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4篇文章
< 1 2 1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降雨条件下生物滞留池对多环芳烃的削减效果研究
1
作者 栾清华 胡容京 +2 位作者 暴瑞玲 高成 周宏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8,29,共8页
为探究生物滞留池对城市降雨径流的多环芳烃面源污染的削减效果,构建了基于真实场景的生物滞留池,并设计了具有最不利条件的积水场景,以进出水条件为变量,对径流与介质接触时间、进水水深和壅水带深度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 为探究生物滞留池对城市降雨径流的多环芳烃面源污染的削减效果,构建了基于真实场景的生物滞留池,并设计了具有最不利条件的积水场景,以进出水条件为变量,对径流与介质接触时间、进水水深和壅水带深度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无壅水带设置的情景下,高、中、低进水水深下多环芳烃的稳定去除率分别为71.2%、77.3%、81.4%,较低的进水水深有利于延长接触时间,提高削减效果;相同进水水深的条件下,随着壅水深度的增加及厌氧环境的形成,多环芳烃削减效果逐渐提高,相比于10 cm壅水带,60 cm壅水带条件下多环芳烃去除率提高了15.7%;多环芳烃的长期累积会导致介质饱和,在生物滞留池内多环芳烃累积量达280μg时,试验出现浸出效应,降低了削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生物滞留池 城市降雨径流 面源污染 削减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居民单羟基多环芳烃暴露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付慧 陆一夫 +3 位作者 谢琳娜 朱英 李峥 胡小键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0-677,共8页
为了解城市地区非职业暴露居民多环芳烃(PAHs)暴露现状,研究采用同位素稀释结合液液萃取-气相色谱-高分辨双聚焦磁质谱技术,对北京市92名2~80岁常住居民尿液中10种单羟基多环芳烃(OH-PAHs)进行定量分析,并以尿肌酐校正OH-PAHs含量。低... 为了解城市地区非职业暴露居民多环芳烃(PAHs)暴露现状,研究采用同位素稀释结合液液萃取-气相色谱-高分辨双聚焦磁质谱技术,对北京市92名2~80岁常住居民尿液中10种单羟基多环芳烃(OH-PAHs)进行定量分析,并以尿肌酐校正OH-PAHs含量。低于检出限的结果以检出限的1/2代替。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双尾)评估OH-PAHs间的相关性,并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及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人群OHPAHs含量分布。结果显示,1-羟基萘、2-羟基萘、2-羟基芴、9-羟基芴、1-羟基菲和2-羟基菲等6种OH-PAHs的检出率达到100%。10种OH-PAHs的总含量(ΣOH-PAHs)为661~33782 ng/g,几何平均值(GM)为2775 ng/g,个体间差异显著。OH-PAHs含量分布趋势为羟基萘>羟基芴>羟基菲>1-羟基芘,与分子大小显著负相关,羟基萘为主要化合物,占比62.2%。OH-PAHs之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9-羟基芴显示出独特的暴露模式。尿液中OH-PAHs含量与性别、年龄相关,而吸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ΣOH-PAHs在少年儿童组(0~15岁,GM为3940 ng/g)达到峰值,劳动年龄组(16~59岁,GM为2598 ng/g)和老年组(≥60岁,GM为2639 ng/g)水平相近,显示年龄为关键影响因素。吸烟习惯对OH-PAHs含量有一致且显著的影响,吸烟者的OH-PAHs含量普遍高于非吸烟者。男性总体暴露水平高于女性,但排除吸烟因素后,女性1-羟基芘含量水平显著高于男性,提示性别间代谢和行为差异对PAHs暴露有影响。研究揭示了北京居民OH-PAHs的暴露情况及含量分布特征,为PAHs污染及健康影响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疾病负担评估及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气相色谱-高分辨双聚焦磁质谱 单羟基多环芳烃 暴露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内空气中多环芳烃赋存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3
作者 何海峰 王丹璐 +3 位作者 赵军霞 李琦 江楠 赵秀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985-6992,共8页
