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南疆种族的历史变迁与统一多民族格局的形成 被引量:2
1
作者 谢贵平 安晓平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23-28,共6页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南疆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古先民居住。两汉时期,新疆南疆地区多元民族分布格局就已正式形成,经过魏晋南北朝至辽宋金元时期多元民族的发展与变迁,至明清时期,近代多元民族文化格局已成定型...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南疆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古先民居住。两汉时期,新疆南疆地区多元民族分布格局就已正式形成,经过魏晋南北朝至辽宋金元时期多元民族的发展与变迁,至明清时期,近代多元民族文化格局已成定型,说明今天新疆南疆统一多民族格局是在古西域不同民族经过长时间演变、发展和融合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南疆 种族 历史变迁 统一多民族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代青海多民族格局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
作者 米海萍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3-76,共4页
本文认为,元明之际的青海高原,经过了长时期的民族迁徙与民族融合过程,形成了以汉族、藏族、回族、土族、蒙古族和撒拉族等为主的6个世居民族之分布格局。明王朝针对这种民族格局,采取了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使青海多民族格局... 本文认为,元明之际的青海高原,经过了长时期的民族迁徙与民族融合过程,形成了以汉族、藏族、回族、土族、蒙古族和撒拉族等为主的6个世居民族之分布格局。明王朝针对这种民族格局,采取了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使青海多民族格局定型化。青海高原局部地区长达千百年的民族发展与融合过程,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进程的典型例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青海 多民族格局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多民族共生格局的历史形成机理初探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智生 张黎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127,共6页
云南是我国多民族和谐共生最典型的区域之一。民族之间友好关系的维系与发展,不仅铸就了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光辉历史,而且也是维护中国西南边疆稳定发展和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其中有诸多值得借鉴总结和珍视的历史经验和发展智慧。本文... 云南是我国多民族和谐共生最典型的区域之一。民族之间友好关系的维系与发展,不仅铸就了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光辉历史,而且也是维护中国西南边疆稳定发展和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其中有诸多值得借鉴总结和珍视的历史经验和发展智慧。本文在笔者长期研究积累及方国瑜、林超民、郭家骥等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突破一般事项和单向度看待民族关系的局限,在特殊地域空间尺度与长时段历史进程的交集研究审视中,梳理阐释云南多民族共生格局的基本形貌,并总结提炼其历史形成机理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多民族共生格局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以来黔东南多民族互嵌格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 被引量:5
4
作者 唐欢 田阡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2年第5期29-40,153,共13页
明清以来王朝国家对西南地区的开发与经营以统一的不断扩大为趋势,其结果不仅是王朝统治区域、统治力量不断扩大,也使得黔东南地区的民族地理、分布空间、文化形态、经济往来与社会结构得到进一步整合。各民族在王朝国家主导、自在成长... 明清以来王朝国家对西南地区的开发与经营以统一的不断扩大为趋势,其结果不仅是王朝统治区域、统治力量不断扩大,也使得黔东南地区的民族地理、分布空间、文化形态、经济往来与社会结构得到进一步整合。各民族在王朝国家主导、自在成长和理性自觉的多重建构下,通过地理空间的拓展、婚姻与地域习俗之演进、山区经济和市场贸易流通、礼法与社会秩序重塑等方面,逐步形成多民族互嵌格局,从根本上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下,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现实情状为逻辑前提,对黔东南及西南区域社会结构变动的历史过程进行关照,积极吸收借鉴各民族交往互动的历史经验,是推动民族大团结与国家大繁荣的重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 多民族互嵌格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