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寒地城市滨水区建筑高度和密度对水体降温效应的影响
- 1
-
-
作者
林晔
纪旭
袁敬诚
安天一
-
机构
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
出处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0,共8页
-
基金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2YFE0208700-3)
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LJKZ0556)。
-
文摘
探究水体周边区域的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对水体降温效应的影响,为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提供技术支持。基于Landsat8及Sentinel-2遥感影像数据,选取2020年夏季沈阳市三环内的浑河及其周边特定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借助一河两岸类型划分法划分三环内的浑河滨水区,并利用ArcGIS软件计算研究区的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依据建筑参数和区域划分结果,构建多环缓冲区,计算浑河的降温效应;借助相关性分析,探讨浑河降温强度、各分区的平均地表温度与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之间的关联。建筑密度与滨水区地表温度呈线性正相关,与降温强度呈线性负相关;建筑高度与滨水区地表温度的相关性较弱,与降温强度呈非线性相关;密集高层建筑群离水体越远,水体降温效果越好。浑河的水体降温效应距离最远可达1.2 km;建筑密度小于0.2,建筑高度低于12.7 m时,水体降温效果较为显著。
-
关键词
热环境
滨水区
降温强度
建筑密度
建筑高度
多环缓冲分区
-
Keywords
thermal environment
waterfront area
cooling intensity
building density
building height
multi ring buffer partition
-
分类号
TU984.1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TU119.4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