为探索新生产车辆车内空气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浓度水平及健康风险,通过使用颗粒物采样器与聚氨酯泡沫(polyurethane foam,PUF)套筒串联的方法,采集15台新生产乘用车在常温和高温光照2种工况下,车内气... 为探索新生产车辆车内空气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浓度水平及健康风险,通过使用颗粒物采样器与聚氨酯泡沫(polyurethane foam,PUF)套筒串联的方法,采集15台新生产乘用车在常温和高温光照2种工况下,车内气相和颗粒相的空气样品,通过GC-MS测定样品中16种优先控制的PAHs的含量,并进行驾乘人员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16种PAHs在气相和颗粒相中的平均检出率为2.17~50.00,其中萘(Nap)、苊(Ace)和菲(Phe)在部分样车高温和常温工况下均有检出,而苊烯(Acy)在所有样车高温和常温工况下均有检出,其余物质仅在高温下检出;车内空气中PAHs的浓度在高温工况下高于常温工况,且气相中浓度高于颗粒相,整体上Nap的浓度最高;在高温工况下Nap、Ace、Phe、Acy的致癌健康风险为3.53×10^(-11)~4.54×10^(-9),而在常温工况下为1.70×10^(-11)~5.16×10^(-9)。可见使用颗粒物采样器与聚氨酯泡沫(PUF)套筒串联采样的方法,能有效采集车内空气中气相和颗粒相中的PAHs,车辆车内空气中PAHs检出浓度较低,致癌健康风险整体<10-6,致癌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空气 多环芳烃(PAHs) 健康风险 暴露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联合生物炭活化过硫酸盐氧化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研究
4
作者 吴雷 胡紫璇 +5 位作者 高渊 刘长波 曹虎生 刘田田 朱瑞玉 周军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59-3670,共12页
微波活化过硫酸盐(PS)氧化降解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其对污染土壤的高效修复和对修复后土壤酸化影响较难兼顾。在微波活化PS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引入弱碱性生物炭,探讨了微波活化功率、PS浓度、生物炭添加量和土... 微波活化过硫酸盐(PS)氧化降解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其对污染土壤的高效修复和对修复后土壤酸化影响较难兼顾。在微波活化PS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引入弱碱性生物炭,探讨了微波活化功率、PS浓度、生物炭添加量和土壤含水率对污染土壤中苯并[a]芘(Ba P)去除率、土壤p H和PS残留浓度的影响,分析修复前后污染土壤特性,推测Ba P降解路径和降解机理。研究表明,在微波活化功率490 W、PS浓度1 mol/L、生物炭添加量4%和土壤含水率20%条件下,修复60 min后污染土壤中Ba P去除率达到97.77%,修复后土壤p H为4.65,PS残留浓度为0.072 mol/L。生物炭提高了污染土壤中Ba P去除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修复后土壤的酸性、粒径分布和毒性。Ba P在SO_(4)^(·-)、·OH、·O_(2)^(-)活性氧自由基和^(1)O_(2)、电子转移的非自由基的共同氧化作用下降解为小分子中间产物,最终矿化为CO_(2)和H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修复 氧化 活化 过硫酸盐 微波 生物炭 多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对生物柴油替代物燃烧中多环芳烃生成的影响
5
作者 甘云华 刘卓龙 +2 位作者 匡华临 韩彦杰 李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0,共10页
研究O_(3)对生物柴油燃烧过程中多环芳烃(PAH)的影响,可为降低碳烟排放提供新思路。该研究建立了生物柴油替代物基础反应机理与PAH反应机理、O_(3)反应机理耦合的骨架反应机理,用于模拟O_(3)对生物柴油替代物对冲扩散火焰中PAH生成的影... 研究O_(3)对生物柴油燃烧过程中多环芳烃(PAH)的影响,可为降低碳烟排放提供新思路。该研究建立了生物柴油替代物基础反应机理与PAH反应机理、O_(3)反应机理耦合的骨架反应机理,用于模拟O_(3)对生物柴油替代物对冲扩散火焰中PAH生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该骨架反应机理共包括138种组分和608个反应。分析发现:O_(3)的添加会使燃料侧形成一个局部快速温升区,随着初始O_(3)摩尔分数的增大,该区域温升速率增大且位置越靠近燃料出口侧,这是燃料被初步氧化释放热量的结果;随着初始O_(3)摩尔分数的增大,PAH的最大摩尔分数先增大后减小;当初始O_(3)摩尔分数增大到0.04时,主要的PAH如苯(A_(1))、萘(A_(2))、蒽(A_(3))和芘(A_(4))的最大摩尔分数分别是初始O_(3)摩尔分数为0.00时的4.57、6.76、16.16、12.38倍,说明O_(3)的添加对PAH摩尔分数的影响较为显著,并且对A_(3)的影响最大;同时,A_(1)的生成途径发生变化,生成A_(1)的主要反应机制从由C_(2)H_(2)主导转变为由C_(2)H_(3)主导;而当初始O_(3)摩尔分数增大到0.12时,A_(1)、A_(2)、A_(3)、A_(4)的最大摩尔分数分别是初始O_(3)摩尔分数为0.00时的0.880、0.357、0.375、0.143倍,原因在于C_(2)H_(3)自由基会被氧化,从而抑制了A_(1)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多环芳烃 臭氧 氮氧化物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农业区河流沉积物多环芳烃的赋存特征、来源及其风险
6
作者 张明礼 吴含芝 +1 位作者 王延华 郭佳怡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0,共11页
