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治理的法文化基因探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龚卫东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纵观人类文化发展历史,唯有中国东方传统文化不论王朝如何轮替,外来文化如何浸润蚕食,都一直延续不断,生生不止。面对西方植入的法治理念,探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治理的法文化基因,对于中国图景中的法治建设,培养国人法治意识,建构社会... 纵观人类文化发展历史,唯有中国东方传统文化不论王朝如何轮替,外来文化如何浸润蚕食,都一直延续不断,生生不止。面对西方植入的法治理念,探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治理的法文化基因,对于中国图景中的法治建设,培养国人法治意识,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 治理 法文化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语境下的“中国”认同 被引量:2
2
作者 田广林 周宇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3,共10页
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环境和“天下一家”语境下,四裔归属意识的不断增强,是秦汉时期的“中国”认同获得空前发展的根本机制。郡县制管理体制机制下东西南北各地、各族居民先后被“编户化”而统称为“秦人”和“汉人”,意味着在秦汉... 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环境和“天下一家”语境下,四裔归属意识的不断增强,是秦汉时期的“中国”认同获得空前发展的根本机制。郡县制管理体制机制下东西南北各地、各族居民先后被“编户化”而统称为“秦人”和“汉人”,意味着在秦汉王朝疆域版图之内各族居民在共同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下,相互认同而实现的空前民族统一,体现出当时东西南北各族对以秦汉王朝为代表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维度下的全方位认同。这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民族内涵及其关系格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机,这种直接以统一帝国疆域划定的规模空前的统一民族共同体的出现,对于后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多民族国家 天下一家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变局下的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 被引量:1
3
作者 邹诗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2,共8页
第一、二波全球化是由西方主导的全球化。第三波全球化,则是当代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全球化进而参与并推动全球经济体系建构的全球化。全球化变局下,奈格里式集资本、技术与网络三位一体的“帝国”观日渐式微。主权民族国家的复兴... 第一、二波全球化是由西方主导的全球化。第三波全球化,则是当代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全球化进而参与并推动全球经济体系建构的全球化。全球化变局下,奈格里式集资本、技术与网络三位一体的“帝国”观日渐式微。主权民族国家的复兴,尤其是美国的帝国化趋势,加剧了国际社会的紧张。面对全球化变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握并赓续现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的传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社会基础,推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变局 第三波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 经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概念溯源与话语演变 被引量:3
4
作者 鲁特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概念和话语表达。既有研究侧重于对其进行历史证成和理论阐释,少有从概念史的层面对其进行概念溯源和话语演变的梳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概念孕育于中国自古以来的“国家统一”话语,生成于...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概念和话语表达。既有研究侧重于对其进行历史证成和理论阐释,少有从概念史的层面对其进行概念溯源和话语演变的梳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概念孕育于中国自古以来的“国家统一”话语,生成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社会实践,经新时代以来的理论创新,其概念内涵日益丰富,话语价值充分彰显,建构方式也逐渐明确。对其进行概念史的梳理,可以厘清这一概念和话语背后的政治意涵,深刻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和国情,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多民族国家 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 概念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自觉 被引量:9
5
作者 贾益 方素梅 张大伟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67,共10页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得到凝聚和壮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凝聚在一起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发展,成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得到凝聚和壮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凝聚在一起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发展,成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现代国家的探索和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现代国家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视域中的公共空间政治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友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64,共7页
在当代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公共空间问题是一个重要相关变量。多民族国家围绕公共空间进行政策设计时,就产生公共空间政治。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公共空间具有民族文化符号承载性和政治社会化功能。由于... 在当代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公共空间问题是一个重要相关变量。多民族国家围绕公共空间进行政策设计时,就产生公共空间政治。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公共空间具有民族文化符号承载性和政治社会化功能。由于公共空间在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越来越多的国家试图通过公共空间的象征符号强化国家身份,或者为公共空间重新命名,让文本、口号和地名的使用占据公共空间的核心,或者通过公共建筑强化国家认同,通过视觉冲击强化政治效忠。由于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间与传统、认同以及权力有着密切的关联,又有助于政权的稳定性与统治的合法性,因此,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间政治的特点表现为两种不同的路径:其一是文化民族主义路径;其二是整合主义路径。虽然不同国家对于公共空间政治的路径选择不同,但实现国家认同是他们共同的目标。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也可以在本国历史与传统的基础上,重视"符号"以及由符号建构而成的意义,借鉴他国的公共空间政治社会化模式,在"差异性"与"统合性"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与缓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 公共空间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汉正史民族史撰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被引量:5
7
作者 汪高鑫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0-145,共6页
