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神经网络的多组分混合物泡露点计算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谦 魏奇业 华贲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3-66,共4页
从某实例出发,使用神经网络进行了多组分混合物的相平衡计算。为了保证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首先对训练集的选择方法进行了比较。对比实验表明,采用均匀设计法可以大大提高训练集的质量,使用较少的训练数据即可获得较高的网络精度。在此... 从某实例出发,使用神经网络进行了多组分混合物的相平衡计算。为了保证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首先对训练集的选择方法进行了比较。对比实验表明,采用均匀设计法可以大大提高训练集的质量,使用较少的训练数据即可获得较高的网络精度。在此基础上,使用神经网络对某含8个组分的混合物系的泡、露点进行了预测。与机理模型相比,神经网络具有很好的预测精度,计算平均相对误差不超过1%;计算速度大大提高,计算一组数据的时间由近1s缩短到1ms,在分离过程动态实时模拟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设计 神经网络 泡点 露点 多组分混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与光度法相融合的多组分混合物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樊丁珲 徐平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96,共4页
针对多组分混合物提取过程中的非线性和参数难测定等特点,为了获得更加理想的多组分混合物测定结果,提出一种人工智能算法和光度法相融合的多组分混合特测试与分析模型法。首先采用光度法对多组分混合物的参数进行测试,然后采用极限学... 针对多组分混合物提取过程中的非线性和参数难测定等特点,为了获得更加理想的多组分混合物测定结果,提出一种人工智能算法和光度法相融合的多组分混合特测试与分析模型法。首先采用光度法对多组分混合物的参数进行测试,然后采用极限学习机对多组分混合物参数进行建模,最后采用具体实验对其性能进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较好地解决了当前多组分混合物测定分析模型存在的不足,可以对多组分混合物进行在线检测和分析,而且测试结果要优于其它方法,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分混合物 测定与分析 极限学习机 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风险评估视域下的多组分混合物危险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辛保泉 喻健良 +2 位作者 党文义 白永忠 于安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0-85,共6页
为提高多组分混合物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基于风险理论研究高含硫天然气(SNG)、液化石油气(LPG)和汽油这3类典型混合物的危险特性。根据多组分模型理论和混合物特性,计算17种场景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ESPD);对比分析单组分和多组分模型在定... 为提高多组分混合物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基于风险理论研究高含硫天然气(SNG)、液化石油气(LPG)和汽油这3类典型混合物的危险特性。根据多组分模型理论和混合物特性,计算17种场景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ESPD);对比分析单组分和多组分模型在定量风险评估(QRA)中的差异,提出预测多组分混合物事故风险的最优简化模型。研究表明:对于SNG,单组分比多组分的ESPD低估19.9%~61.4%;对于LPG,采用纯丙烷替代时低估13.6%~26.0%;采用“丙烷+丁烷”替代时高估43.3%~273.5%。对于汽油,采用正己烷替代时高估了2%~9.7%,采用辛烷替代时低估78.8%~95.3%。将多组分混合物等效为1类或多类单物质的方法,可能显著低估或高估混合物风险,建议在风险评估中采用2组分混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分混合物 定量风险评估(QRA) 高含硫天然气(SNG) 外部安全防护距离(ESPD) 热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分混合物偏最小二乘分光光度分析方法研究
4
作者 李寅蔚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55-60,共6页
