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时间尺度下考虑源-荷协同降碳的综合能源系统分布鲁棒低碳调度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茂 朱一丹 +4 位作者 于欣楠 苏欣 王宇鑫 王金鑫 刘俊良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2,共9页
为了降低综合能源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水平,并考虑源-荷不确定性对调度结果的影响,提出多时间尺度下考虑源-荷协同降碳的综合能源系统分布鲁棒低碳调度策略。在考虑氢能的储液式碳捕集电厂中加入余热发电装置,建立碳捕集与封存-电制... 为了降低综合能源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水平,并考虑源-荷不确定性对调度结果的影响,提出多时间尺度下考虑源-荷协同降碳的综合能源系统分布鲁棒低碳调度策略。在考虑氢能的储液式碳捕集电厂中加入余热发电装置,建立碳捕集与封存-电制氢-有机朗肯循环模型。在荷侧引入综合需求响应,构建源-荷协同降碳机制,结合荷侧的“削峰填谷”进一步降低系统的碳排放。为了减少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对系统的影响,提出日前-日内多时间尺度滚动优化策略,日前阶段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分布鲁棒优化模型;日内阶段基于日前调度结果,通过短时间尺度滚动优化降低功率波动的影响。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和策略可以很好地实现系统低碳性和经济性的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系统 -荷协同降碳 碳捕集电厂 分布鲁棒优化 电制氢 多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柔性负荷的新型电力系统源荷日前-日内低碳优化调度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若琼 司宇杰 +1 位作者 杨承辰 李欣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9,共14页
柔性负荷参与新型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对于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具有显著作用,但目前柔性负荷潜力尚未充分挖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源荷预测的日前-日内优化调度方法。首先,采用麻雀搜索算法优化卷积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sparrow ... 柔性负荷参与新型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对于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具有显著作用,但目前柔性负荷潜力尚未充分挖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源荷预测的日前-日内优化调度方法。首先,采用麻雀搜索算法优化卷积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sparrow search algorithm is used to optimize the convolutional long-term and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SSA-CNN-LSTM)对新能源和负荷进行日前和日内功率预测;其次,根据柔性负荷的特性和需求响应灵活性,将负荷分为可平移、可转移和可削减负荷等不同类型,以考虑阶梯式碳交易成本的系统运行成本和污染气体排放最优为目标构建源荷互动的日前-日内两阶段低碳环境经济调度模型;最后,利用改进多目标灰狼算法(multi-objective grey wolf algorithm,MOGWO)对模型进行求解。算例分析表明,通过对柔性负荷分类参与调度较传统方式总成本降低8.6%、污染物排放减少4.1%、新能源消纳能力提高4.2%,在多时间尺度内显著降低新能源和负荷响应的不确定性并提高新型电力系统的低碳环境经济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负荷 新型电力系统 -荷多时间尺度 低碳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模式搜索算法的微尺度管控区域大气污染物PM2.5溯源 被引量:1
3
作者 董红召 金灿 +2 位作者 唐伟 佘翊妮 林盈盈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6-1304,共9页
