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0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船冰多次碰撞下极地航行船舶舷侧结构动态响应研究
1
作者 姜河蓉 姜金辉 +1 位作者 杨泽文 袁昱超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3,共6页
近年来全球变暖的加剧使得北极航道的开放更具可行性,为分析极地船舶航行过程中的冰载荷及船体结构响应特性,本文针对船体舷侧结构与浮冰场多次碰撞的场景开展数值仿真研究。参考现阶段浮冰观测统计经验,建立船体舷侧结构-浮冰场相互作... 近年来全球变暖的加剧使得北极航道的开放更具可行性,为分析极地船舶航行过程中的冰载荷及船体结构响应特性,本文针对船体舷侧结构与浮冰场多次碰撞的场景开展数值仿真研究。参考现阶段浮冰观测统计经验,建立船体舷侧结构-浮冰场相互作用有限元数值模型,在不同碰撞角度与不同浮冰密集度下开展仿真计算,分析船冰连续多次碰撞过程中碰撞力、能量及响应数据,研究碰撞角度和浮冰场密集度对浮冰载荷及船体舷侧结构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船冰多次相互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规律与船冰单次作用存在一定差异,碰撞角度与浮冰场密集度参数对船冰碰撞力与船体舷侧结构响应特征影响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本文研究内容对极地航行船舶舷侧结构的安全性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冰多次碰撞 舷侧结构 结构响应 非线性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维索引数据树实时插值方法在叠前层间多次波预测中的应用
2
作者 谢飞 朱成宏 徐蔚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1,共8页
陆地层间多次波产生机理复杂,难以有效压制,同时陆地叠前地震数据采集炮点和检波点不均等采样,不满足层间多次波预测理论假设,是目前陆地勘探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四维索引数据树实时插值的叠前层间多次波预测方法。首... 陆地层间多次波产生机理复杂,难以有效压制,同时陆地叠前地震数据采集炮点和检波点不均等采样,不满足层间多次波预测理论假设,是目前陆地勘探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四维索引数据树实时插值的叠前层间多次波预测方法。首先,针对采集方式不符合理论假设的问题,综合考虑每道地震数据的中心点位置、方位角信息和炮检距建立四维索引数据树管理叠前地震数据;其次,进行数据插值,实时获得符合理论要求的地震数据用于层间多次波预测,避免了对叠前地震数据进行规则化。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应用均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预测层间多次波,实际三维资料经过叠前层间多次波衰减后的速度谱反转现象改善明显,成像剖面上的断点和断裂更加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插值 层间多次 预测 衰减 叠前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喷射下喷油器结构参数对喷油量波动影响
3
作者 杨津韬 张恒 +2 位作者 赵建辉 马尔可夫·弗拉基米尔 雷奥尼德·格列霍夫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6-282,共7页
针对柴油机在多次喷射情况下喷油量波动对工作性能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喷油量波动的机制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建立共轨喷油器AMESim仿真模型,利用喷油规律和压力波动实验数据完成了仿真模型的校核验证,开展了关键结构参数对主喷油... 针对柴油机在多次喷射情况下喷油量波动对工作性能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喷油量波动的机制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建立共轨喷油器AMESim仿真模型,利用喷油规律和压力波动实验数据完成了仿真模型的校核验证,开展了关键结构参数对主喷油量影响的理论研究。结果表明:高压油管长度和内径的变化是主喷油量波动的显著影响因素,且喷油量波动主要发生在预-主喷策略下的主喷阶段;针阀升程的增加会增大主喷油量,但其增幅随升程的增加而减小;喷孔直径的变化直接影响主喷油量的波动,但其对预喷引起的压力波动影响较小;OA和OZ孔直径的变化对预喷阶段的压力波动产生明显影响,进而影响预喷阶段的喷油量,并主要体现在喷油速率上升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油量波动 压力波动 多次喷射 关键结构参数 高压共轨系统 动态喷射模型 AMESIM仿真 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理解释一体化的层间多次波识别与压制——以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影组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甘利灯 戴晓峰 +9 位作者 徐右平 杨昊 魏超 胡天跃 肖富森 吕宗刚 张明 刘卫东 宋建勇 李艳东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8-422,共15页
