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级垂直潮汐流人工湿地厌氧氨氧化脱氮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吕露遥 杨永哲 +3 位作者 张雷 苏光曦 邹俊轶 彭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4-120,共7页
采用多级垂直潮汐流人工湿地(MVTF-CWs)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厌氧消化液(EAS-ADL),在低C/N条件下,研究MVTF-CWs对典型污染物的去除特征及其厌氧氨氧化脱氮行为,并利用FISH和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主要功能微生物。结果表明,在原... 采用多级垂直潮汐流人工湿地(MVTF-CWs)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厌氧消化液(EAS-ADL),在低C/N条件下,研究MVTF-CWs对典型污染物的去除特征及其厌氧氨氧化脱氮行为,并利用FISH和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主要功能微生物。结果表明,在原水COD/ρ(TN)为0.46的条件下,进水NH4+^-N、TN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 002±71)、(1 003±71)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97%和62.64%;进水COD为(456.4±57.7)mg/L,平均去除率为93.22%。MVTF-CWs中第3和第5级对TN的去除贡献最大。第3和第5级湿地单元中存在Anammox菌,相对丰度分别为7.77%和12.14%,而异养反硝化菌占比仅为2.22%和0.22%,表明第3和第5级湿地单元高TN去除主要通过厌氧氨氧化脱氮途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垂直潮汐流人工湿地 剩余活性污泥厌氧消化液 脱氮 ANAMMOX 高通量测序 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耦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农村污水的净化效果及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卢秀秀 刘云根 +5 位作者 王妍 熊烈钞 伏川东 彭丽萍 马荣 文明发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7-799,共13页
为进一步提高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效果,构建了耦合电场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E-VFCW系统),以昆明市盘龙区长地梗城中村东干渠的原水为处理对象,探究其稳定性及净化效果,通过微生物群落演变特征,揭示其污染物去除的生物学化学机制.结果表... 为进一步提高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效果,构建了耦合电场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E-VFCW系统),以昆明市盘龙区长地梗城中村东干渠的原水为处理对象,探究其稳定性及净化效果,通过微生物群落演变特征,揭示其污染物去除的生物学化学机制.结果表明:①与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VFCW系统)相比,E-VFCW系统对农村污水的净化效果更高,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氨氮(NH_(4)^(+)-N)、总氮(TN)处理效果分别提高了7.94%、5.67%、51.14%、27.54%,其中NH_(4)^(+)-N去除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E-VFCW系统中,相对丰度排序前三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其相对丰度之和约为80%;优势菌属包括脱氯单胞菌属(Dechloromona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等.③冗余分析表明,E-VFCW系统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菌门(Chlorob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是COD、TN、TP、NH_(4)^(+)-N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④秩相关分析表明,电场施加能促进E-VFCW系统中产电细菌假单胞菌(增加4.76%)、氢噬胞菌(增加2.02%)、黄杆菌(增加12.54%)等的富集和积累.研究显示,将电场与垂直流人工湿地进行耦合后,可使产电细菌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可为农村污水治理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污水 垂直人工湿地 电场耦合 细菌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转盘耦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彭丽萍 刘云根 +5 位作者 杨思林 马荣 伏川东 熊烈钞 卢秀秀 文明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1-1101,共11页
