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波红外相机多次采样叠加对MTF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李丕丁 李玉敏 +1 位作者 傅雨田 龚惠兴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6,共4页
根据长波红外相机积分时间短的特点,阐述了多次采样叠加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采用多次采样叠加技术对系统MTF产生的影响.给出了不同采样系数和叠加次数对应的系统MTF变化.当采样系数固定时,探测器MTF随叠加次数的增加而... 根据长波红外相机积分时间短的特点,阐述了多次采样叠加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采用多次采样叠加技术对系统MTF产生的影响.给出了不同采样系数和叠加次数对应的系统MTF变化.当采样系数固定时,探测器MTF随叠加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系统推扫方向MTF随叠加次数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焦平面阵列 多次采样累加 调制传递函数 红外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特性对多次采样累加平均技术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倩婷 危峻 徐志鹏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9-962,共4页
在加性白噪声干扰下,对长驻留时间成像光谱仪运用多次采样累加平均技术可以使信噪比随采样累加平均次数的平方根增长。实际系统中的噪声可能包含有色噪声成分,使得多次采样累加平均技术存在一定的应用限制。通过对数字累加平均处理后信... 在加性白噪声干扰下,对长驻留时间成像光谱仪运用多次采样累加平均技术可以使信噪比随采样累加平均次数的平方根增长。实际系统中的噪声可能包含有色噪声成分,使得多次采样累加平均技术存在一定的应用限制。通过对数字累加平均处理后信噪比的变化进行理论推导与分析,得出了噪声的自相关特性对信噪比的影响。根据对暗信号和积分球面源信号分别进行2至300次累加平均并计算信噪比,证明CCD成像光谱仪系统及输入信号中存在有色噪声。当有色噪声相关性小时,累加次数低于50仍能得到理想白噪声时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采样 数字累加平均 有色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焦平面阵列多次采样滤波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隋修宝 陈钱 +1 位作者 柏连发 顾国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93-998,共6页
针对红外图像信噪比不高和当前常用的二维时间延迟积分(2D-TDI)算法仅适用于静止和缓慢运动目标场合的问题,分析了信号的采集原理以及噪声特性,提出了红外焦平面阵列(IRFPA)多次采样滤波技术,通过对一帧图像的同一像元点进行多次采样的... 针对红外图像信噪比不高和当前常用的二维时间延迟积分(2D-TDI)算法仅适用于静止和缓慢运动目标场合的问题,分析了信号的采集原理以及噪声特性,提出了红外焦平面阵列(IRFPA)多次采样滤波技术,通过对一帧图像的同一像元点进行多次采样的方法,在降低红外图像的随机时间域噪声的同时,保证其能够应用于快速运动目标场合;图像对比和数据测试结果表明:红外焦平面阵列多次采样滤波技术不仅具有与2D-TDI算法同等的提高红外图像信噪比的能力——将红外图像的NETD降低到原红外图像的1/姨n倍(n为对同一像元点的有效采样次数),而且突破了2D-TDI算法应用场合的限制,其能够适应于快速运动目标场景,对红外热像仪的性能提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采样和滤波 红外焦平面阵列 二维时间延迟积分 噪声等效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采样与希尔伯特变换 被引量:9
4
作者 何正权 何旭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04-510,共7页
针对文献[1]提出的多次采样方法,证明了多次采样法在一定条件下等效于一种希尔伯特变换器,并用数据证明:当信号的相对带宽小于80%时,9次采样所获得的正交分量误差可忽略。
关键词 多次采样 希尔伯特变换 复包络信号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采样技术在红外推扫系统中的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蔡海蛟 危峻 徐蒙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44-646,共3页
介绍了影响红外推扫系统噪声等效温差(NETD)的参数,证明了多次采样技术可以显著降低系统NETD,提出了在驻留时间一定的情况下选择积分时间和采样次数的原则。通过短波红外相机实验表明多次采样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图像质量。
关键词 红外技术 NETD 多次采样 积分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采样m序列法辨识LTI脉冲响应计算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方俊初 聂启燕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109-112,共4页
研究一个时钟周期内多次采样条件下m序列法辨识线性时不变系统脉冲响应的计算方法,推导出脉冲响应序列与m序列周期、幅度及采样率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将双极性m序列信号的自相关特性进行均匀抽样,写成全周期内的统一表达式,代入维纳-何... 研究一个时钟周期内多次采样条件下m序列法辨识线性时不变系统脉冲响应的计算方法,推导出脉冲响应序列与m序列周期、幅度及采样率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将双极性m序列信号的自相关特性进行均匀抽样,写成全周期内的统一表达式,代入维纳-何甫方程,再利用循环右移矩阵将脉冲响应用输入、输出采样序列表达出来。在matlab平台上对算法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证明这种算法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响应 m序列法 多次采样 相关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波电网下并网逆变器多次采样的改进功率控制 被引量:5
7
作者 董宁 何山 +3 位作者 王维庆 袁至 邱瑞东 白云长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7-802,共6页