随着长江流域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为活动导致多环芳烃(PAHs)在水体、沉积物、气溶胶等环境介质中逐渐积累,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并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为探究长江上游典型农业区域河流沉积物中PAHs赋存特征、来源及生... 随着长江流域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为活动导致多环芳烃(PAHs)在水体、沉积物、气溶胶等环境介质中逐渐积累,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并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为探究长江上游典型农业区域河流沉积物中PAHs赋存特征、来源及生态风险,以重庆永川区境内河流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沉积物中16种PAHs浓度,利用特征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效应区间值以及苯并[a]芘(BaP)毒性当量法进行来源解析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①城市河段沉积物的PAHs污染水平显著高于农业区域河段沉积物的PAHs污染;②生物质、煤炭和液态化石燃料等的燃烧是该区域PAHs的主要来源;③PAHs各单体均超过了效应区间低值,过半的单体浓度超过了效应区间中值,具有较大的生态风险.本研究结果为重庆农业区河流沉积物中PAHs污染控制和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对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多环芳烃 赋存特征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芳烃运移模拟中数据驱动方法的应用
7
作者 曾献奎 田靖龙 +1 位作者 王瑾彤 吴吉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共9页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地下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之一,地下水中多环芳烃运移数值模拟在开展地下水污染高效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在实际地下水污染条件下,由于难以准确刻画含水介质中的胶体类型及其分布,通常...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地下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之一,地下水中多环芳烃运移数值模拟在开展地下水污染高效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在实际地下水污染条件下,由于难以准确刻画含水介质中的胶体类型及其分布,通常忽略污染物-胶体共运移机制,建立的模型存在结构误差,导致模型预测具有显著偏差。本研究以荧蒽和菲为研究对象,针对忽略的PAHs-胶体的共运移机制,使用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修正模型结构误差,建立耦合数据驱动和物理机制的多环芳烃运移模型。通过饱和砂柱PAHs运移室内试验,对比分析了未耦合和耦合数据驱动方法的模型预测结果。结果表明,忽略PAHs-胶体的共运移机制的地下水多环芳烃运移模型具有显著的模型结构误差,直接进行参数识别不能弥补忽略的共运移机制,预测结果存在显著偏差。使用GPR模型可以有效补偿PAHs-胶体的共运移机制,修正地下水模型的结构误差。验证期荧蒽、菲预测结果的95%置信区间对观测数据的覆盖率分别提升了56.84%和19.04%,纳什系数分别提升了40.09%和21.73%,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33.10%和55.38%,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了32.00%和46.34%,地下水多环芳烃运移模型的预测性能显著提高。本研究提出的耦合数据驱动和物理机制方法为场地地下水多环芳烃运移精准模拟提供了可行思路,有助于实现地下水污染的精准高效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高斯过程回归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 数值模拟 多环芳烃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中多环芳烃衍生物的检测方法及污染现状 被引量:3
8
作者 武啸言 姚林林 +2 位作者 李诗宇 史建波 江桂斌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84,共19页
取代多环芳烃(substitu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SPAHs)是一类重要的多环芳烃衍生物,一般来自人类活动的直接排放以及多环芳烃的环境转化,因具有生物毒性作用而愈加受到关注.作为高风险新型污染物,SPAHs环境暴露引起的潜... 取代多环芳烃(substitu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SPAHs)是一类重要的多环芳烃衍生物,一般来自人类活动的直接排放以及多环芳烃的环境转化,因具有生物毒性作用而愈加受到关注.作为高风险新型污染物,SPAHs环境暴露引起的潜在健康危害不容忽视.掌握SPAHs的检测方法以及在不同环境中的赋存现状,将为进一步开展该类化合物的全面环境监测和人体暴露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报道,总结了氧化多环芳烃、硝基多环芳烃、氯代多环芳烃以及溴代多环芳烃四类SPAHs在不同基质中的前处理方法以及分析方法,讨论了其在多种环境、生物、食物中的赋存水平和分布特征,并基于研究现状对其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多环芳烃 境样品 前处理方法 分析方法 境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炸制油循环次数对炸鸡腿风味和多环芳烃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金龙 黄德伟 +4 位作者 程慧琳 刘跃 扈莹莹 张浪 徐宝才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7-273,共7页