本文研究了偏最小二乘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多组分混合物的方法,探讨了偏最小二乘回归计算法有关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通过对三组分食用色素、四组分芳香醛模拟样和实际样品中食用色素含量的测定计算,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法计算结果稳定... 本文研究了偏最小二乘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多组分混合物的方法,探讨了偏最小二乘回归计算法有关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通过对三组分食用色素、四组分芳香醛模拟样和实际样品中食用色素含量的测定计算,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法计算结果稳定、精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最小二乘回归 分光光度法 多组分混合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分烃类混合物气液两相流格子玻尔兹曼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龚斌 刘玄 秦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3-640,共8页
针对传统格子玻尔兹曼模型无法处理真实多组分混合物气液两相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四参数(临界温度、临界压力、偏心因子、体积修正因子)状态方程的多组分格子玻尔兹曼模型。模型首先使用烃类混合物状态方程计算混合流体间作用力... 针对传统格子玻尔兹曼模型无法处理真实多组分混合物气液两相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四参数(临界温度、临界压力、偏心因子、体积修正因子)状态方程的多组分格子玻尔兹曼模型。模型首先使用烃类混合物状态方程计算混合流体间作用力,并提出一种将混合流体作用力分配给各流体组分的方法,从而计算出混合流体中各组分所受作用力,再使用精确差分方法将组分作用力引入格子玻尔兹曼模型。同时为正确反应黏度变化对多相体系流动过程的影响,引入LBC(Lorentz-Bray-Clark)黏度模型计算混合流体的黏度。利用该模型,分别模拟了甲烷、乙烷、丙烷等多组分气液两相共存问题。新模型计算结果与使用逸度平衡方法获得的理论解吻合度较高,验证了新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玻尔兹曼 多组分烃类混合物 气液两相流 黏度模型 相平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孔隙介质多组分气体吸附理论模型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欧成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2-84,共3页
由于气藏储层孔隙介质中贮存的天然气几乎都是多组分的 ,因此 ,气藏储层孔隙介质中的气体吸附问题只能用多组分模型才能最终得到解决。文章在对化工领域中应用得最为广泛的 10个多孔介质多组分气体吸附理论模型进行再研究的基础上 ,利... 由于气藏储层孔隙介质中贮存的天然气几乎都是多组分的 ,因此 ,气藏储层孔隙介质中的气体吸附问题只能用多组分模型才能最终得到解决。文章在对化工领域中应用得最为广泛的 10个多孔介质多组分气体吸附理论模型进行再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拟合得到的单组分模型参数值 ,以及相应的储层孔隙介质多组分气体等温吸附实验数据对这些模型进行了储层孔隙介质气体吸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 :①当气体组分数目较少 ,可以利用WilsonVSM模型对储层孔隙介质混合气吸附进行关联 ,若考虑到计算的简便 ,则DSL模型是最佳选择 ;②当气体组分数目较多 ,用FHVSM模型计算所得的吸附数据和储层孔隙介质中的偏差最小 ;③由于气藏气体组分的数目都大于 3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孔隙介质 多组分混合物 气体吸附 理论模型 储集层 岩心 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物非平衡气液两相临界流动压力计算模型
7
作者 贾文龙 成婷婷 +1 位作者 李忠吉 何玉发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54,共5页
气液两相临界流动压力是气液两相输送系统中安全阀尺寸设计、孔口泄漏速率计算的关键参数,现有的临界流动压力计算方法主要是针对单组分流体建立的,对多组分混合物的适用性差。针对这一问题,基于现有的非平衡均相流动(HNE-DS)模型和适... 气液两相临界流动压力是气液两相输送系统中安全阀尺寸设计、孔口泄漏速率计算的关键参数,现有的临界流动压力计算方法主要是针对单组分流体建立的,对多组分混合物的适用性差。针对这一问题,基于现有的非平衡均相流动(HNE-DS)模型和适用于多组分混合物的Peng-Robinson状态方程,推导了新的非平衡压缩系数表达式;通过拟合实验数据,得到新的临界流动压力比和非平衡压缩系数关联式,建立了改进的HNE-DS模型。结果表明:对于单组分流体,改进HNE-DS模型计算的临界压力比与实验值之间的平均相对偏差为3.3%,较原模型减小了1.6%。对于多组分混合物,改进HNE-DS模型的计算值更接近实际情况。成果为准确计算多组分混合物的临界流动压力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分混合物 气液两相流 临界压力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凝气存在下多组分冷凝计算的热质阻力因子法
8
作者 吴云英 甘怀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0-57,共8页
该法的特点是总热通量方程内包含一个由实验数据关联的热质阻力因子.计算简便,准确性好于所有的近似法,且能适应于相变多股流换热器的计算.文中还以板翅式换热器垂直冷凝含氢轻烃系统为例进行了关联.
