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级内循环(MIC)厌氧反应器的开发应用 被引量:41
1
作者 马三剑 吴建华 +1 位作者 刘锋 蒋京东 《中国沼气》 2002年第4期24-27,共4页
IC反应器作为第三代厌氧技术具有显著的优点 ,我国已有的生产规模IC反应器全部从国外进口。作者自行研制、运行的生产规模 10 0 0m3 MIC反应器 ,用于处理高浓度柠檬酸生产废水 ,在水力停留时间小于 12h ,有机负荷 2 0kgCOD·m 3 d- ... IC反应器作为第三代厌氧技术具有显著的优点 ,我国已有的生产规模IC反应器全部从国外进口。作者自行研制、运行的生产规模 10 0 0m3 MIC反应器 ,用于处理高浓度柠檬酸生产废水 ,在水力停留时间小于 12h ,有机负荷 2 0kgCOD·m 3 d- 1时 ,COD去除率仍始终在 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应用 柠檬酸废水 废水处理 多级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结构 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的厌氧颗粒污泥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志国 毕深涛 《能源与环境》 2024年第2期12-15,69,共5页
利用强化循环厌氧反应器(SCAR)中试规模处理实际印染废水。强化循环厌氧反应器接种厌氧颗粒污泥后启动运行93 d,研究启动过程中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反应器内厌氧颗粒污泥的浓度、沉降速度、脱氢酶活性、辅酶F420、胞外多聚物等特性... 利用强化循环厌氧反应器(SCAR)中试规模处理实际印染废水。强化循环厌氧反应器接种厌氧颗粒污泥后启动运行93 d,研究启动过程中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反应器内厌氧颗粒污泥的浓度、沉降速度、脱氢酶活性、辅酶F420、胞外多聚物等特性指标。结果表明:随着HRT的缩短,系统内SS和VSS的含量都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当HRT为13.5 h时,SS和VSS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6.3 g/L、47.3 g/L;反应器内厌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其沉降速度与粒径成正比,0.5~5.0 mm颗粒污泥的沉降速度介于55.2~163.8 m/h之间;颗粒污泥中脱氢酶活性和辅酶F420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HRT的缩短,两者含量逐步上升并趋于稳定,在HRT为13.5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5 mg/(g·h)、0.2μmol/g;颗粒污泥的胞外多聚物中,蛋白质含量较多,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在1.4~3.1之间;启动完成后颗粒污泥表面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厌氧颗粒污泥中古细菌巴氏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 barkeri)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循环反应器(SCAR) 颗粒污泥 印染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废水厌氧处理工艺——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被引量:6
3
作者 甘树福 徐文彬 +1 位作者 王国胜 刘玲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8-51,共4页
介绍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的发展、基本结构、运行机理。分析该反应器的工艺过程,指出该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抗冲击能力强等优点。针对IC反应器存在的缺陷,人们对该反应器进行技术改进:通过提高它的内循环的气量进行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 介绍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的发展、基本结构、运行机理。分析该反应器的工艺过程,指出该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抗冲击能力强等优点。针对IC反应器存在的缺陷,人们对该反应器进行技术改进:通过提高它的内循环的气量进行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增加外循环装置缩短IC反应器的启动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反应器 生物处理 水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葡萄糖配水的启动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静 陆正禹 +2 位作者 胡纪萃 冯亮 顾夏声 《中国沼气》 2000年第4期16-19,共4页
内循环 (InternalCirculation)厌氧反应器是一种具有容积负荷高、占地少、投资省等突出优点的新型厌氧生物反应器。作者以葡萄糖配水为水样进行了小试试验 ,探索了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启动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1 当反应器的容积负荷达到 ... 内循环 (InternalCirculation)厌氧反应器是一种具有容积负荷高、占地少、投资省等突出优点的新型厌氧生物反应器。作者以葡萄糖配水为水样进行了小试试验 ,探索了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启动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1 当反应器的容积负荷达到 6kgCOD·m-3d-1时 ,能够形成不连续内循环 ,随着容积负荷的提高 ,循环之间的间隔越来越短 ,然后为零 ,此时容积负荷约为 15kgCOD·m-3d-1;2 当进水溶解性COD为 80 0 0~ 110 0 0mg·L-1时 ,出水溶解性COD为 4 80~ 160 0mg·L-1,水力停留时间约为 5 4h ,容积负荷达到 31 4~ 4 5 0kgCOD·m-3d-1,内循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 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厌氧反应器的内循环装置 被引量:11
5
作者 龚钢明 邵希豪 蔡宝国 《中国沼气》 2002年第1期23-25,共3页
通过模拟实验 ,对IC厌氧反应器中内循环装置进行了研究 。
关键词 IC反应器 内循环装置 消化 沼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快速启动 被引量:3
