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发展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郭玲华 邓峥 +5 位作者 陶家生 孙晓峰 王碧茹 裴胜伟 梁巍 顾伟琪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0年第6期23-30,共8页
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因具备高时效性及持续探测能力等优势,已成为当前国际遥感卫星领域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文章围绕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重点针对光学、微波、电子侦察等国际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及卫星平台发展动态、发展趋势开展... 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因具备高时效性及持续探测能力等优势,已成为当前国际遥感卫星领域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文章围绕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重点针对光学、微波、电子侦察等国际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及卫星平台发展动态、发展趋势开展了调研与分析,梳理出国际发展情况对中国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领域发展的启示。文章从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领域发展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出支撑该领域发展需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 微波 电子侦察 空间目标监视 卫星平台 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同步轨道三轴稳定卫星的扫描镜设计及考虑 被引量:17
2
作者 叶虎勇 陈桂林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9,共6页
两维扫描镜是同步轨道对地观测卫星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之一。扫描镜材料、轻量化方案、扫描镜的支持方案以及扫描镜的热设计是保证整个系统的像质要求的关键因素。以风云四号扫描镜的设计为例 。
关键词 地球同步轨道 三轴稳定 扫描镜 两维扫描 对地观测卫星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际通信卫星组织11参数的GEO卫星轨道快速拟合和预报
3
作者 张政浩 黄勇 +1 位作者 杨鹏 贾小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8-493,共6页
对国际通信卫星组织(Intelsat)发布的利用11参数计算地球同步轨道(geostationary orbit, GEO)的算法进行拓展应用,针对4颗GEO卫星开展轨道的快速拟合与预报工作。首先对11参数的反算求解进行算法说明,然后对GEO卫星的动力学外推轨道和... 对国际通信卫星组织(Intelsat)发布的利用11参数计算地球同步轨道(geostationary orbit, GEO)的算法进行拓展应用,针对4颗GEO卫星开展轨道的快速拟合与预报工作。首先对11参数的反算求解进行算法说明,然后对GEO卫星的动力学外推轨道和导航卫星的漏信号数据进行仿真,最后对不同拟合时长和预报时长的轨道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拟合6 h数据时,计算时长小于0.9 s,拟合轨道精度优于100 m;利用不同拟合数据时长的反算参数进行轨道预报时,随着拟合时间的增加,预报轨道精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拟合时长为2 d时,整体预报的轨道精度最高,预报1 d的轨道精度优于1 2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通信卫星组织 地球同步轨道 轨道拟合 轨道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同步轨道长寿命卫星热控涂层太阳吸收率性能退化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冯伟泉 丁义刚 +3 位作者 闫德葵 刘学超 王伟 李冬梅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4-40,共7页
文章介绍了15年地球同步轨道环境对卫星表面太阳吸收率性能影响的试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为长寿命卫星热设计及热控涂层选择和研制提供可靠依据;介绍自行研制的空间低能综合环境试验设备、太阳吸收率原位测试系统和空间低能综合环境模拟... 文章介绍了15年地球同步轨道环境对卫星表面太阳吸收率性能影响的试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为长寿命卫星热设计及热控涂层选择和研制提供可靠依据;介绍自行研制的空间低能综合环境试验设备、太阳吸收率原位测试系统和空间低能综合环境模拟试验方法,并对航天器常用的S781白漆、SR107ZK白漆、F46镀银和OSR二次表面镜热控材料进行空间低能综合环境模拟试验,获得了这些热控涂层在地球同步轨道15年期间太阳吸收率性能退化模拟数据,与已有的飞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取得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同步轨道 热控涂层 性能退化 吸收率 长寿命 太阳 卫星 环境试验设备 环境模拟试验 飞行试验数据 模拟研究 性能影响 研究结果 自行研制 试验方法 测试系统 热控材料 模拟数据 对比研究 热设计 低能 和空间 航天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倾角对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外热流影响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金迪 韩崇巍 +2 位作者 李匡迪 乔心全 杜卓林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84,共7页
