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程波角度域内压制多次波偏移假象 被引量:5
1
作者 郑忆康 王一博 +1 位作者 常旭 姚振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584-4593,共10页
多次波偏移中的假象主要来自于不同地震事件之间的互相关,由于这种互相关满足成像条件,很难直接在偏移过程中去除.但是对于准确的速度模型,真实的成像结果在角度域内应该是平直的.根据这个判断准则,可以在角度域内移除多次波偏移中的假... 多次波偏移中的假象主要来自于不同地震事件之间的互相关,由于这种互相关满足成像条件,很难直接在偏移过程中去除.但是对于准确的速度模型,真实的成像结果在角度域内应该是平直的.根据这个判断准则,可以在角度域内移除多次波偏移中的假象.本文以数据自相关偏移为例,提出了在单程波多次波偏移中移除假象的主要流程:首先在在单程波偏移过程中高效地提取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然后对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应用高分辨率的抛物线型Radon变换,用合适的切除函数处理后,反变换回到角度域,最后叠加各个角度成分,得到偏移结果.Marmousi模型的合成数据测试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压制多次波偏移过程中产生的假象,有效地提高成像结果的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RADON变换 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 多次波偏移假象 数据自相关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波信息偏移成像技术在火山机构精准刻画中的应用
2
作者 周雪威 阎建国 侯明才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2-226,共5页
为提高渤海M油田小尺度火成岩的成像质量,对基于单程波理论的多次波偏移方法进行研究。多次波偏移方法采用地震波场一次波与多次波的全波场信息,利用单程波理论对多次波进行互相关成像,能够提高火成岩的照明度及成像分辨率,同时提高了... 为提高渤海M油田小尺度火成岩的成像质量,对基于单程波理论的多次波偏移方法进行研究。多次波偏移方法采用地震波场一次波与多次波的全波场信息,利用单程波理论对多次波进行互相关成像,能够提高火成岩的照明度及成像分辨率,同时提高了计算效率。由火成岩模型测试及实际数据应用证明,该方法能够改善火山通道的成像质量,提高小尺度火成岩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使火成岩同相轴刻画得更为清晰。利用该成像结果进行精细地震资料解释能够大幅度提高解释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波偏移 单程偏移 高速火成岩 火山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零偏移距声地层剖面多次波的时距分析及压制示例
3
作者 王鹏伟 王修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24-330,340,共8页
基于对符合二维观测的模型中非零偏移距全程多次波时距关系的理论分析可知:无论地下反射界面为水平的还是倾斜的,非零偏移距的全程n次多次波的旅行时总是小于相应一次波旅行时的n倍,但非零偏移距与零偏移距全程多次波的时距差异,随偏移... 基于对符合二维观测的模型中非零偏移距全程多次波时距关系的理论分析可知:无论地下反射界面为水平的还是倾斜的,非零偏移距的全程n次多次波的旅行时总是小于相应一次波旅行时的n倍,但非零偏移距与零偏移距全程多次波的时距差异,随偏移距的增大而增大,而随探测深度的增大而减小。基于该理论分析结论,对在零偏移距假设下计算的多次波旅行时先行调整,使其与非零偏移距的多次波旅行时相对应后再进行压制处理,可获得更高质量的声地层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零偏移距声地层剖面 全程多次 非零偏移多次时距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成像到反演:叠前深度偏移的理论、实践与发展 被引量:30
4
作者 张宇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3,共23页
