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配戴单焦点与多焦点硬性角膜接触镜近视患者视觉质量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代诚 刘梦 +1 位作者 周桂梅 李宾中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60-964,共5页
目的探讨多焦点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对近视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川北医学院近视学生15例(30眼),分别定制单焦点硬性角膜接触镜(SVRGP)与多焦点硬性角膜接触镜(MFRGP)。受试者先配戴SVRGP,停戴一周后配戴MFRGP,每种镜片配戴两... 目的探讨多焦点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对近视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川北医学院近视学生15例(30眼),分别定制单焦点硬性角膜接触镜(SVRGP)与多焦点硬性角膜接触镜(MFRGP)。受试者先配戴SVRGP,停戴一周后配戴MFRGP,每种镜片配戴两周后分别进行视力、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光学函数和散射检查,并完成主观视觉质量调查问卷。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受试者配戴两种镜片两周后视觉质量的差异。结果配戴两种镜片后受试者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8)。在3 cpd、6 cpd、12 cpd空间频率下,配戴两种镜片后受试者对比敏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18 cpd空间频率下,配戴MFRGP后对比敏感度较配戴SVRGP后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配戴MFRGP后受试者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像差均较配戴SVRGP后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配戴MFRGP后受试者客观散射指数较配戴SVRGP后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 mm和6 mm瞳孔直径下,配戴两种镜片后受试者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斯特列尔比和3种模拟对比度视力(OV100%、OV20%、OV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主观视觉质量问卷调查中,配戴两种镜片后受试者视觉清晰度、白天视力波动、近视力、远视力、对矫正视力的满意度5个项目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配戴MFRGP后受试者眩光、症状2个项目评分较配戴SVRGP后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MFRGP可以为近视患者提供良好的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和光学函数,但患者的高阶像差、散射和眩光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硬性角膜接触镜 多焦点硬性角膜接触镜 近视 视觉质量 波前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不同程度圆锥角膜的矫正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郭寅 刘立洲 +7 位作者 彭丽 傅佳 唐萍 吕燕云 郭伟 米兰 杨永铭 武晶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5年以上的矫正效果、角膜曲率进展以及长期配戴的安全性。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方法,对2000—2010年在北京同仁医院配戴RGPCL超过5年的原发性圆锥角膜患...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5年以上的矫正效果、角膜曲率进展以及长期配戴的安全性。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方法,对2000—2010年在北京同仁医院配戴RGPCL超过5年的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126例217眼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依据角膜曲率Ks将圆锥角膜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角膜曲率Ks≤45.0 D者为轻度圆锥角膜组,Ks≥52.0 D者为重度圆锥角膜组,Ks介于二者之间者为中度圆锥角膜组。患者在初次就诊(戴镜前)及每次复查时均行LogMAR视力、自动验光仪/角膜曲率仪、裂隙灯显微镜及角膜地形图检查。评估RGPCL镜片配适状态,比较各组患者配戴框架眼镜矫正视力(SCVA)及RGP矫正视力(RGPVA),以及RGPCL配戴前后角膜表面参数变化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轻度圆锥角膜组、中度圆锥角膜组和重度圆锥角膜组患者戴镜后末次随访的RGPVA分别为0.09±0.17、0.05±0.07和0.07±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522,P=0.594);3个组患眼戴镜后末次随访时ΔKs分别为(2.25±5.42)、(0.26±3.44)和(-4.52±3.44)D,ΔKf分别为(2.06±4.98)、(1.02±3.41)和(-2.03±5.05)D,角膜散光变化值分别为(0.19±2.87)、(-0.78±2.84)和(-2.44±3.77)D,重度圆锥角膜组患者戴镜后末次随访时角膜曲率和角膜散光值的进展最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圆锥角膜组、中度圆锥角膜组和重度圆锥角膜组患眼不同区域指数变化值(ΔDSI)分别为-0.33±1.64、0.14±3.01和-2.11±4.28,中央/周围指数变化值(ΔCSI)分别为-0.41±1.07、0.03±2.22和-2.49±4.15,角膜屈折力标准偏差变化值(ΔSDP)分别为-0.43±0.64、-0.02±0.89和-1.67±1.68,圆锥角膜预测指数变化值(ΔKPI)分别为0.00±0.07、0.03±0.09和-0.05±0.11,重度圆锥角膜组患者戴镜后末次随访时角膜表面参数值降低幅度均大于轻度圆锥角膜组和中度圆锥角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访期间12眼出现轻度的结膜炎症状和点状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占5.5%。 结论RGPCL长期配戴可改善圆锥角膜患者视力并延缓角膜曲率的增加,且不增加角膜感染的风险,对于不同程度圆锥角膜的矫正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角膜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fort-Kone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治圆锥角膜 被引量:5