针对微尺度管控区域可能发生的大气污染提出有效的靶向诊断方法-结合高斯烟羽模型和遗传-模式搜索算法的大气污染物分布式溯源方法.将污染源反算模型得到的污染物理论质量浓度与传感器网络观测值的数据对应关系作为目标函数,使用模式搜... 针对微尺度管控区域可能发生的大气污染提出有效的靶向诊断方法-结合高斯烟羽模型和遗传-模式搜索算法的大气污染物分布式溯源方法.将污染源反算模型得到的污染物理论质量浓度与传感器网络观测值的数据对应关系作为目标函数,使用模式搜索算法嵌入遗传算法加快反算模型的搜索过程,反算得到污染源强度和位置.依托杭州市亚运板球场馆大气感知器网络进行实验验证,监测2021年10月PM2.5质量浓度、气象数据,对所提出的混合式大气污染溯源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改进遗传-模式搜索算法对于多维变量的搜索效果较好,能快速精准地反算污染源的位置和强度,可以为微尺度管控区域突发性气体污染防治提供应急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反算 遗传-模式搜索算法 高斯烟羽模型 尺度管控 颗粒物污染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供需灵活性量化的源-荷-储多时间尺度协同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粟世玮 易成鸣 +3 位作者 谭东红 李欣 柴华瑞 林剑波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78-186,共9页
风电、光伏类新能源出力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且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增高,系统灵活性需求也激增。在此背景下,考虑源-荷-储灵活性资源互动,对新能源高渗透系统源-荷-储协同运行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引入向上、向下裕度量化系统灵活性,并利... 风电、光伏类新能源出力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且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增高,系统灵活性需求也激增。在此背景下,考虑源-荷-储灵活性资源互动,对新能源高渗透系统源-荷-储协同运行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引入向上、向下裕度量化系统灵活性,并利用灵活性供需平衡机理动态评估灵活性需求;其次,提出一种考虑供需灵活性的多时间尺度协同运行方法,构建典型周、典型日、典型时段运行模拟模型,并将碳交易收益和灵活性不足惩罚成本纳入优化目标,考虑调峰需求和爬坡容量对典型时段灵活性的影响,采用多级优化、逐级细化的思路求解模型。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在保障系统环保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上,提升了系统各个时间尺度上的灵活性容量,可以促进系统新能源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高渗透系统 灵活性量化 --储协同 灵活性资互动 多时间尺度 优化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尺度岩相组合的陆相页岩源-储耦合机理探讨——以四川盆地侏罗系页岩层段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胡宗全 刘忠宝 +1 位作者 李倩文 吴舟凡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3-909,共17页
中国陆相页岩层系沉积成因及岩相组合复杂多样,陆相页岩源、储特征及耦合机理研究薄弱。以四川盆地侏罗系页岩层段为研究对象,以岩石学、沉积学及非常规储层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岩矿、有机球化学及页岩储层表征等多种实验测试技... 中国陆相页岩层系沉积成因及岩相组合复杂多样,陆相页岩源、储特征及耦合机理研究薄弱。以四川盆地侏罗系页岩层段为研究对象,以岩石学、沉积学及非常规储层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岩矿、有机球化学及页岩储层表征等多种实验测试技术,开展了基于变尺度岩相组合的陆相页岩源-储耦合机理研究。提出了宏观与微观结合定岩相、变尺度分析定岩相组合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识别出陆源泥-砂沉积型、内源泥-灰沉积型和混源泥-砂-灰沉积型3种沉积成因岩相组合类型。研究发现:①页岩夹介壳灰岩或粉砂岩大尺度组合页岩段中可发育较多纹层-薄层状方解石介壳层或粉砂层,同一组合中不同尺度夹层类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②大尺度岩相组合中米级介壳灰岩或粉砂岩层储集物性较差,对油气储集贡献有限,而小尺度岩相组合中毫米级纹层与厘米级薄层状方解石介壳粒内孔较发育,且内部有暗色有机质充填,可为油气提供有效储集空间。建立了3种沉积成因岩相组合的源-储耦合发育模式,提出由陆源型—混源型—内源型沉积岩相组合,源(总有机碳含量TOC)-储(孔隙度)参数相关性依次变好,其相关性主要与热演化程度、有机显微组分及无机矿物差异密切相关。探讨了不同类型、不同尺度岩相组合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了从变尺度岩相组合角度认识陆相页岩油气源、储特征及耦合机理的必要性,旨在探索陆相页岩油气富集机理研究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气 尺度岩相组合 介壳灰岩 -储耦合 页岩储层 侏罗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低碳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多时间尺度源-荷互动优化调度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云鸷 刘吉臻 胡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4-98,共15页