层间多次波的存在严重影响地震资料品质,造成合成地震记录与实际资料不匹配,对油气勘探开发造成许多负面影响。由于层间多次波来自表层以下的反射位置,因而与一次波差异小,且多源叠加造成多次波周期性特征复杂,目前还没有非常有效的压... 层间多次波的存在严重影响地震资料品质,造成合成地震记录与实际资料不匹配,对油气勘探开发造成许多负面影响。由于层间多次波来自表层以下的反射位置,因而与一次波差异小,且多源叠加造成多次波周期性特征复杂,目前还没有非常有效的压制方法可以借鉴。针对层间多次波“识别难,压制难”问题,在广泛技术调研的基础上,改变思路,提出了一种处理解释一体化的层间多次波识别与压制技术方案,以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影组为例,介绍其实际应用效果。首先,研发了基于反射率法的多次波正演模拟技术,通过含与不含多次波正演模拟结果与实际资料对比分析,结合其它多种手段论证了高石梯—磨溪地区井震不匹配主要是由层间多次波造成的,并得到VSP资料的验证。其次,利用剥层法多次波正演模拟与周期性分析,明确了灯影组层间多次波主要来源于其上覆4组速度反转层。其后,在层间多次波模拟与来源层位指导下,通过多次波压制试验优选技术,建立了偏移前、偏移后和叠后分步组合迭代的多次波压制技术流程,并通过层控剩余速度分析与叠加速度优化,以及层控Radon变换解决了层间多次波与一次波速度差异小的瓶颈问题。最后,基于速度谱上速度展度,研发了多次波发育强度平面预测技术,形成了点、线、面完整的多次波压制处理质控技术,保障了在压制多次波的同时不伤及有效波。该技术方案在高石梯—磨溪地区已经得到规模化应用,落实了超深层地层结构,取得了显著地质效果;在GS1井区应用中提高了井震匹配程度,储层预测符合率提高了20%以上;在GS19井区应用中首次在灯影组内幕发现了大量弱“串珠”反射,它们是未来重要的资源接替区;在高石梯东地区应用中消除了台缘带假像,降低了井位部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系灯影组 井震匹配 速度反转 层间多次 反射率法多次波正演模拟 多次波来源分析 多次波发育强度预测 层控Radon变换 分步组合迭代多次波压制 多次波压制处理质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肝内外胆管结石多次手术患者临床特征及生活质量分析
5
作者 徐向红 段艳伟 纪淑青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研究老年肝内外胆管结石多次手术患者临床特征及生活质量。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肝内外胆管结石多次手术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n=64)与中年组(年龄45~60岁;... 目的研究老年肝内外胆管结石多次手术患者临床特征及生活质量。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肝内外胆管结石多次手术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n=64)与中年组(年龄45~60岁;n=66)。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既往胆道手术资料及本次手术资料,分析老年组发病患者临床特征。术后随访至2023年10月,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其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老年肝内外胆管结石多次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现状。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秩和检验。结果老年组患者年龄高于中年组,合并2型糖尿病(T2DM)、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及冠心病者占比高于中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既往胆道手术次数、首次手术原因及首次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本次手术原因均为结石残留或复发,老年组患者本次手术距上次手术时间长于中年组,临床出现上腹区疼痛及发热症状者占比低于中年组,肝外胆管结石者占比高于中年组,结石直径大于中年组,行联合术式治疗者比例高于中年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中年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中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SF-36量表各维度及总得分均较术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年组术后6个月躯体功能、躯体角色、一般健康状况及SF-36总得分均高于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肝内外胆管结石多次手术者本次手术原因均为结石残留或复发,但老年组患者术前临床症状不明显,且老年患者基础性疾病更多,与上次手术之间的间隔时间更长,结石直径更大,手术方案更为复杂,应注重手术风险控制及术后并发症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肝内外胆管结石 多次手术 临床特征 术后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体牙髓病患者经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多次根管治疗的效果对比
6