为提高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率,构建生物转盘耦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对象,研究耦合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并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揭示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污染物处理效率之间的... 为提高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率,构建生物转盘耦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对象,研究耦合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并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揭示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污染物处理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和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为64.97%、86.84%和79.18%,出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71.70、3.21和0.67 mg·L^(-1);新型湿地系统适于处理COD、ρ(NH_(4)^(+)-N)和ρ(TP)分别为<250、30~50和<2 mg·L^(-1)的生活污水,且24 h为系统最佳运行时间;2个系统中不同填料区微生物种类无较大差别,相对丰度差别较大,共有的优势菌门、优势菌纲和优势菌目分别有5、8和10类,系统中除氮微生物主要为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等,除磷功能微生物主要有假单胞菌属、脱氯单胞菌(Dechlor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红球菌属(Rhodococcus)等;细菌群落影响污染物的去除,NH_(4)^(+)-N、TP和COD去除率与变形菌门和蓝细菌门呈显著正相关,TP浓度与绿弯菌门、COD与绿菌门呈显著正相关(P<0.05);各污染物主要在火山石区、沸石区被去除。研究结果明确了生物转盘耦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污染物去除之间的关系,可为进一步提高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生物转盘 垂直人工湿地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冷地区多级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设计及氮磷去除效率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勇 张宝莉 +4 位作者 汤灿 卢靓 刘灏 吴文良 陈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18-225,共8页
为了解决北方寒冷地区人工湿地冬季效率低、运行不稳定的问题,设计建设了两个多级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multistage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MVCWs),处理北京房山区居民生活污水,通过工程设计以及添加碳源强化系统脱氮效果,... 为了解决北方寒冷地区人工湿地冬季效率低、运行不稳定的问题,设计建设了两个多级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multistage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MVCWs),处理北京房山区居民生活污水,通过工程设计以及添加碳源强化系统脱氮效果,增加磷吸附基质等措施,提高系统稳定性和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湿地系统Ⅰ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7.3%;总磷(total phosphorus,TP)的平均去除率为91.9%;总氮(total nitrogen,TN)的平均去除率为68.9%,能够全年稳定运行。湿地系统Ⅱ采取半间歇式运行方式,在0.5 m3/(m2·d)的水力负荷条件下,对COD、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5%、53.8%、77.2%。湿地系统Ⅱ厌氧单元添加62 kg木块后,COD/TN从0.93上升到1.85,比添加31 kg木块单元对TN的去除率提高15.6%。木块作为厌氧阶段的外加碳源,有效促进了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氮的去除。通过垂直流人工湿地多级合理的单元设计,在厌氧阶段添加碳源有利于反硝化脱氮以及添加吸附磷的基质,提高冬季没有植物参与时高效除氮、磷,有效地保证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使该研究中的人工湿地系统能够全年稳定运行,该研究结果可为人工湿地在中国北方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污水 垂直人工湿地 外加碳源 反硝化 寒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碳强化潮汐流-潜流复合人工湿地处理模拟养殖尾水的启动运行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美 王家宏 白杨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0-811,共12页
为探究潮汐流-潜流复合人工湿地对含四环素养殖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本研究构建陶粒(一级系统)和铁碳+陶粒(二级CCW系统)基潮汐流-潜流复合人工湿地(TC组),以及陶粒(一级系统)和陶粒(二级PCW系统)基潮汐流-潜流复合人工湿地(对照组),研... 为探究潮汐流-潜流复合人工湿地对含四环素养殖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本研究构建陶粒(一级系统)和铁碳+陶粒(二级CCW系统)基潮汐流-潜流复合人工湿地(TC组),以及陶粒(一级系统)和陶粒(二级PCW系统)基潮汐流-潜流复合人工湿地(对照组),研究其对模拟养殖尾水的启动运行效果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性.结果表明:①加入0.2 mg/L的四环素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人工湿地启动期对污染物的去除,尤其对一级系统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CODCr、TP、NH_(4)^(+)-N和TN平均去除率分别降低0.59%、1.51%、9.57%和1.97%;②二级CCW系统去除率均高于二级PCW系统,且四环素实验组(TC组)中促进作用更为明显.CODCr、TP、NH_(4)^(+)-N、TN在TC组中平均去除率分别增加5.81%、2.47%、0.91%、1.02%,铁碳填料的加入强化了常规污染物的去除;③TC组和对照组填料表面生物膜差异较小,二级CCW系统较二级PCW系统生物膜附着更为明显,铁碳填料的加入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④二级CCW系统物种丰富度及生物多样性高于二级PCW系统.