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硅白云母地质压力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魏春景 朱文萍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23-1130,共8页
白云母是变质岩中分布最广泛的矿物之一,在大多数矿物组合中白云母的Si含量随着变质作用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可作为地质压力计。对KMASH体系3个有限组合中多硅白云母的Si含量与温压条件关系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多硅白云母Si含量地质压力... 白云母是变质岩中分布最广泛的矿物之一,在大多数矿物组合中白云母的Si含量随着变质作用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可作为地质压力计。对KMASH体系3个有限组合中多硅白云母的Si含量与温压条件关系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多硅白云母Si含量地质压力计明显与矿物组合有关。因此,不能把这些实验结果简单地外延到矿物组合不同的天然岩石中。在KMASH体系的温压视剖面图上模拟白云母的Si含量等值线与质量较好的实验结果非常接近,由此可以把这种方法推广到KFMASH或更复杂的体系中。在利用多硅白云母Si的含量确定天然矿物组合的变质作用压力时,最好利用视剖面图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硅白云母 地质压力计 温压视剖面图 变质相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天山北缘青铝闪石和多硅白云母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崔可锐 丁道桂 邢乐澄 《中国区域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6-31,共6页
新疆中天山北缘存在一条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在该带东段乌斯特沟和干沟混杂岩中,发现了蓝闪石类矿物和多硅白云母。经电子探针分析,蓝闪石类矿物为青铝闪石,形成时压力为67×105kPa。测得多硅白云母的b0值为9... 新疆中天山北缘存在一条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在该带东段乌斯特沟和干沟混杂岩中,发现了蓝闪石类矿物和多硅白云母。经电子探针分析,蓝闪石类矿物为青铝闪石,形成时压力为67×105kPa。测得多硅白云母的b0值为9041A,晶体结构式中的离子数Si平均为343。这些高压矿物的发现为确定中天山北缘构造混杂岩带的变质相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铝闪石 多硅白云母 地质意义 天山 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榴辉岩退变质多硅白云母及地压计可用性讨论 被引量:6
3
作者 顾连兴 杜建国 +3 位作者 翟建平 范建国 赵成浩 张文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9-152,共4页
大别山榴辉岩中的多硅白云母可以分成三个世代 :形成于榴辉岩相进变质阶段的原生Phe1、榴辉岩相退变质晚阶段的Phe2和角闪岩相至绿片岩相退变质阶段的Phe3。电子探针测得 ,超高压下形成的Phe1 ,其Si和Fe2 + +Mg值出乎意料地低于低压下... 大别山榴辉岩中的多硅白云母可以分成三个世代 :形成于榴辉岩相进变质阶段的原生Phe1、榴辉岩相退变质晚阶段的Phe2和角闪岩相至绿片岩相退变质阶段的Phe3。电子探针测得 ,超高压下形成的Phe1 ,其Si和Fe2 + +Mg值出乎意料地低于低压下形成的Phe3 ,这与多硅白云母地压计的基本原理 ,即多硅白云母的Si和Fe2 + +Mg含量与其形成压力成正比这一原理产生了矛盾。产生这种矛盾的可能原因是 ,多硅白云母的成分除了取决于压力因素以外 ,还取决于主岩的铝 硅比值、Fe2 + +Mg含量、氧逸度的变化、流体的存在等因素。因此 ,利用多硅白云母的硅含量来探讨退变质过程压力时必须加倍小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硅白云母 榴辉岩 地质压力计 大别山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含自生独居石富钾、富稀土的多硅白云母泥岩 被引量:12
4
作者 宋天锐 张巧大 万渝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8-433,共6页
1999年在《沉积学报》发表了“大连地区前寒武纪沉积岩中发现自生独居石及其意义”一文 ,此后又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加以继续研究。含自生独居石的泥岩研究的新成果介绍如下 :①泥岩的特征化学成分 :K2 O11.94 % ,Al2 O3 16 .4... 1999年在《沉积学报》发表了“大连地区前寒武纪沉积岩中发现自生独居石及其意义”一文 ,此后又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加以继续研究。