3
作者 韦伟 杨晓钊 +1 位作者 张长宁 朱秀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comfort-kone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控制圆锥角膜发展的效果。方法 52例(94眼)患者采用"三点接触法"配戴comfort-kone RGPCL,分析对比配戴后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参数及泪液情况的变... 目的观察comfort-kone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控制圆锥角膜发展的效果。方法 52例(94眼)患者采用"三点接触法"配戴comfort-kone RGPCL,分析对比配戴后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参数及泪液情况的变化,评价RGPCL控制圆锥角膜发展的临床效果。结果配戴RGPCL后最佳矫正视力0.83±0.24,与配戴前最佳矫正视力0.58±0.35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8.87,P=0.00);RGPCL矫正视力与配戴眼屈光度和角膜曲率半径呈显著相关(P=0.001、0.000),与角膜散光度无显著相关性(P=0.081)。随访期间RGPCL矫正视力稳定,角膜健康状况良好;患者主观适应时间为(11.13±9.10)d;长期配戴后基础泪液分泌量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867,P=0.007)。结论 Comfort-Kone RGPCL能够显著提高圆锥角膜患者的视觉质量,长时间配戴安全、稳定,有效地控制了圆锥角膜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性角膜接触镜 圆锥角膜 泪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矫正中低度近视对人眼单色光波前像差和对比度视力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常枫 沈政伟 +2 位作者 陈云辉 李梅 周和政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8-571,共4页
背景硬性透氧性(RGP)角膜接触镜作为一种新兴的矫正屈光不正的方法已广泛使用,但是否会引起眼球光学系统的改变从而对视觉质量产生影响尚不确定。目的评价和比较采用RGP角膜接触镜矫正与采用框架眼镜矫正后中低度近视眼视觉质量改善... 背景硬性透氧性(RGP)角膜接触镜作为一种新兴的矫正屈光不正的方法已广泛使用,但是否会引起眼球光学系统的改变从而对视觉质量产生影响尚不确定。目的评价和比较采用RGP角膜接触镜矫正与采用框架眼镜矫正后中低度近视眼视觉质量改善的效果。方法纳入35例68眼中低度近视患者,比较配戴框架眼镜和配戴RGP角膜接触镜3个月后受试眼的波阵面像差和明环境、暗环境中不同对比度(10%、30%、40%、52%、76%、92%)下视力的差异。结果受试眼配戴RGP角膜接触镜后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1.26+_0.03,优于配戴框架眼镜的0.94±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66,P=0.000)。受试眼配戴RGP角膜接触镜后的总高阶像差较配戴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3,P=0.000),其中以3~4阶像差下降为主(RMS3:t=4.656,P=0.000;RMS4:t=3.929,P=0.000),而RGP角膜接触镜配戴前后受试眼5~6阶像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MS5:t=1.766,P=0.083;RMS6:t=1.150,P=0.256)。在明环境、暗环境中,受试眼在不同对比度下配戴RGP角膜接触镜的视力均明显好于配戴框架眼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随着视标对比度的下降,视力随之下降,但在相同矫正方式和对比度下,受试眼在明环境下与暗环境下的视力值均非常接近。结论中低度近视患者配戴RGP角膜接触镜的视觉质量好于配戴框架眼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 近视 波阵面像差 对比度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青少年近视发展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彬彬 吕勇 +1 位作者 闫磐石 吕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对青少年近视发展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外数据库及网络相关资源,获得有关RGPCL和框架眼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临床试验研究资料,进行Meta分析,得到合并的加权均数差及其95%CI。结果:共纳入文献9篇,... 目的: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对青少年近视发展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外数据库及网络相关资源,获得有关RGPCL和框架眼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临床试验研究资料,进行Meta分析,得到合并的加权均数差及其95%CI。结果:共纳入文献9篇,RGPCL组的等效球镜增加值、眼轴增长值及角膜变平屈折力减少值分别是框架眼镜组的-0.68(95%CI=-1.14^-0.21)、-0.18(95%CI=-0.31^-0.06)和0.21(95%CI=0.14~0.28)倍标准差。结论:RGPCL是延缓青少年近视发展的有益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接触镜 硬性透气性 META分析 青少年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ric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33例高度散光眼的视力矫正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唐凯 司俊康 +3 位作者 杜宇翔 吴建峰 周蒙蒙 毕宏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37-939,949,共4页