作者 王鹞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5期4-6,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牙体牙髓病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多次根管治疗的效果。方法:课题研究开始时间为2022年3月1日,结束时间为2023年3月1日,将该时间段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60例为研究样本,分为参照组(30例)、研究组(30... 目的:分析比较牙体牙髓病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多次根管治疗的效果。方法:课题研究开始时间为2022年3月1日,结束时间为2023年3月1日,将该时间段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60例为研究样本,分为参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分别给予多次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展开全程研究、追踪和记录,评估一次性、多次根管治疗的具体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均较参照组低,牙齿咬合力、咀嚼效率均较参照组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参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2.52±0.79)分、(4.36±0.96)分,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显著低于参照组的40.00%(P<0.05)。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6.67%(P<0.05)。结论:针对牙体牙髓病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效果更为突出,与多次根管治疗相比更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牙齿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牙髓病 一次性根管治疗 多次根管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曲波域模型优化的多次波压制方法在浅地层剖面的应用
7
作者 王小杰 刘欣欣 +2 位作者 颜中辉 刘鸿 杨佳佳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5-1162,共8页
浅地层剖面主要用来探查海底的浅部构造和浅部资源,但因地震数据采集时受水深和海底地质条件等的影响,多次波极其发育,并且多次波能量强、频带宽,常规的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很难取得较好的压制效果。基于此,将地震数据自身褶积产生... 浅地层剖面主要用来探查海底的浅部构造和浅部资源,但因地震数据采集时受水深和海底地质条件等的影响,多次波极其发育,并且多次波能量强、频带宽,常规的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很难取得较好的压制效果。基于此,将地震数据自身褶积产生的多次波模型分为低频段模型和高频段模型,同时,将原始数据分为低频段数据和高频段数据,利用多个自适应相减法优化低频段模型;而对于高频段数据和高频段模型,将其转换到曲波域,比较其不同尺度、不同角度的差异,然后,对高频段模型进行优化,最后,将优化后高频段模型和低频段模型相加,得到最终优化后的多次波模型,再将其从原始数据中直接减去,以达到压制浅地层剖面中多次波的目的。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对多阶的海底相关多次波和强界面产生的多次波的压制效果较好,剖面的信噪比得到明显提高,有效信号得以凸显,有利于后期资料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 频率 曲波变换 多次波模型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riging模型的多次尝试差分进化贝叶斯有限元模型修正 被引量:1
8
作者 秦世强 李宁 宋任贤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4-213,共10页
标准差分进化自适应Metropolis(differential evolution adaptive Metropolis,DREAM)算法需进行多条马氏链并行计算,存在收敛效率低和计算成本高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Kriging模型的多次尝试差分进化贝叶斯有限元模型修正(multiple-... 标准差分进化自适应Metropolis(differential evolution adaptive Metropolis,DREAM)算法需进行多条马氏链并行计算,存在收敛效率低和计算成本高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Kriging模型的多次尝试差分进化贝叶斯有限元模型修正(multiple-try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daptive Metropolis with“ZS”,MT-DREAM(ZS))框架。该框架在DREAM的基础上引入历史向量差分采样、斯诺克更新以及多次尝试Metropolis抽样,并利用Kriging模型代替有限元模型进行随机抽样,实现利用极少数并行链便可快速探索多维修正参数后验分布。利用固结钢板梁模型试验,比较了DREAM和MT-DREAM(ZS)的修正效果。结果表明:MT-DREAM(ZS)可实现马尔科夫链的快速收敛,其收敛效率较DREAM提升了3.42倍,且修正结果精度和稳定性有提升;Kriging模型可大幅度降低计算成本。所提框架为解决多参数不确定模型修正中的收敛效率低和计算成本高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修正 贝叶斯估计 多次尝试Metropolis抽样 差分进化自适应Metropolis(DREAM) KRIGING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散射中心横向位置属性及图像表征
