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次交配对昆虫适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刘兴平 彭接辉 +2 位作者 何海敏 肖海军 薛芳森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2-600,共9页
多次交配行为广泛存在于各种昆虫种类中。然而,目前对于昆虫多次交配行为的维持与进化的理解仍然存在疑惑。从物质利益和基因利益两方面综述昆虫多次交配发生的机制,并从亲代的产卵量、寿命、生殖力、子代的存活力与基因多样性等方面论... 多次交配行为广泛存在于各种昆虫种类中。然而,目前对于昆虫多次交配行为的维持与进化的理解仍然存在疑惑。从物质利益和基因利益两方面综述昆虫多次交配发生的机制,并从亲代的产卵量、寿命、生殖力、子代的存活力与基因多样性等方面论述多次交配对昆虫适应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交配 适应性 物质利益 基因利益 基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化螟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冯波 刘天伟 +5 位作者 陆明红 钟玲 郭荣 刘万才 郭前爽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9-768,共10页
【目的】利用性诱防控和监测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的有效性在田间已经得到认可。但雄蛾具有多次交配能力,致使性诱防治二化螟的应用策略一直存在争论。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二化螟雄蛾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繁殖力的影响,认识性诱... 【目的】利用性诱防控和监测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的有效性在田间已经得到认可。但雄蛾具有多次交配能力,致使性诱防治二化螟的应用策略一直存在争论。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二化螟雄蛾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繁殖力的影响,认识性诱防控害虫的机理。【方法】利用行为学方法调查了雌雄蛾以不同比例配对(1∶1,4∶1和10∶10)时雄蛾的交配次数和交配持续时间,并结合解剖学方法,观察分析了二化螟雄蛾的交配次数对精巢、交配囊和精包大小以及雌蛾产卵量的影响。【结果】二化螟雌雄蛾按1∶1配对时,交配雄蛾和多次交配雄蛾的比例分别为74.0%和36.0%,平均交配1.7次,首次交配主要发生在0-1日龄,绝大部分具有多次交配能力的雄蛾的首次交配发生在0-1日龄。雌雄蛾按4∶1配对时,交配雄蛾和多次交配雄蛾的比例分别为69.4%和51.3%,平均交配2.1次,显著高于按1∶1配对。雌雄蛾按10∶10配对时,交配雄蛾和多次交配雄蛾的比例分别为65.5%和37.8%,平均交配1.9次。雄蛾第3次交配的持续时间显著长于第1和2次交配,但是交配1-3次雄蛾的精巢体积无显著差异。与不同交配次数雄蛾进行交配的雌蛾交配囊和精包体积无显著差异,雌蛾产卵量也无显著差异。【结论】二化螟中仅有部分雄蛾能够多次交配,多次交配雄蛾的首次交配主要发生在0-1日龄,部分雄蛾一生都不会交配。研究结果为二化螟的性诱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多次交配 精巢 交配 精包 产卵量 交配持续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动物多次交配繁殖策略与多重父权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秀梅 张东雪 王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2-31,共10页
多雄交配是水生动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繁殖行为。本文阐述了多重父权和精子竞争的概念,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水生动物雌性多次交配繁殖策略和多重父权研究概况。重点介绍了部分水生动物的性选择特征,分析了雌性多次交配的进化机制及其利弊;... 多雄交配是水生动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繁殖行为。本文阐述了多重父权和精子竞争的概念,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水生动物雌性多次交配繁殖策略和多重父权研究概况。重点介绍了部分水生动物的性选择特征,分析了雌性多次交配的进化机制及其利弊;探讨了精子取代、"隐秘的雌性选择"、精子竞争模型和交配护卫行为等精子竞争机制;比较分析了包括鱼类、腹足类、头足类、甲壳类等物种的多雄交配比例和子代多重父权特征。阐述了有关水生动物性选择机制和父权贡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行为学实验、生化学检测和遗传学分析"的同步进行和多重验证,进一步揭示水生动物多次交配行为的进化机制,为水生动物遗传多样性保护、人工繁育和资源增殖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动物 繁殖策略 多次交配 多重父权 性选择 精子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在多次交配与精子竞争格局中的雌雄对策 被引量:13
4
作者 长有德 康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33-839,共7页