为实现综合能源系统安全、灵活、低碳运行,提出一种计及低碳响应的源-荷互动优化调度策略,并在日前、日内等多时间尺度上进行研究。首先,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供能结构和多能互补关系,建立包含需求响应负荷和储能设备的混合能源集线器模型... 为实现综合能源系统安全、灵活、低碳运行,提出一种计及低碳响应的源-荷互动优化调度策略,并在日前、日内等多时间尺度上进行研究。首先,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供能结构和多能互补关系,建立包含需求响应负荷和储能设备的混合能源集线器模型;其次,制定面向约时、实时响应负荷的需求响应策略,通过源、荷两侧共享调度信息,实现基于低碳响应的源-荷互动;引入碳排放均摊成本,以经济性、碳排放、用户舒适度为优化目标进行日前优化调度,并基于日前计划开展日内滚动和日内实时调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充分挖掘源、荷两侧资源的调度潜力,缓解新能源消纳问题,为综合能源系统经济、低碳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系统 需求响应 低碳排放 优化调度 -荷互动 多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学“源-汇”理论的市域尺度生态功能分区——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 被引量:30
7
作者 张云路 李雄 田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5-72,共8页
市域尺度的生态功能分区对于市域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起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现阶段较为被动而静态的功能分区研究忽视了市域生态资源在城镇化发展中的剧烈变化。而景观生态学的"源-汇"概念和相关手段,将区域生态... 市域尺度的生态功能分区对于市域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起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现阶段较为被动而静态的功能分区研究忽视了市域生态资源在城镇化发展中的剧烈变化。而景观生态学的"源-汇"概念和相关手段,将区域生态功能空间格局与不断变化的生态过程之间建立了联系,在生态功能分区科学理性的研究实践中运用前景广阔。运用景观生态学"源-汇"理论,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通过对于研究区域中"源"景观的划分,设定不同景观要素的阻力值,构建基于"源"动态特征的最小累计阻力模型,计算得出阻力面。并进一步通过寻找阻力面突变点来确定分区阈值,最终确定通辽市域尺度生态功能的5大分区,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分区管控措施与指引。研究将市域生态要素在城市化下的动态演变与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有机关联并制定科学的分区策略,为市域生态空间的优化及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理论 景观生态学 市域尺度 生态功能分区 阻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不确定性的区域能源互联网源-荷-储协调优化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文博 李华东 +3 位作者 张鹏飞 赵光锋 王皓 艾芊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8,共8页
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为综合能源利用方式提出了新的思路。计及可再生能源出力和负荷预测不确定性,考虑区域内发电、储能、需求侧多种调度响应资源,采用多场景随机规划方法建立区域能源互联网的源-荷-储两阶段协调优化模型。日前考虑... 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为综合能源利用方式提出了新的思路。计及可再生能源出力和负荷预测不确定性,考虑区域内发电、储能、需求侧多种调度响应资源,采用多场景随机规划方法建立区域能源互联网的源-荷-储两阶段协调优化模型。日前考虑电价制定,以总社会福利最大为目标,确定第二天电价策略、需求侧响应情况及机组运行计划。日内以总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对日前机组运行计划进行修正。算例证明所提出模型及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发电侧与需求侧的响应特性,有效实现区域能源互联网系统的协调优化,保证系统的运行经济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能互联网 -- 多时间尺度 多场景随机规划 冷热电联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热网不同运行状态下灵活性供给能力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玉敏 尹延宾 +3 位作者 吉兴全 叶平峰 孙东磊 宋爱全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102,共15页