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作为人工湿地典型菌落,铁碳填料的加入使二者丰富度明显增加,对氮的去除产生积极作用.研究显示,铁碳填料的加入强化了潮汐流-潜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氮磷的去除,该结果可为养殖尾水的净化处理提供数据支持和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潜人工湿地 养殖尾水 铁碳填料 启动期 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A/O-垂直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深度处理畜禽养殖废水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森 杜昆 +4 位作者 王伟平 孙红芳 李晨 董志魁 陈文慧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30,42,共11页
针对畜禽养殖废水成分复杂较难处理问题,将传统A/O工艺与人工湿地装置进行改良并组合,利用人工湿地进行深度脱氮除磷,探究了单独启动时各因素的影响作用,确定和讨论了组合工艺最佳处理能力,并分析了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功能与结... 针对畜禽养殖废水成分复杂较难处理问题,将传统A/O工艺与人工湿地装置进行改良并组合,利用人工湿地进行深度脱氮除磷,探究了单独启动时各因素的影响作用,确定和讨论了组合工艺最佳处理能力,并分析了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功能与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改良A/O工艺HRT为12 h,回流比为150%,气水比为5∶1时,处理效果最为理想;人工湿地在HRT为48 h达到最佳去除效果;在最佳工况条件下,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NH_(4)^(+)-N、TN、TP的分别为10.34 mg/L、1.63 mg/L、13.70 mg/L、0.39 mg/L,出水浓度均达到《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61/224-2018)B标标准;根据物种丰富度及层次聚类分析结果可知,人工湿地第二级上行流优势类群Chloroflexi(绿弯菌门)丰富度为16.7%,表明人工湿地形成局部厌氧环境;第三级下行流优势菌群Firmicutes(厚壁菌门)丰富度为18.2%,其主要担负脱氮除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养殖废水 改良A/O 垂直人工湿地 深度处理 达标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充碳源强化潮汐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研究
7
作者 杨学子 徐洪斌 +1 位作者 郭宝磊 高照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1-869,共9页
针对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现存问题,构建了以加气混凝土、火山岩和砾石作为组合基质的潮汐流人工湿地(TFCW),探究进水碳氮比(C/N)对其去除污染物的影响;以河南省两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玉米芯和小麦秸秆)浸出液作为碳源,探究补充碳源... 针对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现存问题,构建了以加气混凝土、火山岩和砾石作为组合基质的潮汐流人工湿地(TFCW),探究进水碳氮比(C/N)对其去除污染物的影响;以河南省两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玉米芯和小麦秸秆)浸出液作为碳源,探究补充碳源对TFCW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提高进水C/N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强TFCW对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率,但对氨氮的去除率影响不显著。玉米芯和小麦秸秆系列固体碳源浸出液前期释碳速率较快,结合浸出液的可生化性与反硝化性能,确定热处理玉米芯浸出液适合作为补充碳源。热处理玉米芯浸出液作为补充碳源能够使TFCW对各污染物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TFCW在农村地区的运用具备一定可行性,制备的固体碳源浸出液作为TFCW的补充碳源,能为农村地区人工湿地高效脱氮提供一种经济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潮汐人工湿地 固体碳源 尾水深度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催化、电场、磁场耦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
8
作者 伏川东 刘云根 +4 位作者 马荣 熊烈钞 彭丽萍 卢秀秀 文明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13218-13228,共11页