6
作者 韩洪军 王伟 +1 位作者 敖凯 林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0-583,共4页
工程运行试验研究EC厌氧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启动过程中的运行效能、稳定性以及内部的污泥分布情况,分析颗粒污泥形成的关键因素.运行第95d,进水有机负荷达到8.5kg/(m3·d),COD去除率达80%,出水COD低于400mg/L;在系统1.2m和4m处污泥... 工程运行试验研究EC厌氧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启动过程中的运行效能、稳定性以及内部的污泥分布情况,分析颗粒污泥形成的关键因素.运行第95d,进水有机负荷达到8.5kg/(m3·d),COD去除率达80%,出水COD低于400mg/L;在系统1.2m和4m处污泥中均出现粒径为0.5~1.0mm左右的颗粒污泥.结果表明,EC厌氧反应器处理低质量浓度、大流量的啤酒废水采用间歇-连续快速启动方式是可行的,并且上升流速在2.5~5.0m/h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快速形成.研究证实EC厌氧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能够实现稳定、高效地启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反应器 快速启动 泥水回流 啤酒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水葫芦汁液为基质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高负荷启动试验及效率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健峰 王强 +7 位作者 田光亮 赵兴玲 柳静 王昌梅 刘士清 杨红 尹芳 张无敌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50,共5页
为探究内循环厌氧反应器高负荷启动试验,在常温条件下,文章对自行设计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进行了以水葫芦汁液为模拟废水的高负荷启动试验。结果表明:在启动运行55 d后,进水有机负荷可以达到5 kg·m^(-3)d^(-1)以上,COD去除率达到了9... 为探究内循环厌氧反应器高负荷启动试验,在常温条件下,文章对自行设计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进行了以水葫芦汁液为模拟废水的高负荷启动试验。结果表明:在启动运行55 d后,进水有机负荷可以达到5 kg·m^(-3)d^(-1)以上,COD去除率达到了93%,池容产气率达到了1.39 L·L^(-1)d^(-1),甲烷含量达到了69%,颗粒污泥粒径达到了4~5mm。通过对比分析,高负荷启动方式较传统的低负荷启动方式效率要高,因此,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高负荷启动方式是可行的、高效的,为以后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工程应用提供一种新的启动参考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反应器 水葫芦汁液 高负荷启动 消化 颗粒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处理草浆综合废水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志建 胡智锋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5-66,共2页
采用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对碱法麦草浆综合废水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保持进液CODCr约6000mg/L、HRT为8h、COD容积负荷为18g/(L.d)条件下,采用合成葡萄糖废水及逐步增加综合废水比例的方式对污泥进行驯化,当综合废水比例逐渐提高时CODCr... 采用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对碱法麦草浆综合废水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保持进液CODCr约6000mg/L、HRT为8h、COD容积负荷为18g/(L.d)条件下,采用合成葡萄糖废水及逐步增加综合废水比例的方式对污泥进行驯化,当综合废水比例逐渐提高时CODCr去除率先降后升,最后稳定在63%左右;BOD5去除率为78.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反应器 处理 造纸综合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厌氧反应器的流动及传热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晓建 刘龙飞 +1 位作者 孙凤杰 王根灿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5-18,共4页
生物反应器是整个生物反应过程的关键设备.针对厌氧反应过程的特点,提出了既有内循环系统,又有外循环系统的厌氧反应器新思路.介绍了该反应器的结构、流动实验和传热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流动稳定后,外循环流量在400~1450L·h-1范围... 生物反应器是整个生物反应过程的关键设备.针对厌氧反应过程的特点,提出了既有内循环系统,又有外循环系统的厌氧反应器新思路.介绍了该反应器的结构、流动实验和传热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流动稳定后,外循环流量在400~1450L·h-1范围内时,反应器的内循环液速随外循环流量增大呈指数增长,当采用夹套换热,外循环流量在0~1300L·h-1范围内,冷却水流量在250~750L·h-1范围内时,传热系数随外循环流量或冷却水流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 流动实验 传热实验 细胞 内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夹套换热 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气循环厌氧颗粒污泥床反应器的运行特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建平 左剑恶 《中国沼气》 2006年第3期6-10,共5页
以厌氧絮状污泥接种,投加少量颗粒活性炭(GAC),处理高浓度自配水的上流式厌氧生物反应器在无沼气循环下,经18天运行即实现了污泥颗粒化,按反应区容积计算的有机负荷(OLR)达到15 kgCOD.m-3d-1,COD去除率为87%;启动沼气循环,在气体上升流... 以厌氧絮状污泥接种,投加少量颗粒活性炭(GAC),处理高浓度自配水的上流式厌氧生物反应器在无沼气循环下,经18天运行即实现了污泥颗粒化,按反应区容积计算的有机负荷(OLR)达到15 kgCOD.m-3d-1,COD去除率为87%;启动沼气循环,在气体上升流速约2.1 m.h-1的条件下,几乎所有颗粒污泥在2天内发生解体;但继续沼气循环,经过在OLR约为36 kgCOD.m-3d-1下连续运行49天反应器内又重新形成了颗粒污泥;随后,反应器的OLR迅速提高到并保持在90 kgCOD.m-3d-1左右,稳定运行18天,COD去除率在95%以上;沼气循环可强化反应器内的混合程度,使其离散系数D达到0.3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循环 生物反应器 颗粒污泥 颗粒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被引量:78