为提高并网逆变器在谐波电网电压下的适应能力,改善系统输出电能质量,文章提出了多次采样的改进功率控制策略。该策略在传统直接功率控制基础上,引入谐振控制器,通过选择电流或功率反馈信号,实现了三相并网电流正弦性和输出有功功率、... 为提高并网逆变器在谐波电网电压下的适应能力,改善系统输出电能质量,文章提出了多次采样的改进功率控制策略。该策略在传统直接功率控制基础上,引入谐振控制器,通过选择电流或功率反馈信号,实现了三相并网电流正弦性和输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平稳无波动。同时,在改进功率控制基础上引入多次采样策略,解决了由脉宽调制(PWM)并网逆变器DSP数字控制过程中的延时,而导致谐振控制器实际谐振频率与设定频率偏离的问题,改善两种控制目标下的谐波抑制效果。在Simulink中搭建并网逆变器系统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电网电压 改进功率控制 并网逆变器 谐振控制器 控制延时 多次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采样平均在长波红外高光谱成像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何琦 赵航斌 +1 位作者 彭俊 孙德新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7-461,共5页
长波红外高光谱成像系统由于光谱细分导致探测器所接收的目标信号的能量较一般成像系统弱,因此系统噪声对成像效果影响较大。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在分析系统噪声成分的基础上,提出采用ADC多次采样平均的方法来降低其噪声,并从理论上推导... 长波红外高光谱成像系统由于光谱细分导致探测器所接收的目标信号的能量较一般成像系统弱,因此系统噪声对成像效果影响较大。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在分析系统噪声成分的基础上,提出采用ADC多次采样平均的方法来降低其噪声,并从理论上推导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然后搭建了实验系统,分析计算不同积分时间下,利用多次采样平均技术得到的信号和噪声大小,并计算系统的信噪比和NETD。结果表明,多次(m次)采样平均对系统的信号值几乎无影响,但可以将系统噪声降低至原来的m^(-1/2)倍。因此,该方法可将系统的信噪比提高至原来的m^(1/2)倍,并能有效降低系统的NETD,提高系统灵敏度。该方法为改善长波红外高光谱成像系统成像效果提供了一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红外 高光谱成像 多次采样平均 降低噪声 NET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提高空间光通信APT中CCD分辨率的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文涛 朱保华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3-44,共2页
为了提高空间光通信APT过程中光束跟瞄的精度,经过分析提出了利用CCD的多次采样处理来提高探测器CCD的空间分辨率,经过对该多次采样理论的计算机模拟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CCD 空间光通信 APT 多次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ST共振磁扰动线圈电源响应延迟分析及优化
10
作者 陈坤 高格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4-198,共5页
为了提高EAST装置中共振磁扰动(RMP)线圈电源的输出电压、电流响应速度和输出特性,对共振磁扰动线圈电源的响应时间延迟进行了分析和优化处理。详细分析了对称规则采样和单极性倍频PWM调制过程所产生的时间延迟,针对该部分时间延迟提出... 为了提高EAST装置中共振磁扰动(RMP)线圈电源的输出电压、电流响应速度和输出特性,对共振磁扰动线圈电源的响应时间延迟进行了分析和优化处理。详细分析了对称规则采样和单极性倍频PWM调制过程所产生的时间延迟,针对该部分时间延迟提出了多次采样延时数据更新方法,对逆变电源控制器进行优化和改进。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后电源输出响应时间延迟从206μs减小为70μs,可以满足EAST实验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共振磁扰动 响应延迟 多次采样延时数据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change of arborous species diversity in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s after selective cutting on the north slope of Changbai Mountain, Northeast China
11
作者 金永焕 周莉 +3 位作者 谷会岩 代力民 申光日 刘军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99-302,共4页
The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s on the north slope of Changbai Mountain after selective cutting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dynamics of arborous species diversity during the restoration perio... The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s on the north slope of Changbai Mountain after selective cutting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dynamics of arborous species diversity during the restoration period of 28 year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rborous species richness (S) had little change and kept the range of 18-22 all along, the Simpson index (D) of the secondary layer and regeneration layer and whole stand had similar trends of change, but that of the canopy layer descended slowly in initial 15 years and had little change later, and the change of diversity index was not obvious and the Shannon-Wiener index (H? fluctuated in a very small scopes (H±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borous species diversity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s Selective cutting Northeast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