为提高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有效去除,强化工艺耦合人工湿地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通过构建的光催化、电场、磁场耦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探究该人工湿地对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_(cr))、氨氮(NH_(4)^(+)-N)、总磷(TP)和正磷(PO_(4... 为提高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有效去除,强化工艺耦合人工湿地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通过构建的光催化、电场、磁场耦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探究该人工湿地对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_(cr))、氨氮(NH_(4)^(+)-N)、总磷(TP)和正磷(PO_(4)^(3)-P)的去除效果,分析了各单元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加入光催化、电场、磁场后,COD_(cr)、NH_(4)^(+)-N、TP和PO_(4)^(3)-P的去除率分别是71.1%、95.5%、54.3%、52.4%,可提高对COD_(cr)、NH_(4)^(+)-N的去除效果,与普通人工湿地相比,COD_(cr)的去除率可提高8.6%~22.4%,NH_(4)^(+)-N去效率可提高6.3%~30.0%,未能提高TP和PO_(4)^(3)-P的去除效果;光催化单元促进了光能异养微生物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集球藻菌纲(Synechococcophycideae)、绿丝菌属(Chloronema)的生长代谢,提升了嗜热型微生物纤发鞘丝蓝细菌属(Leptolyngbya)的活性,电、磁场单元促进了脱氮除磷微生物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生长代谢,提升了硝化功能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的活性。可见,光催化、电场、磁场单元与垂直流人工湿地耦合后,可使光合异养细菌和除氮细菌的丰度增加,提升COD_(cr)、NH_(4)^(+)-N的去除效果,偏高的电、磁场强度可能影响到磷素的基质吸附沉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电场 磁场 垂直人工湿地 微生物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理化性质对nirS和nirK型反硝化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赵伟 朱四喜 +3 位作者 夏国栋 高宁 赵斌 王众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0,共9页
深入研究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理化性质及其对相关脱氮反硝化微生物的影响,可为解析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及提高脱氮效率提供理论依据。2020年12月采集贵州喀斯特地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4口池(一级垂直流下行池、一级垂直流上行池、二级... 深入研究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理化性质及其对相关脱氮反硝化微生物的影响,可为解析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及提高脱氮效率提供理论依据。2020年12月采集贵州喀斯特地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4口池(一级垂直流下行池、一级垂直流上行池、二级垂直流下行池、二级垂直流上行池)的基质样品,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反硝化功能基因序列,分析其种群组成和多样性特征,并采用冗余分析揭示反硝化菌群落与基质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4口池的基质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pH在4口池中均呈中性,溶解氧(DO)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下行池的基质电导率(EC)均比上行池要高;总氮(TN)、总磷(TP)含量随着人工湿地梯级呈显著下降趋势,未出现厌氧现象;NO_(3)^(-)-N和NH_(4)^(+)-N含量在二级垂直流下行池中大量积累并达到峰值。在多样性分析中,nirS、nirK型反硝化菌丰度随着人工湿地梯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多样性随人工湿地级数逐渐降低,且下行池丰度多样性显著高于上行池。基质中nirS型反硝化菌共5门9属,nirS型为6门14属,变形菌门是nirS、nirK型反硝化菌群的共同优势菌门,相对丰度为55.36%~65.72%、30.06%~45.66%。nirS、nirK型反硝化菌共有OTUs数分别为392、245,并与反硝化菌群OTUs数目趋势一致,从多角度表明nirS型反硝化菌群丰度明显高于nirK型,且共有OTUs占有率高达41.6%和41.7%,表明各级池中反硝化菌群相似度较高。冗余分析表明基质中nirS和nirK反硝化菌群的构建主要受pH、NH4+-N、DO、TP、TN影响,且nirS型对pH、nirK型对NH4+-N的响应更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rS和nirK型 反硝化菌 Illumina高通量测序 冗余分析 复合垂直人工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级潮汐流人工湿地对黄金尾矿库闭库淋溶液中典型污染物的去除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强 邱陆明 +2 位作者 杨永哲 马博 赵雨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7-72,共6页
