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种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LD20-1构造区储层预测和含气性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张益明 张文 范廷恩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5年第3期167-170,共4页
基于岩石物理统计分析和地震资料保幅处理研究,在弄清研究目标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气性与地震响应特征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波阻抗反演、弹性波反演、多属性综合分析、吸收分析和AVO分析等多种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对LD201构造区4个有利... 基于岩石物理统计分析和地震资料保幅处理研究,在弄清研究目标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气性与地震响应特征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波阻抗反演、弹性波反演、多属性综合分析、吸收分析和AVO分析等多种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对LD201构造区4个有利目标进行了储层预测和含气性检测。结果表明,依据上述技术思路,可以实现多种预测结果的相互印证,降低单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预测结果的多解性,从而提高该区有利目标储层预测和含气性检测的准确性;该区4个地质目标均处于浊积水道主体部位,其储层物性及储盖组合条件均较好,均为有利的含气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20-1构造区 储层预测 含气性检测 多种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地震资料 响应特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波斯湾盆地中部S区块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武丽 于文芹 +1 位作者 杨立强 马殿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7-561,485,共6页
本文以波斯湾盆地中部S区块为例,运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结合地质、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在层位精细标定和构造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应用正演模拟方法从中优选出能够反映该区储层物性及含气性较敏感的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瞬时相位等3种属性,... 本文以波斯湾盆地中部S区块为例,运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结合地质、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在层位精细标定和构造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应用正演模拟方法从中优选出能够反映该区储层物性及含气性较敏感的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瞬时相位等3种属性,并依据这3种地震属性的分布特征,对储层的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将该区储层分为四类,其中:M井区综合评价为一类储层;M井区西北综合评价为二类储层;H井区综合评价为三类储层;F井区以南综合评价为四类储层。可见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可为该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储层预测 隐蔽油气藏 瞬时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属性综合分析技术在河道精细刻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楠 刘志峰 +3 位作者 杨东升 朱石磊 陈少平 张莹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73,共8页
与断层这类穿时构造不同,河道发育受层序控制而具有短时性,因此利用常规属性难以对河道进行精细刻画。本文以渤中凹陷东北部东营组末期河道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10种常用属性的对比分析,优选出方差、瞬时相位、90°相移属性并框定... 与断层这类穿时构造不同,河道发育受层序控制而具有短时性,因此利用常规属性难以对河道进行精细刻画。本文以渤中凹陷东北部东营组末期河道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10种常用属性的对比分析,优选出方差、瞬时相位、90°相移属性并框定了河道的大致分布,但仍不能够准确刻画河道形态。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广义谱分解技术的分频混色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分辨率,降低了解释多解性。最终结合研究区沉积环境,清晰识别出研究区至少发育15条河道,优选出3条河道作为下一步勘探方向,并进一步识别出研究区及其周缘发育3个汇水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综合分析 河道精细刻画 广义谱分解技术 分频混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薄互层储集特点的地震属性优化技术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29
4
作者 高君 云美厚 王晓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1-93,共3页