两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也是中国正史的创立时期。司马迁《史记》和班固《汉书》这两部正史的民族史撰述,明显体现了汉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时代特点。从历史编纂而言,两书都重视将民族史撰述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有机整体... 两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也是中国正史的创立时期。司马迁《史记》和班固《汉书》这两部正史的民族史撰述,明显体现了汉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时代特点。从历史编纂而言,两书都重视将民族史撰述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有机整体来加以把握,肯定少数民族对维护大一统政治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大一统视野;从民族观念而言,两书的民族认同思想不尽相同,《史记》不斤斤于夷夏之别,肯定华夷各族同源共祖的思想尤为进步,而《汉书》的"异内外"和"德化四夷"的思想则较为正统,却都有助于人们对汉代民族关系的认识和加强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正史 民族史撰述 统一多民族国家 巩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历史文化认同意识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被引量:5
8
作者 汪高鑫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2,共8页
汉代历史文化认同意识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汉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推进作用。其中,体现在史学家历史撰述与经学家历史理论中的政治统绪认同意识,与汉政权合法性的论证紧密相连;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政... 汉代历史文化认同意识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汉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推进作用。其中,体现在史学家历史撰述与经学家历史理论中的政治统绪认同意识,与汉政权合法性的论证紧密相连;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和以神化君权、强化纲纪为思想内容的社会等级制度之汉代国家制度认同意识,蕴含于汉代维护封建制度理论的构建之中;继承并且发展了先秦儒家以礼义文化分辨夷夏的汉代夷夏之辨,表现出了浓厚的礼义文化认同意识,体现了汉代民族关系与民族观念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历史文化认同意识 统一多民族国家 政治统绪 国家制度 礼义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正史民族史撰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凤霞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155,共5页
宋元正史在民族史编纂上所体现的境界是不同的。北宋史官在记述对象的选择上针对性较强,元修三史对民族史的记述不仅表述形式丰富,更试图全面展示辽宋金时期民族与民族关系发展的整体面貌。而宋元正史民族史撰述的各具特色与宋元两朝处... 宋元正史在民族史编纂上所体现的境界是不同的。北宋史官在记述对象的选择上针对性较强,元修三史对民族史的记述不仅表述形式丰富,更试图全面展示辽宋金时期民族与民族关系发展的整体面貌。而宋元正史民族史撰述的各具特色与宋元两朝处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密切相关。宋所处的多民族多政权的格局赋予其民族史撰述更加务实,在民族观上受此疆彼界的影响较大。元朝多民族统一的实现,各民族一体观念的增强,造就了元代正史民族史撰述较少政治影响,更追求历史真实,极具恢弘的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正史 民族史撰述 统一多民族国家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正史民族史撰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定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汪增相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6-160,共5页
明清时期,在元朝所开创的空前大一统的基础上,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步定型。受此政治局势的影响,明清两部官修正史——《元史》和《明史》的民族史撰述表现出四个值得注意的特征:第一,不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境内民族立史传;第二,较... 明清时期,在元朝所开创的空前大一统的基础上,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步定型。受此政治局势的影响,明清两部官修正史——《元史》和《明史》的民族史撰述表现出四个值得注意的特征:第一,不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境内民族立史传;第二,较少的民族歧视和偏见;第三,重视反映边疆民族地区纳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过程;第四,重视总结边疆民族政策的利弊得失。而这又能够对明清时期人们尤其是统治者的民族认同心理产生积极影响,更重要的是可以为统治者制定边疆民族政策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元史》和《明史》的民族史撰述对明清时期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定型,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正史 民族史撰述 统一多民族国家 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个共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论的多维解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永亮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40,共6页
"四个共同"是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论的提升,其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认识不断深化的体现,充分吸收了学术界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论的探讨,从开拓疆域、书写历史、创造文化、培养精神四个方面有效地回... "四个共同"是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论的提升,其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认识不断深化的体现,充分吸收了学术界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论的探讨,从开拓疆域、书写历史、创造文化、培养精神四个方面有效地回答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在肯定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的同时,平等而客观地承认了各民族对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贡献,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历史基础和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共同” 统一多民族国家 民族共创中华 中华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隋唐正史民族史撰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整合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殿才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6-150,共5页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在统一多民族国家整合过程中,民族史记述成为史家关注的重点,正史中的民族史撰述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正史的民族史记述有了新的发展,一是民族史记述成为各正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二是民族史记述范围扩展...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在统一多民族国家整合过程中,民族史记述成为史家关注的重点,正史中的民族史撰述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正史的民族史记述有了新的发展,一是民族史记述成为各正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二是民族史记述范围扩展;三是记述方式有所改进、创新。在魏晋南北朝分裂时期,在分争的表象下,史学有着加强民族联系、实现民族统一的内在要求。隋唐统一后,天下一家的思想基本成为人们共识,对巩固统一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接触的增多和联系的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理论认识有了深化。民族关系的思考主要关注两点:一是宣讲以夏变夷的责任及意义,二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具体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隋唐正史 民族史撰述 统一多民族国家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与国家治理的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永亮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51-55,共5页