关键词 多组分混合物 冷凝 热质阻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五组分含复杂精馏塔流程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荣本光 利梅 +2 位作者 胡仰栋 韩方煜 郭天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10-420,共11页
以年费用为目标函数,对22个分离5组分混合物的精馏流程进行了研究.除了简单塔的14个序列之外,还包含8个含复杂塔(侧线汽提和/或侧线精馏塔)的流程.以不同的物系在不同的进料组成下,对流程的分离费用进行实例研究,通过分析得出... 以年费用为目标函数,对22个分离5组分混合物的精馏流程进行了研究.除了简单塔的14个序列之外,还包含8个含复杂塔(侧线汽提和/或侧线精馏塔)的流程.以不同的物系在不同的进料组成下,对流程的分离费用进行实例研究,通过分析得出构造含复杂塔精馏流程的实用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馏流程 精馏塔 多组分混合物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脉冲级联分离中间组分
10
作者 应振根 曾实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53-1159,共7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运行方式的脉冲级联,能减小脉冲级联过渡过程的最终脉冲数,缩短过渡时间,在工程上更易实现。与常规级联相比,用这种脉冲级联分离多组分同位素混合物,能用较少的级数和离心机数目得到相同的目标同位素丰度。而利用相... 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运行方式的脉冲级联,能减小脉冲级联过渡过程的最终脉冲数,缩短过渡时间,在工程上更易实现。与常规级联相比,用这种脉冲级联分离多组分同位素混合物,能用较少的级数和离心机数目得到相同的目标同位素丰度。而利用相同长度的级联和相同数量的离心机构成矩形级联,中间组分的精料丰度在脉冲级联中更高,其贫料丰度在脉冲级联中更低。通过优化在级联中部的适当位置增加适当大小的附加取料,脉冲级联能获得的中间组分产品的丰度远较常规级联能获得的丰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级联 同位素分离 多组分混合物 中间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ernike矩在橡胶添加剂太赫兹光谱定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殷贤华 郭超 +1 位作者 李安 莫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725-2731,共7页
近年来,“绿色轮胎”发展备受关注。在绿色轮胎制造过程中需要多种橡胶添加剂,而橡胶添加剂的含量与绿色轮胎能否达标密切相关,因此,对轮胎橡胶中相关橡胶添加剂的定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物... 近年来,“绿色轮胎”发展备受关注。在绿色轮胎制造过程中需要多种橡胶添加剂,而橡胶添加剂的含量与绿色轮胎能否达标密切相关,因此,对轮胎橡胶中相关橡胶添加剂的定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物质定量分析领域,但当定量分析对象为多组分混合物时,由于混合物光谱出现重叠和失真等原因,会导致定量分析结果不理想。针对此问题,将Zernike矩作为一种光谱预处理技术引入到橡胶添加剂多组分混合物的太赫兹光谱定量分析中,提出了基于Zernike矩结合支持向量回归(Zernike moment-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ZM-SVR)的太赫兹光谱定量分析方法。首先,以影响绿色轮胎质量能否达标的三种橡胶添加剂氧化锌、白炭黑和2-巯基苯并噻唑(MBT)为定量检测对象,将3种橡胶添加剂与丁腈橡胶构成多组分混合物实验样本,并通过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测得样本的太赫兹光谱;然后,对太赫兹光谱进行分析与处理,得到其吸收系数、消光系数和折射率3种光学参数后,将3种光学参数构建为样本的太赫兹三维光谱,并利用Zernike矩提取太赫兹三维光谱灰度图的特征信息;最后,利用支持向量回归建立样本太赫兹三维光谱灰度图特征信息和目标成分含量之间的定量模型,从而对混合物样本中目标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利用该方法得到的定量模型预测集相关系数均大于等于0.952 2,均方根误差均小于等于2.267 2%。为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将定量分析结果与常规方法PLS和SVR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发现,相比常规方法得到的定量分析结果, Zernike矩结合支持向量回归方法所得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均得到了明显提升。因此, Zernike矩结合支持向量回归方法为橡胶添加剂多组分混合物的太赫兹光谱定量检测提供了新思路,在绿色轮胎及橡胶的质量检测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时域光谱 定量分析 ZERNIKE矩 橡胶添加剂 多组分混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二甲苯3种同分异构体预测模型准确性的相关系数法
12
