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初始电流行波相位的多端混合直流线路单端保护方案 被引量:4
1
作者 戴志辉 牛宝仪 +3 位作者 邱宏逸 奚潇睿 韩哲宇 韦舒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9-659,I0003-I0010,共19页
为了解决LCC-MMC型多端混合直流系统线路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初始电流行波相位的多端混合直流线路单端保护方案。首先基于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发生不同位置和类型的故障工况,推导直流线路入射电压行波的解析式并计算其高频段... 为了解决LCC-MMC型多端混合直流系统线路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初始电流行波相位的多端混合直流线路单端保护方案。首先基于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发生不同位置和类型的故障工况,推导直流线路入射电压行波的解析式并计算其高频段相位。其次结合线路边界行波折反射原理和测量波阻抗特性,提出利用初始电压行波相位的区内外识别判据,并根据雷击和短路故障的入射行波低频相位特性构建雷击干扰判据。在PSCAD/EMTDC中搭建昆柳龙多端混合直流系统模型进行验证,证明所提方案仅利用单端量信息即可满足故障判断和选线要求,满足速度性的同时具备一定的抗过渡电阻能力(500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混合直流 行波相位 线路故障 S变换 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线路经验模式分解单端保护 被引量:1
2
作者 邢超 牛元有 +3 位作者 王龙 奚鑫泽 刘明群 魏荣智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132,共11页
针对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T区边界不明显,现有保护难以实现线路全线速动保护,本文提出一种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单端保护方案。首先分析整流侧边界和线路末端逆变侧边界频率特性,根据T区两侧线路电流线模分量突变量极性的差... 针对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T区边界不明显,现有保护难以实现线路全线速动保护,本文提出一种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单端保护方案。首先分析整流侧边界和线路末端逆变侧边界频率特性,根据T区两侧线路电流线模分量突变量极性的差异,提出故障方向判据;然后,利用Teager能量算子计算故障电流线模第1个固有模态分量的瞬时能量,通过该分量瞬时能量的最大值与整定值比较,判断线路首端整流侧及线路末端逆变侧区内外故障,提出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方案。最后,搭建昆柳龙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仿真模型并对所提保护方案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保护方案能准确判断故障位置,实现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全线速动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 线路保护 瞬时能量 TEAGER能量算子 线模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量波阻抗相位特性的多端混合直流线路保护方案 被引量:1
3
作者 戴志辉 邱宏逸 +2 位作者 王兴国 郭雅蓉 杨国峰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127,176,共12页
电网换相换流器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LCC-MMC)并联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结合了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电网换相换流器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LCC-MMC)并联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结合了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与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HVDC,MMC-HVDC)的技术优势,但因其不一致的边界特性、特殊的汇流母线结构、不同的换流站控制策略,导致现有的线路保护方案难以直接应用。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测量波阻抗相位特性的多端混合直流线路保护方案。首先,推导不同故障位置测点处测量波阻抗表达式,发现在高频段内,测点处测量波阻抗相位在区内外故障条件下差异显著,且相位特征与故障距离、类型和过渡电阻等因素无关;接着,利用S变换提取测量波阻抗相位信息,并结合行波高低频能量比判据,实现故障识别;最后,在PSCAD中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保护能够区分T区母线与其相邻线路末端故障,在满足快速性的同时具备一定的耐受过渡电阻(500Ω)和抗噪声干扰(20 dB)能力,满足多端混合直流系统线路主保护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混合直流 波阻抗相位 输电线路故障 S变换 继电保护 T区母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端混合直流与稳控系统的接口设计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常东旭 郭琦 +5 位作者 朱益华 张建新 邱建 白杨 王杨正 李胜男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772-3779,共8页