早期地震偏移的目标是通过寻找地下反射面的位置来落实井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地震偏移技术日趋精深。特别是随着叠前深度偏移的广泛应用,地震偏移结果为解释人员进行精细的地质构造描述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资料。梳理并总结了叠前深... 早期地震偏移的目标是通过寻找地下反射面的位置来落实井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地震偏移技术日趋精深。特别是随着叠前深度偏移的广泛应用,地震偏移结果为解释人员进行精细的地质构造描述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资料。梳理并总结了叠前深度偏移的一些重要理论和应用现状,以及为满足生产需求所发展起来的一些方法和技术。从真振幅偏移理论出发,介绍了生产中常用的Kirchhoff偏移、射线束偏移和单程波偏移等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特别讨论了逆时偏移的理论和应用。介绍了逆时偏移研究中涉及的一些重要技术方法,如叠前道集输出、各向异性偏移、非弹性衰减补偿、组合炮记录偏移、成像中的鬼波补偿、多次波成像等等。讨论了最小二乘偏移的理论、方法以及其面临的主要困难,分析了偏移反褶积和最小二乘偏移的区别。全波形反演是近十年来勘探地球物理研究的热点,真振幅偏移理论可以作为联系成像与反演的纽带,全波形反演的算法核心仍然是基于反演的真振幅逆时偏移。对全波形反演的一些重要问题,如低频缺失、走时反演、反射波反演、多参数反演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介绍了该领域所取得的一些新进展。自动化全波形反演大幅简化了处理流程、降低了工作成本、提高了成像精度。更重要的是,这一技术有助于反演出高精度的定量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 真振幅偏移 逆时偏移 Kirchhoff偏移 共成像点道集 各向异性偏移 非弹性衰减补偿 多次波偏移 最小二乘偏移 偏移反褶积 形反演 跳周现象 多参数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OBN和三维DAS-VSP数据的联合采集与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少华 苟量 +8 位作者 余刚 刘海波 张昊 曹中林 陈沅忠 何光明 吴俊军 王熙明 王艳华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4,共15页
近年来,光纤传感技术已经应用于地面地震数据、海洋地震数据、井中地震数据和井地联合地震数据的采集,推动了光纤传感技术在地球物理特别是地震数据采集中的应用。井地或井海联合地震勘探是陆地或海洋三维地震与三维DAS-VSP勘探相结合... 近年来,光纤传感技术已经应用于地面地震数据、海洋地震数据、井中地震数据和井地联合地震数据的采集,推动了光纤传感技术在地球物理特别是地震数据采集中的应用。井地或井海联合地震勘探是陆地或海洋三维地震与三维DAS-VSP勘探相结合形成的三维立体地震勘探方法,利用井海联采的三维DAS-VSP数据,可以获得地下井周围准确的时深关系、地层速度、反褶积算子、球面扩散补偿因子、吸收衰减因子、各向异性参数和井筒周围的高分辨率构造成像,这些参数可以基于井驱处理提高陆地或海洋三维地震数据的处理质量。在中国东海某OBN数据勘探中首次开展了井下套管内铠装光缆同步采集的三维DAS-VSP数据的处理方法研究以及成像处理。首先,采用常规的三维VSP数据成像处理技术对三维DAS-VSP数据进行常规处理,具体处理流程包括:观测系统定义、预处理、初至拾取、静校正、振幅补偿、反褶积、波场分离、速度分析与建模和利用上行反射波进行井周围地层的构造成像;然后,再根据海上三维DAS-VSP数据下行多次波的特点,研发了海上三维DAS-VSP数据的下行多次波成像技术,扩展了三维DAS-VSP数据成像范围,提高了三维DAS-VSP数据成像的整体质量。与本工区早期的三维OBC数据成像结果相比,本次三维DAS-VSP数据的下行多次波成像结果表明,井周围三维构造成像质量得到了显著改进,大幅度扩展了成像范围;新采集的OBN数据和三维DAS-VSP数据的成像结果展示了更为详细和较高分辨率的构造成像,基于新的成像资料,对储层顶部和储层内流体的识别与追踪变得更加容易和清晰。井海联采技术生产效率高且成本低,既能快速获得三维DAS-VSP数据及成像,还能对三维海洋地震数据进行井驱提高分辨率处理。此外,三维OBN或OBC数据和三维DAS-VSP数据还能够进行融合处理,实现井地或井海同步采集数据的联合偏移成像,可以大幅度提高三维海洋地震数据的成像品质,值得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 分布式 DAS-VSP OBN OBC 联采 多次波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