在对近年来学术界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评析学术界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多民族国家治理的相关研究,其目的是强调国家治理要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相适应,并以此为视角去思考统一的多... 在对近年来学术界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评析学术界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多民族国家治理的相关研究,其目的是强调国家治理要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相适应,并以此为视角去思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多民族国家 理论 评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对中国各民族形成与发展的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段红云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9-140,共2页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势衰,群雄并起,出现了宗法社会向地缘社会,宗法大家族向编户齐民,分封制度向君主集权制过渡的社会转型,统一已成人心所向、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时剩下了7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完成了中国局部地...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势衰,群雄并起,出现了宗法社会向地缘社会,宗法大家族向编户齐民,分封制度向君主集权制过渡的社会转型,统一已成人心所向、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时剩下了7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完成了中国局部地区的统一,为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多民族国家 民族形成 中国 春秋战国时期 意义 秦汉 宗法社会 君主集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事务治理理路探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陆鹏 金炳镐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4-89,共6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家治理体系,是根植于中华大地、具有中国特色的处理民族问题的历史实践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造性运用,更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性认识的实践结晶。归根结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家治理体系,是根植于中华大地、具有中国特色的处理民族问题的历史实践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造性运用,更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性认识的实践结晶。归根结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事务治理体系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制度优势彰显和治理能力体现,是我国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多民族国家 治理体系 制度优势 治理效能 治理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进己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17,共7页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问题,但长期以来却由于一些理论上的问题没有正确认识而未能很好展开研究。我国各族加入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是自古如此,而是有一个过程、时间,有早有晚,方式也各不相同,而以各...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问题,但长期以来却由于一些理论上的问题没有正确认识而未能很好展开研究。我国各族加入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是自古如此,而是有一个过程、时间,有早有晚,方式也各不相同,而以各族和我国中央皇朝建立政治上的臣属依附关系作为加入之始。多民族国家在民族结构、社会结构上必然是多元一体。多民族国家按其本身发展规律而产生阶段性,形成中国这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统一多民族国家 形成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升华与国家建构之关联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鸿宾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30,共8页
中国自从脱离帝制走上共和道路后,就面临着如何调整好民族群体与国家对应的问题。中国历史悠久、族群众多,且关系复杂交织,使得这种调整的难度远超一般性国家的常规建设,但终以“多民族统一国家”而塑形,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中国自从脱离帝制走上共和道路后,就面临着如何调整好民族群体与国家对应的问题。中国历史悠久、族群众多,且关系复杂交织,使得这种调整的难度远超一般性国家的常规建设,但终以“多民族统一国家”而塑形,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即其高度的理论概括。当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再强化,乃是国家建设内在诉求与因应世界局势发展的合力所为。以民族群体之间的“共通性”为追求目标进而达到“共同”之境界,促使国家进入文明的高度发展,应当是二者对应关系中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民族统一国家 历史积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交融、变迁与多民族国家一体化的历史进程─—辽宋夏金元时期士人人格与心态的变迁及历史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瑞江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73-80,共8页
关键词 文化交融 统一多民族国家 历史进程 文化变迁 金元时期 一体化 耶律楚材 中国北方 实用主义 人格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国际社会环境对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竞红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5-50,共6页
简论国际社会环境对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影响周竞红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国际社会环境对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影响日益加深,特别是当今世界现代化大众媒介体系的发达,政治、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历史趋势的发展,使任何多民族国家的... 简论国际社会环境对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影响周竞红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国际社会环境对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影响日益加深,特别是当今世界现代化大众媒介体系的发达,政治、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历史趋势的发展,使任何多民族国家的民族问题都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民族问题 社会环境 统一多民族国家 苏维埃政权 民族主义 国内民族问题 民族关系 民族政策 国际社会 帝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民族地区统一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20
作者 肖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3-77,共5页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发端。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秦、汉王朝利用政治、军事和经济手段,逐步在西南地区进行经营与开发,统一了西南民族地区,推动了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最终稳...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发端。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秦、汉王朝利用政治、军事和经济手段,逐步在西南地区进行经营与开发,统一了西南民族地区,推动了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最终稳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族 统一多民族国家 形成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