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孪生驱动的变压器振动状态全景感知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海英 施佳 宋建成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9,共10页
电力设备全域信息感知是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该文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提出一种变压器振动状态全景感知新框架。变压器孪生模型基于结构场,对电场、磁场、振动场耦合作用下铁芯、绕组振动状态建模,建立面向变压器振动机理研究的... 电力设备全域信息感知是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该文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提出一种变压器振动状态全景感知新框架。变压器孪生模型基于结构场,对电场、磁场、振动场耦合作用下铁芯、绕组振动状态建模,建立面向变压器振动机理研究的3维振动场孪生体。变压器绝缘材料随在役时间增加,载流子发生迁移,漏磁通增加,产生额外振动。为确保变压器孪生体的保真性能,考虑绝缘油纸和绝缘油的老化特征,利用介电损耗因数tanδ的时间相依特性,更新孪生模型。以S11-M-2000 kVA油浸变压器为实验对象,通过老化参数更新曲线,使孪生数据与实测的振动加速度误差减小6.1%,实现虚拟孪生模型的精准全景映射,同时借助虚实误差,识别异常健康状态,为电力设备数字化管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变压器全景感知 多物理场建模 老化更新 3维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代理的SCR后处理系统快速预测模型及性能优化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严 殷雷 +2 位作者 吴涛涛 张锴 孟境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833-4844,共12页
为了提高柴油机车尾气SCR后处理系统降污增效性能,本文首先利用有限元原理,建立三维流动传热耦合的SCR后处理系统数值预测模型;然后,考虑到直接利用数值模型优化的高计算成本,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RSM)建立与该数值模型精度相当的响应面... 为了提高柴油机车尾气SCR后处理系统降污增效性能,本文首先利用有限元原理,建立三维流动传热耦合的SCR后处理系统数值预测模型;然后,考虑到直接利用数值模型优化的高计算成本,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RSM)建立与该数值模型精度相当的响应面降解代理模型;再次,以代理模型为正问题求解器,以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和优劣解距离决策方法(TOPSIS)为反问题优化求解器;最后,以系统排气压降、氨均匀性和速度均匀性等关键性能指标为多目标优化函数,并将优化问题转化为一个在可行域内的多目标寻优问题,开展柴油机车SCR后处理性能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初始设计相比,经NSGA-II优化以及TOPSIS决策的最优后处理系统排气压降下降20.09%,氨均匀性与速度均匀性分别上升12.46%和10.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物理场建模 响应面分析 多目标优化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后处理 智能优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封装形式压接型IGBT器件的电-热应力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辉 龙海洋 +3 位作者 姚然 王晓 钟懿 李金元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6-81,共6页
基于多物理场建模对比分析全压接和银烧结封装压接型IGBT器件的电-热应力。首先根据全压接和银烧结封装压接型IGBT的实际结构和材料属性,建立3.3 kV/50 A压接型IGBT器件的电-热-力多耦合场有限元模型;其次仿真分析额定工况下2种封装IGB... 基于多物理场建模对比分析全压接和银烧结封装压接型IGBT器件的电-热应力。首先根据全压接和银烧结封装压接型IGBT的实际结构和材料属性,建立3.3 kV/50 A压接型IGBT器件的电-热-力多耦合场有限元模型;其次仿真分析额定工况下2种封装IGBT器件的电-热性能,并通过实验平台验证所建模型的合理性;然后研究了3.3 kV/1500 A多芯片压接型IGBT模块的电-热应力,并探究了不同封装压接型IGBT器件电-热应力存在差异的原因;最后比较了2种封装压接型IGBT器件内部的电-热应力随夹具压力和导通电流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银烧结封装降低了压接型IGBT器件的导通压降和结温,提升了器件散热能力;但银烧结封装也增大了IGBT芯片表面的机械应力,应力增大对IGBT器件疲劳失效的影响亟需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接型IGBT 全压接封装 银烧结封装 多物理场建模 电-热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冷SiC逆变器的设计方法与封装集成 被引量:3
4
作者 曾正 王金 +3 位作者 陈昊 欧开鸿 余跃 张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29-1842,共14页
SiC风冷逆变器省却了复杂的液冷系统,使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更加紧凑。然而,风冷SiC逆变器缺乏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关键的封装集成路径。提出一种风冷SiC逆变器的分层协同设计方法,包括功率模块、母线电容和散热器3个层次。在功率模块层,采... SiC风冷逆变器省却了复杂的液冷系统,使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更加紧凑。然而,风冷SiC逆变器缺乏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关键的封装集成路径。提出一种风冷SiC逆变器的分层协同设计方法,包括功率模块、母线电容和散热器3个层次。在功率模块层,采用电-热-力多物理场分析方法,建立SiC功率模块的多维应力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功率模块封装方法。在母线电容层,建立电容容值和纹波电流之间的数学模型,计及纹波电压、纹波电流和成本之间的相互制约,提出母线电容材料选择和电容值最小化的优化方法。在散热器层,采用电-热协同仿真方法,建立风冷散热器的热阻模型,对散热器的结构和材料进行优化设计。在分层优化设计的基础上,研制SiC功率模块和风冷SiC逆变器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设计方法和封装集成的可行性。所作研究为SiC逆变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冷SiC逆变器 多物理场建模 设计方法 封装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式固体材料微波加热装置的仿真设计 被引量:4
5
作者 安嘉黛 黄卡玛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38 42,共5页
为了解决工业上固体材料在微波加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能量不集中、效率低、加热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管道式固体材料微波加热装置的设计方案。利用多物理场仿真对固体材料微波加热均匀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优化了微波馈入装置的分布... 为了解决工业上固体材料在微波加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能量不集中、效率低、加热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管道式固体材料微波加热装置的设计方案。利用多物理场仿真对固体材料微波加热均匀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优化了微波馈入装置的分布和管道结构,仿真表明该装置具有较好的加热均匀性和较高的效率。基于优化后的设计,计算了褐煤在微波加热时的温度分布情况,其温度场的变异系数COV值达到0.166,表明温度分布具有良好的均匀性。该装置实现了对褐煤的微波均匀加热,对固体材料微波加热的工业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固体材料 褐煤 多物理场建模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