目的评估Toric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对高度散光眼的视力矫正作用。方法收集高度散光患者33例(62眼),单纯角膜散光或眼内散光〈1.00 DC验配后环曲面RGPCL,眼内散光≥1.00 DC验配双环曲面RG... 目的评估Toric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对高度散光眼的视力矫正作用。方法收集高度散光患者33例(62眼),单纯角膜散光或眼内散光〈1.00 DC验配后环曲面RGPCL,眼内散光≥1.00 DC验配双环曲面RGPCL。对高度散光眼配戴框架镜及Toric RGPCL的视力矫正效果进行比较;对〉2.00~4.00 DC、〉4.00 DC散光眼配戴Toric RGPCL相对框架镜的矫正幅度进行比较;对伴有高度近远视、低中度近远视的散光眼配戴Toric RGPCL的视力矫正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53眼验配后环曲面RGPCL,相对裸眼视力提高0.67±0.24,9眼验配双环曲面RGPCL,相对裸眼视力提高0.50±0.24,两种Toric RGPCL对视力的矫正作用均明显优于框架镜(t=9.21,P=0.00;t=6.49,P=0.00);〉2.00~4.00 DC、〉4.00 DC散光眼配戴Toric RGPCL后相对框架镜矫正视力分别提高0.17±0.15、0.26±0.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P=0.016);伴有不同球镜度数的高度散光眼配戴Toric RGPCL后,视力矫正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P〉0.05)。结论 Toric RGPCL对高度散光眼有理想的矫正效果,且对于〉4.00 DC散光眼矫正效果更佳,其对散光的矫正作用与球镜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ric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高度散光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ULUS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的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矫治圆锥角膜的验配 被引量:3
7
作者 常枫 沈政伟 +2 位作者 陈云辉 何灿 周和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67-669,共3页
目的观察OCULUS角膜地形图相关参数引导下的圆锥角膜患者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的验配。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来我院验配RGPCL的26例(40眼)圆锥角膜患者,根据角膜地形图测得的... 目的观察OCULUS角膜地形图相关参数引导下的圆锥角膜患者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的验配。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来我院验配RGPCL的26例(40眼)圆锥角膜患者,根据角膜地形图测得的曲率值选择试戴片并配戴评估确定处方。圆锥角膜患者平均近视度数和散光度数分别为(-7.12±6.12)D和(-3.28±1.57)D。定期复查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眼部健康和主觉症状。所有患者随访6~29个月。结果所有患者RGPCL平均基弧为(7.40±0.45)mm,平均直径为(9.12±0.24)mm,平均屈光度为(-7.10±3.30)D。最佳矫正视力≤4.5,戴框架眼镜者15眼,戴RGPCL者3眼;最佳矫正视力为4.6~4.9,戴框架眼镜者17眼,戴RGPCL者10眼;矫正视力≥5.0,戴框架镜者为4眼,戴RGPCL者为27眼。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戴RGPCL好于戴框架眼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角膜地形图陡峭曲率值未变者32眼,增加者3眼,减少者5眼。随访中6眼因镜片丢失、2眼因镜片破损而重新定片。所有眼未发现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利用OCULUS角膜地形图提供的相关参数对圆锥角膜患者进行RGPCL验配,明显提高验配效率;配戴RGPCL后患者的矫正视力改善显著,并有较高的舒适性和镜片稳定性,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 圆锥角膜 角膜地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K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在圆锥角膜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丁辉 钟兴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49-852,共4页
目的探讨HL-K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在圆锥角膜矫治中的有效性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圆锥角膜患者验配HL-K RGPCL 86例(143眼),按相关标准分为轻度组(18眼)、中度组(73眼)、重度组(34眼... 目的探讨HL-K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在圆锥角膜矫治中的有效性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圆锥角膜患者验配HL-K RGPCL 86例(143眼),按相关标准分为轻度组(18眼)、中度组(73眼)、重度组(34眼)和极重度组(18眼)。评估镜片配适状态,比较各组内框架眼镜和HL-K RGPCL最佳矫正视力,并根据角膜曲率等因素分析各组内验配指导性指标与HL-K RGPCL基弧的关联。结果各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比较,轻度组(P=0.004)、中度组(P<0.001)、重度组(P<0.001)和极重度组(P<0.001)HL-K RGPCL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框架眼镜。框架眼镜等效球镜度低于中度组(P=0.043)和重度组(P=0.006)HL-K RGPCL屈光度。HL-K RGPCL基弧K值为(50.52±5.64)D,HL-K RGPCL基弧与角膜曲率的多项参数具有相关性,其中轻度组HL-K RGPCL基弧与角膜曲率陡K值具有正相关性(P<0.001),中、重和极重度组HL-K RGPCL基弧与角膜曲率平均K值及起始试戴基弧Rm-0.2mm相对应K值正相关性最强:中度组(r=0.798,P<0.001;r=0.798,P<0.001),重度组(r=0.745,P<0.001;r=0.745,P<0.001),极重度组(r=0.616,P=0.007;r=0.617,P=0.006)。结论圆锥角膜患者配戴HL-K RGPCL可以获得满意的矫正视力,依据病变程度通过配适评估对相应指标动态调整以确定HL-K RGPCL基弧的过程,有利于提高长期配戴镜片安全性,提高验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HL-K RGPCL 圆锥角膜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青少年复杂性屈光不正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昌凡 夏明传 +1 位作者 郎平 戴巧云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1期850-851,共2页