9
作者 胡进 何思远 +1 位作者 张云华 李婉聪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多次散射结构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散射来源,其等效视在散射中心往往偏离目标区域,目前的解译和识别方法不具备对SAR图像中的多次散射中心现象进行散射机理和散射结构溯源的能力。为深入挖掘多次散射中心位置的本质,本文以散射中心的理论为... 多次散射结构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散射来源,其等效视在散射中心往往偏离目标区域,目前的解译和识别方法不具备对SAR图像中的多次散射中心现象进行散射机理和散射结构溯源的能力。为深入挖掘多次散射中心位置的本质,本文以散射中心的理论为基础,正向建立了具有明确物理含义的散射中心模型,揭示了多次散射中心横向位置与复杂多次射线路径的联系,解释了多普勒频率的形成机制,并探讨了其在雷达目标识别中的应用。首先,本文从电磁散射物理过程出发,推导了任意阶次射线场的解析表达式;其次,结合正向物理推导获取的雷达回波信号表达式与逆傅里叶变换,表征了目标在单站雷达上的图像特征,实现了散射中心三维空间位置在单站雷达图像中的直接映射;最后,通过仿真,构建了多次散射射线光程、回波信号相位表征、雷达图像散射中心位置三者之间的物理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中心 位置参数 射线追踪 多普勒频率 多次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主频带约束高精度Radon变换的多次波压制方法
10
作者 马继涛 赵凯歌 廖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6-1296,共11页
Radon变换是地震资料处理中常用的一种算法,通过特定路径求和实现地震数据插值、多次波压制和波场分离。然而,由于采集数据和算法限制,变换域的分辨率较低,提高Radon域分辨率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最常用的提高分辨率方法是多次迭代重加权... Radon变换是地震资料处理中常用的一种算法,通过特定路径求和实现地震数据插值、多次波压制和波场分离。然而,由于采集数据和算法限制,变换域的分辨率较低,提高Radon域分辨率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最常用的提高分辨率方法是多次迭代重加权算法,通过迭代更新权重,将加权值聚焦到地震数据曲率上,但很难将加权值聚焦到真实曲率位置。文中提出了一种优化提高变换域分辨率的新方法,即在地震数据的主频带内求取一个加权矩阵,并将加权值聚焦至真实地震曲率位置。首先,计算地震数据的主频,并以主频为中心频率,向低频和高频方向各取一个范围作为约束频带;对主频带内的地震数据采用低频约束策略,从低频到高频迭代计算加权矩阵;从主频带的最后一个加权矩阵得到最终的加权矩阵,并应用于所有其他频率的计算。主频带数据的信噪比高、振幅强,因此,该方法更加稳定,得到的加权矩阵可以显著增强变换域的分辨率。此外,与其他迭代方法相比,它避免了每个频率加权矩阵的迭代过程,计算效率更高。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的测试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在多次波压制方面的有效性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ON变换 多次波压制 高分辨率 主频带 约束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P多次波研究与应用
11
作者 蔡志东 王赟 +3 位作者 王冲 王勇 管延斌 刘国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7-528,共12页
地震资料中包含的多种多次波往往会引起地层结构的假象,给油气藏勘探开发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针对地震资料中多次波难以识别和压制的问题,提出了基于VSP资料的多次波特征分析及其应用方法。首先对VSP多次波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从... 地震资料中包含的多种多次波往往会引起地层结构的假象,给油气藏勘探开发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针对地震资料中多次波难以识别和压制的问题,提出了基于VSP资料的多次波特征分析及其应用方法。