采用多级潮汐流流人工湿地(MSTF-CWs)对黄金尾矿库闭库淋溶液进行处理,选用砾石-沸石为组合填料,平均水力负荷为5.4 L/(m^2·d),运行方式为潮汐流(运行周期8 h)。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和NH4^+-N、SCN-、CN_T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1... 采用多级潮汐流流人工湿地(MSTF-CWs)对黄金尾矿库闭库淋溶液进行处理,选用砾石-沸石为组合填料,平均水力负荷为5.4 L/(m^2·d),运行方式为潮汐流(运行周期8 h)。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和NH4^+-N、SCN-、CN_T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139.9 mg/L和101.3、45.47、0.83 mg/L时,对应出水平均为60.19 mg/L和21.52、8.74、0.046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3.34%和78.14%、64.2%、93.8%;与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相比,NH4^+-N、COD及CNT的达标率分别为40.1%、94.0%及100%。MSTF-CWs对NH4^+-N、COD、SCN-及CN_T的去除负荷分别为1.06、1.04、0.61、0.01 g/(m^3·d)。说明MSTF-CWs可以显著改善黄金尾矿库闭库淋溶液水质,并为尾矿库闭库淋溶液治理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潮汐人工湿地 黄金矿山 尾矿库闭库淋溶液 硫氰酸盐 氰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填料在高负荷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中净化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53
11
作者 张翔凌 张晟 +3 位作者 贺锋 袁莉英 成水平 吴振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05-1910,共6页
选取砾石、沸石、无烟煤、页岩、蛭石、陶瓷滤料、高炉钢渣、圆陶粒8种填料,在较高水力负荷(1000~2500mm·d-1)的条件下,进行垂直流人工湿地模拟柱净化污水实验。结果表明,无烟煤、圆陶粒、砾石具有较好去除有机物的能力,对COD的... 选取砾石、沸石、无烟煤、页岩、蛭石、陶瓷滤料、高炉钢渣、圆陶粒8种填料,在较高水力负荷(1000~2500mm·d-1)的条件下,进行垂直流人工湿地模拟柱净化污水实验。结果表明,无烟煤、圆陶粒、砾石具有较好去除有机物的能力,对COD的去除率达到50%以上;钢渣和无烟煤对BOD的去除率达到70%以上。沸石和陶瓷滤料对总氮和氨氮的去除率达到70%以上,其他几种填料对总氮和氨氮的去除率仅为20%左右。高炉钢渣和无烟煤具有较好去除磷的能力,高炉钢渣对总磷和总溶解性磷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无烟煤对总磷和总溶解性磷的去除率达到60%~70%。孔隙率的变化对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净化能力有显著影响。在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通过选择合适的填料,如无烟煤、圆陶粒、沸石,在较高的水力负荷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人工湿地 高负荷 净化能力 填料 无烟煤 圆陶粒 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流-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刘雯 崔理华 +3 位作者 朱夕珍 罗莉 黄婉娟 钟德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04-606,共3页
采用人工处理池,将水平流与垂直流湿地系统组合成复合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研究了此系统在停留时间为5d时对城市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水平流-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果相当稳定,其对化粪池出水中COD,BOD5,TP,TN,SS的平均去除... 采用人工处理池,将水平流与垂直流湿地系统组合成复合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研究了此系统在停留时间为5d时对城市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水平流-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果相当稳定,其对化粪池出水中COD,BOD5,TP,TN,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80%,83%,33%和60%以上。而种植系统去除效果明显高于无种植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 垂直 人工湿地 净化效果 复合系统 化粪池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汐流及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吕涛 吴树彪 +4 位作者 柳明慧 鞠鑫鑫 常永江 陈理 董仁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18-1624,共7页
利用室内潮汐流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装置,对不同类型人工湿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潮汐流人工湿地有利于CODCr和氨氮的去除,去除率分别达到94%和95%,灯芯草水平潜流人工湿中因为湿地植物吸收和根区效应等作用使其总... 利用室内潮汐流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装置,对不同类型人工湿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潮汐流人工湿地有利于CODCr和氨氮的去除,去除率分别达到94%和95%,灯芯草水平潜流人工湿中因为湿地植物吸收和根区效应等作用使其总氮去除率达到51%,CODCr和氨氮去除率分别为76%和49%,无植物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中CODCr、氨氮和总氮去除率最差,分别为70%、34%和36%;潮汐运行方式可改善湿地内部的氧环境,提高微生物活性,潮汐流人工湿地中微生物活性达到0.3mg·g-1,是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近3倍;三组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硝化作用强度与对应氨氮去除效果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9(P<0.05),表明微生物的硝化作用是主要的氨氮脱除途径,且硝化作用强度可作为反映湿地氨氮脱除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潮汐 水平潜 处理效果 基质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下潮汐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净化效果 被引量:18