目的观察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矫正青少年复杂性屈光不正的效果。方法对37例70眼7~18岁青少年出现的复杂性屈光不正给予验配RGP,并观察配戴患者的依从性,并矫正视力。其中,屈光参差10例,高散... 目的观察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矫正青少年复杂性屈光不正的效果。方法对37例70眼7~18岁青少年出现的复杂性屈光不正给予验配RGP,并观察配戴患者的依从性,并矫正视力。其中,屈光参差10例,高散光10例,高度近视9例,近视发展较快6例,圆锥角膜2例。结果RGP矫正视力0.88±0.20与框架眼镜矫正视力0.77±0.27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RGP镜片能有效提高特殊屈光不正患者的矫正视力,促进青少年视觉功能发育;同时具有较好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青少年 屈光不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材料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表面细菌黏附能力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英明 钱雪峰 +4 位作者 张晓峰 夏蔚 钟蕾 孙正太 夏静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17-721,共5页
背景角膜接触镜的佩戴可能会增加角膜感染的机会,一些研究认为角膜接触镜材料的透氧性与角膜感染的发生有关。目的比较用于制作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CL)的材料,如氟硅丙烯酸酯A(XO)、氟硅丙烯酸酯B(EO)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背景角膜接触镜的佩戴可能会增加角膜感染的机会,一些研究认为角膜接触镜材料的透氧性与角膜感染的发生有关。目的比较用于制作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CL)的材料,如氟硅丙烯酸酯A(XO)、氟硅丙烯酸酯B(EO)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黏附情况。方法分别将3种RGP—CL镜片材料置于3种细菌悬液中培养24h,采用MTT比色法、旋涡震荡菌落计数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比较3种材料表面黏附细菌的能力。结果MTT比色法结果显示,XO制镜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黏附能力(A值)明显低于EO材料和PMMA材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7.379、8.207,P〈0.01),但EO材料与PMMA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能力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828,P〉0.05);XO材料及EO材料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的黏附能力低于PMMA材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4.000、12.800,P〈0.01),而XO材料与EO材料间表皮葡萄球菌黏附能力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200,P〉0.05);3种材料对铜绿假单胞杆菌的黏附能力(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55,P=0.138)。旋涡震荡菌落计数法结果显示,XO、EO、PMMA材料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黏附数量分别为(37.9±1.5)x10^6、(49.9±2.2)x10^6、(67.4±1.6)×10^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6.240,P=0.000),EO材料、PMMA材料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计数明显高于XO材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XO、EO、PMMA材料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的黏附数量分别为(7.94-1.3)×10。、(10.5±1.5)×10。、(11.2±1.2)×10。个,XO材料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的黏附数量明显低于PMMA材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060,P〈0.05),XO材料与EO材料、EO材料与PMMA材料之间表皮葡萄球菌黏附数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3.290、1.770,P〉0.05)。3种材料表面铜绿假单胞杆菌的黏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2,P=0.799)。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XO材料和EO材料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黏附呈散在性分布,而PMMA材料表面这两种细菌黏附形成“网状”外观,3种镜片材料表面铜绿假单胞杆菌形态无明显差别。结论PMMA材料表面细菌的黏附能力强于XO材料和EO材料,RGP—CL的透氧性对镜片表面细菌黏附的能力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角膜接触镜 硬性透氧性 MTT比色法 旋涡震荡菌落计数法 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戴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后结膜表面细胞变化
11
作者 石迎辉 覃建 +1 位作者 吕雪芳 孙声桃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8-480,共3页