首先对VSP多次波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从实际地震资料中的多次波出发,深入讨论了多次波的产生条件以及井中和地面地震资料中多次波的异同点,归纳了多次波的分类方法,认为VSP多次波具有全程可追踪、易于识别等特点,这对于地震波传播规律分析、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后对VSP多次波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多次波地震地质模型,并利用正、反演模拟结果分析VSP多次波特征,进而讨论了VSP多次波的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了VSP多次波在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包括用于指导地面地震多次波识别、对多次波污染程度进行分析、表层结构静校正量计算及表层Q因子评估、多次波成像、井地联合多次波压制等方面;最后展望了下一步多次波研究的发展方向,预计随着井地联合采集试验的增多,VSP多次波成像将有更大的发展和应用空间,此外,井地联合多次波压制方法也将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 VSP 井地联合 多次波特征分析 多次波识别 多次波压制处理 多次波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非线性KNN数据搜索的三维叠前自由表面多次波预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飞 朱成宏 +1 位作者 高鸿 徐蔚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432,共9页
自由表面多次波预测(SRMP)是自由表面多次波消除(SRME)以及成像的重要环节。SRME技术尽管有效,但理论上需要规则而密集的地震数据采集方式。然而实际炮点、检波点空间分布稀疏,地震数据不能满足SRME理论要求,常规的做法是在SRME之前将... 自由表面多次波预测(SRMP)是自由表面多次波消除(SRME)以及成像的重要环节。SRME技术尽管有效,但理论上需要规则而密集的地震数据采集方式。然而实际炮点、检波点空间分布稀疏,地震数据不能满足SRME理论要求,常规的做法是在SRME之前将地震数据规则化。为了避免数据规则化环节,首先建立索引数据树管理三维叠前地震数据,并采用基于树形数据结构的非线性K近邻算法(KNN)从地震数据中实时搜索两道近似地震数据;然后利用动校—反动校消除实时搜索得到的近似地震道与实际地震道之间的旅行时误差;由以上两步获得单道孔径内任意向下反射点(DRP)所需要的两道地震数据用于SRMP。单道孔径内任意DRP均可由SRMP预测对应的多次波模型道,叠加所有DRP对应的预测结果可获得该道稳定的多次波模型数据。将该方法用于扩展的三维Pluto模型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预测三维自由表面多次波,从而保证高质量的自由表面多次波衰减结果。实际地震数据的应用证明了方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表面多次 预测 消除 索引数据树 非线性K近邻(KNN)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面板泡沫夹芯结构材料脱粘缺陷的超声脉冲多次反射法检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轲迪 吴君豪 +2 位作者 罗明 支凡 张颖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2,共6页
针对铝面板泡沫夹芯结构材料脱粘缺陷的检测问题,开展了超声脉冲多次反射法检测技术研究。分析了超声脉冲多次反射法的检测原理,制作了人工模拟缺陷试样,进行了自动检测C扫描成像,通过灰度点数量统计方法分析和优化了缺陷识别的结果。... 针对铝面板泡沫夹芯结构材料脱粘缺陷的检测问题,开展了超声脉冲多次反射法检测技术研究。分析了超声脉冲多次反射法的检测原理,制作了人工模拟缺陷试样,进行了自动检测C扫描成像,通过灰度点数量统计方法分析和优化了缺陷识别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超声脉冲多次反射法能有效检出铝面板泡沫夹芯结构材料中的脱粘缺陷,为材料研制和质量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脉冲多次反射法 铝面板泡沫夹芯结构材料 脱粘缺陷 C扫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pix2pix GAN的多次波压制算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全 吕晓雨 +3 位作者 雷芩 黄懿璇 彭博 李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4-674,共11页
有效压制地震多次波是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尽管已有多种多次波压制方法,但是传统的多次波压制方法依赖先验地质构造信息且需要大量的计算,导致多次波压制效率较低,对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多次波压制更具挑战。为此,提出将改进pi... 有效压制地震多次波是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尽管已有多种多次波压制方法,但是传统的多次波压制方法依赖先验地质构造信息且需要大量的计算,导致多次波压制效率较低,对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多次波压制更具挑战。为此,提出将改进pix2pix GAN运用于多次波压制问题中,利用神经网络的特征学习能力,提高多次压制波的精度。这种改进的pix2pix GAN结合ResNet与U-Net作为网络的生成器,以避免深层网络引起的梯度消失或梯度爆炸现象。并在生成器中引入SE注意力机制,改进的生成器能够更好的感知地震波中一次波与多次波的特征,提升生成器性能。此外,使用多尺度判别器对更精细的地震图像细节特征和纹理信息做出真假判别。网络的输入为全波场数据,标签为一次波数据,使用两个简单地层模型和一个公开的Sigbee2B模型合成的数据集训练网络。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pix2pix GAN比pix2pix GAN的多次波压制效果更好;网络训练一旦完成,即可有效提升多次波压制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波消除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ResNet Sigbee2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去除表面多次波技术在浅水海域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范宝仓 谢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73-75,7,共3页