绝大多数昆虫雌性一生中不但与不同雄性交配许多次 ,而且在其特殊器官中还可长期贮藏雄性精子 ,因此来自不同雄性的的精子在与雌性卵子受精时发生激烈的精子竞争。本文综述了昆虫在多次交配与精子竞争格局中的雌雄对策。雄性对策表现在... 绝大多数昆虫雌性一生中不但与不同雄性交配许多次 ,而且在其特殊器官中还可长期贮藏雄性精子 ,因此来自不同雄性的的精子在与雌性卵子受精时发生激烈的精子竞争。本文综述了昆虫在多次交配与精子竞争格局中的雌雄对策。雄性对策表现在对自身与配偶身体质量状况的正确评估、精子竞争风险预测、精子异型及延长交配时程和配后保护等 ,雌性对策则表现在对雄性质量状况的正确评估、对精液的主动操纵及精子偏向性等 ,从而很好地适因多次交配和精子竞争而带来的强烈自然选择和性选择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多次交配 精子竞争格局 雌雄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交配对雌性蛾类生殖适应性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诗语 曾菊平 +2 位作者 吴先福 彭龙慧 刘兴平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72-1279,共8页
多次交配是昆虫中一种重要的交配行为,许多学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以解释雌性昆虫多次交配行为的适应性意义。在鳞翅目蛾类昆虫中存在两种典型的交配策略(单配制和多配制),但这两类交配策略的雌蛾进行多次交配获得哪些利益和代价目前... 多次交配是昆虫中一种重要的交配行为,许多学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以解释雌性昆虫多次交配行为的适应性意义。在鳞翅目蛾类昆虫中存在两种典型的交配策略(单配制和多配制),但这两类交配策略的雌蛾进行多次交配获得哪些利益和代价目前仍不清楚。本文采用Meta分析法对搜集到的24篇文献中来自8科25种蛾类进行分析,比较两种不同交配策略的雌蛾多次交配与其适应性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多次交配行为明显增加了雌蛾的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而导致寿命的下降。其中,多次交配导致多配制蛾类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明显的增加,但寿命趋于延长却没有明显差异;而对单配制蛾类而言,多次交配对相应的适应性参数均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交配 适应性参数 蛾类 单配制 多配制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8雄蚕多次交配试验 被引量:5
6
作者 沈文静 韩庆 +1 位作者 陈素娟 范明亮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42,共2页
降低雄蚕杂交种生产成本是专养雄蚕技术推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雄蚕品种平 8雄蛾多次交配试验 ,认为交配 4次不会影响蚕种质量 ,即使交配 5次仍有实用价值 ,提出了在雄蛾多次交配生产管理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雄蚕 雄蛾 专养雄蚕技术 平8品种 多次交配试验 平衡致死系 蚕种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氏桨角蚜小蜂的多次交配行为及繁殖效益 被引量:6
7
作者 满孝明 KHANZADA Shagufta Rani +3 位作者 张桂芬 刘万学 万方浩 杨念婉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74-879,共6页
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优势寄生蜂,了解寄生蜂的交配行为有利于完善其规模化繁殖技术。通过对海氏桨角蚜小蜂的首次交配及再次交配、配偶选择等行为学观察,以及多次交配对雌蜂繁殖量影响的生物学试... 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优势寄生蜂,了解寄生蜂的交配行为有利于完善其规模化繁殖技术。通过对海氏桨角蚜小蜂的首次交配及再次交配、配偶选择等行为学观察,以及多次交配对雌蜂繁殖量影响的生物学试验,明确了该蜂的交配过程包括求偶、交尾前期、交尾和交尾后期;雌蜂在整个生活史中未观察到再次交配;雄蜂可在首次交配后迅速进行再次交配,首次交配后1 h内的再次交配率为83.3%,62.5%的个体可在2 h内完成第3次交配,再次交配的行为持续时间显著低于首次交配;雄蜂的交配次数对自身寿命及其配偶的寄生量无显著影响;此外,在配偶选择中,处女蜂倾向于接受有交配经历的雄蜂,多头雄蜂间存在竞争行为进而干扰交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海氏桨角蚜小蜂 多次交配 性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交配对异色瓢虫雌虫寿命及适合度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肖红 李金钢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60-962,共3页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Coleoptera:Coccinellidae)为多次交配型昆虫,通过设计不同的交配次数,观察并记录不同交配组的雌虫产卵量、卵孵化率及成虫寿命等参数,探究多次交配对异色瓢虫雌虫适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次交配对雌性异色...