14
作者 叶捷 彭剑峰 +4 位作者 高红杰 宋永会 张盼月 曾光明 邱光磊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4-300,共7页
潮汐流人工湿地是将湿地按时间序列周期性地充水和排干,使得湿地内部形成好氧-厌氧交替过程,从而实现并强化污染物去除的新型人工湿地形式.该研究主要考察了低温条件下(9~13℃)潮汐流人工湿地与传统连续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处理的效能差... 潮汐流人工湿地是将湿地按时间序列周期性地充水和排干,使得湿地内部形成好氧-厌氧交替过程,从而实现并强化污染物去除的新型人工湿地形式.该研究主要考察了低温条件下(9~13℃)潮汐流人工湿地与传统连续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处理的效能差异,以及运行工况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各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2 m3/(m2.d)条件下,采用3个周期/d的潮汐流人工湿地,出水ρ(DO)为0.61 mg/L,高于连续流人工湿地的0.22 mg/L;NH4+-N,CODCr及PO43--P的去除率达到48.57%,68.96%及29.02%,分别比连续流人工湿地提高了约30%,20%和20%.同时,通过对各反应器内微生物呼吸作用和脱氢酶活性等的对比研究发现,3个周期/d的潮汐流人工湿地中微生物具有更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 人工湿地 低温 微生物活性 复氧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基质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废水效果 被引量:22
15
作者 朱文玲 崔理华 +2 位作者 朱夕珍 汤仲恩 余志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44-48,共5页
利用两种混合基质(蛭石+高炉渣、陶粒+高炉渣)构建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化粪池出水,运行1a试验结果表明,蛭石+高炉渣基质对总鳞(TP)、总氮(TN)、NH4+-N、CODCr的去除效果要好于陶粒+高炉渣系统,而且其4个组合系统对TP、TN、CODcr、NH4... 利用两种混合基质(蛭石+高炉渣、陶粒+高炉渣)构建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化粪池出水,运行1a试验结果表明,蛭石+高炉渣基质对总鳞(TP)、总氮(TN)、NH4+-N、CODCr的去除效果要好于陶粒+高炉渣系统,而且其4个组合系统对TP、TN、CODcr、NH4+-N去除率分别大于71%、2.5%、61%、65%;水力学负荷比污染物的去除率存在密切关系:CODcr、NH4+-N、TP在水力负荷较小(30.6cm/d)时的去除率比水力负荷61.2cm/d下高;而种植美人蕉的蛭石+高炉渣组合在水力负荷为30.6cm/d,停留时间为0.848d时的处理效果较好,其对NH4+-N、TP、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94.51%、89.13%、66.46%,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基质 人工湿地 垂直 化粪池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系对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力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晟 徐祖信 +1 位作者 李怀正 周德兴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9-524,共6页
选择旱伞草、芦苇、灯芯草、美人蕉4种不同根系特征的植物,通过控制分蘖数并借助反应器理论研究植物根系对基质水力条件及水质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分蘖数的增加过程可以用Logistic方程描述,无论初始栽种密度是多少,若不加以... 选择旱伞草、芦苇、灯芯草、美人蕉4种不同根系特征的植物,通过控制分蘖数并借助反应器理论研究植物根系对基质水力条件及水质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分蘖数的增加过程可以用Logistic方程描述,无论初始栽种密度是多少,若不加以控制,植物生物量都会扩大到湿地所能容纳的最大密度.植物分蘖与根系发育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芦苇和灯芯草相关性较好,植株重一根重和分蘖数一根体积的相关系数在0.93~1.00之间。美人蕉和旱伞草的相关性不高,植株重一根重和分蘖数一根体积的相关系数在0.43~0.69之间.植物根系向下穿透基质的时候,一方面可起到一定的疏通作用,使基质孔隙率提高3%~44%;另一方面则会在穿透过程中产生横向的压力,起到使基质断面孔隙大小均一化的作用,使Peelet准数提高6%~90%。没有发现水质净化与分蘖数(地上植株重量)以及根系体积的规律性关系。植物对水质净化的作用不大,可以起到一定的但非决定性的防堵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垂直 植物分蘖 水力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净化养殖效能与参数优化 被引量:29
17
作者 于涛 成水平 +3 位作者 贺锋 钟非 张世羊 吴振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8-193,共6页