利用地震资料属性信息预测油气储层的相关参数已在实践中见到了较好效果,但如何优化地震属性,如何更精确地预测薄砂岩储层特征是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探家们不懈的追求。在借鉴主成分分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地震属性优化方法———... 利用地震资料属性信息预测油气储层的相关参数已在实践中见到了较好效果,但如何优化地震属性,如何更精确地预测薄砂岩储层特征是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探家们不懈的追求。在借鉴主成分分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地震属性优化方法———约束主成分分析。理论模型计算及油田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而且具有更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优化技术 约束主成分分析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地震属性储层预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张洪波 王纬 顾汉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5-37,i021,共4页
地震属性技术是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但地震储层预测存在多解性,可靠性程度低问题,预测出的最终图件难以进行合理的地质解释,文章基于地震属性与地质属性随时空变化的关系,根据地震属性与储层属性相关程度,以及地震属性对储层参数敏感程... 地震属性技术是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但地震储层预测存在多解性,可靠性程度低问题,预测出的最终图件难以进行合理的地质解释,文章基于地震属性与地质属性随时空变化的关系,根据地震属性与储层属性相关程度,以及地震属性对储层参数敏感程度来进行地震属性有效性分析;然后将搜索算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来实现地震属性优化,用优化出的地震属性再进行多元储层预测。实际工区的砂岩厚度预测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可明显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预测技术 高精度 地震属性技术 有效性分析 地质解释 时空变化 地质属性 相关程度 敏感程度 储层参数 属性优化 神经网络 搜索算法 预测结果 砂岩厚度 多解性 可靠性 图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元地震属性预测储层信息 被引量:58
6
作者 何碧竹 周杰 汪功怀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8-262,共5页
何碧竹 ,周杰 ,汪功怀 .利用多元地震属性预测储层信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3,38(3) :2 5 8~ 2 6 2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储层横向预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多元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进行储层信息预测的理论基础是 ,储层... 何碧竹 ,周杰 ,汪功怀 .利用多元地震属性预测储层信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3,38(3) :2 5 8~ 2 6 2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储层横向预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多元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进行储层信息预测的理论基础是 ,储层中岩石性质、流体性质的空间变化可引起地震反射波形、振幅、频率等地震属性的变化。本文主要阐述了利用地震属性的分类 (聚类 )分析和多元地震属性回归技术 ,来分析特定区域储层纵、横向变化特征 ;强调在区域地质概念模型的前提下 ,预测储层的分布范围和储层物性。应用实例表明 ,本文方法的预测结果与钻井资料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多元回归 储层预测 岩石性质 流体性质 地震反射波形 钻井资料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湖盆陡坡带砂砾岩油藏地震解释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明江 方赟 路慎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5-27,共3页
目前各油田都已进入较高程度勘探开发阶段,寻找新的储量接替区和提高采收率已成为油田发展的主要难题。经过多年的实际应用,地震解释技术在油气勘探与开发阶段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东营北带为例,针对该区的实际情况,系统地总结... 目前各油田都已进入较高程度勘探开发阶段,寻找新的储量接替区和提高采收率已成为油田发展的主要难题。经过多年的实际应用,地震解释技术在油气勘探与开发阶段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东营北带为例,针对该区的实际情况,系统地总结了三维测井约束反演、地震属性分析等地震解释新技术的原理、技术思路及在砂砾岩油藏滚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情况,并列举了一些成功的实例。希望对其它地区的勘探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湖盆 陡坡带 砂砾岩油藏 地震解释技术 油气勘探 地震属性分析 测井约束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技术在下第三系戴南组薄层岩性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祁德清 丁正青 +1 位作者 杨军 李中元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4年第3期195-200,共6页