含自生独居石的泥岩研究的新成果介绍如下 :①泥岩的特征化学成分 :K2 O11.94 % ,Al2 O3 16 .4 7% ,SiO2 6 1.91% ;ΣREE 330 .6 9μg/ g ,Ce 130 .80 μg/g ;La(N) /Yb(N) 12 .4 4 ,δEu 0 .75 ,δCe1.17;②泥岩造岩矿物经电子探针能波和波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曲线对比 ,认为是由伊利石转变成的多硅白云母 ,长期的成岩作用和中生代滑脱构造的压力促进了伊利石的转化 ;③自生独居石也经受了成岩作用及其后的影响 ,表现为矿物晶形包括 :散点状、单针状、晶簇状和连晶状等 ,大小由 1~ 6 0 μm ;其晶形与产生自岩浆岩、变质岩和碎屑物中的短柱状单斜晶系独居石外形截然不同 ;由此得出结论认为该泥岩是一种罕见的特殊泥岩 ,富钾、富稀土元素和内部—外部环境创造了独居石的形成和生长条件。同时 ,本文强调在华北地台元古宙富稀土元素层位 ,有可能找到自生独居石并进而开展U、Th -Pb同位素地质测年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独居石 多硅白云母泥岩 成岩作用 前寒武纪震旦系 大连 同位素地质测年 变质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松杂岩中白云母的矿物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海龙 宋传中 +4 位作者 李加好 任升莲 王道轩 王微 杨帆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46-1260,共15页
大别山为印支期扬子陆块和华北陆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带。太湖—宿松地区位于大别山东段部位,主要由扬子陆块北缘不同变质程度的变质基底和少量浅变质盖层组成。本文选择了宿松杂岩中的白云母进行探针分析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研究结... 大别山为印支期扬子陆块和华北陆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带。太湖—宿松地区位于大别山东段部位,主要由扬子陆块北缘不同变质程度的变质基底和少量浅变质盖层组成。本文选择了宿松杂岩中的白云母进行探针分析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宿松杂岩中的白云母都是2M1型且均为多硅白云母。其中,多硅白云母的晶胞参数b0平均值为9.039,显示宿松杂岩的变质压力为中压—高压。根据宿松杂岩中白云母的显微变形特征可以知道白云母至少存在着两期变形,一期是导致石榴子石压力影形成和白云母右旋的构造作用,应该对应着燕山期大别造山带中-下地壳物质发生平行造山带向东流动的地质事件。另一期是导致白云母形成涡流构造形成的构造作用,这一期构造应该对应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事件。根据白云母中的Ti温度计和多硅白云母压力计可以得出宿松杂岩的变质条件为T=480 ℃~579 ℃,P=0.7~1.2 GPa,属于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松杂岩 白云母多型 白云母Ti温度计 多硅白云母压力计 晶胞参数 X射线粉晶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在四川拉拉铜矿床的应用 被引量:23
6
作者 何德锋 钟宏 朱维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7-134,共8页
在晋宁运动中,拉拉铜矿床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区域变质作用,由于其变质条件的资料较少,使得人们对矿床的成因机制存在诸多争论。采用石榴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和多硅白云母地质压力计,结合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对矿区内广泛出露的石榴石... 在晋宁运动中,拉拉铜矿床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区域变质作用,由于其变质条件的资料较少,使得人们对矿床的成因机制存在诸多争论。采用石榴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和多硅白云母地质压力计,结合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对矿区内广泛出露的石榴石黑云母片岩进行了研究,得到区域变质作用的变质温度为500-560℃,变质压力上限为0.6~0.73GPa,变质程度为高绿片岩相。同时,根据野外观测及室内研究并结合前人工作,认为矿床主要存在两个成矿期次,即火山-喷气沉积成矿期和变质热液成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 多硅白云母地质压力计 电子探针 变质条件 成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南部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中云母片岩和片麻岩的相平衡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陈燕 魏春景 +1 位作者 张景森 初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57-1668,共12页