传统的两端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简称"直流控保")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简称"稳控系统")的接口设计不能适用于多端混合直流工程。结合昆柳龙直流工程的应用实际,对多端混合直流控保和稳控系统的接口方式、数据传输和功... 传统的两端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简称"直流控保")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简称"稳控系统")的接口设计不能适用于多端混合直流工程。结合昆柳龙直流工程的应用实际,对多端混合直流控保和稳控系统的接口方式、数据传输和功能逻辑进行了重新设计,提出了一套直流控保和稳控系统接口时序配合和功率损失量计算的方法,实现方法简单,计算结果准确,能够大幅度简化稳控系统的相关计算逻辑。为了验证该接口设计的有效性,基于RTDS系统构建了实际直流控保和稳控系统组成的闭环实时仿真系统,对二者接口的关键技术细节和典型运行工况进行了详细仿真验证,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改进措施。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接口方案能够适应多端混合直流的复杂运行工况,应用该接口设计的昆柳龙直流工程已在现场投入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混合直流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 光纤接口 实时仿真 闭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有模态能量熵的多端混合直流线路方向暂态保护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邢超 李朋松 +3 位作者 陈仕龙 毕贵红 邓健 张梓航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737-4745,共9页
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首端整流侧边界、线路末端逆变侧边界不对称,T区边界不明显,线路保护故障区间的准确判别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该文以昆柳龙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将保护元件安装于T区左右两侧,提出一... 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首端整流侧边界、线路末端逆变侧边界不对称,T区边界不明显,线路保护故障区间的准确判别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该文以昆柳龙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将保护元件安装于T区左右两侧,提出一种基于固有模态能量熵的多端混合直流线路方向暂态保护方法。论文分析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首端整流侧边界、线路末端逆变侧边界频率特性。根据T区两侧保护元件检测到的故障电流暂态能量的正负特性,提出T区左右两侧故障方向判据。利用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mentaryensembleempiricalmode decomposition,CEEMD)对故障暂态电流进行不同尺度分解,根据固有模态能量熵提出线路首端整流侧及线路末端逆变侧区内、外故障判据,解决了提取单一信号频带检测故障的局限性。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保护方案仅利用T区左右两侧的保护元件就能实现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全线速动保护,且具有较好的耐受过渡电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混合直流 T区 边界频率特性 固有模态能量熵 方向暂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闭环实时仿真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明 李岩 +1 位作者 许树楷 郭铸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共8页
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技术在满足更远距离、更大容量可再生能源输送方面提供了一种更灵活的输电方式。本文以送端采用常规特高压直流(ultra-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UHVDC)、受端采用双阀组混合换流阀串联结构所构成的特高压混... 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技术在满足更远距离、更大容量可再生能源输送方面提供了一种更灵活的输电方式。本文以送端采用常规特高压直流(ultra-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UHVDC)、受端采用双阀组混合换流阀串联结构所构成的特高压混合三端直流输电系统为例,搭建了双极特高压混合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RT-LAB实时仿真模型,实现了与直流控制保护装置的闭环接入,测试结果验证了闭环实时仿真模型与控制保护策略的有效性。该平台可方便地实现特高压混合三端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功能和动态性能的验证,为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 建模 闭环实时仿真 R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端混合直流系统的转换开关配置计算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郭龙 许树楷 +4 位作者 侯婷 李凌飞 徐迪臻 卢毓欣 张祖安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9-65,共7页
结合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多端"和"混合"的特点,对直流转换开关的配置和工程计算进行了分析。针对因"多端"特点带来的复杂分流关系问题,采用随机数原理与仿真建模结合的方式,提出了大地回线转换... 结合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多端"和"混合"的特点,对直流转换开关的配置和工程计算进行了分析。针对因"多端"特点带来的复杂分流关系问题,采用随机数原理与仿真建模结合的方式,提出了大地回线转换开关和金属回线转换开关转换电流计算的新方法,避免了复杂的数学计算,所得近似转换电流最大值能够应用于工程转换开关震荡回路和避雷器参数配置;针对"混合"特点,提出在柔性直流站可考虑不安装中性母线开关,其原保护范围可由柔直换流器直接闭锁和中性母线差动保护进一步扩大来代替的建议,并通过仿真建模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 转换开关 近似转换电最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速并联开关的多端混合直流工程第三站在线投退关键特性分析
8
作者 刘金 房博一 +3 位作者 黄一钊 石万里 张长虹 吕金壮 《高压电器》 2025年第9期215-220,共6页