该文对基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净化效率、养殖效果和系统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20 mm/d的水力负荷下,湿地可有效地去除循环水中的总悬浮物(去除率85%)、CODCr(去除率50%)、BOD5(去除率44%)、总氨氮... 该文对基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净化效率、养殖效果和系统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20 mm/d的水力负荷下,湿地可有效地去除循环水中的总悬浮物(去除率85%)、CODCr(去除率50%)、BOD5(去除率44%)、总氨氮(去除率53%)、亚硝酸盐(去除率83%)和硝酸盐(去除率54%),能够满足养殖用水的要求,整个试验期间系统实现了零污水排放。经过5个月的养殖,成功地将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鱼苗(1.8 cm,0.08g)培育成鱼种(15.9 cm,33.9g),成活率达到92.6%。在养殖容量、病害控制、成活率以及鱼体生长速度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池塘养殖模式。建立了一个预测湿地与养殖池塘面积配比的数学模型,为实际应用和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人工湿地 循环水养殖系统 水力负荷 去除率常数 养殖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与潜流人工湿地沿程脱氮除磷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栾晓丽 王晓 +1 位作者 赵钰 强艳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6-29,34,共5页
针对复合垂直流和潜流人工湿地对COD、TP、NH4+-N、NO3-N和TN的沿程去除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去除效果均好于潜流人工湿地。对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集中在下行流池,且在进水端0~20c... 针对复合垂直流和潜流人工湿地对COD、TP、NH4+-N、NO3-N和TN的沿程去除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去除效果均好于潜流人工湿地。对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集中在下行流池,且在进水端0~20cm对COD、TP、NH4+-N和TN都有快速降解的过程。对于潜流人工湿地,进水端0~40cm主要是COD和TP的快速降解沉淀,之后硝化作用逐渐加强,潜流人工湿地沿程均会发生反硝化作用,TN浓度基本呈均匀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 COD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尾水的净化效果及最佳水力负荷 被引量:15
19
作者 梁康 常军军 +2 位作者 王飞华 刘双元 梁威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以污水厂尾水为处理对象,研究垂直流人工湿地在4种水力负荷(125、250、375和500 mm/d)条件下的周年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秋季时系统的总氮去除率最高,冬季则显著降低;温度为10℃、溶解氧浓度为1.1 mg/L是反硝化强度显著降低的关键拐点;总... 以污水厂尾水为处理对象,研究垂直流人工湿地在4种水力负荷(125、250、375和500 mm/d)条件下的周年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秋季时系统的总氮去除率最高,冬季则显著降低;温度为10℃、溶解氧浓度为1.1 mg/L是反硝化强度显著降低的关键拐点;总磷在冬季较其他季节净化效果高;125 mm/d水力负荷下CODCr去除率显著高于其他水力负荷,冬季CODCr去除率显著降低,而其他水力负荷及季节下的去除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当湿地以高去除率为目标时,最佳水力负荷为125 mm/d;当湿地以地表水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为目标时,最佳水力负荷为375 mm/d;当湿地以污染物去除量为目标时,最佳水力负荷为500 mm/d.综合推荐375 mm/d为最佳水力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人工湿地 尾水 水力负荷 季节变化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负荷对垂直流人工湿地堵塞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熊佐芳 周云新 +2 位作者 冼萍 陈伟强 伍琪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4-36,44,共4页
采用基质孔隙率的变化和堵塞物的定量化分析方法研究了0.3、0.6、0.9、1.2 m.3m-.2d-1 4个水力负荷对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堵塞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能力随运行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力负荷对人工湿地基质堵塞有... 采用基质孔隙率的变化和堵塞物的定量化分析方法研究了0.3、0.6、0.9、1.2 m.3m-.2d-1 4个水力负荷对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堵塞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能力随运行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力负荷对人工湿地基质堵塞有较大影响,在水力负荷小于0.3 m3.m-2.d-1时不易发生堵塞;基质中累积物的含量随着基质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其中无机物的积累比有机物的积累高出4.5倍以上;基质的堵塞对COD的去除效果影响不明显,但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大。随着基质堵塞程度的加剧,氨氮的去除率逐渐下降。应结合考虑基质堵塞和污染物去除效果2方面因素来选择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条件,以确保人工湿地持久稳定的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人工湿地 堵塞 水力负荷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