目的研究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对结膜表面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验配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的屈光不正患者30例60眼,根据屈光度、角膜曲率和配适情况,选择适合的镜片。于戴镜前及戴镜后6个月、1a分别进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显微镜下观察... 目的研究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对结膜表面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验配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的屈光不正患者30例60眼,根据屈光度、角膜曲率和配适情况,选择适合的镜片。于戴镜前及戴镜后6个月、1a分别进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显微镜下观察结膜上皮细胞、杯状细胞,并对其进行分级,计数100倍条件下,7.20mm×5.35mm范围内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结果配戴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前下睑结膜上皮细胞(318.5±155.4)个,下睑结膜杯状细胞(13.6±6.8)个,球结膜上皮细胞(244.1±110.9)个,杯状细胞(15.2±5.7)个;6个月后下睑结膜上皮细胞(305.6±79.9)个,杯状细胞(13.2±6.6)个,球结膜上皮细胞(226.7±86.3)个,球结膜杯状细胞(15.1±5.5)个;1a后下睑结膜上皮细胞(272.9±86.4)个,下睑结膜杯状细胞(12.3±5.9)个,球结膜上皮细胞(228.5±155.4)个,球结膜杯状细胞(14.3±6.6)个。戴镜后6个月、1a,下睑结膜及球结膜上皮细胞、杯状细胞密度与配戴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后1a,CIC分级与戴镜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戴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对下睑结膜及球结膜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 屈光不正 印迹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应用于5例婴幼儿白内障术后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周超 闫斌娴 +1 位作者 陈利 霍姝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490-2494,F0003,共6页
目的总结婴幼儿白内障术后验配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验配方法。方法对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至本院就诊的5名婴幼儿白内障患者共6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白内障摘... 目的总结婴幼儿白内障术后验配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验配方法。方法对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至本院就诊的5名婴幼儿白内障患者共6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白内障摘除术后验配RGP,随访6个月。评估RGP更换周期和掉片情况,检测眼球震颤、视力等视功能指标,总结讨论镜片使用的诊治经验以及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所有患者在配戴期间眼表情况健康;1例弃戴;掉片和换片周期为2.4~5.4个月/片;掉片频率1~3次/年;镜片移位频率3~4次/d;眼球震颤戴镜前为0~23次/min,随访后期眼球震颤基本消失;视力分别恢复至0.5(病例1戴镜,视动性眼球震颤仪)及0.2~0.67(戴镜后24周,自制近用单个视力卡)。结论RGP是一种安全且有效改善婴幼儿白内障术后视功能的方法,可进一步推广普及。提高验配技术、优化检测方法以及加强随访教育可提高RGP的临床效果,降低使用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白内障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法对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试戴片的灭菌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利 刘波 +3 位作者 杨微 宋利兵 何敏 霍姝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275-1279,共5页
目的对比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法与传统镜片消毒方法对硬性角膜接触镜试戴片的消毒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8月来我院验配硬性角膜接触镜患者使用后的试戴片90片。根据镜片消毒方式分为3组,A组采用改良后的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法(30... 目的对比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法与传统镜片消毒方法对硬性角膜接触镜试戴片的消毒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8月来我院验配硬性角膜接触镜患者使用后的试戴片90片。根据镜片消毒方式分为3组,A组采用改良后的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法(30片),B组采用传统护理液消毒(30片),C组采用高分子材料注塑制成的抗菌镜盒消毒(30片)。采用美国赛默飞Versa TREK 528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检测试戴片保存液,共培养5 d,评估镜片消毒效果,每月检测1次,连续检测3个月。裂隙灯检查眼表情况,问卷调查评估试戴后舒适度。结果A组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灭菌效果100.0%;B组2次培养出现异常菌群,灭菌效果97.7%;C组1次培养出现异常菌群,灭菌效果98.9%。3种消毒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健康检查与舒适度问卷调查显示3组消毒方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法对硬性角膜接触镜试戴片消毒彻底,不仅可保障患者的安全,而且流程简洁,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法 硬性角膜接触镜试戴片 灭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性高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光密度的影响
14
作者 杨丽媛 杨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86-789,共4页