11
作者 胡纪萃 《中国沼气》 1999年第2期3-6,共4页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的构造特点与工作原理,并提供了IC厌氧反应器液体内循环的简化计算方法。
关键词 IC反应器 液体循环 沼气提升管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厌氧复合内循环生物反应器流体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玲 张耀勇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2-55,共4页
对所开发的一种好氧-厌氧复合内循环生物反应器的流体力学特性进行研究,考察表观气速、表观液速、固含率对床层压降、气含率及循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表观气速越大,则床层压降越小、气含率越大、循环量越大;表观液速对床层压降、气含... 对所开发的一种好氧-厌氧复合内循环生物反应器的流体力学特性进行研究,考察表观气速、表观液速、固含率对床层压降、气含率及循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表观气速越大,则床层压降越小、气含率越大、循环量越大;表观液速对床层压降、气含率和循环量的影响不大;固含率越大,则床层压降越大、气含率越低、循环量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生物反应器 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设计计算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2
13
作者 胡纪萃 《中国沼气》 2011年第1期3-6,共4页
文章论述了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的设计计算方法,在对IC反应器水力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有人提出计算升流管内液体升流速度的关系式进行了修正,并提供了有用的设计计算参数,最后,详细地提供了设计计算实例。
关键词 内循环反应器 设计计算 水力特性 设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启动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应一梅 贾晓凤 +1 位作者 刘丽格 许春红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97-99,共3页
针对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启动受很多因素的制约问题,阐述了IC反应器污泥接种和一次启动阶段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就IC反应器接种污泥、进料方式、运行温度和负荷的提高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对IC反应器的快速启动... 针对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启动受很多因素的制约问题,阐述了IC反应器污泥接种和一次启动阶段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就IC反应器接种污泥、进料方式、运行温度和负荷的提高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对IC反应器的快速启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反应器 废水处理 污泥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厌氧反应器(DIC)的启动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永福 郭维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8年第2期30-34,共5页
根据传统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的工作原理,设计出一种新型双循环厌氧反应器(DIC),以高浓度自配水为水源,研究了DIC的启动过程,结果表明:经过6个多月的运行,当进水平均浓度为14521mg/L,水力停留时间为16.7h时,DIC反应器容积负荷可以达到2... 根据传统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的工作原理,设计出一种新型双循环厌氧反应器(DIC),以高浓度自配水为水源,研究了DIC的启动过程,结果表明:经过6个多月的运行,当进水平均浓度为14521mg/L,水力停留时间为16.7h时,DIC反应器容积负荷可以达到20.9kgCODCr/(m3·d),CODCr去除率平均值为8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器 内循环反应器 三相分离器 高浓度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处理P-RC APMP高浓制浆废水颗粒污泥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智慧 李志建 李海东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0-33,共4页
以果汁废水处理系统中UASB反应器的厌氧颗粒污泥作为的接种污泥,以P-RC APMP高浓制浆废水为进水启动厌氧内循环反应器,讨论了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启动前后颗粒污泥的性质变化,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产甲烷活性、胞外多聚物以及生物相的... 以果汁废水处理系统中UASB反应器的厌氧颗粒污泥作为的接种污泥,以P-RC APMP高浓制浆废水为进水启动厌氧内循环反应器,讨论了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启动前后颗粒污泥的性质变化,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产甲烷活性、胞外多聚物以及生物相的变化。结果表明,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内污泥具有较强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反应器 P-RCAPMP制浆废水 颗粒污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循环曝气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培养厌氧氨氧化菌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新迪 杨凤林 +2 位作者 徐晓晨 李子音 赵传起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4年第4期129-133,共5页