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高使得系统净负荷的波动问题日渐突出,对系统运行提出了更高的灵活性要求。为此,提出了一种计及热网不同运行状态下灵活性供给能力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策略。首先,针对风电和负荷的不确定性,基于区间优化思... 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高使得系统净负荷的波动问题日渐突出,对系统运行提出了更高的灵活性要求。为此,提出了一种计及热网不同运行状态下灵活性供给能力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策略。首先,针对风电和负荷的不确定性,基于区间优化思想确定系统次小时运行灵活性需求;其次,通过剖析热负荷和电净负荷的4种变化关系对系统运行灵活性的影响,并计及热网动态特性下的热电联产机组上/下行灵活性供给机理,推导不同运行状态下的热网灵活性供给模型;然后,明晰储能装置充电、放电、非充非放等运行状态以及能量限额特性,推导储能提供次小时运行灵活性的数学模型,确立综合能源系统小时尺度优化调度决策和次小时运行灵活性约束间的协调关系,从而构建计及源-网-储多环节运行灵活性的IES优化调度模型;最后,以综合能源E6-H8和E57-H16系统为例进行测试,验证了该模型可以通过优化储能及热网灵活性资源,有效提高系统运行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系统 -- 运行灵活性 优化调度 多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特性分布的储能电站接入的电网多时间尺度源储荷协调调度策略 被引量:48
10
作者 金力 房鑫炎 +2 位作者 蔡振华 陈东海 李亦凡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641-3648,共8页
为提高区域电网新能源消纳率,使电力系统运行成本最小,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提出考虑特性分布的储能电站接入的电网多时间尺度"源-储-荷"协调调度策略。综合储能电站、负荷侧各类需求响应资源的多时间尺度特性制定日前调... 为提高区域电网新能源消纳率,使电力系统运行成本最小,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提出考虑特性分布的储能电站接入的电网多时间尺度"源-储-荷"协调调度策略。综合储能电站、负荷侧各类需求响应资源的多时间尺度特性制定日前调度计划,并通过日内滚动与实时修正实现对预测数据更高精度的保证。以系统运行成本、弃风惩罚成本、失负荷惩罚成本为目标函数,建立多时间尺度调度模型。最后通过MATLAB平台调用商用软件包CPLEX完成混合整数规划优化,结果表明该调度策略可以达到系统运行成本最优,降低弃风率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源-储-荷"系统的新能源消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电站 多时间尺度 --荷”协调 CPLE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切变线暴雪中尺度分析及其涡源研究 被引量:69
11
作者 徐建芬 陶健红 夏建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7-197,共11页
利用天气图和T63资料分析 1 996年 1月中旬青海牧区降雪过程 ,指出这场暴雪是由于北支冷空气和南支暖湿气流结合形成具有中 α尺度结构的高原切变线引发的暴雪过程 ,其主要触发信号是切变线高层正变涡。诊断表明 ,对高层正变涡起主要贡... 利用天气图和T63资料分析 1 996年 1月中旬青海牧区降雪过程 ,指出这场暴雪是由于北支冷空气和南支暖湿气流结合形成具有中 α尺度结构的高原切变线引发的暴雪过程 ,其主要触发信号是切变线高层正变涡。诊断表明 ,对高层正变涡起主要贡献的是平流项和扭转项 ,此两项正贡献都与背景场上青藏高原南北两支西风急流适当配置相互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暴雪 -α尺度切变线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高山峡谷区水土保持典型对象标准样本构建方法研究与应用
12
作者 赵院 金平伟 +5 位作者 李浩 黄婷婷 姜学兵 史燕东 黄俊 张飞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7期55-59,I0007,共6页
针对西南高山峡谷区山高坡陡和传统地面监测方法存在的效率及精度不足问题,以提升水土保持对象的自动识别与提取精度、实现高山峡谷区水土保持关键要素快速监测为目的,基于多源遥感监测数据,以梯田、扰动图斑为研究对象样本,进行西南高... 针对西南高山峡谷区山高坡陡和传统地面监测方法存在的效率及精度不足问题,以提升水土保持对象的自动识别与提取精度、实现高山峡谷区水土保持关键要素快速监测为目的,基于多源遥感监测数据,以梯田、扰动图斑为研究对象样本,进行西南高山峡谷区水土保持典型对象样本库制作,开展了西南高山峡谷区水土保持典型对象标准样本构建方法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西南高山峡谷区梯田(坡式梯田、水平梯田)、扰动图斑(生产建设项目)标准样本数据集库(查询库)能够显著提升模型的训练效果和训练测试应用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对象 标准样本库 构建方法 多源-多尺度-多等级 西南高山峡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渐进式增长生成对抗网络的月度源荷场景生成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陈政翰 柳东歌 +3 位作者 黄津钜 韩晓男 高源 孙英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55-3964,I0016-I0019,共14页
