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鉴定螺蛳粉螺蛳肉汤包中圆田螺和环棱螺
1
作者 黄晓韵 叶子园 +2 位作者 黄丽姣 韦涛 巫坚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5期255-261,共7页
目的 基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法建立一套鉴定圆田螺和环棱螺的方法,并对螺蛳粉中螺蛳肉汤包的螺源性成分进行鉴定。方法 分别以圆田螺属和环棱螺属的线粒体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从方法的特... 目的 基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法建立一套鉴定圆田螺和环棱螺的方法,并对螺蛳粉中螺蛳肉汤包的螺源性成分进行鉴定。方法 分别以圆田螺属和环棱螺属的线粒体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从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考察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法的有效性。结果 本研究所建立的实时荧光PCR鉴定方法特异性强,仅对圆田螺属和环棱螺属的DNA在荧光通道有荧光信号检出,且出现典型扩增曲线,对多种水产品、家禽家畜、香料调味料原料等异源性动植物基因组DNA在荧光通道均无荧光信号检出,也无明显的扩增曲线;该方法对圆田螺属的检测灵敏度低至0.002ng/μL,对环棱螺属的检测灵敏度低至0.001ng/μL;应用该方法对商场超市流通领域中的21批次不同品牌预包装螺蛳粉中的螺蛳肉汤包提取DNA进行检测。其中7批次不同品牌预包装螺蛳粉中螺蛳肉汤包的DNA检出圆田螺属成分,占比为33.3%;18批次不同品牌预包装螺蛳粉中螺蛳肉汤包的DNA检出环棱螺属成分,占比为85.7%;3批次不同品牌预包装螺蛳粉中螺蛳肉汤包的DNA均未检出圆田螺属成分和环棱螺属成分,占比为14.3%;7批次不同品牌预包装螺蛳粉中螺蛳肉汤包的DNA均检出圆田螺属成分和环棱螺属成分,占比为33.3%。结论 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有效对螺蛳粉中螺蛳肉汤包的螺源性成分进行鉴定,为市场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田螺 环棱螺 螺蛳粉 实时荧光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郑元仙 刘雅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7-613,共7页
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是一类世界性分布、寄主范围很广的植物病毒,可引起许多重要的园艺植物和农作物的严重病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高效的病毒鉴定或检测技术是防治病毒病害的关键基础之一。因此,本文就近年来番茄... 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是一类世界性分布、寄主范围很广的植物病毒,可引起许多重要的园艺植物和农作物的严重病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高效的病毒鉴定或检测技术是防治病毒病害的关键基础之一。因此,本文就近年来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鉴定与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介绍生物学技术、电镜技术、血清学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检测方法上的特点、发展应用方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斑萎病毒 番茄斑萎病毒 生物学检测 电镜技术 血清学技术 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犬种布鲁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桂兰 李旭妮 +7 位作者 吴启 程君生 王楠 丁家波 毛开荣 韦海涛 薛水玲 祝俊杰 《中国兽药杂志》 2013年第2期11-13,共3页
对从一只流产贵宾犬全血中分离到的一株布鲁氏菌进行了形态结构、培养特性、生化特性研究以及凝集试验鉴定和多种属聚合酶链式反应(AMOS-PCR)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在胰眎琼脂培养基生长并呈典型的粗糙型布鲁氏菌菌落,... 对从一只流产贵宾犬全血中分离到的一株布鲁氏菌进行了形态结构、培养特性、生化特性研究以及凝集试验鉴定和多种属聚合酶链式反应(AMOS-PCR)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在胰眎琼脂培养基生长并呈典型的粗糙型布鲁氏菌菌落,菌落能被结晶紫溶液染成紫色。分离菌在琉瑾和复红培养基上生长,不产生H2S,与粗糙型布鲁氏菌阳性血清凝集,与光滑型布鲁氏菌阳性血清无凝集。用AMOS-PCR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该分离菌具有犬种布鲁氏菌特有条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符合犬种布鲁氏菌特性,将其命名为B.canis GB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种布鲁氏菌 分离鉴定 多种属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S rDNA序列分析法快速鉴定西藏地区传统乳制品中的乳酸菌 被引量:20
4
作者 夏雪娟 陈芝兰 +2 位作者 陈宗道 阚建全 杨吉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45-249,共5页
对14株乳酸菌进行菌种鉴定。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属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种特异性PCR与NEBcutter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乳酸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4株菌中,除123-2和23-3外,其余12株菌均属于乳杆菌属;11-2... 对14株乳酸菌进行菌种鉴定。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属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种特异性PCR与NEBcutter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乳酸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4株菌中,除123-2和23-3外,其余12株菌均属于乳杆菌属;11-2、13-3、14-3、16-4、23-3、24-3、26-1、122-1、123-4为干酪乳杆菌或副干酪乳杆菌,17-5、20-2、28-1属于植物乳杆菌,123-2为肠膜状明串株菌,125-2为类布氏乳杆菌,除23-3外均与属特异性PCR结果相匹配;11-2、13-3、14-3、16-4、23-3、24-3、26-1、122-1、123-4均为副干酪乳杆菌。NEBcutter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菌株划分的准确性。该方法快速可靠,且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鉴定 特异性聚合链式反应 16SrDNA 种特异性聚合链式反应 NEBcut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盆腔炎40例临床观察
5
作者 裴守坤 杨丽楠 孙晶莹 《临床医药实践》 2006年第10期749-750,共2页
关键词 急性盆腔炎 临床观察 聚合链式反应 沙眼衣原体 解脲脲原体 多种细菌感染 泌尿生殖道 宫颈分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