去除表面多次波(SRME)技术主要应用于深水海域,鲜有在浅水海域的应用。在分析传统SRME技术缺陷的基础上展示了一种称为部分去除表面多次波(P-SRME)的技术,该技术与常规的SRME技术的区别在于多次波模型预测阶段只使用了浅层部分数据,模... 去除表面多次波(SRME)技术主要应用于深水海域,鲜有在浅水海域的应用。在分析传统SRME技术缺陷的基础上展示了一种称为部分去除表面多次波(P-SRME)的技术,该技术与常规的SRME技术的区别在于多次波模型预测阶段只使用了浅层部分数据,模拟较少阶多次波,因此能够较好地保持各阶多次波的能量强弱关系,在自适应相减阶段可以较好的去除多次波而不会损伤有效波。将其应用于渤海A区浅水海域,结果表明,P-SRME技术在保留有效波的前提下较好地衰减了研究区浅水多次波,拓展了SRME技术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多次 部分去除表面多次波(P—SRME) 浅水海域 多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启动燃烧室燃油主动冷却模拟试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锦华 张忠利 +1 位作者 邱成旭 周伟星 《火箭推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4,共8页
高超声速飞行器在不同马赫数、不同高度间跳跃飞行时,燃烧室在不同工况下间歇工作,热载荷发生交替变化,为保证燃烧室结构正常工作,采用燃油主动冷却对燃烧室进行热防护。为了验证燃烧室在燃油主动冷却时是否结焦积碳进而影响其正常工作... 高超声速飞行器在不同马赫数、不同高度间跳跃飞行时,燃烧室在不同工况下间歇工作,热载荷发生交替变化,为保证燃烧室结构正常工作,采用燃油主动冷却对燃烧室进行热防护。为了验证燃烧室在燃油主动冷却时是否结焦积碳进而影响其正常工作,设计了多次启动燃烧室燃油主动冷却模拟试验装置,该装置采用电加热的方法模拟高温来流产生的交变热载荷,对主动冷却燃烧室模拟试验件进行了热壁冷油、热壁热油和燃油不流动状态试验考核。结果表明:主动冷却燃烧室热结构通过3次以上的热壁冷油、热壁热油循环试验后,试件未发生损坏;随循环次数增加,试件流阻增加较小,热壁热油工况的压差增加高于热壁冷油工况;对试验件进行剖切检查,发现冷却槽内积碳不明显,积碳主要出现在燃油出口的燃料集液腔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多次启动 燃烧室 主动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资料层间多次波压制方法研究进展
17
作者 赵锐锐 陈新哲 +3 位作者 向平奥 李勇军 李志娜 李振春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3-1176,共14页
层间多次波压制是目前困扰油气地震勘探的难题之一。为推动层间多次波压制方法的发展,对层间多次波预测及自适应相减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调研,总结了共聚焦点技术、地表数据分离法、逆散射级数法、虚同相轴法、Marchenko自聚焦方法等... 层间多次波压制是目前困扰油气地震勘探的难题之一。为推动层间多次波压制方法的发展,对层间多次波预测及自适应相减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调研,总结了共聚焦点技术、地表数据分离法、逆散射级数法、虚同相轴法、Marchenko自聚焦方法等备受关注的层间多次波预测方法以及自适应相减法的发展进程,分析了上述方法的优缺点。共聚焦点技术中层相关算法相比边界算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但以牺牲计算成本为代价;逆散射级数法虽然具有较高的多次波预测精度,但是巨大的计算量限制了其推广应用;地表数据分离法和虚同相轴法虽然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但是数据分离过于依赖人工操作;Marchenko自聚焦方法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尚不成熟。自适应相减方法在一次波和多次波非正交情况下的局限性导致了层间多次波压制方法的诞生。在保证层间多次波压制效果的前提下提高计算效率以及实用性,是当前层间多次波压制方法的重要发展方向。结合目前研究热点,层间多次波压制方法与波形反演、深度学习等方法技术的结合可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多次波压制 共聚焦点技术法 地表数据分离法 逆散射级数法 虚同相轴法 Marchenko自聚焦 自适应相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复发乳腺叶状肿瘤1例临床诊治
18