我国传统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外热流经验已不满足当前地球同步轨道(GSO)通信卫星热设计需求。为此,文章针对小倾角GSO卫星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开展姿态控制策略、轨道倾角及升交点赤经对卫星外热流的影响规律研究。分析结果... 我国传统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外热流经验已不满足当前地球同步轨道(GSO)通信卫星热设计需求。为此,文章针对小倾角GSO卫星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开展姿态控制策略、轨道倾角及升交点赤经对卫星外热流的影响规律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小倾角GSO卫星,姿态与轨道升交点赤经对南北面外热流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对采用实时偏航控制的IGSO通信卫星,应关注太阳翼红外热流对卫星本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 轨道倾角 升交点赤经 偏航姿态 外热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位置报告系统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赵陆文 缪志敏 +1 位作者 徐荣 戴卫恒 《导航定位学报》 2014年第1期72-76,共5页
针对目前位置报告系统存在覆盖范围有限以及"城市峡谷"和"南山效应"等不足,提出了基于"北斗二号"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位置报告系统。通过广义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充分利用现有各卫星导航系统的卫星资... 针对目前位置报告系统存在覆盖范围有限以及"城市峡谷"和"南山效应"等不足,提出了基于"北斗二号"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位置报告系统。通过广义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充分利用现有各卫星导航系统的卫星资源,来构建位置报告系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位置报告系统相比,该系统拓展了覆盖范围、改善了星座构型、提高了安全保密性能并克服了高仰角情况下的"城市峡谷"和"南山效应",能够较好地满足当前军民用户对位置报告的迫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 位置报告 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 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几何精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地球轨道卫星星座地球固定足印模式覆盖域切换方法
7
作者 齐晓鑫 宋宝军 李勋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0,共11页
在低地球轨道卫星星座中,当采用地球固定足印模式时,波束在覆盖域之间的切换会影响对地覆盖的仰角,进而影响通信质量。针对地球固定足印模式下的覆盖域切换问题,提出了一种覆盖域切换方法。首先,设计了覆盖域划分机制,使覆盖域拓扑保持... 在低地球轨道卫星星座中,当采用地球固定足印模式时,波束在覆盖域之间的切换会影响对地覆盖的仰角,进而影响通信质量。针对地球固定足印模式下的覆盖域切换问题,提出了一种覆盖域切换方法。首先,设计了覆盖域划分机制,使覆盖域拓扑保持规则性;然后,以最大限度地增大波束对地面的最小仰角为目标,设计了切换时刻选择机制和目标覆盖域选择机制。所提方法考虑了极轨星座和倾斜轨星座的差异,同时支持2种星座。以OneWeb和Telesat星座为仿真场景,验证了所提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增大波束对地面覆盖的最小仰角,从而有助于提升链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轨道卫星星座 地球固定足印 覆盖域 波束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同步轨道SAR天线约束分析与数字波束形成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维梅 刘波 +1 位作者 李光廷 左伟华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7-392,共6页
针对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GEO SAR)的对地观测需求,同时考虑到发射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基于GEO SAR天线的面积以及功率约束分析,在一定的系统参数下,设计了一种将数字波束形成(DBF)技术与反射面技术结合起来的天线。该天线在俯仰向采... 针对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GEO SAR)的对地观测需求,同时考虑到发射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基于GEO SAR天线的面积以及功率约束分析,在一定的系统参数下,设计了一种将数字波束形成(DBF)技术与反射面技术结合起来的天线。该天线在俯仰向采用DBF可以降低系统对于脉宽的限制,从而降低峰值发射功率;在方位向采用DBF可以减小系统实际工作的脉冲重复频率(PRF),增大测绘带宽。该设计方法为未来GEO SAR天线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天线面积 发射功率 阵馈反射面 数字波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同步轨道光学遥感卫星高精度高稳定度控制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果 刘新彦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32,共9页
介绍了我国新一代地球同步轨道光学遥感卫星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技术特点,给出了关键部件的技术指标.描述了高轨遥感卫星在高精高稳快速机动、适应斜切遮光罩的全自主阳光规避、地速补偿以及高定位精度设计和实现的控制策略,给出的在轨实... 介绍了我国新一代地球同步轨道光学遥感卫星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技术特点,给出了关键部件的技术指标.描述了高轨遥感卫星在高精高稳快速机动、适应斜切遮光罩的全自主阳光规避、地速补偿以及高定位精度设计和实现的控制策略,给出的在轨实际数据遥测曲线验证了设计和实现的正确性,为我国后续更高分辨率地球同步轨道光学遥感卫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同步轨道 光学遥感卫星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同步轨道SAR“凝视”成像波束指向控制分析
10
作者 黄颜颜 胡文龙 +2 位作者 江冕 朱雪莹 张浩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66-72,共7页