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Coleoptera:Coccinellidae)为多次交配型昆虫,通过设计不同的交配次数,观察并记录不同交配组的雌虫产卵量、卵孵化率及成虫寿命等参数,探究多次交配对异色瓢虫雌虫适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次交配对雌性异色瓢虫成虫的寿命有显著影响(P<0.05),交配次数越多雌性瓢虫的寿命越短;单次交配组在交配后第一周的产卵量明显低于多次交配组,为55.00±17.90枚,而4次、7次、14次交配组产卵量分别为102.29±11.97枚、93.60±13.09枚和93.36±14.95枚;多次交配可以提高异色瓢虫卵的孵化率,多次交配组卵的孵化率明显高于单次交配组,其中7次交配组最高(88.71%±0.29%),多次交配对异色瓢虫雌虫有直接利益,多次交配可以提高雌性异色瓢虫的适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多次交配 产卵量 孵化率 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鳞翅目昆虫多次和延时交配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孔维娜 李颖 +4 位作者 范仁俊 李捷 牛国飞 赵飞 贺润平 《山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10期1153-1156,共4页
概述了国内外鳞翅目昆虫多次交配和延时交配行为的研究进展,并指出鳞翅目昆虫行为学的研究在害虫防治方面的实用价值,以及在绿色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鳞翅目 延时交配 多次交配 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配次数对云斑天牛雌虫精子消耗量及产卵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保新 杨桦 +2 位作者 林森 杨伟 杨春平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40,共5页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解剖云斑天牛雌虫生殖系统,研究了单次和多次交配对云斑天牛雌虫精子数量的消耗、产卵量、产卵历期和寿命的影响,并对云斑天牛雌虫生殖系统、精子形态及精子在雌虫生殖系统中的分布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次交...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解剖云斑天牛雌虫生殖系统,研究了单次和多次交配对云斑天牛雌虫精子数量的消耗、产卵量、产卵历期和寿命的影响,并对云斑天牛雌虫生殖系统、精子形态及精子在雌虫生殖系统中的分布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次交配的云斑天牛雌虫交配-受精腔内的精子数量长期保持在80万个左右,而单次交配的云斑天牛雌虫交配-受精腔内精子数量随着天数的增加而下降。多次交配的雌虫产卵量(31.44粒)和产卵历期(30.12d)都显著大于单次交配雌虫的产卵量(27.88粒)和产卵历期(25.75d)(P<0.05);多次交配的雌虫寿命低于单次交配的雌虫,但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斑天牛 多次交配 单次交配 产卵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瓢虫交配行为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杨洪 申智慧 +1 位作者 张帆 廖启荣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2年第4期357-362,共6页
瓢虫科多数种类是许多重要害虫的捕食性天敌。本文综述了瓢虫科昆虫的交配行为,重点就瓢虫的交配识别、交配选择、交配过程和多次交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展望进行探讨。
关键词 瓢虫 交配识别 交配选择 交配过程 多次交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突伊氏蛛雌蛛不同交配史对雄蛛交配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文乐雷 王彦聪 +4 位作者 梁宏合 江庆生 陈建 刘凤想 焦晓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81-1286,共6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雄性产生精子(精液)也需付出代价。在多次交配的动物中,雄性为获得最大生殖潜力,必须依据配偶的质量策略性地调整每次交配的生殖投入。雄性策略性的生殖投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子竞争(sperm competition)... 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雄性产生精子(精液)也需付出代价。在多次交配的动物中,雄性为获得最大生殖潜力,必须依据配偶的质量策略性地调整每次交配的生殖投入。雄性策略性的生殖投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子竞争(sperm competition),二是柯立芝效应(Coolidge effect)。目前精子竞争研究主要集中于昆虫类群,而柯立芝效应研究集中于高等脊椎动物,同时验证结果也时常与假说不一致。以多次交配的三突伊氏蛛为材料,以雄蛛交配行为为指标,在蜘蛛类群中探讨和验证雄性精子竞争强度假说和柯立芝效应。设定3个交配组合:2只雄蛛依次与1只雌蛛各交配1次(A组)、2只雄蛛依次与2只雌蛛各交配1次(B组)和1只雄蛛与1只雌蛛交配2次(C组),分析比较3个交配组合的三突伊氏蛛第1次交配和第2次交配在交配潜伏期、交配持续时间和交配回合数方面的差异,比较三突伊氏蛛雌蛛不同交配史对雄蛛交配行为的影响,以此验证雄性精子竞争强度假说和柯立芝效应。研究结果表明A和B组的三突伊氏蛛第2次交配的交配潜伏期和交配持续时间显著长于第1次交配。同时,C组的三突伊氏蛛第1次交配的交配潜伏期和交配持续时间与第2次交配都没有显著差异。同时,A、B和C组的三突伊氏蛛第1次交配的交配回合数与第2次交配都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支持精子竞争强度假说,而不支持柯立芝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突伊氏蛛 多次交配 交配持续时间 精子竞争 柯立芝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盲蝽交配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彬 张赛 +2 位作者 王晨蕊 王桂荣 刘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7-645,共9页
