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民族互嵌式社区的情感治理研究——以广西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为例
1
作者 韩勇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19,共7页
近年来,情感治理在宏观边疆治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统一战线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和微观社区治理(基层党组织“以心换心”“走群众路线”“干部驻村”等情感治理实践的好传统)方面的作用引起了学界广泛的讨论和关注。情... 近年来,情感治理在宏观边疆治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统一战线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和微观社区治理(基层党组织“以心换心”“走群众路线”“干部驻村”等情感治理实践的好传统)方面的作用引起了学界广泛的讨论和关注。情感治理延伸和拓展了学界关于党建引领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的理论空间。基于对广西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的情感路径研究发现,党建引领是情感关系生成的根本,社区建设是情感关系建立的基础,社区服务是情感关系生成的保障,社区活动是情感关系生成的途径。这些发现揭示了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情感治理何以可能和何以可为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互嵌式社区 社区治理 情感治理 党建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民族互嵌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逻辑、困境及突破 被引量:7
2
作者 薛寒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46,共10页
多民族互嵌社区作为各族群众互动的典型场域和治理体系的基本单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和基本单位。社会交换理论对于多民族互嵌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较强的阐释力和指导意义,其中,优化社会规则是指导社... 多民族互嵌社区作为各族群众互动的典型场域和治理体系的基本单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和基本单位。社会交换理论对于多民族互嵌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较强的阐释力和指导意义,其中,优化社会规则是指导社区教育活动的环境支持,挖掘最小兴趣需求是驱动社区教育活动的关键起点,提供相对资源是社区开展教育活动的行为逻辑。目前,多民族互嵌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存在着内外生境营造缺乏、社区教育活动统筹指引缺位,教育需求识别不足、主体参与教育活动的动力不强,互惠资源交换失衡、教育与社区治理的耦合机制缺乏等现实困境;通过优化社会规则、构筑内外交融互嵌教育生境,挖掘主体需求、调动交换意愿、激发教育动机,提供互惠资源、构建教育治理共同体等路径,就能够推动多民族互嵌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持续走深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互嵌社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育需求 社会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以来黔东南多民族互嵌格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 被引量:5
3
作者 唐欢 田阡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2年第5期29-40,153,共13页
明清以来王朝国家对西南地区的开发与经营以统一的不断扩大为趋势,其结果不仅是王朝统治区域、统治力量不断扩大,也使得黔东南地区的民族地理、分布空间、文化形态、经济往来与社会结构得到进一步整合。各民族在王朝国家主导、自在成长... 明清以来王朝国家对西南地区的开发与经营以统一的不断扩大为趋势,其结果不仅是王朝统治区域、统治力量不断扩大,也使得黔东南地区的民族地理、分布空间、文化形态、经济往来与社会结构得到进一步整合。各民族在王朝国家主导、自在成长和理性自觉的多重建构下,通过地理空间的拓展、婚姻与地域习俗之演进、山区经济和市场贸易流通、礼法与社会秩序重塑等方面,逐步形成多民族互嵌格局,从根本上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下,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现实情状为逻辑前提,对黔东南及西南区域社会结构变动的历史过程进行关照,积极吸收借鉴各民族交往互动的历史经验,是推动民族大团结与国家大繁荣的重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 多民族互嵌格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社会均衡:多民族互嵌社区交融的内在逻辑——以云南省贡山县丙中洛村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罗明军 和光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3-83,共11页
多民族互嵌社区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缩影,探索多民族互嵌社区民族交融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推进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本文运用动态社会均衡理论框架,以云南省贡山县多民族互嵌的丙中洛为例,从四个维度分析多民族互嵌社区和谐社会运行的内在... 多民族互嵌社区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缩影,探索多民族互嵌社区民族交融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推进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本文运用动态社会均衡理论框架,以云南省贡山县多民族互嵌的丙中洛为例,从四个维度分析多民族互嵌社区和谐社会运行的内在逻辑。首先,经济发展均衡既是各民族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果,也是外部支持发挥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均衡推动经济共同体的形成,奠定民族交融的基础条件。其次,以目标达成为共识,实现不同群体的“公共利益”,引领多民族互嵌社区的资源优化配置,建构社会和谐的交融格局。再次,不同主体的多维度整合,有效地协调区域内外的关系要素,推动资源、利益和价值观形成合力,有助于建构民族交融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最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建构了文化维系机理,共筑“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体系,通过文化维系保持持续动态社会均衡,保证民族交融系统的秩序稳定和正常运行。动态社会均衡剖析多民族互嵌社区民族交融的内在逻辑,既为促进学术界深入研究民族关系提供新思路,又为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社会均衡 多民族互嵌社区 民族关系 民族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民族“互嵌式”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以桂林市为例
5
作者 颜小华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8,153,共13页
桂林市作为多民族“互嵌式”城市,全面贯彻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近年在推动城市民族工作,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示范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方面实施了系列举措,并取得了重要成效,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 桂林市作为多民族“互嵌式”城市,全面贯彻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近年在推动城市民族工作,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示范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方面实施了系列举措,并取得了重要成效,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通过梳理桂林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举措和成效,科学分析存在的问题,从党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民族经济发展、旅游产业、依托阵地等方面提出解决路径,从而构建立足桂林优势、突出桂林特色的城市民族工作,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推进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贡献桂林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 多民族互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民族交融互嵌:河套地区农牧交错共生格局形成析论
6
作者 魏霞 郝亚明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河套地区是历史上形成的农牧交错地带,因其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条件的特殊性,该地区历来具有极高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多民族在河套地区交融互嵌,形成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共生发展的格局。在多民族共生视域下... 河套地区是历史上形成的农牧交错地带,因其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条件的特殊性,该地区历来具有极高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多民族在河套地区交融互嵌,形成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共生发展的格局。在多民族共生视域下对河套地区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交融互嵌的历史经验进行梳理,做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叙述,有利于引导各族群众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地区 农牧交错带 多民族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