目的探讨硬性高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对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光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6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眼视光学中心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45例(45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msler-Krumeich圆锥角膜分级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级和分组。4... 目的探讨硬性高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对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光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6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眼视光学中心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45例(45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msler-Krumeich圆锥角膜分级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级和分组。45例圆锥角膜患者中轻度(Ⅰ级)组15例(15眼)、中度(Ⅱ级)组15例(15眼)、重度(Ⅲ/Ⅳ级)组15例(15眼)。三组患者戴镜前及戴镜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行常规视力、裂隙灯检查。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患者角膜最大曲率(K m)、最薄点角膜厚度(TCT)、角膜后表面高度(PCE)以及角膜光密度。角膜光密度主要分析角膜12 mm直径范围内的数值,以角膜顶点为中心,分别测量0~2 mm、>2~6 mm、>6~12 mm和整体0~12 mm范围内的角膜光密度。并根据角膜厚度将角膜分为3层,记录角膜前层(120μm)、后层(60μm)、中层(前后层之间厚度)和全层的角膜光密度。对比三组患者戴镜前后角膜光密度的差异,分析其变化与K m、TCT、PCE的相关性。结果戴镜前三组患者之间K m、TCT和PC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K m和PCE大于轻度组,TCT小于轻度组(均为P<0.05)。轻度组和中度组圆锥角膜患者不同直径范围内前层、中层、后层和全层的角膜光密度在戴镜后与戴镜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重度组圆锥角膜患者在戴镜后6个月0~2 mm、>2~6 mm直径范围内前层、中层和全层角膜光密度较戴镜前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圆锥角膜患者0~2 mm前层角膜光密度变化(戴镜后12个月与戴镜前的差值)与戴镜前K m呈正相关(r=0.405,P=0.03)。0~2 mm、>2~6 mm前层角膜光密度变化与戴镜前PCE呈正相关(r=0.323,P=0.02;r=0.203,P=0.01)。0~2 mm、>2~6 mm前层角膜光密度变化与戴镜前TCT呈负相关(r=-0.168,P=0.03;r=-0.207,P=0.04)。其余不同深度直径范围内角膜光密度的变化与K m、PCE和TCT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圆锥角膜患者长期配戴RGP后角膜光密度相对稳定,角膜透明度未有明显下降,RGP是矫治圆锥角膜患者安全且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硬性高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角膜光密度 透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控制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振华 刘建国 +1 位作者 艾雅青 李玉海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S1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对高度近视的控制作用及其并发症发生的临床对比分析研究.方法:随机分组2012年12月~2015年3月我院眼科接诊的220例高度近视的青少年患者,对照组仅佩戴框架眼镜,观察组在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日间佩戴框架眼... 目的:探讨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对高度近视的控制作用及其并发症发生的临床对比分析研究.方法:随机分组2012年12月~2015年3月我院眼科接诊的220例高度近视的青少年患者,对照组仅佩戴框架眼镜,观察组在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日间佩戴框架眼镜.观察治疗前后四个不同时间分期内,两组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厚度的变化,并比较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裸眼视力呈逐步上升趋势,对照组裸眼视力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裸眼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屈光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屈光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屈光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眼轴长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眼轴长度较治疗前比较明显延长,且均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厚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中应用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控制近视发展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其安全性适于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 高度近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接触镜对泪液渗透压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石迎辉 王丽娅 陈慷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4-565,共2页
关键词 硬性角膜接触镜 渗透压 泪液 亲水性角膜接触镜 干眼症状 角膜接触镜 诊断指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角膜接触镜对人眼Zernike像差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保金华 贺极苍 +1 位作者 毛欣杰 吕帆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2-487,共6页