在油藏开发过程中,合理运用地震信息是当前地震技术应用发展的新领域。以下第三系戴南组岩性油藏开发研究过程为例,介绍了运用全三维解释技术、地震反演技术、属性分析技术,根据地震资料预测薄砂层。通过对第一、第二油层组储层对地震... 在油藏开发过程中,合理运用地震信息是当前地震技术应用发展的新领域。以下第三系戴南组岩性油藏开发研究过程为例,介绍了运用全三维解释技术、地震反演技术、属性分析技术,根据地震资料预测薄砂层。通过对第一、第二油层组储层对地震波组特征影响的分析,确定产生波峰波谷特征的主要作用因素,利用波峰和波谷的振幅信息,先后求取储层总厚度、第二储层厚度和第一储层厚度。应用此方法获得的薄层预测结果与后期实钻结果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技术 第三系 岩性 油藏开发 地震反演技术 全三维解释技术 属性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蚂蚁追踪技术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中的应用——以淮北祁南煤矿82采区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庄益明 宋利虎 刘镜竹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对小断层、小陷落柱等解释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蚂蚁算法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能够较好地识别落差3~5 m的小断层。以淮北祁南煤矿82采区三维地震数据为例,采用蚂蚁追踪技术增强异常边界特征,从蚂蚁体沿层切片和剖面上... 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对小断层、小陷落柱等解释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蚂蚁算法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能够较好地识别落差3~5 m的小断层。以淮北祁南煤矿82采区三维地震数据为例,采用蚂蚁追踪技术增强异常边界特征,从蚂蚁体沿层切片和剖面上综合分析,提高了对小断层的识别能力。利用蚂蚁追踪技术解释的18条断层异常,其中15条与实际揭露的相比,吻合率较高,验证率达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蚁追踪技术 断层精细解释 地震属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演化地震分析 被引量:33
10
作者 凌云研究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2-678,共7页
对于陆相薄储层而言 ,现有的地震分辨率难以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显然 ,只有突破常规地震勘探定义的1 / 4波长分辨率极限 ,才有可能采用地震勘探方法研究中国陆相薄储层的勘探和开发中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在前人研究的高保真处理基础... 对于陆相薄储层而言 ,现有的地震分辨率难以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显然 ,只有突破常规地震勘探定义的1 / 4波长分辨率极限 ,才有可能采用地震勘探方法研究中国陆相薄储层的勘探和开发中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在前人研究的高保真处理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在消除近地表影响条件下的相对保持振幅、频率、相位和波形的处理思想 ,并提出基于参考标准层的标定 ,以及基于参考标准层的地震属性连续提取和动态解释的一整套技术思路。作者认为 ,通过动态地震属性的空间差异解释 ,可以识别小于 1 / 4波长薄储层信息的空间变化。该技术思想在中国多个油田的成功应用表明 ,利用这套识别薄储层的技术思路可以获得小于 1 / 4波长薄储层的沉积演化信息 ,进而形成一个“储层演化地震分析”的模式。文中进一步讨论了储层演化地震分析与岩性地震勘探之间的差别 ,以及它与层序地层学之间的差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较系统地讨论了储层演化地震分析的应用机理及实际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分析 储层 地震勘探 演化 陆相 地震属性 地震分辨率 油田开发 技术思路 近地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1-1气田开发地震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薇薇 周家雄 +2 位作者 马光克 李芳 张合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2-26,127,共5页
位于莺歌海盆地中央的东方1-1气田受海上作业条件限制,部署的井位数量相对较少,井控范围大,对地震资料的依赖度高。为达到高效开发气田的目的,针对其储层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利用有色反演技术结合倾角切片等资料进行了多体构造分析... 位于莺歌海盆地中央的东方1-1气田受海上作业条件限制,部署的井位数量相对较少,井控范围大,对地震资料的依赖度高。为达到高效开发气田的目的,针对其储层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利用有色反演技术结合倾角切片等资料进行了多体构造分析及砂体精细描述,并利用时频三原色信息来指导隔、夹层的准确雕刻,最终实现了对该气田储层空间几何形态的精细描述;同时,利用叠后资料地震属性及地质综合资料,进行了相控储层预测,结合叠前弹性反演、吸收等信息对储层的物性变化及含气性进行了预测。研究成果对该气田开发井位部署、地质储量的确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并由此建立起了一套适应莺歌海盆地储层评价、气田开发的地球物理技术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东方1—1气田 开发 地震技术 属性分析 储集层 预测 地球物理技术系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在西湖凹陷X构造目标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祥林 李键 +3 位作者 张建培 高伟中 张亚斌 孙鹏 《海洋地质前沿》 2014年第4期60-65,共6页