探究不同间歇炸制(intermittent frying,I-F)油循环次数(1、2、3、4和5)对炸鸡腿理化性质、风味和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炸鸡腿的水分含量和L^(*)值显著降低(P<0.05)... 探究不同间歇炸制(intermittent frying,I-F)油循环次数(1、2、3、4和5)对炸鸡腿理化性质、风味和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炸鸡腿的水分含量和L^(*)值显著降低(P<0.05),但pH值无显著变化(P>0.05)。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大豆油的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活性物质值显著增加(P<0.05)。在炸鸡腿中共检出81种挥发性化合物,随着循环次数从1增加到5,炸鸡腿中总PAHs含量从21.44 ng/g增加到33.55 ng/g(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AHs的形成与油脂氧化和吡嗪类化合物呈正相关,而与烯烃化合物呈负相关。本研究为降低油炸肉制品中PAHs形成和改善其品质特性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炸鸡腿 间歇性油炸 风味 多环芳烃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天山PM_(2.5)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特征、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价
10
作者 柴明辰 徐国杰 +5 位作者 甄钟秀 银燕 郑博华 陈魁 李斌 李圆圆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1-404,共14页
为了了解中天山PM_(2.5)的污染特征,于2019年7—9月在中天山乌拉斯台地区采集了PM_(2.5)样品,分别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了PM_(2.5)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PAHs)含量,并对PM_(2.5)中重金属和PAHs来源... 为了了解中天山PM_(2.5)的污染特征,于2019年7—9月在中天山乌拉斯台地区采集了PM_(2.5)样品,分别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了PM_(2.5)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PAHs)含量,并对PM_(2.5)中重金属和PAHs来源和健康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天山夏秋季PM_(2.5)中重金属和PAHs浓度总体偏低;重金属总平均浓度为238.50 ng·m^(-3),各元素平均浓度水平为Fe>Cu>Zn>Pb>Mn>Cr>As>V>Rb>Ni>Co>Se>Cd>Tl,除Fe(139.90 ng·m^(-3))和Cu(78.72 ng·m^(-3))外其余元素平均浓度均在10 ng·m^(-3)以下;PAHs总平均浓度为1.37 ng·m^(-3),3环、4环和5~7环的浓度占比分别为3.59%、32.34%和64.07%。(2)观测期间PM_(2.5)主要受到来自西部的长距离输送和来自北部与西部的短距离输送影响,还可能受山谷风和边界层变化的影响。(3)正矩阵因子分析(PMF)得到污染源为天然气燃烧与石油源(28.56%)、机动车排放和燃煤(28.46%)、生物质燃烧和工业污染(16.14%)、有色金属冶炼(14.32%)和扬尘(12.52%)。(4)经呼吸道途径直接吸入PM_(2.5)中重金属和PAHs对成人和儿童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非致癌健康风险较低;存在致癌风险的单体是Cr、Co、As、Se元素,其余物质健康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重金属 多环芳烃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中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仙岩溶湿地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含量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11
作者 林永生 刘金辉 +4 位作者 邹胜章 李军 卢丽 樊连杰 罗劬侃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60,共9页
