1号)作为试材,利用重茬土进行盆栽试验,运用... 为明确不同苹果品种应对连作障碍时差异表达的蛋白,在蛋白表达水平上揭示苹果应答连作障碍的机制,本研究选择在重茬地中表现不同的两个苹果品种(抗重茬能力强的富士2001和抗重茬能力弱的首富1号)作为试材,利用重茬土进行盆栽试验,运用蛋白质非标记定量技术(label-free)鉴定两个苹果品种叶片中差异表达的蛋白,将差异蛋白与GO、COG等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不同苹果品种差异蛋白的功能和分类。结果表明,两个苹果品种在重茬土栽植条件下主要鉴定得到43种差异或特异表达的蛋白,主要分为4类,包括光合作用相关蛋白(1种)、植物能量及物质代谢相关蛋白(17种)、植物防御和抗逆性相关蛋白(8种)、其他功能蛋白(17种),其中,植物能量及物质代谢、植物防御和抗逆性相关蛋白表达量具有较大差异。不同苹果品种在连作障碍反应相关蛋白的表达量方面存在差异,抗重茬能力强的品种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抗重茬能力弱的品种,推测参与防御反应的苹果过敏原蛋白和病程相关蛋白是苹果植株应对连作障碍的关键蛋白。抗重茬能力强的品种通过加强多种不同途径的代谢,增强植株对于连作障碍的抗逆性,减少连作障碍对植物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连作障碍 蛋白质标记定量技术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利用临床数据资料和智能化影像学分析技术,提高神经外科疾病诊治水平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任直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13-614,共2页
尽管现代医学已经发展了百余年,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断与治疗水平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仍不能满足医学发展的需要。在临床医师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沟通中,很多临床常见问题,尤其是患者及其家属必定要问及的最基本的问题,如:是不是某种... 尽管现代医学已经发展了百余年,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断与治疗水平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仍不能满足医学发展的需要。在临床医师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沟通中,很多临床常见问题,尤其是患者及其家属必定要问及的最基本的问题,如:是不是某种疾病?需不需要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如何?手术风险如何?手术之后能不能保住生命和功能?肿瘤会不会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mesh) 人工智能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学和神经病理学与人脑组织库建设的关系
15
作者 王维治 王丽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6-240,共5页
神经病学的发展离不开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病理学的发展,人脑组织库建设对推动人脑形态与功能、发育、老化研究以及探讨相关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探寻疾病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它将神经病学研究带入崭新的认知... 神经病学的发展离不开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病理学的发展,人脑组织库建设对推动人脑形态与功能、发育、老化研究以及探讨相关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探寻疾病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它将神经病学研究带入崭新的认知领域。本文从神经病学发展史、神经病理学对神经病学发展的推动作用、脑库建设对神经病学发展的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探讨我国脑库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 神经病理 尸体解剖 人脑织库(mesh)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启感染神经病学学科建设新纪元
16
作者 王佳伟 刘磊 冯国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9-202,共4页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进步,传统病原体引起的脑炎和脑膜炎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是由于神经系统感染病原谱的改变、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检测手段的提升以及病原体引发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新证据的涌现,需重新思考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进步,传统病原体引起的脑炎和脑膜炎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是由于神经系统感染病原谱的改变、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检测手段的提升以及病原体引发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新证据的涌现,需重新思考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征以及防控与诊疗特点。同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后病原体不直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后/副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日益增多,因此提出应重视对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和感染后/副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为主题的感染神经病学学科特点和学科建设,通过多学科合作和开展专科培训以提高对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和感染后/副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控与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神经病(mesh) 神经系统疾病 感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后磨骨槽技术在脑深部电刺激术中的应用
17
作者 孟凡刚 张建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22-524,共3页