迅速发展的地震技术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近年来利用全三维解释技术、储层反演技术、地震属性提取及分析技术、地震分频分析、AVO属性分析、多参数综合判别技术等综合解释技术在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目标评价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地震综合解释 全三维解释 井约束反演 属性分析 地震分频技术 AVO属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国际石油十大科技进展(四)——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解释技术成为研究热点
13
作者 天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3-33,共1页
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跨界融合创新正成为地球物理行业技术创新的大趋势,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解释技术打破了人类大脑的局限性,不仅减少了数据丢失,进行构造、断层、层序解释,还可用于测井数据、叠前和叠... 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跨界融合创新正成为地球物理行业技术创新的大趋势,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解释技术打破了人类大脑的局限性,不仅减少了数据丢失,进行构造、断层、层序解释,还可用于测井数据、叠前和叠后数据分析等多维度数据分析,得到能够直接预测油气的三维数据体,减少了人工工作量,并提高了解释精度。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在地球物理行业的研究进展主要在数据处理与解释两个领域,其中在地震解释方面进展较大,开展了地震属性分析、岩相识别、地震反演、断层识别等研究,并开发出相关软件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解释技术 深度学习 科技进展 石油 人工智能 地震属性分析 技术创新 地球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切片技术在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5
14
作者 陈文浩 王志章 +1 位作者 侯加根 魏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07-1015,808,共9页
通过分析地层切片技术的使用原则和适用条件,探讨地层切片技术在沉积相研究中的适用性和使用方法。以陆丰13-1油田恩平组上段为例,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分频解释为基础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在最小等时单元内应用地层切片提取多种... 通过分析地层切片技术的使用原则和适用条件,探讨地层切片技术在沉积相研究中的适用性和使用方法。以陆丰13-1油田恩平组上段为例,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分频解释为基础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在最小等时单元内应用地层切片提取多种属性进行沉积相展布研究,提出了合理利用地层切片预测岩性的思路。研究表明:在分频地震数据体上寻找不随频率变化的低级序等时地层界面,能较好地确定地层切片研究的最小等时单元,保证切片等时标准面的地球物理与沉积的等时性,为井控地层切片属性研究奠定了基础;地震波阻抗反演数据体可以作为地层切片识别岩性的输入数据体;在钻井分层控制下,以等比例地层切片方式提取地层属性,这样的地层切片更具等时性和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切片 分频解释技术 地震属性分析 沉积相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第三系隐蔽油气藏的地震预测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林松辉 王华 +3 位作者 王兴谋 韩宏伟 潘兴祥 崔红庄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7-62,共6页
论述了山东省东营凹陷第三系隐蔽油气藏(四大类:岩性型、地层型、裂隙型和复合型)的识别与地震预测技术,应用相干分析、地震属性分析和Stratamagic等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对隐蔽油气藏进行了预测、描述及油气综合评价,为勘探开发提供了井位... 论述了山东省东营凹陷第三系隐蔽油气藏(四大类:岩性型、地层型、裂隙型和复合型)的识别与地震预测技术,应用相干分析、地震属性分析和Stratamagic等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对隐蔽油气藏进行了预测、描述及油气综合评价,为勘探开发提供了井位,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第三系 隐蔽油气藏 地震预测 地震属性分析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定北区块的应用 被引量:23
16