通过在会仙岩溶湿地不同水体中布设21个采样点,检测雨季、旱季水体中16种多环芳烃(PAHs)质量浓度,并对水体中PAHs的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井水、地下河水中仅检出7种PAHs,整体表现为地下河水质优于... 通过在会仙岩溶湿地不同水体中布设21个采样点,检测雨季、旱季水体中16种多环芳烃(PAHs)质量浓度,并对水体中PAHs的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井水、地下河水中仅检出7种PAHs,整体表现为地下河水质优于井水和地表水、旱季水质优于雨季。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雨季地表水中Ace、Flu、Phe、FluA和Pyr,井水中Ace、Flu和Phe,地下河水中Flu和Phe,均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旱季地表水中Phe和BaA,井水中Phe、FluA和Pyr,地下河水中Phe,均处于中等生态风险;而ΣPAHs总体则处于低生态风险水平。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雨季地表水中ΣPAHs暴露的成人(7.804×10^(-7) a^(-1))和儿童(7.147×10^(-7) a^(-1))总健康风险接近1.0×10^(-6) a^(-1),应当引起适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分布特征 生态风险评价 健康风险评价 会仙岩溶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质废料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强化修复作用
12
作者 李其港 吴瑞妮 +3 位作者 吴宇澄 林先贵 叶旭红 曾军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3-360,共8页
研究选用富含纤维素的办公室废纸碎料,通过盆栽试验探讨其在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潜在应用效果。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响应,并运用14C同位素示踪技术揭示生物修复机制。结果显示,在温室条件下,对... 研究选用富含纤维素的办公室废纸碎料,通过盆栽试验探讨其在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潜在应用效果。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响应,并运用14C同位素示踪技术揭示生物修复机制。结果显示,在温室条件下,对照土壤中PAHs在3个月后浓度降低了44.8%(P<0.05)。单独种植黑麦草未能显著提高PAHs的去除率,但对4环PAHs表现出显著的降解能力(P<0.05)。与黑麦草耦合使用纸质碎料后,PAHs去除效率显著提升至68.1%(P<0.05),主要体现在对4环和5环PAHs的降解。纸质碎料的添加显著提高了土壤中全钾和全磷含量,并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结构组成产生了影响。细菌的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以及真菌的子囊菌门与土壤养分和PAHs降解密切相关,提示这些微生物在修复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用14C-BaA进行的土壤微域试验表明,纸质碎料未显著改变PAH的归趋行为,表明其主要作用是刺激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纸质碎料 真菌 细菌 同位素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工人多环芳烃暴露促进高血压中介机制分析
13
作者 孙瑜 宋莉 +3 位作者 马万里 张子峰 王立 刘丽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29,共8页
为探究氧化应激和炎症在多环芳烃暴露和血压升高风险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筛选746名石化工人为对象,基于血压水平将其分为正常血压组和高血压组,同时测定尿液中10种羟基多环芳烃(OH-PAHs)和6种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OSBs),结合外周血白细胞计... 为探究氧化应激和炎症在多环芳烃暴露和血压升高风险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筛选746名石化工人为对象,基于血压水平将其分为正常血压组和高血压组,同时测定尿液中10种羟基多环芳烃(OH-PAHs)和6种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OSBs),结合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利用回归模型分析OH-PAHs、OSBs、WBC与血压之间的关联,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评估OSBs和WBC在OH-PAHs与血压关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高血压组尿液中2-羟基萘(2-OH-Nap)和2&3-羟基芴(2&3-OH-Flu)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OH-PAHs与6种OSBs均显著相关(P<0.001);2-OH-Nap和2&3-OH-Flu质量分数每增加一个lg单位,外周血WBC分别升高17.0%(β=0.170,P=0.002)和23.3%(β=0.233,P<0.001);尿液8-异前列腺素F_(2α)(8-PGF_(2α))和外周血WBC质量分数每增加一个lg单位,高血压发生风险分别增加6.16倍(R_(O)=6.16,P=0.031)和27.8倍(R_(O)=27.8,P=0.018);8-PGF_(2α)和WBC在2-OH-Nap与舒张压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比例分别为21.0%和37.0%,仅WBC在2&3-OH-Flu引起血压升高中起中介作用。石化工人多环芳烃暴露主要通过诱导炎症反应而增加患高血压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多环芳烃 高血压 氧化应激 炎症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芳烃加氢裂化制BTX催化剂研究进展