交配对昆虫的繁衍至关重要,决定了昆虫种群的发展趋势。半翅目盲蝽科昆虫具有繁殖快,产卵量大,世代重叠严重等特点,使其容易暴发难以防控,严重影响了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本文针对盲蝽的交配行为进行综述,系统阐明了盲蝽科不同物种间交配... 交配对昆虫的繁衍至关重要,决定了昆虫种群的发展趋势。半翅目盲蝽科昆虫具有繁殖快,产卵量大,世代重叠严重等特点,使其容易暴发难以防控,严重影响了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本文针对盲蝽的交配行为进行综述,系统阐明了盲蝽科不同物种间交配特征、交配高峰、交配节律以及交配次数的差异,并对盲蝽科昆虫存在的多次交配行为和交配后抑制现象及机理进行了简要介绍,论述了抑性欲素对盲蝽科昆虫交配后行为的调控。通过以上论述,为针对盲蝽交配行为开发新型交配干扰剂并用于盲蝽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蝽 交配行为 多次交配 交配抑制 抑性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蚕两广二号日系雄蛾不同交配次数对蚕种质量的影响
14
作者 陶积阳 韦廷秀 《广东蚕业》 2022年第3期1-4,共4页
桑蚕一代杂交种是以多元杂交方式进行繁育,生产上存在利用雄蛾多次交配的需求。研究针对桑蚕两广二号品种日系原种存在繁育系数低的问题,试验研究用原种7532×湘晖的雄蛾进行多次交配对蚕种质量的影响,探讨制定合理的雄蛾多次交配方... 桑蚕一代杂交种是以多元杂交方式进行繁育,生产上存在利用雄蛾多次交配的需求。研究针对桑蚕两广二号品种日系原种存在繁育系数低的问题,试验研究用原种7532×湘晖的雄蛾进行多次交配对蚕种质量的影响,探讨制定合理的雄蛾多次交配方案,以期为优化蚕种繁育方式,提高蚕种生产经济效益提供参考。试验结果,两广二号日系原种7532×湘晖的雄蛾交配7次,除雄蛾第5次和第7次交配外,其他雄蛾交配次的良卵量、良卵率、不受精卵率等数据均比对照好;而且所有交配次的蚕卵质量均符合平附种合格蚕种质量标准要求。试验证明,两广二号品种日系原种7532×湘晖的雄蛾多次交配对蚕种质量没有影响,每次雄蛾成功交配率是影响蚕种产量的主要因素。综合分析确定可以利用两广二号日系原种雄蛾进行6次交配,但必须做好雄蛾保护;优化方案是第1天交配3次(时间分别为2.0 h、3.0 h、3.0 h)、第2~4天各交配1次,交配时间依次为4.0 h、5.0 h、6.0 h;当天拆对后的雄蛾应及时放到冷库以5.0℃~8.0℃冷藏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蛾 多次交配 两广二号 产卵量 不受精卵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瓢虫性选择行为及进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佳沁 庞虹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8-237,共10页
昆虫性选择行为一直是行为生物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所关注的热点。早期对瓢虫性选择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非随机性交配模式,随着研究的深入,近些年对瓢虫性选择行为研究取得了许多新成果,包括多次交配的行为机制、性选择的识别机制、精子... 昆虫性选择行为一直是行为生物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所关注的热点。早期对瓢虫性选择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非随机性交配模式,随着研究的深入,近些年对瓢虫性选择行为研究取得了许多新成果,包括多次交配的行为机制、性选择的识别机制、精子传送及竞争等。为全面地了解瓢虫性选择行为研究现状,本文总结了瓢虫非随机性交配模式,综述了近十余年对瓢虫性行为及进化的研究成果,同时对瓢虫性选择行为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瓢虫 性选择 多次交配 精子竞争 性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繁殖适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易小龙 王小云 +1 位作者 郑霞林 陆温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4期84-92,共9页
昆虫已成为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繁殖是昆虫保证种群延续以及繁荣的重要手段。因为其极强的繁殖能力和特殊的繁殖体系,雌性昆虫可以通过受精囊储存交配中从雄虫处获得的精子延迟卵的受精,控制其受精时间,以此避免不利... 昆虫已成为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繁殖是昆虫保证种群延续以及繁荣的重要手段。因为其极强的繁殖能力和特殊的繁殖体系,雌性昆虫可以通过受精囊储存交配中从雄虫处获得的精子延迟卵的受精,控制其受精时间,以此避免不利于其后代生存的时间和环境,待寻找到合适的环境以及寄主后,再控制精液流出使卵受精,保证其卵的孵化率和幼虫的存活率。繁殖适度是衡量昆虫适应自然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自然界,昆虫通常通过改变其繁殖适度的方式调节和适应外部不利的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变化。