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热冲击对多物理场耦合烧结收缩致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明霞 杨刚 +2 位作者 杨屹 尹德强 杨德方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54-157,共4页
为研究快速升温过程中的电热冲击对多物理场耦合烧结收缩及致密化的影响,以纯Fe粉为研究对象,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将Fe粉压坯以50℃/s的升温速度快速加热至825℃,不保温,然后冷却至400℃,随后分别以相同的升温速度和冷却速度在40... 为研究快速升温过程中的电热冲击对多物理场耦合烧结收缩及致密化的影响,以纯Fe粉为研究对象,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将Fe粉压坯以50℃/s的升温速度快速加热至825℃,不保温,然后冷却至400℃,随后分别以相同的升温速度和冷却速度在400~825℃的范围内共进行5次电热冲击,并与传统真空烧结法进行了烧结致密化对比。研究发现,多物理场耦合烧结时,在快速升温的电热冲击过程中压坯在较低温度时便出现急剧收缩,在825℃的最高温度下经过2 min的电热冲击循环,即得到了相对密度为97.55%的烧结体;而传统真空烧结时,在1 125℃的烧结温度保温60 min,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85.70%。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高温长时间的烧结保温方式相比,多物理场耦合烧结的电热冲击方式是实现粉末材料快速烧结致密化的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物理耦合烧结 电热冲击 收缩 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物理场耦合烧结超细铜粉的致密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苏颖 吴明霞 +3 位作者 杨屹 杨刚 刘剑 周宇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93-197,共5页
为研究多物理场耦合烧结超细铜粉的致密化过程,以平均晶粒度为0.5μm的超细铜粉为载体,利用Gleeble-1500 D热模拟机进行烧结实验,并将其与平均晶粒度为30μm的粗铜粉的致密化过程进行对比,同时研究了在0.5μm的超细铜粉加入少量30μm的... 为研究多物理场耦合烧结超细铜粉的致密化过程,以平均晶粒度为0.5μm的超细铜粉为载体,利用Gleeble-1500 D热模拟机进行烧结实验,并将其与平均晶粒度为30μm的粗铜粉的致密化过程进行对比,同时研究了在0.5μm的超细铜粉加入少量30μm的粗铜粉后对其致密化过程的影响。实验发现,使用0.5μm超细铜粉和混合铜粉烧结后的相对密度高于30μm粗铜粉烧结后的相对密度,其中混合粉末获得的相对密度最高为94.61%。结果表明:多物理场耦合烧结后,超细铜粉可能由于其较差的导电性而阻碍烧结的顺利进行;粗细混合铜粉烧结后的致密度高于单一粒度铜粉烧结后的致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物理耦合烧结 超细铜粉 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多物理场耦合活化烧结制备WC-11Ni硬质合金的影响
3
作者 姜薇 周宇 +1 位作者 尹德强 杨屹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72-74,共3页
利用多物理场耦合活化烧结法在不同烧结温度(1050、1100、1150、1200℃)下制备WC-11Ni硬质合金。结果表明:随烧结温度的升高,WC颗粒尺寸轻微长大,试样的致密度逐渐升高,在1200℃时达到最高值97.5%;随烧结温度升高,显微硬度及断裂韧性增... 利用多物理场耦合活化烧结法在不同烧结温度(1050、1100、1150、1200℃)下制备WC-11Ni硬质合金。结果表明:随烧结温度的升高,WC颗粒尺寸轻微长大,试样的致密度逐渐升高,在1200℃时达到最高值97.5%;随烧结温度升高,显微硬度及断裂韧性增大,在1200℃时,分别达到最大值2087 HV30、8.402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11Ni 多物理耦合活化烧结 烧结温度 显微硬度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Micro-FAST制备MnZn铁氧体磁芯显微组织的影响
4
作者 冯卫东 屈立 +4 位作者 王维 杨刚 杨屹 杨世宇 吴明霞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36,141,共5页