针对地球同步轨道星载合成孔径雷达(geosynchronous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EOSAR)"凝视"成像,分析其天线波束指向控制需求,定义天线波束二维指向角,提出天线波束二维步进式指向控制及同步与非同步控制方法,是一种有效地... 针对地球同步轨道星载合成孔径雷达(geosynchronous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EOSAR)"凝视"成像,分析其天线波束指向控制需求,定义天线波束二维指向角,提出天线波束二维步进式指向控制及同步与非同步控制方法,是一种有效地实现GEOSAR天线波束控制的方法。应用成对回波理论分析天线波束二维指向控制对回波信号的影响,波束指向被控造成回波方位向信号的幅度调制,引起成对回波,定量分析波束指向控制步长与成对回波幅度和位置之间的关系,提出成对回波性能指标,为GEOSAR"凝视"天线波束指向控制步长的合理设计提供了依据。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同步轨道SAR 波束指向 波束指向控制 成对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轨道的选择 被引量:5
11
作者 余梦伦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1-27,共7页
本文对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轨道作了一些分析。讨论了有关发射点纬度、停泊轨道、非共面发射轨道对发射轨道选择的影响。
关键词 地球同步卫星 发射 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同步轨道卫星移动通信
12
作者 刘沈 《江苏电机工程》 1996年第4期1-4,共4页
同步轨道卫星通信系统中的VSAT热还未降温,非同步轨道卫星移动通信又成为现今的热门话题。非同步轨道有高、中、低轨之分,其中尤以中、低轨的卫星移动通信更为财团、制造厂商、通信业务经营者所器重。本文简要介绍非同步轨道卫星移动通... 同步轨道卫星通信系统中的VSAT热还未降温,非同步轨道卫星移动通信又成为现今的热门话题。非同步轨道有高、中、低轨之分,其中尤以中、低轨的卫星移动通信更为财团、制造厂商、通信业务经营者所器重。本文简要介绍非同步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 1 非同步轨道卫星通信的发展 同步与非同步轨道卫星都是相对地球而言。当卫星绕地球的周转与地球的自转同步时,从地球上看,卫星好象固定在太空不动,人们称这时的卫星轨道为同步轨道,这时的卫星为同步卫星。电子和火箭技术的发展和同步卫星通信的商用化,使同步卫星通信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使卫星通信在长距离通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通信 卫星通信 同步轨道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即将发射首颗SBIRS系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13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共1页
美国空军和洛·马公司已经向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交付了首颗天基红外系统(SBIRS)地球同步轨道卫星(GEO-1),并计划于今年5月初搭载宇宙神5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关键词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天基红外系统 美国空军 火箭发射 SBIRS 佛罗里达州 空军基地 入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地球同步轨道目标天基光学监视策略 被引量:16
14
作者 牛照东 汪琳 +2 位作者 段宇 潘嘉蒙 陈曾平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10-320,共11页
空间目标观测策略是决定天基光学监视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对国外已服役和在研的GEO目标天基光学监视系统及其观测策略进行了讨论。首先,概述了GEO目标天基光学监视技术的发展历程;然后,简要分析了GEO目标的轨道特性,并在此基础... 空间目标观测策略是决定天基光学监视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对国外已服役和在研的GEO目标天基光学监视系统及其观测策略进行了讨论。首先,概述了GEO目标天基光学监视技术的发展历程;然后,简要分析了GEO目标的轨道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主流的GEO目标监视策略;最后,针对近年来呈现出的监视系统小型化和自主运行的发展趋势,对SBO载荷与3U CubeSat星座的目标监视性能进行了仿真评估。实验结果表明:SBO载荷和CubeSat卫星均可探测1 m直径的GEO目标,单颗SBO载荷探测GEO目标比例大于51%,观测弧长和重访周期分别约1.2°和1.5天,CubeSat星座则可探测超过90%的GEO目标,平均观测弧长和重访周期分别大于67.1°和小于0.4天。由此可见微小卫星通过组网能实现对GEO目标的独立自主监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同步轨道目标 空间监视 天基光学监视 微小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伪距和观测量的地球同步卫星动力学定轨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贾小林 焦文海 +2 位作者 王刚 吴显兵 陈金平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8-144,共7页
利用伪距和观测量对同步卫星进行了动力学定轨的研究,给出了伪距和观测量的测量方程和修正方法,采用国内4个监测站的模拟数据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7天弧长伪距和数据进行轨道改进及轨道外推的精度,与5天弧长数据的计算结果相当... 利用伪距和观测量对同步卫星进行了动力学定轨的研究,给出了伪距和观测量的测量方程和修正方法,采用国内4个监测站的模拟数据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7天弧长伪距和数据进行轨道改进及轨道外推的精度,与5天弧长数据的计算结果相当,但远优于3天数据的计算结果.在观测随机误差为3m时,7天弧长数据定轨精度约为5m,预报7天径向精度优于2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距 观测量 地球同步卫星 动力学分析 运行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波束GEO卫星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怡 田斌 +2 位作者 易克初 于全 汪春霆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0-408,共9页
