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结温度对多物理场耦合活化烧结制备WC-11Ni硬质合金的影响
1
作者 姜薇 周宇 +1 位作者 尹德强 杨屹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72-74,共3页
利用多物理场耦合活化烧结法在不同烧结温度(1050、1100、1150、1200℃)下制备WC-11Ni硬质合金。结果表明:随烧结温度的升高,WC颗粒尺寸轻微长大,试样的致密度逐渐升高,在1200℃时达到最高值97.5%;随烧结温度升高,显微硬度及断裂韧性增... 利用多物理场耦合活化烧结法在不同烧结温度(1050、1100、1150、1200℃)下制备WC-11Ni硬质合金。结果表明:随烧结温度的升高,WC颗粒尺寸轻微长大,试样的致密度逐渐升高,在1200℃时达到最高值97.5%;随烧结温度升高,显微硬度及断裂韧性增大,在1200℃时,分别达到最大值2087 HV30、8.402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11Ni 多物理场耦合活化烧结 烧结温度 显微硬度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热冲击对多物理场耦合烧结收缩致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明霞 杨刚 +2 位作者 杨屹 尹德强 杨德方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54-157,共4页
为研究快速升温过程中的电热冲击对多物理场耦合烧结收缩及致密化的影响,以纯Fe粉为研究对象,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将Fe粉压坯以50℃/s的升温速度快速加热至825℃,不保温,然后冷却至400℃,随后分别以相同的升温速度和冷却速度在40... 为研究快速升温过程中的电热冲击对多物理场耦合烧结收缩及致密化的影响,以纯Fe粉为研究对象,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将Fe粉压坯以50℃/s的升温速度快速加热至825℃,不保温,然后冷却至400℃,随后分别以相同的升温速度和冷却速度在400~825℃的范围内共进行5次电热冲击,并与传统真空烧结法进行了烧结致密化对比。研究发现,多物理场耦合烧结时,在快速升温的电热冲击过程中压坯在较低温度时便出现急剧收缩,在825℃的最高温度下经过2 min的电热冲击循环,即得到了相对密度为97.55%的烧结体;而传统真空烧结时,在1 125℃的烧结温度保温60 min,烧结体的相对密度为85.70%。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高温长时间的烧结保温方式相比,多物理场耦合烧结的电热冲击方式是实现粉末材料快速烧结致密化的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物理耦合烧结 电热冲击 收缩 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物理场耦合烧结超细铜粉的致密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苏颖 吴明霞 +3 位作者 杨屹 杨刚 刘剑 周宇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93-197,共5页
为研究多物理场耦合烧结超细铜粉的致密化过程,以平均晶粒度为0.5μm的超细铜粉为载体,利用Gleeble-1500 D热模拟机进行烧结实验,并将其与平均晶粒度为30μm的粗铜粉的致密化过程进行对比,同时研究了在0.5μm的超细铜粉加入少量30μm的... 为研究多物理场耦合烧结超细铜粉的致密化过程,以平均晶粒度为0.5μm的超细铜粉为载体,利用Gleeble-1500 D热模拟机进行烧结实验,并将其与平均晶粒度为30μm的粗铜粉的致密化过程进行对比,同时研究了在0.5μm的超细铜粉加入少量30μm的粗铜粉后对其致密化过程的影响。实验发现,使用0.5μm超细铜粉和混合铜粉烧结后的相对密度高于30μm粗铜粉烧结后的相对密度,其中混合粉末获得的相对密度最高为94.61%。结果表明:多物理场耦合烧结后,超细铜粉可能由于其较差的导电性而阻碍烧结的顺利进行;粗细混合铜粉烧结后的致密度高于单一粒度铜粉烧结后的致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物理耦合烧结 超细铜粉 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活化烧结中场特点、影响和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叶永权 李元元 +2 位作者 李小强 夏伟 向道平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1-467,共7页
场活化烧结技术是一种在电场、应力场和温度场作用下实现快速致密化的粉末活化烧结技术。场活化烧结的特殊致密化过程和活化机理,源自于其特有的电场、应力场以及温度场作用。本文就各种场在场活化烧结过程中的特点、作用和影响的研究... 场活化烧结技术是一种在电场、应力场和温度场作用下实现快速致密化的粉末活化烧结技术。场活化烧结的特殊致密化过程和活化机理,源自于其特有的电场、应力场以及温度场作用。本文就各种场在场活化烧结过程中的特点、作用和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对于各种场在场活化烧结中的特点、作用和影响的认识,仍存在较多问题和分歧。各场间交互作用显著。从多场耦合的角度研究场活化烧结过程,有助于更准确、全面掌握各种场的特点、作用和影响,深入揭示场活化烧结的特殊致密化过程和活化机理。通过外加磁场提高场活化烧结的均匀性,进一步赋予材料特殊性能,具有良好的研究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烧结 应力 温度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Micro-FAST制备MnZn铁氧体磁芯显微组织的影响
5
作者 冯卫东 屈立 +4 位作者 王维 杨刚 杨屹 杨世宇 吴明霞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36,141,共5页