脑深部电刺激术已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难治性癫痫等神经精神疾病,操作步骤复杂,临床应用易引起一定的并发症如颅内出血、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电极断裂、电极移位等硬件并发症,以及感觉异常、肌肉痉挛等刺激并发... 脑深部电刺激术已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难治性癫痫等神经精神疾病,操作步骤复杂,临床应用易引起一定的并发症如颅内出血、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电极断裂、电极移位等硬件并发症,以及感觉异常、肌肉痉挛等刺激并发症,其中电极断裂、皮肤破溃感染是常见并发症且主要位于耳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于2012年将耳后磨骨槽技术应用于临床,显著降低耳后电极断裂和皮肤破溃感染的风险。本文重点介绍耳后磨骨槽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注意事项,供同道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脑刺激法 耳后磨骨槽技术(mesh) 手术后并发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与不伴糖尿病肾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志琛 刘颖 +5 位作者 何徐军 梅伟群 陈建斌 张华北 欧阳建 钱佳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094-2098,共5页
目的研究伴与不伴糖尿病肾病(DN)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浆蛋白质组学,寻找差异表达蛋白,为筛选相关血浆标志物提供依据。方法入组16例T2DM患者,8例DR伴DN患者纳入DNDR组,8例单纯DR患者纳入DR组,利用蛋白质组非标记(label-free)... 目的研究伴与不伴糖尿病肾病(DN)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浆蛋白质组学,寻找差异表达蛋白,为筛选相关血浆标志物提供依据。方法入组16例T2DM患者,8例DR伴DN患者纳入DNDR组,8例单纯DR患者纳入DR组,利用蛋白质组非标记(label-free)定量技术对16例血浆标本进行检测,并行液相串联质谱分析(LC-MS/MS),计算蛋白质表达丰度,筛选差异蛋白并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基因本体(GO)和代谢与信号转导通路(Pathway)注释和富集分析、差异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浆IGFBP7、CPS1 水平,验证label-free 结果。结果以均数和中位数差异倍数均≥ 2.5 倍(上/下调)为标准,筛选出差异蛋白17个,上调11个,下调6个。GO富集分析显示结合蛋白在分子功能蛋白中占绝对优势。Pathway 富集分析示CPS1在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中起作用。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显示HSPG2、CPS1、IGFBP7、TLN1、KRT5之间有相互作用。ELISA法结果显示IGFBP7在DR组较DNDR组表达升高,CPS1在DR组较DNDR组表达降低。结论采用label-free定量技术发现DR组与DNDR组存在多种差异表达蛋白,这些差异蛋白提供了不同的候选相关血浆标志物和早期防治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 蛋白质标定量技术 血浆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精准诊疗的重要工具——MRI定量分析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蔺璐奕 顾雅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7,共6页
乳腺癌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MRI是乳腺疾病诊断中重要的工具。随着近年来软硬件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MRI定量特征被挖掘出来,并较形态判读等非定量特征展现出来更大的优势。本文简要论述了包括常规MRI序列、MRI新技术新... 乳腺癌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MRI是乳腺疾病诊断中重要的工具。随着近年来软硬件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MRI定量特征被挖掘出来,并较形态判读等非定量特征展现出来更大的优势。本文简要论述了包括常规MRI序列、MRI新技术新方法、MRI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等MRI定量分析方法在乳腺病灶良恶性鉴别、新辅助治疗疗效和预后等临床问题中的应用,同时提出了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乳腺癌的精准诊疗时代对影像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本文可以启发研究者未来深入挖掘MRI的定量特征和定量分析方法,结合非定量特征,更好地推动MRI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推动临床转化,提升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 合成磁共振成像 压缩感知超快速技术 体素内相干运动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影像 机器 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el技术治疗颅底凹陷及寰枢椎脱位 被引量:14
20
作者 乔广宇 张远征 +3 位作者 余新光 佟怀宇 尚爱加 周定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12-417,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峡部螺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6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关节脱位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其中合并寰椎枕骨化畸形的寰枢椎脱位50例,未合并寰椎枕骨... 目的探讨应用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峡部螺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6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关节脱位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其中合并寰椎枕骨化畸形的寰枢椎脱位50例,未合并寰椎枕骨化畸形的寰枢椎失稳和脱位26例(齿状突不连性或发育不良性寰枢椎脱位14例、未合并脱位的颅底凹陷经前路切除齿状突减压所致医源性寰枢椎不稳12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峡部螺钉棒或下关节突螺钉棒系统进行复位固定,髂后上嵴松质骨颗粒植骨。结果 74例获得满意临床治疗效果,出院时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7分法)由术前的9.43±3.16提高至13.80±2.07(t=4.063,P=0.037),Odom评级优19例、良49例、可7例、差1例。未合并寰枕融合者经后路固定手术均获得解剖学复位;50例伴寰枕融合患者中15例完全复位、35例部分复位;其中26例经口腔入路施行减压。共50例获3个月以上随访,JOA评分由术前的8.90±1.22提高至14.72±1.57(t=4.914,P=0.015),Odom评级优18例、良30例、可2例、差0例。随访期间未出现断钉、断板现象,内固定稳固、植骨完全融合。1例术后清醒拔管12h突发呼吸、心跳停止,复苏成功后深度昏迷,家属放弃治疗出院;1例术后第6天发生全身凝血机制障碍,随后出现四肢完全瘫痪,目前仍然在康复治疗中,肌力恢复至3级;2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2例出现切口延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和后组脑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应用Goel内固定技术行寰枢椎关节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畸形寰枢椎脱位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术(mesh) 扁颅底 脱位 寰枢关节 Goel技术(me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