提出基于多波束天线静止地球轨道卫星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方案,与常规结构同类系统用户相比,其容量更大、业务质量更好。采用时隙同步码分多址辅助的多频时分多址接入、程控交换与因特网协议交换结合的交换、时分复用和准正交时分复用下... 提出基于多波束天线静止地球轨道卫星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方案,与常规结构同类系统用户相比,其容量更大、业务质量更好。采用时隙同步码分多址辅助的多频时分多址接入、程控交换与因特网协议交换结合的交换、时分复用和准正交时分复用下行链路传输体制,可显著增加用户量,简化星上设备,改善互联网应用业务质量。用户接入信道数为173 880,最高用户下载速率达155 Mbps。仿真结果表明,140个波束、每波束26个16幅度相移键控信号的用户下行链路传输比频分复用传输的链路性能改善11.65dB,使得宽带用户"动中通"天线等效口径缩小至原来的1/4,成本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静止地球轨道卫星 多频时分多址 时隙码分多址 程控交换 准正交时分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推力地球卫星圆轨道同轨调相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帅 尚海滨 +1 位作者 崔平远 黄翔宇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在研究小推力地球卫星圆轨道同轨调相任务设计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半解析调相参数分析方法,并据此发展了一种高效的精确设计方法。首先,根据推力方向对卫星相位角的影响规律,采用推力方向假设和轨道平均技术推导了调相轨道参数满足... 在研究小推力地球卫星圆轨道同轨调相任务设计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半解析调相参数分析方法,并据此发展了一种高效的精确设计方法。首先,根据推力方向对卫星相位角的影响规律,采用推力方向假设和轨道平均技术推导了调相轨道参数满足的函数关系,通过微分修正可快速获得调相轨道的关键参数;然后,基于摄动轨道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控制量进行离散化建立了复杂约束条件下的燃料最省调相轨道设计模型,并以初始分析结果为初值,采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进行求解;最后,以地球同步轨道调相任务为例对所提方法进行了数值验证。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初始分析方法可为调相轨道设计提供合理的初值猜测,发展的鲁棒设计方法可有效用于摄动模型复杂约束下的小推力调相轨道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卫星 小推力 调相轨道 轨道设计 同步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同步轨道立方体目标的视星等测算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淼 徐国蕊 +4 位作者 张慧 黄前锋 张飞 邓晶 刘晨曦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0,共5页
根据卫星视星等值的定义,针对立方体型地球同步轨道目标,建立有效视星等的计算模型。利用矢量法分析太阳、观察者和目标卫星三者的时空关系,获得了模型中各参数的取值。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相对于某地面观测站的视星... 根据卫星视星等值的定义,针对立方体型地球同步轨道目标,建立有效视星等的计算模型。利用矢量法分析太阳、观察者和目标卫星三者的时空关系,获得了模型中各参数的取值。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相对于某地面观测站的视星等,并绘制视星等和时间的关系变化曲线。最后,采用卫星跟踪系统和天文望远镜在特定时间对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视星等 有效反射面积 矢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轨道卫星电推进变轨控制方法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大林 徐波 高有涛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10-1017,共8页
针对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采用电推进系统完成转移轨道变轨。采用基于Lyapunov函数的反馈控制方法确定时间最短变轨策略。首先在开普勒模型下研究变轨过程,然后在开普勒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地球J2项摄动和地球阴影,最后在全引力模型下研... 针对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采用电推进系统完成转移轨道变轨。采用基于Lyapunov函数的反馈控制方法确定时间最短变轨策略。首先在开普勒模型下研究变轨过程,然后在开普勒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地球J2项摄动和地球阴影,最后在全引力模型下研究变轨过程,即在开普勒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地球非球形引力摄动、日月第三体引力摄动、太阳光压摄动和地球阴影。仿真结果显示在变轨过程中摄动项不可忽略,除地球J2项摄动外还应该考虑日月第三体引力摄动和太阳光压摄动。对比上述三组仿真结果,发现考虑摄动后轨道转移时间的增加比燃料消耗的增加更为明显。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研究对未来的全电推进任务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应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电推进 基于Lyapunov函数的反馈控制方法 全引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同步轨道寄生SAR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寇蕾蕾 王小青 +2 位作者 种劲松 向茂生 朱敏慧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725-2729,共5页
地球同步轨道寄生SAR系统是利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传输的通信、导航等信号作为非合作照射源的一种双基地雷达系统,具有长时间观测目标区域、抗电子干扰、成本低等优势,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针对地球同步轨道寄生SAR系统发射源信号为连... 地球同步轨道寄生SAR系统是利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传输的通信、导航等信号作为非合作照射源的一种双基地雷达系统,具有长时间观测目标区域、抗电子干扰、成本低等优势,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针对地球同步轨道寄生SAR系统发射源信号为连续随机信号且卫星航迹精确位置未知的特点,分析了脉冲重复周期和信号加窗长度的选取,研究了信号加窗后的满带宽、距离向信杂比问题以及卫星航迹的精确反演.最后,根据上述关键技术的研究分析,仿真实现了地球同步轨道寄生SAR系统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寄生SAR系统 信号加窗长度 信杂比 卫星航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