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并联储能变流器并网谐振机理分析及抑制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承祥 杜海江 +2 位作者 王爽 宋希琛 彭浪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90-2501,共12页
为解决单侧并联储能变流器并网谐振问题,对谐振机理进行分析,设计抑制方法。通过研究系统待机与运行工况下的幅相参数,获取谐振特性。将谐振成因分为内因与外因,内因为并联系统输出电流随并机叠加,在并网阻抗上产生谐波压降,导致的电压... 为解决单侧并联储能变流器并网谐振问题,对谐振机理进行分析,设计抑制方法。通过研究系统待机与运行工况下的幅相参数,获取谐振特性。将谐振成因分为内因与外因,内因为并联系统输出电流随并机叠加,在并网阻抗上产生谐波压降,导致的电压谐波放大。外因为网侧所含背景电压谐波与并联系统阻抗频率在某些频段重叠。随并机数量增加,系统谐振点频率将降低。采用设计的电压谐波补偿单元进行功率解耦及动态多比例谐振控制器进行控制解耦两种方法,实现谐振抑制。通过仿真验证了谐振成因机理及抑制方法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变流器 谐振分析 阻抗分析 电压谐波补偿单元 动态多比例谐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L滤波的400 Hz逆变器并联控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海春 费涛 +1 位作者 温鹏召 谢少军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6-34,共9页
LCL滤波器广泛应用于并联系统中,这种滤波器的结构有利于环流抑制和功率均分,但在非线性工况下容易在负载侧产生较大的谐波电压。针对环流抑制与电压质量控制的矛盾,对400 Hz逆变器等效阻抗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输出电压闭环控制与引入输... LCL滤波器广泛应用于并联系统中,这种滤波器的结构有利于环流抑制和功率均分,但在非线性工况下容易在负载侧产生较大的谐波电压。针对环流抑制与电压质量控制的矛盾,对400 Hz逆变器等效阻抗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输出电压闭环控制与引入输出电流前馈的电容电压闭环控制是等效的,可以减少谐波电压,但也削弱了负载侧电感的环流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多比例谐振控制器和负载电流前馈构成虚拟负谐波阻抗,以重塑逆变器在低次谐波处的等效输出阻抗为小阻抗,从而减小谐波电压。通过采用不同基准的多比例谐振控制技术,实现了分频段阻抗重塑,使滤波器在基波和高次谐波频率处仍具有环流抑制功能。最后,使用下垂控制策略对两台逆变器进行了并联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技术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L滤波 400 Hz逆变器 并联 多比例谐振控制 电流前馈 阻抗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PR控制的并网逆变器设计与参数整定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亮 王冰 黄存荣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4年第7期45-51,共7页
在LCL型三相并网逆变器的应用中,电流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对系统的性能和输出电流质量非常重要。采用电容电流内环、并网电流外环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在并网电流外环中应用并联多谐振的PR控制器,达到无稳态误差跟踪并网电流基波,减小输出... 在LCL型三相并网逆变器的应用中,电流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对系统的性能和输出电流质量非常重要。采用电容电流内环、并网电流外环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在并网电流外环中应用并联多谐振的PR控制器,达到无稳态误差跟踪并网电流基波,减小输出电流中谐波的目的。针对控制系统阶次高,参数设计复杂的问题,采用根轨迹理论分析了双闭环控制器参数对极点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控制器参数,从而保证系统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和参数整定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多比例谐振控制 双闭环控制 参数整定 根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电动汽车增程器效率优化的PWM变换器MFPR控制策略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晓远 吕海英 孙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6-303,共8页
为了优化增程式电动汽车增程模式时的系统效率、降低系统排放,通过发动机以及发电机高效工作区的匹配,设计了增程器高效区内分段功率跟随控制策略。发动机的转速根据驱动需求功率的大小以及效率曲线设置特定工作点,分别在特定工作点... 为了优化增程式电动汽车增程模式时的系统效率、降低系统排放,通过发动机以及发电机高效工作区的匹配,设计了增程器高效区内分段功率跟随控制策略。发动机的转速根据驱动需求功率的大小以及效率曲线设置特定工作点,分别在特定工作点连续调节发电机的转矩,实现了发动机转速和发电机转矩的解耦控制。为了保证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并提高控制的鲁棒性,在不同转速下对发电机转矩采用多比例谐振控制器(MFPR)以实现系统控制目标的快速无静差跟踪。采用频域响应特性详尽研究了多比例谐振控制器及各参数对系统动、静态性能与稳定性影响,提出了系统参数设计的方法。设计后控制系统相角裕度满足30°〈γ〈60°,幅值裕度满足h〉6dB,获得适合增程器发电机控制的稳定的高鲁棒性的功率跟随控制方法。最后,通过系统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设计的功率跟随控制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程式电动汽车 增程器 效率优化 PWM变换器 多比例谐振控制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