背景 以往研究分析了角膜接触镜配戴产生的像差变化,但这些变化发生的机制仍不明确.完整理解镜-眼系统引起的波前像差变化原因是进一步改良角膜接触镜的设计、提高视觉矫正质量的基础.目的 通过分析近视患者配戴角膜接触镜状态下的Zern... 背景 以往研究分析了角膜接触镜配戴产生的像差变化,但这些变化发生的机制仍不明确.完整理解镜-眼系统引起的波前像差变化原因是进一步改良角膜接触镜的设计、提高视觉矫正质量的基础.目的 通过分析近视患者配戴角膜接触镜状态下的Zernike像差,研究角膜接触镜对人眼光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纳入双眼为近视状态的26例志愿者52眼,等效球镜屈光力为-1.75~-8.50 D,使用WASCA波前像差分析仪分别测量受试眼在未矫正状态、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CL)状态及软性角膜接触镜(Soft-CL)状态的人眼像差.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3种状态下人眼波前像差及Zernike系数间的差异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受试眼未矫正状态下各像差与RGP-CL矫正状态或Soft-CL矫正状态下像差变化的关系、未矫正状态下各像差与RGP-CL矫正状态或Soft-CL矫正状态下双眼像差的关系及3种状态下双眼间像差变化的关系. 结果 在未矫正状态、RGP-CL矫正状态下及Soft-CL矫正状态下整眼像差的均方根值(RMS)分别为(0.71±0.30)、(0.54±0.19)、(0.74±0.32) μ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58,P<0.001).RGP-CL矫正状态下的整眼像差RMS明显低于未矫正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6,P=0.008),Soft-CL矫正状态下的整眼像差RMS与未矫正状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1,P=0.531),RGP-CL矫正状态下的整眼像差RMS显著低于Soft-CL矫正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8,P=0.001).未矫正状态、RGP-CL矫正状态及Soft-CL矫正状态下的3~7阶高阶像差RMS分别为(0.34±0.12)、(0.28±0.12)、(0.40±0.1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81,P<0.001).与未矫正状态相比,RGP-CL矫正状态下的高阶像差RMS略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7,P=0.053),Soft-CL矫正状态下的高阶像差RMS明显高于未矫正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1,P=0.041);RGP-CL矫正状态下的高阶像差RMS显著低于Soft-CL矫正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6,P<0.001).与未矫正状态相比,RGP-CL矫正状态的主轴散光(C5)和球差(C12)、Soft-CL矫正状态的球差(C12)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矫正状态相比,RGP-CL矫正的三叶草像差(C6)、垂直彗差(C7)和四叶草像差(CL0)的平均绝对值显著降低,而Soft-CL矫正状态垂直彗差(C7)的平均绝对值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矫正状态与RGP-CL矫正状态下球差(C12)的正相关性最显著(r=0.763,P<0.001),与Soft-CL矫正状态下二阶散光(C11)的相关性最低(r=0.469,P<0.001). 结论 RGP-CL配戴和Soft-CL配戴与角膜产生的相互作用不同,因此对人眼像差结构的影响不同.RGP-CL矫正可能基于对角膜表面形态的影响而减弱了双眼像差的双侧对称性,因此对人眼像差的改变最大,而Soft-CL矫正改变了人眼的高阶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像差 Zernike像差 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 软性角膜接触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锥角膜患者验配RGP便捷方法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秀红 段素芳 +3 位作者 吕勇 符爱存 尚丽娜 朱豫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53-856,共4页
目的通过了解硬性高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rneal contact lens,RGP)度数(degree of rigid gas permeable corneal contact lens,RGPD)与主觉验光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 degree,SSED)之间关系,RGP最佳矫正视... 目的通过了解硬性高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rneal contact lens,RGP)度数(degree of rigid gas permeable corneal contact lens,RGPD)与主觉验光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 degree,SSED)之间关系,RGP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of rigid gas permeable corneal contact lens,RGPVA)与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主觉验光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of subjective refraction,SBCVA)之间关系,探讨圆锥角膜患者验配RGP便捷方法,观察RGP矫治圆锥角膜患者的疗效、安全性、舒适度及并发症。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5年5月我院圆锥角膜患者64例(102眼),记录UCVA、主觉验光结果及其SSED、RGPVA、RGPD及定期复查情况。为探讨RGPD、RGPVA与SSED、SBCVA间大小及关系,分别把圆锥角膜102眼作为一组(A)及以散光度数2.0 CD、3.0 CD、4.0 CD、5.0 CD、6.0 CD为界分别把102眼分为两组,即(B1、B2)、(C1、C2)、(D1、D2)、(E1、E2)、(F1、F2)来研究。结果相关性分析:除F2组外,其他各组RGPD与SSED均呈正相关(均为P<0.01);除E2、F2组外,其他各组RGPVA与SBCVA均呈正相关(均为P<0.01);所有组RGPVA与UCVA间均无相关性(均为P>0.01)。差异分析:除D2、E2、F2组外,其他各组RGPD与SSED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组RGPVA较UCVA、SBCVA均有明显提高(均为P<0.05)。随访期间RGP配戴者无明显不适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圆锥角膜患者其主觉验光度数和视力可为RGP验配提供重要参考,使RGP验配更快捷,但随着散光度数的增加,此参考价值减小。圆锥角膜患者配戴RGP后能达到更好的矫正视力,并有较高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硬性高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等效球镜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重度圆锥角膜患者巩膜镜试戴效果评估 被引量:1