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昆虫繁殖行为的大量研究,从环境因素和昆虫自身因素两个方面对昆虫繁殖适度进行综述。分别讨论了温度、湿度、光照、食物和密度5个外部环境因素,以及体型或体重、多次交配、交配经历和延迟交配4个昆虫自身因素,对昆虫繁殖适度的影响以及相应研究结果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并指出当前研究的存在问题,以期为相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为田间寻找新的害虫防治措施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繁殖适度 环境因素 多次交配 交配经历 延迟交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科植物入侵害虫水椰八角铁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付浪 汤宝珍 侯有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9-837,共9页
水椰八角铁甲Octodonta nipae(Maulik)是一种危险性林业检疫性害虫,主要危害棕榈科植物,对棕榈科植物的苗木繁育、生态环境和城市绿化等均具有严重危害。自2001年入侵我国以来,先后对水椰八角铁甲的入侵特性、生物生态学特性、免疫响应... 水椰八角铁甲Octodonta nipae(Maulik)是一种危险性林业检疫性害虫,主要危害棕榈科植物,对棕榈科植物的苗木繁育、生态环境和城市绿化等均具有严重危害。自2001年入侵我国以来,先后对水椰八角铁甲的入侵特性、生物生态学特性、免疫响应及其机制等进行系统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水椰八角铁甲具有较高的种群遗传多样性,最适的温度范围为26~29℃,对极端温度的耐受能力不强,但其耐寒性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金山葵、加拿利海枣和银海枣是其比较喜爱的棕榈科寄主植物,多次交配是水椰八角铁甲常见的繁殖策略,当水椰八角铁甲入侵后面临不良因素时,其细胞和体液免疫可积极响应,因此,水椰八角铁甲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能够入侵我国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本文主要总结了这些工作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椰八角铁甲 多次交配 免疫 温度 遗传多样性 棕榈科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菱角萤叶甲雄性竞争策略的可塑性反应
18
作者 王璐瑶 范海江 +1 位作者 李建洪 王永模 《长江蔬菜》 2015年第22期177-181,共5页
研究了不同种群密度下菱角萤叶甲雄虫之间竞争的可塑性反应,结果表明,雄虫对雌虫的反应时间(从遇到雌虫到开始交配的时长)随着成虫期生活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与幼虫期的生活密度没有显著关系;交配时长未受到幼虫期生活密度以及成虫期竞... 研究了不同种群密度下菱角萤叶甲雄虫之间竞争的可塑性反应,结果表明,雄虫对雌虫的反应时间(从遇到雌虫到开始交配的时长)随着成虫期生活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与幼虫期的生活密度没有显著关系;交配时长未受到幼虫期生活密度以及成虫期竞争者数量的影响;雄虫精子数量与雄虫幼虫期生活密度以及成虫期竞争者数量无关;雄成虫附腺蛋白含量受到幼虫期生活密度以及成虫期竞争者数量的影响,密度越高、竞争者越多,雄成虫附腺蛋白含量越多。因此,菱角萤叶甲雄虫可根据幼年以及成年后的生存环境对生殖行为和生殖生理做出相应调整,以达到生殖利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角萤叶甲 交配 雄性竞争 多次交配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足大竹象防治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志鸿 《植物医生》 2017年第12期59-60,共2页
长足大竹象,又名竹横锥大象、笋横锥大象,属鞘翅目,象甲科,弯颈象属,在江苏地区,长足大竹象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中的蛹室内越冬,到翌年5月下旬或6月的上旬,成虫开始出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出土高峰。10月下旬以后成虫绝... 长足大竹象,又名竹横锥大象、笋横锥大象,属鞘翅目,象甲科,弯颈象属,在江苏地区,长足大竹象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中的蛹室内越冬,到翌年5月下旬或6月的上旬,成虫开始出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出土高峰。10月下旬以后成虫绝迹了。在一般情况下,同一雌雄成虫可进行多次交配,交配之后,在6—9月成虫产第一代卵,卵期3~4d。6—10月发生第一代幼虫,在6月中旬至10月下旬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足大竹象 防治 多次交配 雄成虫 江苏地区 室内越冬 第一代 鞘翅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鸬鹚繁殖技术
20
作者 易资庆 《农村新技术》 1995年第11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繁殖技术 鸬鹚捕鱼 水中农药污染 江西资溪县 技术要点 孵化效果 多次交配 阿托品 精细管理 捕鱼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