作者 王香文 于常青 +1 位作者 董宁 于文芹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3期267-271,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典型的克拉通盆地,具有构造平缓,储层埋藏深(2 500 m以下)、地层薄(砂岩单层厚度一般小于10 m)、砂泥岩叠置、横向变化大等特点,储层预测比较困难。为此,利用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和高精度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定... 鄂尔多斯盆地是典型的克拉通盆地,具有构造平缓,储层埋藏深(2 500 m以下)、地层薄(砂岩单层厚度一般小于10 m)、砂泥岩叠置、横向变化大等特点,储层预测比较困难。为此,利用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和高精度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定北区块进行了储层描述。精细刻画了目的层的构造,落实了上古生界区域及局部构造位置,评价了目的层段砂体空间展布及厚度变化,预测了砂体富集区和含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地震解释 地震属性分析 AVO技术 波阻抗反演技术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典型的地震"模糊带"的AVO检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朋善 高秀花 +1 位作者 李旭华 王向阳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2期147-149,共3页
在M气田存在着地震"模糊带",采用常规处理手段难以获得好的效果,为此利用AVO属性分析技术进行 了异常检测。阐述了AVO属性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AVO属性分析对叠前振幅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对实际地 震资料进行了球面扩散、吸收... 在M气田存在着地震"模糊带",采用常规处理手段难以获得好的效果,为此利用AVO属性分析技术进行 了异常检测。阐述了AVO属性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AVO属性分析对叠前振幅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对实际地 震资料进行了球面扩散、吸收补偿和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等处理,以保留入射角变化对叠前振幅的影响。属性 分析采用了Shuey的简化Zoeppritz方程。在M气田的某2条交叉测线上存在着"烟囱效应",对这2条测线进 行了AVO属性分析,得到了P波、G波、拟泊松比和碳氢检测等AVO属性剖面。AVO异常对应时间剖面深度 为1200ms的"亮点"振幅,表现为气藏特征,由此预测地震"模糊带"为储层含气后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EPPRITZ方程 AVO属性 属性分析 分析技术 地表一致性 AVO异常 常规处理 异常检测 基本原理 球面扩散 地震资料 振幅补偿 烟囱效应 碳氢检测 时间剖面 气藏特征 入射角 泊松比 气田 叠前 测线 P波 含气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物探技术的进步及展望
18
作者 熊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125,共5页
本文从油气勘探对物探技术的需求出发 ,力图在总结当前我国物探技术 (主要是地震勘探技术 )的进步与发展的基础之上 ,找出存在的问题 ,指明今后的研究方向 ,建议落实某些研究课题并组织技术攻关 ,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突破 ,以满足石... 本文从油气勘探对物探技术的需求出发 ,力图在总结当前我国物探技术 (主要是地震勘探技术 )的进步与发展的基础之上 ,找出存在的问题 ,指明今后的研究方向 ,建议落实某些研究课题并组织技术攻关 ,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突破 ,以满足石油工业发展的需求。文章对数据采集、处理、解释和偏移、波阻抗反演、AVO分析、地震属性分析等技术展开了讨论 ;并对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改善深层数据品质、地震各向异性处理、复杂断块油藏描述以及隐蔽油气藏勘探等大家十分关注的若干热门问题和专题 ,进行了有益的分析 ,阐述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所得到的某些粗浅认识 ;最后围绕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向油气田开发服务领域延伸 ,对紧密相关的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井下与井间地震、时移地震技术进行了简单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勘探 油气勘探 地震勘探技术 波阻抗反演 AVO分析 地震属性分析 地震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动态
19
作者 任鹏 陈伟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8年第2期160-161,共2页
关键词 技术动态 AVO效应 EDGE 相似性分析 三参数反演 地震属性 技术会议 含气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兴洼陷西部沙三段底部地层沉积相划分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宏伟 宋维琪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6期617-623,共7页
博兴洼陷西部花沟地区井资料少,地层的波阻抗差异小,利用常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进行沉积相划分,效果不是很好。为此,探讨了利用高精度古地形恢复技术和地震共生体素聚类技术划分沉积相的方法。在古地形恢复技术研究中,重点讨论了关于古... 博兴洼陷西部花沟地区井资料少,地层的波阻抗差异小,利用常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进行沉积相划分,效果不是很好。为此,探讨了利用高精度古地形恢复技术和地震共生体素聚类技术划分沉积相的方法。在古地形恢复技术研究中,重点讨论了关于古地形恢复可靠程度的各种校正及校正界定问题;在地震相分析中,引入了图像处理中的共生体素技术,探讨了地震属性共生体素聚类分析地震相划分技术;最后,综合利用古地形恢复结果和地震属性共生体素地震相分析结果,对研究区的目的层沙三段进行了沉积相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形恢复 校正量界定原则 共生体素技术 聚类分析 地震属性 地震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