采用多物理场耦合烧结技术(Micro-FAST)制备MnZn铁氧体U型磁芯零件,探究了烧结温度对MnZn铁氧体磁芯的密度、物相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50~1000℃烧结温度范围内,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试样的密度和尖晶石相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 采用多物理场耦合烧结技术(Micro-FAST)制备MnZn铁氧体U型磁芯零件,探究了烧结温度对MnZn铁氧体磁芯的密度、物相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50~1000℃烧结温度范围内,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试样的密度和尖晶石相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在烧结温度900℃、保温时间480 s、升温速率20℃/s、外加压力70 kg、降温速率5℃/s的工艺参数条件下,烧结制备的MnZn铁氧体磁芯零件具有4.95 g/cm^(3)的最大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物理场耦合烧结技术 MNZN铁氧体 烧结温度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驱动高能量密度动力学实验的一维磁流体力学多物理场数值模拟平台:SSS-MHD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承纬 陆禹 +21 位作者 赵继波 罗斌强 谷卓伟 王桂吉 张旭平 陈学秒 周中玉 李牧 袁红 张红平 王刚华 孙奇志 文尚刚 谭福利 赵剑衡 莫建军 蔡进涛 金云声 贺佳 种涛 赵小明 刘仓理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125,共21页
超高压、超高密度物质状态生成和性质研究是当代极端物理学的重要前沿领域,电磁驱动的高能量密度物理实验对于该领域的意义尤为重要。这类实验虽然形式上多种多样,但在物理上有内在统一性,即均以力学守恒定律和宏观电磁理论为基本框架... 超高压、超高密度物质状态生成和性质研究是当代极端物理学的重要前沿领域,电磁驱动的高能量密度物理实验对于该领域的意义尤为重要。这类实验虽然形式上多种多样,但在物理上有内在统一性,即均以力学守恒定律和宏观电磁理论为基本框架。为了建立统一数值模拟平台、依靠负载电流实验数据(或驱动电路真实数据)确定各种极端实验条件下负载构形的力学运动及其与各个物理场的耦合问题,将经受大量实际检验的冲击、爆轰动力学和激光效应计算的一维拉格朗日编码SSS,实质性扩展成为磁流体力学多物理场耦合编码SSS-MHD。对于具有典型意义的平面准等熵斜波压缩、高速平面固体飞片发射、固体套筒电磁内爆和炸药内爆磁通量压缩实验等各类高能量密度动力学实验案例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编码SSS-MHD计算与美国Z装置、中国CQ和CJ系列装置的实验及美国编码ALEGRA-1D和2D计算数据的相对偏差基本不超过5%。该数值模拟平台为极端材料动力学实验(包括气体、液体、化合物和金属)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还将有助于多维磁流体力学多物理场编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体力学多物理耦合计算 磁驱动斜波压缩 电磁驱动内爆动力学 爆炸磁通量压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回采工作面流场分布的拖管抽采瓦斯参数模拟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孙晓元 王川 +1 位作者 孙英峰 邢云峰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0-106,共7页
为准确探究综采工作面和采空区瓦斯流场特征,利用Navier-stokes方程和Brinkman方程描述风流在自由流动和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规律,结合Brinkman方程对流扩散和溶质传递方程构建了瓦斯浓度分布模型。针对上隅角瓦斯超限情况,应用COMSOL Mult... 为准确探究综采工作面和采空区瓦斯流场特征,利用Navier-stokes方程和Brinkman方程描述风流在自由流动和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规律,结合Brinkman方程对流扩散和溶质传递方程构建了瓦斯浓度分布模型。针对上隅角瓦斯超限情况,应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工具研究了拖管抽采技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确定了最佳布置参数。模拟计算结果表明:COMSOL Multiphysics能有效模拟瓦斯流场分布和采空区拖管抽放效果,并为最佳抽放点位置和合理抽放参数的选取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运移 分布 拖管抽采技术 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耦合分析工具 布置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尖的分子生物物理力学研究进展
7
作者 孙晋美 郭万林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6-552,共17页