作者 索鹏峰 林俊甫 +3 位作者 林炜怡 邓雪琴 羊晓勤 谭秋雯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8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多次复发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诊治。方法患者,女,46岁。因“右乳肿物切除术后6年余,再发右乳肿物20余天”于2023年5月25日入院。患者6年前(2017年3月28日)发现右乳包块,于当地医院行右乳包块切除术;3年前原术区肿物首次复发,于... 目的探讨多次复发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诊治。方法患者,女,46岁。因“右乳肿物切除术后6年余,再发右乳肿物20余天”于2023年5月25日入院。患者6年前(2017年3月28日)发现右乳包块,于当地医院行右乳包块切除术;3年前原术区肿物首次复发,于外院行右乳包块切除术;2年前患者再次出现术区原位肿瘤复发,外院行右乳肿块扩大切除术,术后行右乳三维适形放疗。20天前患者再次触及右乳肿物,入院后行全身筛查未见确切肿瘤转移,经查体、超声检查、双乳X线片正斜位检查、彩超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诊断为右乳纤维上皮性肿瘤。于2023年5月27日行右乳皮下单纯切除术联合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左乳予以倒T法缩乳上提术。结果术中肿物剖视:肿物呈粉红色,分叶状,内可穿刺的淤血和迂曲扩张的静脉。术后病理检查:良性叶状肿瘤。术后左乳仍大于右乳,但患者对外形较为满意,拟积极减重,待外形稳定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二次调整手术。结论乳腺叶状肿瘤临床诊治存在难点,对于术后复发且联用放疗局部控制不佳的患者,全乳切除是可选手术方式,采用乳房整形术可获得理想的术后外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叶状肿瘤 多次复发 临床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DWD+SRME表面多次波组合法压制技术在南海西部浅水工区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达 赵昌垒 +3 位作者 刘巍 何祖深 张合斌 李蓉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3-482,共10页
浅水区表面多次波的压制问题一直是业界难题,确定性水层多次波压制(DWD)+表面相关多次波压制(SRME)是近年来工业界应用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将该方法应用于南海西部某浅水工区表面多次波压制时发现存在两个问题:①由于一次水底反射与折射... 浅水区表面多次波的压制问题一直是业界难题,确定性水层多次波压制(DWD)+表面相关多次波压制(SRME)是近年来工业界应用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将该方法应用于南海西部某浅水工区表面多次波压制时发现存在两个问题:①由于一次水底反射与折射波混叠,DWD外推算子应用于数据时,一阶的强能量水底反射多次波难以有效预测;②DWD+SRME组合压制后道集中依然存在残留的多次波。为此,改进了噪声压制技术流程:在DWD环节引入正演的一次水底反射,利用波场外推算子模拟一阶水底全程多次波;然后将该模型与初始DWD模型进行能量匹配后相加,得到含有一阶水底多次反射波的DWD模型,与原始数据进行自适应匹配相减后,在SRME的自褶积环节,将改进的DWD处理后的数据与原始数据褶积,以提高振幅预测精度;最后将DWD多次波预测模型以及SRME预测出的多次波模型同时进行自适应相减进一步提高多次波压制效果。将改进的流程应用于南海西部浅水工区的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叠加剖面中的一阶海底多次波得到了明显压制,多次波在炮域和共偏移距域道集上的相干相长现象也得到了明显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多次 表面相关多次波压制(SRME) 水底多次 确定性水层多次波压制(DWD) 正演模拟 自适应相减 南海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自注意力机制对抗网络进行海洋多次波压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月明 曹晓初 +1 位作者 任浩然 张春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4-464,共11页
由于海面和海底两个强波阻界面的存在,海洋地震资料普遍发育强能量多次反射波,海洋多次波衰减贯穿着整个海洋地震资料处理的始终,是影响海洋地震资料成像品质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复杂海域情况下的多次波压制往往需要通过多方法多域分步... 由于海面和海底两个强波阻界面的存在,海洋地震资料普遍发育强能量多次反射波,海洋多次波衰减贯穿着整个海洋地震资料处理的始终,是影响海洋地震资料成像品质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复杂海域情况下的多次波压制往往需要通过多方法多域分步组合的衰减策略,计算耗时而且多域多步骤会造成计算误差的累计,从而影响多次波的衰减效率和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注意力机制对抗网络(SA-GAN)的海洋多次波压制方法。首先,针对特征数据利用多域分步组合法压制多次波获得标签数据集;其次,在U-Net生成器网络中引入自注意力机制(SA),构建基于SA-GAN网络的多次压制深度学习模型,并进行网络训练;最后,利用训练完备的SA-GAN网络对整体数据进行多次波压制处理。引入SA的U-Net生成器的GAN网络收敛速度快且计算稳定,在地震样本数据集上具有更好的数据泛化能力。与常规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只需人工处理少量特征数据,网络训练后便可进行工区大量数据的多次波压制处理,避免了复杂多次波压制多方法串联组合的繁琐过程,为海洋实际地震数据的多次波压制提供了一种高效手段。模型和NH探区深水实际资料处理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波压制 海洋地震资料处理 深度学习 自注意力机制 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