14
作者 孔肖阳 刘振涛 +4 位作者 邹予桐 王丹丹 段爱军 徐春明 王喜龙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68-3485,共18页
加氢裂化是将催化柴油中的多环芳烃定向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单环芳烃化合物的重要工艺,与热裂解相比工艺简单,节能降耗并减少了加工成本。本文综述了多环芳烃加氢裂化制高值化学品(BTX,即苯、甲苯和二甲苯)反应的双功能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加氢裂化是将催化柴油中的多环芳烃定向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单环芳烃化合物的重要工艺,与热裂解相比工艺简单,节能降耗并减少了加工成本。本文综述了多环芳烃加氢裂化制高值化学品(BTX,即苯、甲苯和二甲苯)反应的双功能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首先讨论了活性金属组分和酸性载体的选择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过渡金属硫化物、磷化物、碳化物和氮化物催化剂具有类似贵金属的高效加氢活性,贵金属与过渡金属结合或使用过渡双金属能够节省成本,且表现出优异的催化加氢活性和选择性。多级孔硅铝分子筛、改性介孔分子筛和酸性沸石与氧化物的复合载体具有促进反应分子骨架裂解的酸性位点,以及利于扩散传质的孔结构性质,是加氢裂化催化剂备受关注的载体。同时讨论了金属-酸平衡和协同作用对产物选择性的影响,纳米级接近度的金属-酸位点具有最佳的双功能协同作用。最后探讨了不同催化剂负载方法对金属颗粒尺寸、分散度和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将金属纳米颗粒高度分散在载体上是制备高效加氢裂化催化剂和提高目标产物选择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功能催化剂 活性金属 酸性载体 多环芳烃 加氢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设施蔬菜基地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价
15
作者 孙佳兰 董成 +4 位作者 生弘杰 张雷刚 陈小龙 余向阳 葛静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8-1447,共10页
本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4个设施蔬菜基地(D1~D4)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共采集表层土壤样品156份,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16种多环芳烃(PAHs)单体含量。结果表明,D1、D2、D3和D4土壤中16种PAHs含量分别为82.82~145.90μg/kg、106... 本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4个设施蔬菜基地(D1~D4)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共采集表层土壤样品156份,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16种多环芳烃(PAHs)单体含量。结果表明,D1、D2、D3和D4土壤中16种PAHs含量分别为82.82~145.90μg/kg、106.08~182.63μg/kg、70.58~119.27μg/kg、189.88~423.29μg/kg;均值分别为106.59μg/kg、143.21μg/kg、92.69μg/kg、289.32μg/kg;中位数分别为111.71μg/kg、135.16μg/kg、88.19μg/kg、296.36μg/kg。D1~D4土壤中PAHs的来源大致相同,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石油是其主要来源。通过终生致癌风险值进行风险评价,结果发现D1、D2、D3土壤中PAHs终生致癌风险可以忽略不计;D4土壤中PAHs终生致癌风险处于低风险水平。毒性当量含量风险评估结果显示,16种PAHs的毒性当量含量(TEQ_(BaP16))均值为1.421~16.281μg/kg,而7种致癌性PAHs的毒性当量含量(TEQ_(BaP7))均值为1.243~15.883μg/kg,表明研究区土壤中致癌风险的主要贡献者是7种致癌性PAHs,其中D4研究区BaP贡献率最大(75.893%)。本研究结果可为南京市相关部门对设施蔬菜基地土壤中PAHs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多环芳烃(PAHs) 污染特征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坑矿区多环芳烃污染特征、源解析和健康风险
16
作者 王鼎铭 刘德才 +3 位作者 刘莉 马磊 唐亮 王锋文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86-2097,共12页