围绕包括扫描探针显微镜在内的各种探针技术下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及生物材料的生物力学与力-电耦合实验研究,较系统地总结了分子层次或纳米尺度下生物分子和材料的力学性能的扫描探针显微镜、光镊、磁镊等探针技术的实验研究方法和... 围绕包括扫描探针显微镜在内的各种探针技术下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及生物材料的生物力学与力-电耦合实验研究,较系统地总结了分子层次或纳米尺度下生物分子和材料的力学性能的扫描探针显微镜、光镊、磁镊等探针技术的实验研究方法和主要进展,进而探讨了在“针尖”这个极小、极特殊环境下的分子生物物理力学研究状况.通过介绍借助探针技术研究相关生物物质的结构、力学、电学等性能以及提出的一些理论模型,指出探针技术在生物分子(包括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力学性能、纳米生物材料结构及分子仿生等研究中的广泛意义.提出多场耦合作用下的针尖的生物物理力学研究必定是将来研究的重点;将针尖的分子生物力学的物理实验研究与分子物理力学理论、计算科学相结合,发展分子物理力学虚拟实验技术是本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物理力学 探针技术 扫描探针显微镜 熵弹性 耦合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FAST中升温速率和烧结温度对零件致密化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先芝 杨屹 +1 位作者 杨刚 黄坤兰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58-162,共5页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对316L不锈钢粉末进行烧结,制备出尺寸为Φ1.0 mm×1.0 mm的微型零件,并研究了升温速率和烧结温度对微型零件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和烧结温度的提高,烧结试样体系的孔隙数量减少,...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对316L不锈钢粉末进行烧结,制备出尺寸为Φ1.0 mm×1.0 mm的微型零件,并研究了升温速率和烧结温度对微型零件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和烧结温度的提高,烧结试样体系的孔隙数量减少,试样的相对密度增加;在升温速率为50℃/s、烧结温度为900℃时,得到了近全致密的试样,且烧结温度低于传统烧结方法的烧结温度;试样最大轴向尺寸变化出现在快速升温阶段,说明在多物理场活化烧结微成形中升温速率对致密化的贡献比烧结温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物理活化烧结微成形技术 升温速率 烧结温度 致密化 316L不锈钢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九届电工技术前沿问题学术论坛“电力装备绝缘与放电计算学”分论坛及期刊专题征稿
9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29-329,共1页
能源结构转型和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促使电网系统开始新一轮的重大变革,特别是以多端柔性直流输配电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催生出大量的新型电力装备。由于电力装备的工作场景复杂,往往涉及绝缘与放电中的多物理场耦... 能源结构转型和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促使电网系统开始新一轮的重大变革,特别是以多端柔性直流输配电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催生出大量的新型电力装备。由于电力装备的工作场景复杂,往往涉及绝缘与放电中的多物理场耦合过程,还涉及到电磁场、放电等离子体等复杂现象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导致目前电力装备的研发与设计周期较长,研发成本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装备 可再生能源 放电等离子体 多物理耦合 电工技术 学术论坛 研发成本 新型电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温速率对Micro-FAST制备锰锌铁氧体磁芯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冯卫东 屈立 +2 位作者 王维 杨刚 吴明霞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38-141,146,共5页
采用多物理场耦合烧结技术(Micro-FAST)烧结制备了MnZn铁氧体U型磁芯零件,研究了升温速率对MnZn铁氧体磁芯的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升温速率30℃/s、压力75 kg、烧结温度900℃、保温时间360 s的条件下,烧结制备磁芯的密度4.... 采用多物理场耦合烧结技术(Micro-FAST)烧结制备了MnZn铁氧体U型磁芯零件,研究了升温速率对MnZn铁氧体磁芯的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升温速率30℃/s、压力75 kg、烧结温度900℃、保温时间360 s的条件下,烧结制备磁芯的密度4.87 g/cm^(3)、饱和磁化强度55.78 emu/g、剩磁1.59 emu/g、矫顽力14.83 Oe、电阻率3.88Ω·m。适当提高升温速率,可增大磁芯的密度、减少孔隙、促进尖晶石相晶粒的形核与生长以及微观组织均匀完整,从而有利于提高MnZn铁氧体磁芯的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ZN铁氧体 多物理耦合烧结 升温速率 显微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FAST制备WC-TiC-Co硬质合金的性能和组织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依桐 杨屹 +2 位作者 杨刚 刘剑 吴明霞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7-101,共5页