采用多物理场耦合烧结技术(Micro-FAST)制备MnZn铁氧体U型磁芯零件,探究了烧结温度对MnZn铁氧体磁芯的密度、物相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50~1000℃烧结温度范围内,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试样的密度和尖晶石相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 采用多物理场耦合烧结技术(Micro-FAST)制备MnZn铁氧体U型磁芯零件,探究了烧结温度对MnZn铁氧体磁芯的密度、物相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50~1000℃烧结温度范围内,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试样的密度和尖晶石相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在烧结温度900℃、保温时间480 s、升温速率20℃/s、外加压力70 kg、降温速率5℃/s的工艺参数条件下,烧结制备的MnZn铁氧体磁芯零件具有4.95 g/cm^(3)的最大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物理耦合烧结技术 MNZN铁氧体 烧结温度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FAST中升温速率和烧结温度对零件致密化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先芝 杨屹 +1 位作者 杨刚 黄坤兰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58-162,共5页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对316L不锈钢粉末进行烧结,制备出尺寸为Φ1.0 mm×1.0 mm的微型零件,并研究了升温速率和烧结温度对微型零件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和烧结温度的提高,烧结试样体系的孔隙数量减少,...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对316L不锈钢粉末进行烧结,制备出尺寸为Φ1.0 mm×1.0 mm的微型零件,并研究了升温速率和烧结温度对微型零件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和烧结温度的提高,烧结试样体系的孔隙数量减少,试样的相对密度增加;在升温速率为50℃/s、烧结温度为900℃时,得到了近全致密的试样,且烧结温度低于传统烧结方法的烧结温度;试样最大轴向尺寸变化出现在快速升温阶段,说明在多物理场活化烧结微成形中升温速率对致密化的贡献比烧结温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物理活化烧结微成形技术 升温速率 烧结温度 致密化 316L不锈钢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温速率对Micro-FAST制备锰锌铁氧体磁芯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冯卫东 屈立 +2 位作者 王维 杨刚 吴明霞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38-141,146,共5页
采用多物理场耦合烧结技术(Micro-FAST)烧结制备了MnZn铁氧体U型磁芯零件,研究了升温速率对MnZn铁氧体磁芯的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升温速率30℃/s、压力75 kg、烧结温度900℃、保温时间360 s的条件下,烧结制备磁芯的密度4.... 采用多物理场耦合烧结技术(Micro-FAST)烧结制备了MnZn铁氧体U型磁芯零件,研究了升温速率对MnZn铁氧体磁芯的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升温速率30℃/s、压力75 kg、烧结温度900℃、保温时间360 s的条件下,烧结制备磁芯的密度4.87 g/cm^(3)、饱和磁化强度55.78 emu/g、剩磁1.59 emu/g、矫顽力14.83 Oe、电阻率3.88Ω·m。适当提高升温速率,可增大磁芯的密度、减少孔隙、促进尖晶石相晶粒的形核与生长以及微观组织均匀完整,从而有利于提高MnZn铁氧体磁芯的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ZN铁氧体 多物理耦合烧结 升温速率 显微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FAST制备WC-TiC-Co硬质合金的性能和组织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依桐 杨屹 +2 位作者 杨刚 刘剑 吴明霞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7-101,共5页
将多物理场耦合活化烧结技术(Micro-FAST)和燃烧合成技术相结合,在WC-8Co原始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Ti粉和C粉,通过原位合成了TiC,制备了尺寸为φ4 mm×4 mm的WC-TiC-Co微型圆柱硬质合金。研究了工艺参数对硬质合金性能和组织的影响。... 将多物理场耦合活化烧结技术(Micro-FAST)和燃烧合成技术相结合,在WC-8Co原始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Ti粉和C粉,通过原位合成了TiC,制备了尺寸为φ4 mm×4 mm的WC-TiC-Co微型圆柱硬质合金。研究了工艺参数对硬质合金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WC-8Co-4Ti-2C和WC-8Co-6Ti的样品在成分检测中均检测出TiC相,同时还伴随着(W,Ti)C相的生成。WC-8Co-4Ti-2C和WC-8Co-6Ti的样品致密度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到96.82%;同时,试样的微观孔隙减少。显微硬度及断裂韧性均随烧结温度的增加而减小,显微硬度最高可达1936.7 HV30,断裂韧性最高可达8.0270 MPa·m^(1/2),整体上WC-8Co-6Ti样品的力学性能要优于WC-8Co-4Ti-2C样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物理场耦合活化烧结 WC-Ti C-Co硬质合金 燃烧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