随着矿山浅部煤炭资源逐步枯竭和国家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推进,闭坑矿区数量不断增加,其遗留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选取重庆市万盛经济开发区的闭坑矿区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水体(n=7)、沉积物(n=4)、土壤(n=8)、煤矸石(n=2... 随着矿山浅部煤炭资源逐步枯竭和国家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推进,闭坑矿区数量不断增加,其遗留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选取重庆市万盛经济开发区的闭坑矿区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水体(n=7)、沉积物(n=4)、土壤(n=8)、煤矸石(n=2)和植物(n=10)5种环境介质共31个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USEPA 16PAHs浓度水平,结合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和蒙特卡罗模拟(Monte-Carlo),解析闭坑矿区多种环境介质中PAHs的污染来源,评价健康风险.结果显示,闭坑矿区河流、淋滤液、沉积物、表层土壤、煤矸石和优势植物中PAHs浓度水平分别是:(45.6±12.4),(97.8±89.4)ng/L,(3640±2520),(6400±2650),(18600±1120)和(801±1110)ng/g.河流、淋滤液、煤矸石和优势植物中,2~3环的PAHs占主导地位,占比分别为83%、71%、39%和54%;沉积物和表层土壤中,5~6环PAHs占比较高,占比均为37%.PMF来源解析揭示,水体中PAHs的主要来源为成岩源与石油源(49%)和交通源(32%),表层土壤中的主要来源为交通源(48%)和煤炭燃烧源(35%),优势植物中的主要来源为交通源(46%)和石油源与煤炭燃烧源(38%).蒙特卡罗模拟结果表明,闭坑矿区的表层土壤、煤矸石和自辟菜地蔬菜对当地居民构成了潜在的致癌风险,且对成人的健康风险高于儿童,表层土壤和煤矸石对居民造成的致癌风险主要通过皮肤接触途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PAHs) 闭坑矿区 组成特征 健康风险评估 蒙特卡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不同环境介质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和生态风险评价
17
作者 王晓雪 曹亚俐 +6 位作者 金红 梁星祖 王瑶瑶 王林鑫 李宏观 叶曦雯 梁生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112,共13页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具有强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效应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高强度人类活动背景下,近海环境中PAHs的分布、来源和风险评估备受关注。本文通过2022年8月(丰水期)和2023年4月(枯水期)在...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具有强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效应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高强度人类活动背景下,近海环境中PAHs的分布、来源和风险评估备受关注。本文通过2022年8月(丰水期)和2023年4月(枯水期)在胶州湾海域开展的2次调查,分析了胶州湾表层海水中PAHs(DPAHs)、悬浮颗粒物中PAHs(PPAHs)和表层沉积物中PAHs(SPAHs)污染状况、来源及介质分配行为,并评估了其生态风险。胶州湾丰水期16种DPAHs、PPAHs和SPAH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24.7±19.7)、(345.8±141.7)和(634.4±121.9)ng·g^(-1);枯水期DPAHs和PPAH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22.5±215.8)和(239.6±313.9)ng·L^(-1)。丰水期DPAHs以3环为主,平均占比为28.1%±4.5%,枯水期以4环为主,平均占比为42.9%±5.3%;丰水期与枯水期PPAHs均以3环为主,平均占比分别为40.5%±6.6%和42.2%±10.4%;SPAHs以2—4环为主,平均占比为84.4%±3.1%。DPAHs和PPAHs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陆源输入是胶州湾水体中PAHs的重要来源;丰水期PPAHs浓度与颗粒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而2环SPAHs与沉积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有机碳含量是影响PPAHs和SPAHs分布的重要因素。丰水期和枯水期16种PAHs的颗粒物-水有机碳归一化系数的对数(lg K_(OC(SPM-W)))大部分低于经典平衡分配模型的预测值下限且与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lg K_(OW))之间的斜率小于1,表明胶州湾颗粒物对PAHs的亲和力较差。特征比值解析结果表明,胶州湾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煤炭、生物质燃烧。胶州湾DPAHs丰水期为低风险,枯水期为中高风险;PPAHs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均为中低风险;SPAHs则为中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境介质 来源解析 生态风险 胶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典型焦化厂土壤多环芳烃污染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价
18
作者 陈嘉禾 李明姣 +3 位作者 王知颖 董小艳 阮鸿洁 王琼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8-387,共10页
