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一种机载多波段共光路望远光学系统
被引量:5
- 1
-
-
作者
鲜勇
李文强
赵翔
-
机构
海军驻洛阳地区军事代表室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光电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9-112,共4页
-
文摘
利用一种新型“偏轴三反式”构型设计了多波段共光路望远分系统。该望远分系统具有大口径、放大倍率高、结构紧凑、装调难度低等特点。利用该分系统可以实现可见光、红外、激光接收的共孔径设计,适用于机载光电侦察设备。从同轴三反式结构出发,利用初级像差公式,得到系统初始结构。所设计的望远分系统的通光口径为240 mm,放大倍率为12。该望远系统后端可与焦距为110 mm,探测器为640×512@15μm的红外会聚系统连接,使得红外系统焦距为1320 mm;也可以与焦距为121 mm,探测器为1920×1080@5.5μm的可见光会聚系统连接,使得可见光系统焦距为1452 mm,实现可见光、红外共孔径设计。望远分系统设计实例表明,系统像质接近衍射极限,各像差均得到良好校正。
-
关键词
多波段共光路光学系统
望远系统
偏轴三反
光学设计
-
Keywords
multispectral common-aperture optical system
telescope optical system
off-axis three mirrors
optical design
-
分类号
V249.328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
-
题名一种紧凑离轴反射式多波段共用光学系统
被引量:5
- 2
-
-
作者
焦明印
李元
肖相国
-
机构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
出处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49-952,981,共5页
-
文摘
给出了一种可用于红外热成像、激光测距(照射)及可见光电视的多波段共用离轴反射式望远光学系统,可结合快速反射镜构成复合稳定光电系统,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和无中心遮拦的特点,其中的反射镜均为二次曲面或平面,相对于常规离轴三反系统具有较好的加工和装调工艺性。
-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反射式光学系统
多波段共光路
-
Keywords
optical design
reflective optical system
multispectral optical system
-
分类号
TH74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
-
题名国外光电瞄准吊舱探测系统总体构架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 3
-
-
作者
李剑
张大勇
-
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
出处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92,共10页
-
文摘
回顾了国外军队装备的四代光电瞄准吊舱的技术特点和发展历程,定义了光学口径和吊舱舱径之比(光舱比)作为衡量集成度的标准,重点针对第三代的Sniper XR ATP和ATFLIR两型采用共光路串联布局吊舱的探测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正向设计:二者均拥有Φ150 mm口径,约1.5°×1.5°视场,在0.7~0.9μm和3.7~4.8μm波段的传递函数接近衍射限,前者为透射式前置望远系统,后者为离轴三反式前置望远系统,二者的结构布局为:前置望远系统置于吊舱前部压缩光束,通过光学铰链和快反镜将光束导入吊舱中,部分光进入各自的探测通道或激光发射通道。其中,类ATP的透射式前置望远系统可在汇聚光路中折叠形成俯仰/方位正交轴系并置于305 mm舱径内,光舱比约0.492;类ATFLIR的离轴三反式前置望远系统可在压缩后的平行光路中折叠形成方位/俯仰两个正交轴系并置于Φ330 mm的球体内,光舱比约0.455。作为对比,采用共光舱并联布局的第四代Litening 5和Talios吊舱探测系统将所有光学载荷和伺服框架平台置于吊舱前部的Φ406 mm球体内,光舱比约0.37,其并联共光舱设计架构的集成度较低。针对未来可能的升级要求,类ATFLIR吊舱比ATP吊舱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其采用纯反射式的前置望远系统可以更方便地增加波段和拓展功能。
-
关键词
光电瞄准吊舱
光学设计
多波段共光路
前置望远系统
-
Keywords
EO targeting pod
optical design
multiband common optical path
front telescope system
-
分类号
TH751
[机械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