对于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大面积出露的云母片岩和片麻岩的变质条件和演化历史有不同的认识:如中低压绿帘角闪岩相,高压角闪岩相和超高压榴辉岩相。通过对大别山南部超高压榴辉岩区、高压榴辉岩区和宿松变质杂岩带中的云母片岩和... 对于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大面积出露的云母片岩和片麻岩的变质条件和演化历史有不同的认识:如中低压绿帘角闪岩相,高压角闪岩相和超高压榴辉岩相。通过对大别山南部超高压榴辉岩区、高压榴辉岩区和宿松变质杂岩带中的云母片岩和片麻岩进行详细的岩相学及相平衡研究表明:它们的变质条件分别为610℃~690℃,1.2~1.4Ga;590~600℃、1.3~1.5GPa;520~590℃,0.9~1.4GPa,相当于高压绿帘角闪岩相、高压角闪岩相与榴辉岩相之间的过渡。依据超高压榴辉岩区绿帘石黑云片麻岩中的石榴石环带特征推测,它们很可能经过超高压变质阶段,现有矿物组合记录了抬升阶段的条件。但是高压榴辉岩区的石榴石绿帘石二云片麻岩和宿松变质杂岩带中石榴石云母片岩中的石榴石环带特征表明,其现有矿物组合记录了变质峰期条件,不应该经历更高压变质阶段。在 KFMASH 体系的 PT 视剖面图上计算多硅白云母 Si 含量等值线表明,在多数矿物组合中白云母的 Si 含量可作为地质压力计,但 Si 等值线的斜率受到矿物组合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母片岩和片麻岩 相平衡 PTT轨迹 多硅白云母地质压力计 大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榴辉岩中传统地质温压计新解:来自PT视剖面图的证据 被引量:41
8
作者 魏春景 苏香丽 +1 位作者 娄玉行 李艳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078-2088,共11页
石榴石-单斜辉石(GC)温度计和石榴石-单斜辉石-多硅白云母(GCP)压力计是确定榴辉岩形成温压条件的最常用方法,二者主要依据石榴石、绿辉石和多硅白云母中相组分之间的交换和转换变质反应。依据MORB成分计算的PT视剖面图表明,在不同榴辉... 石榴石-单斜辉石(GC)温度计和石榴石-单斜辉石-多硅白云母(GCP)压力计是确定榴辉岩形成温压条件的最常用方法,二者主要依据石榴石、绿辉石和多硅白云母中相组分之间的交换和转换变质反应。依据MORB成分计算的PT视剖面图表明,在不同榴辉岩矿物组合中,控制3个矿物相成分变化的相组分之间的变质反应不同。在低温含绿泥石、滑石和蓝闪石榴辉岩组合中,石榴石和绿辉石的镁含量主要受到含水矿物脱水反应的控制,并都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二者之间的铁镁交换反应并不起主要作用。因此,在自然界含有蓝闪石等含水矿物的低温榴辉岩中,由于绿辉石相对富镁而常常导致GC温度计结果偏低。在含有硬柱石的高压-超高压榴辉岩中,石榴石中的钙含量受到硬柱石的控制,随着压力升高或温度降低,硬柱石含量增加,使石榴石中钙降低,此时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之间的转换反应对石榴石成分的影响会很微弱,由于石榴石相对贫钙而导致GCP压力计结果偏低。在含有蓝晶石的中温高压-超高压榴辉岩中,矿物成分的变化受到石榴石-绿辉石之间的铁镁交换反应和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蓝晶石-石英/柯石英之间的一系列转换反应控制,因此,GC和GCP温压计都能给出相对合理的结果。在低压普通角闪石榴辉岩中,石榴石和绿辉石中的镁含量主要反应压力变化,有时并不指示变质作用温度。在含有蓝闪石等含水矿物的低温榴辉岩中,Thermocalc程序中的平均温压(avPT)方法可以给出比较合适的温度,但压力结果与GCP压力计一样也会偏低一些。在蓝闪石和绿帘石等含水矿物消失后的中温蓝晶石榴辉岩中,avPT方法难以给出合理的PT信息。相对来说,视剖面图方法能够给出最多的PT信息,是目前确定变质岩PT条件的最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榴辉岩 地质温压计 剖面图 证据 conventional interpretation 石榴石 绿辉石 多硅白云母 含水矿物 反应 transfer exchange reactions results PT conditions 压力计 温度 蓝闪石 GCP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山变质核杂岩的变质变形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杨帆 宋传中 +4 位作者 任升莲 李加好 刘欢 黄鹏 王微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2-766,共15页
庐山出露的变质核杂岩的构造层次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即最上面的未变质沉积盖层、中间韧性流变层、核部的变质基底,其间分别以上剥离断层和拆离断层为分界线。上部沉积盖层以脆性变形为主,中间韧性流变层变形程度不一,但远离拆离带变质... 庐山出露的变质核杂岩的构造层次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即最上面的未变质沉积盖层、中间韧性流变层、核部的变质基底,其间分别以上剥离断层和拆离断层为分界线。上部沉积盖层以脆性变形为主,中间韧性流变层变形程度不一,但远离拆离带变质变形逐渐减弱,而核部的变质基底以强塑性变形为特征。对变质核杂岩南北两条地质剖面的分析,得到三个构造层次的岩石变质变形及岩性变化特征。区域动力学分析反映变质核杂岩东部原拆离带在五里正断层附近。拆离带中多硅白云母压力计得出的变质压力为0.6-1.1 GPa;锆石U-Pb年龄测试得到变质核杂岩的隆升时代为早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变质核杂岩 伸展拆离 构造层次 变质变形 多硅白云母压力计 U-PB年代学 庐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