为探究焦化厂不同区域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及对人群的健康风险,对某焦化厂生产区域与非生产区域土壤的污染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利用特征比值法与主成分分析法探究不同区域污染的来源,并评估其对人群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该焦... 为探究焦化厂不同区域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及对人群的健康风险,对某焦化厂生产区域与非生产区域土壤的污染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利用特征比值法与主成分分析法探究不同区域污染的来源,并评估其对人群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该焦化厂土壤的PAHs浓度均低于第二类建设用地标准;生产区域土壤的PAHs浓度高于非生产区域,二者均以中等、低分子量的PAHs为主。生产区域土壤污染主要来自煤炭燃烧源,非生产区域的土壤污染来自煤炭燃烧源、交通源以及液化石油燃烧源。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焦化厂土壤PAHs致癌风险与非致癌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厂 土壤污染 多环芳烃 源解析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西南山麓典型火山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蓄积、风险及传输
19
作者 秦宇 龚雄虎 +7 位作者 郑利霞 张翼飞 刘媛 焦立新 段平洲 张路 苏淑珍 赵中华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99-1813,共15页
为探究我国东北寒温带高纬度湖泊多环芳烃(PAHs)沉积特征及其环境行为,本研究选取大兴安岭西南山麓典型火山湖(驼峰岭天池、乌苏浪子湖与鹿鸣湖)研究对象,通过沉积柱样品分析揭示优控PAHs的沉积历史,评估其生态风险、溯源特征及传输规... 为探究我国东北寒温带高纬度湖泊多环芳烃(PAHs)沉积特征及其环境行为,本研究选取大兴安岭西南山麓典型火山湖(驼峰岭天池、乌苏浪子湖与鹿鸣湖)研究对象,通过沉积柱样品分析揭示优控PAHs的沉积历史,评估其生态风险、溯源特征及传输规律。结果表明:①驼峰岭天池、乌苏浪子湖、鹿鸣湖沉积柱中PAH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6.86~313.86、28.82~324.19、41.33~215.32 ng/g(以干质量计),表层沉积物浓度较底层升高5.2~11.3倍,呈现显著人为活动累积效应。②各典型火山湖沉积柱中PAHs以3环、4环化合物为主,潜在生态风险随沉积深度递减而累积增加,表层沉积物生态风险达到高风险阈值。③基于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与特征比值法的溯源解析表明,沉积柱PAHs蓄积主要来源于煤炭、木材等生物质燃烧源,贡献率为74.1%~87.3%。④基于气流后向轨迹模型聚类分析,大兴安岭西南山麓PAHs的输送轨迹路径较短,以本地源输送轨迹为主。研究显示,高纬度火山湖独特的地形屏障效应使其成为PAHs区域性汇,需开展PAHs环境行为区域尺度模拟,为寒温带生态屏障区有机污染物管控提供科学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湖 多环芳烃(PAHs) 历史蓄积 来源解析 气流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漆酶降解多环芳烃的结合模式与相互作用分析
20
作者 张力雯 卓桂英 +6 位作者 王方略 曹诗语 刘思怡 吴雅雯 张东晨 徐敬尧 吴学凤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27,共7页
以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的漆酶(Lac)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细菌漆酶降解低阶煤多环芳烃(PAH)的分子机制;采用分子对接模拟Lac与PAH结构模型的结合模式,基于能量打分最高原则,选取最佳结合构象进行相互作用分析,并提出了可能的降解机理。结合... 以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的漆酶(Lac)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细菌漆酶降解低阶煤多环芳烃(PAH)的分子机制;采用分子对接模拟Lac与PAH结构模型的结合模式,基于能量打分最高原则,选取最佳结合构象进行相互作用分析,并提出了可能的降解机理。结合模式分析结果表明,Lac与萘的结合更接近于Lac活性口袋的中心位置,Lac-萘复合物的负的总能量打分值最大、结合自由能最负,表明Lac与萘的亲和力最大、结合最稳定,因此,萘是Lac的最适底物。相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萘的芳香环与Lac残基Arg487的烷基侧链形成2个疏水相互作用,与残基Asp507的羧基阴离子形成1个静电相互作用,且萘的空间位阻较小,表明Lac与萘结合最稳定的主要原因是疏水相互作用、静电相互作用和空间位阻效应。Lac降解萘的可能机理为:Lac的T1 Cu^(2+)攻击萘的2个芳香环位点,抢夺1个电子形成2种阳离子自由基而引发芳香环裂解,同时T1 Cu^(2+)将电子传递到Lac的三核中心,在此将O2还原成H2O,达到降解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漆酶 多环芳烃(PAH) 结合模式 相互作用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