将多物理场耦合活化烧结技术(Micro-FAST)和燃烧合成技术相结合,在WC-8Co原始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Ti粉和C粉,通过原位合成了TiC,制备了尺寸为φ4 mm×4 mm的WC-TiC-Co微型圆柱硬质合金。研究了工艺参数对硬质合金性能和组织的影响。... 将多物理场耦合活化烧结技术(Micro-FAST)和燃烧合成技术相结合,在WC-8Co原始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Ti粉和C粉,通过原位合成了TiC,制备了尺寸为φ4 mm×4 mm的WC-TiC-Co微型圆柱硬质合金。研究了工艺参数对硬质合金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WC-8Co-4Ti-2C和WC-8Co-6Ti的样品在成分检测中均检测出TiC相,同时还伴随着(W,Ti)C相的生成。WC-8Co-4Ti-2C和WC-8Co-6Ti的样品致密度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到96.82%;同时,试样的微观孔隙减少。显微硬度及断裂韧性均随烧结温度的增加而减小,显微硬度最高可达1936.7 HV30,断裂韧性最高可达8.0270 MPa·m^(1/2),整体上WC-8Co-6Ti样品的力学性能要优于WC-8Co-4Ti-2C样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物理耦合活化烧结 WC-Ti C-Co硬质合金 燃烧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材料表界面设计与制造”专题序言
12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I0006-I0006,共1页
随着人们对自然生物机理认知的逐步深入和微纳加工技术的进步,仿生材料的发展将材料科学推向了新高度。如何运用仿生策略简单高效地设计和制造出结构功能一体化的智能仿生机械表面,使其足以应对多物理场耦合的复杂工作环境是当前研究的... 随着人们对自然生物机理认知的逐步深入和微纳加工技术的进步,仿生材料的发展将材料科学推向了新高度。如何运用仿生策略简单高效地设计和制造出结构功能一体化的智能仿生机械表面,使其足以应对多物理场耦合的复杂工作环境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而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要明晰生物材料表界面的微纳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功能一体化 多物理耦合 仿生材料 微纳加工技术 材料科学 行为规律 仿生策略 智能仿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材料表界面设计与制造”专题序言
13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I0006-I0006,I0005,共2页
随着人们对自然生物机理认知的逐步深入和微纳加工技术的进步,仿生材料的发展将材料科学推向了新高度。如何运用仿生策略简单高效地设计和制造出结构功能一体化的智能仿生机械表面,使其足以应对多物理场耦合的复杂工作环境是当前研究的... 随着人们对自然生物机理认知的逐步深入和微纳加工技术的进步,仿生材料的发展将材料科学推向了新高度。如何运用仿生策略简单高效地设计和制造出结构功能一体化的智能仿生机械表面,使其足以应对多物理场耦合的复杂工作环境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而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要明晰生物材料表界面的微纳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规律。近年来,仿生材料与界面科学的交叉融合使仿生表界面在能源、医疗、军事、建筑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编辑组策划了本期“仿生材料表界面设计与制造”专题,分享国内外仿生材料在防冰减阻、流体定向输运、海水淡化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反映一些热点问题和研究进展,为从事关键机械部件表面处理、多功能界面材料设计与开发的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材料 结构功能一体化 界面科学 多物理耦合 交叉融合 微纳加工技术 表面处理 编辑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