月度场景生成是月度时序生产模拟、制定电量计划以及细化场景分析的基础。针对月度源荷场景建模通常面临的多元高维变量拟合困难、源-荷不确定性加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渐进式增长生成对抗网络的月度源荷场景生成新方法。对月度时序功... 月度场景生成是月度时序生产模拟、制定电量计划以及细化场景分析的基础。针对月度源荷场景建模通常面临的多元高维变量拟合困难、源-荷不确定性加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渐进式增长生成对抗网络的月度源荷场景生成新方法。对月度时序功率序列进行均值拆分处理,以得到多时间尺度功率序列,将源荷序列纵向拼接并结合多时间尺度特性设计相应的二维卷积结构;采用平滑渐进式增长方式及特殊训练策略,逐步生成多颗粒度的源荷场景;生成网络解构低维与高维特征,首先学习月、周下的日尺度特性,再逐渐拟合高维非线性特征,以生成小时级别的720月度场景。最后,基于实际风-光-荷数据集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月度源荷场景生成的有效性,可为月度调度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间尺度 月度场景生成 渐进式增长生成对抗网络 -荷不确定性 数据驱动 调度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玛纳斯河流域荒漠化监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艳 丁涛 +1 位作者 阮惠华 林娜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0年第1期81-84,共4页
利用遥感手段对玛纳斯河流域绿洲-荒漠带的荒漠化状况进行监测。利用不同时期TM数据,在小尺度上分析该区域2000~2008年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征;基于MODIS陆地遥感产品(NDVI、Albedo及LST),利用多源信息复合法计算荒漠化程度指数;基... 利用遥感手段对玛纳斯河流域绿洲-荒漠带的荒漠化状况进行监测。利用不同时期TM数据,在小尺度上分析该区域2000~2008年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征;基于MODIS陆地遥感产品(NDVI、Albedo及LST),利用多源信息复合法计算荒漠化程度指数;基于TM荒漠化监测结果对该指数进行分级处理,初步建立并验证基于MODIS数据的荒漠化监测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近10a来,绿洲外围荒漠化土地变化较小,大部分变化发生在绿洲内部,主要为局部荒漠化被开发或因盐碱化过重导致的撂荒;荒漠化监测评价模型对研究区荒漠化程度定量评价精度可达9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绿洲-荒漠带 TM影像 尺度 MODIS 多源信息复合法 荒漠化程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尺度不变特征转换的暂态稳定边界特征提取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高尚 刘道伟 +4 位作者 陈树勇 李柏青 杨红英 李宗翰 田一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84-94,共11页
临界暂态稳定的边界问题是评价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核心问题之一,准确刻画临界暂态稳定的边界特征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暂态稳定评估时,常常由于无法对电网临界状态给出准确判断,使安全评估存在模糊区域。为此... 临界暂态稳定的边界问题是评价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核心问题之一,准确刻画临界暂态稳定的边界特征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暂态稳定评估时,常常由于无法对电网临界状态给出准确判断,使安全评估存在模糊区域。为此该文采用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cale invariant featuretransform,SIFT)算法对临界暂态稳定展开边界特征的提取挖掘。首先基于暂态稳定单机模型及能量函数,直观刻画系统的临界暂态稳定状态;并在分析了"源-网"特征的相关性后,选取最能表征电网稳定状态且相互之间存在较为紧密联系的"源-网"状态量作为算法输入特征;接着利用SIFT算法,对"源-网"各状态量进行特征匹配,通过构造的匹配评估指标,对匹配结果进行精准量化;最后基于IEEE-39节点系统及河南电网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电网临界暂态稳定状态,支撑电网实现暂态稳定的精细化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临界暂态稳定 相关性 -网”特征匹配 尺度不变特征转换算法(SIFT) 匹配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