作者 武中臣 徐晓轩 +2 位作者 杨仁杰 俞钢 张存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对多组分混合物近红外光谱的相关系数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指出了多组分近红外光谱中相关系数的特点;证明了采用相关系数较高的波段建立模型会得到更理想预测值的原理;并用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混合溶液的处理对原理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间二甲苯 并用 邻二甲苯 对二甲苯 多组分混合物 混合溶液 同分异构体 近红外光谱 相关系数 证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高含硫天然气风洞扩散实验及安全防护距离 被引量:5
13
作者 辛保泉 喻健良 +2 位作者 党文义 姜雪 林官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9-158,共10页
为了探究高含硫天然气在复杂山地条件下的扩散规律、分布特征和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建立了泄漏源周边半径3 km范围的山区地形模型,分别测试了8个典型风向、3个来流风速共24种工况下的气体浓度,采用基于风险的方法研究了各类防护目标的安... 为了探究高含硫天然气在复杂山地条件下的扩散规律、分布特征和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建立了泄漏源周边半径3 km范围的山区地形模型,分别测试了8个典型风向、3个来流风速共24种工况下的气体浓度,采用基于风险的方法研究了各类防护目标的安全防护距离。研究结果表明:①高含硫天然气的扩散过程可归纳为“顺坡扩散”和“切坡扩散”两种模式,风速、风向、地形及其相互作用是影响扩散过程和危害范围的重要因素,扩散过程表现出非均匀、非定常特征,并且分布各异;②复杂地形影响下的危险区域会沿多个方向扩展,并且形状很不规则,Ⅲ~Ⅱ级危险区域的最大影响距离是东北方向1500 m,Ⅰ级危险区域的最大影响距离是东北方向1200 m;③与平坦地形显著不同的是,复杂地形下的风向对扩散危害范围有显著影响,风速为1 m/s、2 m/s和4 m/s时,W风向最大浓度分别是N风向最大浓度的18.2倍、26.8倍和22.9倍;④在地形和风向共同作用下,不同防护目标在不同方向的安全防护距离为60.5~727.8 m,同一类防护目标在不同方向的安全距离相差约2倍。结论认为,采用风洞实验与定量风险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全面、有效地研究高含硫天然气扩散特征和安全防护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天然气 风洞 硫化氢 气体扩散 安全防护距离 定量风险评估 复杂地形 多组分混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折光率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献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0-161,共2页
如今,液体产品如食用油、饮料、香精香料、乳制品等的质量控制中如果没有对密度和折光率指数的测定,是难以想象的。数字化仪器的出现,使这2项参数的测定变得更为重要。密度和折光率指数通常是同时测定的。这2种值同时测定,结果更有... 如今,液体产品如食用油、饮料、香精香料、乳制品等的质量控制中如果没有对密度和折光率指数的测定,是难以想象的。数字化仪器的出现,使这2项参数的测定变得更为重要。密度和折光率指数通常是同时测定的。这2种值同时测定,结果更有意义,可以用来确定多组分混合物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 折光率 密度 同时测定 多组分混合物 数字化仪器 液体产品 香精香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改进的矩阵法作多组份分光光度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殷龙彪 刘亦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5年第6期502-504,共3页
近年来对于多组分混合物的同时测定已有一些报导^([1-5])。我们在此基础上,提出在紫外光谱的多组份体系分析中采用改进的矩阵解法,并用微型计算机进行计算,并通过对结果及适用特点等方面与其它方法作了初步比较和评述。
关键词 多组分混合物 微型计算机 分光光度分析 矩阵法 矩阵解法 多组份 紫外光谱 适用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蔬果中残留农药量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玉婵 李碧兰 +1 位作者 陈孟君 杨钦沾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24-1125,1127,共3页
蔬菜水果中残留的农药原体和代谢产物可能会对人、畜产生毒害作用,残留农药对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气相色谱(GC)法以其对复杂样品、多组分混合物能同时分离和分析的特点,成为农药残留检测的一种极为重要的仪... 蔬菜水果中残留的农药原体和代谢产物可能会对人、畜产生毒害作用,残留农药对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气相色谱(GC)法以其对复杂样品、多组分混合物能同时分离和分析的特点,成为农药残留检测的一种极为重要的仪器分析方法,常规检测方法对不同种类的农药残留需要多个检测器分别测定,过程繁琐,等待时间和分析时间长。但蔬菜水果的保质期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残留农药 测定 农药残留检测 药量 蔬果 多组分混合物 仪器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