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工程运行中需进行第三站在线投退。在当前技术条件下,依靠直流高速并联开关(HSS)与柔直换流阀相互配合实现第三站在线投退。因HSS直流电流分断能力、断口耐压能力相对较弱,有必要对基于直流高速并联开关的多端混合直... 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工程运行中需进行第三站在线投退。在当前技术条件下,依靠直流高速并联开关(HSS)与柔直换流阀相互配合实现第三站在线投退。因HSS直流电流分断能力、断口耐压能力相对较弱,有必要对基于直流高速并联开关的多端混合直流工程第三站在线投退关键特性分析。文中基于±800 kV昆柳龙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分析了HSS在各种工况下的直流电流开断能力、断口燃弧耐受能力等关键电气性能。以柳州站为例分析了包括第三站投入、退出及永久故障极隔离等在线投退策略,并提出了HSS与控保系统之间的逻辑配合要求,为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工程制定在线投退策略、控保系统与HSS配合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并联开关 多端混合直流 在线投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型多端混合高压直流线路故障区域判别方法 被引量:32
9
作者 李海锋 张坤 +3 位作者 王钢 黄炟超 李明 郭铸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9-125,179,共8页
对于并联型多端混合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直流线路故障区域的判别对于最小限度地隔离故障从而提高直流系统的可用度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针对并联型多端混合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换流站并联接入这一特有结构,分析了其对故障暂态行波的影响。... 对于并联型多端混合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直流线路故障区域的判别对于最小限度地隔离故障从而提高直流系统的可用度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针对并联型多端混合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换流站并联接入这一特有结构,分析了其对故障暂态行波的影响。研究表明,并联接入的换流器对中低频段的故障行波有大幅削减。因此,利用小波变换对暂态电流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T区两侧暂态电流能量差的故障方向判别原理,进而利用各换流站故障方向信息确定故障区域。最后,建立了四端混合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PSCAD/EMTDC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混合直流 故障区域判别 T区 暂态电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域卷积功率差的多端混合高压直流线路快速纵联保护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海锋 褚倍钰 +2 位作者 梁远升 邓成江 王钢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5-182,共8页
针对现有直流线路差动保护速动性不足、双端数据需要严格同步的问题,以三端混合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为对象,在S域上对不同故障情况下的功率特性进行数学解析,发现利用S域功率差特征可以有效识别区内外故障,并实现故障区域的准确定位;在此... 针对现有直流线路差动保护速动性不足、双端数据需要严格同步的问题,以三端混合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为对象,在S域上对不同故障情况下的功率特性进行数学解析,发现利用S域功率差特征可以有效识别区内外故障,并实现故障区域的准确定位;在此基础上,构造了一种时域故障特征量——卷积功率,实现对S域功率特征的有效提取;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域卷积功率差的多端混合高压直流线路快速纵联保护方法。基于PSCAD/EMTDC的仿真验证表明,该方案能在4 ms/10 kHz的时间窗内正确识别区内故障和故障区域,并具有故障选极的特性,无需双端数据严格同步,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灵敏性及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混合高压 线路保护 卷积功率 纵联保护 继电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能源基地多点外送的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组网方案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苟锐锋 苏匀 李少华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8,共6页
受直流断路器研制和多端协调困难的限制,电网换相换流器(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LCC)型多端直流系统发展十分缓慢。全控型器件和新型电压源换流器拓扑结构的出现,尤其是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推... 受直流断路器研制和多端协调困难的限制,电网换相换流器(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LCC)型多端直流系统发展十分缓慢。全控型器件和新型电压源换流器拓扑结构的出现,尤其是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推广和应用,为多端直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针对能源基地的多落点电力外送问题,对三端直流的各种可行的组网方案进行了分析探讨,比较了它们的优劣。推荐使用结合LCC型和电压源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型的混合式多端直流输电方式,该方式既可规避受端换流站的换相失败风险,又可解决LCC型多端直流电流指令难以协调的难题,具有重大经济技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输电 多端混合直流 并联分路 模块化多电平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