19
作者 范棋 杨凯丽 任胜卫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79-1186,共8页
目的比较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CL)和巩膜镜在中重度圆锥角膜患者中的试戴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圆锥角膜门诊就诊的患者42例52眼。依据陡峭角膜曲率(Ks)值将圆锥角膜分为中度组(48 D... 目的比较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CL)和巩膜镜在中重度圆锥角膜患者中的试戴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圆锥角膜门诊就诊的患者42例52眼。依据陡峭角膜曲率(Ks)值将圆锥角膜分为中度组(48 D≤Ks<55 D)28眼和重度组(Ks≥55 D)24眼。对所有眼分别规范试戴RGPCL和巩膜镜,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荧光素染色观察及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观察镜片中央和旁中央与角膜之间的距离、镜片中央定位、活动度及周边配适情况;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视力)以及戴镜舒适度、湿润度及视觉清晰度评分。比较同一患者试戴RGPCL和巩膜镜后BCVA、舒适度、湿润度和视觉清晰度评分差异及中度和重度圆锥角膜组间患者BCVA、舒适度、湿润度、视觉清晰度评分和改善值差异。结果所有患者试戴RGPCL后平均BCVA为0.19(0.10,0.30),舒适度、湿润度和视觉清晰度评分分别为5.5(3.0,7.0)、7.0(5.0,8.0)和7.0(4.0,8.0)分。试戴巩膜镜后BCVA为0.10(0.00,0.10),其舒适度、湿润度和视觉清晰度评分分别为8.0(8.0,9.0)、8.0(8.0,9.0)和8.0(6.0,9.0)分。与试戴RGPCL比较,患者试戴巩膜镜后BCVA、舒适度、湿润度和视觉清晰度评分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887、-6.064、-5.705、-5.516,均P<0.001)。试戴巩膜镜后BCVA与Kmax呈中等强度正相关(r_(s)=0.519,P<0.001),与TCT呈中等强度负相关(r_(s)=-0.535,P<0.001)。试戴巩膜镜的清晰度评分与TCT呈中等强度正相关(r_(s)=0.303,P=0.029)。中度和重度亚组分析中,试戴巩膜镜后BCVA优于RGPCL配适,舒适度、湿润度和视觉清晰度评分高于RGPC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中度组比较,重度组清晰度评分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00,P=0.002)。结论中重度圆锥角膜患者试戴RGPCL提高BCVA的水平有限,试戴巩膜镜在提高患者BCVA的同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舒适度、湿润度和视觉清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治疗 视力 巩膜镜 硬性透气性接触镜 清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镜矫正屈光不正的安全性
20
作者 闻郁 刘东伟 陶黎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9-723,共5页
目的 探讨硬性巩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不正方面的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96例(192眼)近视患者(度数-20.00~0 D,散光度数0~3.50 D)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配戴硬性巩膜接触镜)和对照组[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RGP)],每组48例,分别于戴... 目的 探讨硬性巩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不正方面的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96例(192眼)近视患者(度数-20.00~0 D,散光度数0~3.50 D)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配戴硬性巩膜接触镜)和对照组[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RGP)],每组48例,分别于戴镜前、戴镜当天、戴镜后1周、戴镜后1个月及戴镜后3个月时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眼部相关参数指标[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泪膜破裂时间(BUT)、眼压、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膜充血及睫状充血评分],观察是否出现眼部异常改变。结果 戴镜前至戴镜3个月期间,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1.00;戴镜后3个月时,与戴镜前比较,试验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轻微下降,六角形细胞比率轻微上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前及戴镜后3个月时,试验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比率均较对照组稍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前、戴镜当天、戴镜后1周、戴镜后1个月及戴镜后3个月时,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BU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前、戴镜当天、戴镜后1周、戴镜后1个月及戴镜后3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前及戴镜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角膜荧光染色评级、结膜充血及睫状充血评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后3个月时,试验组患者均未出现结膜及角膜水肿等异常改变。结论 硬性巩膜接触镜与RGP具有一致的安全性与矫正屈光不正的有效性,值得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性巩膜接触镜 硬性角膜接触镜 屈光不正 安全性 眼表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