利用浸没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SAnMBR)对Anammox细菌进行富集培养,同时利用Anammox反应产生的氮气对膜组件进行自循环吹扫,有效地缓解膜污染,实现SAnMBR与Anammox工艺的有机结合。选用絮状污泥为接种泥,反应器成功运行了69 d。在此过程中... 利用浸没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SAnMBR)对Anammox细菌进行富集培养,同时利用Anammox反应产生的氮气对膜组件进行自循环吹扫,有效地缓解膜污染,实现SAnMBR与Anammox工艺的有机结合。选用絮状污泥为接种泥,反应器成功运行了69 d。在此过程中,最大氮负荷为1.8 kg/m3·d,总氮去除率整体维持在83%,增加曝气量对Anammox菌的活性和颗粒粒径无明显影响。除此之外,应用循环曝气系统对膜表面进行在线冲刷,相比无曝气条件,保持曝气量为0.2 m3/h时,膜使用周期由4 d延长到38 d。选用Lawrence-McCarty模型研究Anammox菌的生长动力学特性,得真实产率(YT为0.17 mg/mg,衰减系数(Kd)为0.01 d-1,Anammox菌增长速度快。相比其他反应器(如SBR、UASB),MBR具有更好的富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循环曝气 膜污染 生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处理P-RC APMP高浓制浆废水颗粒污泥特性分析
18
作者 董智慧 李志建 李海东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8期62-65,共4页
以果汁废水处理系统中UASB反应器的厌氧颗粒污泥作为的接种污泥,以P-RC APMP高浓制浆废水为进水启动厌氧内循环反应器,讨论了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启动前后颗粒污泥的性质变化,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产甲烷活性、胞外多聚物以及生物... 以果汁废水处理系统中UASB反应器的厌氧颗粒污泥作为的接种污泥,以P-RC APMP高浓制浆废水为进水启动厌氧内循环反应器,讨论了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启动前后颗粒污泥的性质变化,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产甲烷活性、胞外多聚物以及生物相的变化。结果表明,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内污泥具有较强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反应器 P-RC APMP制浆废水 颗粒污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梯度多层旋流布水系统研究
19
作者 王建光 陈再良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16年第4期59-63,共5页
针对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现有结构形式的布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对比分析各种布水系统的设计思想、结构形式及混合机理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布水系统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设计出一套反应器梯度多层旋流布水系统,提高布水均匀性,有效避免... 针对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现有结构形式的布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对比分析各种布水系统的设计思想、结构形式及混合机理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布水系统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设计出一套反应器梯度多层旋流布水系统,提高布水均匀性,有效避免布水死区,增强了废水和颗粒污泥的混合度,有效强化了传质和反应过程。同时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布水系统进行了水力计算。结果表明改进方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为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布水系统的优化设计及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反应器 布水系统 旋流布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蛋白加工废水的运行 被引量:1
20
作者 郝如杰 郑纪永 +3 位作者 王佩利 郝海峰 张荣可 王文团 《净水技术》 CAS 2022年第S01期188-192,共5页
文章介绍了颗粒污泥结合厌氧反应器处理蛋白加工废水的工程实例,考察了反应器的启动条件及稳定运行时的最佳处理条件。通过反应器运行期间COD_(Cr)、氨氮、SS的变化情况评价反应器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该反应器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5 ... 文章介绍了颗粒污泥结合厌氧反应器处理蛋白加工废水的工程实例,考察了反应器的启动条件及稳定运行时的最佳处理条件。通过反应器运行期间COD_(Cr)、氨氮、SS的变化情况评价反应器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该反应器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5 d、容积负荷为1.5-3.0 kg COD_(Cr)/(m^(3)·d)时,在20 d内即使pH值很低(2-4),也可成功启动。在稳定运行期间最佳运行条件为:容积负荷保持在10.0 kg COD_(Cr)/(m^(3)·d),HRT为3 d。反应器对COD_(Cr)的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对SS的去除率稳定在35%左右,运行过程中会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导致出水氨氮浓度增加。综合来看,该厌氧反应器结合厌氧污泥颗粒能够对此类低pH、高浓度的蛋白加工废水进行很好的预处理,启动简单,效能稳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器 COD_(Cr) 颗粒污泥 蛋白加工废水 内循环 容积负荷 水力停留时间(H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