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定期COPD合并肌少症患者多模式运动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乔晓笑 王银萍 +3 位作者 李历涛 王露佳 韩婷 闫楹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7,共7页
目的构建稳定期COPD合并肌少症患者多模式运动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稳定期COPD患者按照病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COPD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基于证据总结和专家函询构建稳定期COPD合并肌少症患者多模式运动方... 目的构建稳定期COPD合并肌少症患者多模式运动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稳定期COPD患者按照病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COPD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基于证据总结和专家函询构建稳定期COPD合并肌少症患者多模式运动方案,并进行实施。在干预前、干预8周、干预12周比较两组患者肌少症相关指标、呼吸症状、运动耐力、平衡能力及运动依从性。结果干预组35例、对照组33例完成研究。干预12周,干预组小腿围、6 m步速、5次起坐试验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8周、12周后干预组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评分、握力、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及运动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稳定期COPD合并肌少症患者多模式运动方案,可以有效改善肌少症状态和呼吸症状,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肌少症 多模式运动 呼吸症状 平衡功能 生活质量 运动功能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运动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认知功能和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尹丽琴 汤长发 +3 位作者 罗伟强 陶霞 李范玲 李军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7,F0003,共11页
目的:探索多模式运动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老年人认知功能、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factors,NFs)、β-淀粉样蛋白(β-amploid,Aβ)、Tau蛋白及海马亚区体积的影响。方法:将25名健康老年人和25名MCI老年... 目的:探索多模式运动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老年人认知功能、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factors,NFs)、β-淀粉样蛋白(β-amploid,Aβ)、Tau蛋白及海马亚区体积的影响。方法:将25名健康老年人和25名MCI老年人分别随机分为运动组与对照组,对运动组进行20周多模式运动干预,评估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血液生化指标及海马亚区体积萎缩率,配对比较干预前后各类指标变化,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干预后MCI运动组整体认知功能、注意力、语言流畅性及逻辑记忆水平显著提高(P<0.01);(2)MCI运动组Aβ_(1-42)含量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Tau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运动组NFs水平显著提高(P<0.01);(3)运动组左侧海马安蒙氏角1区(LCA1)(P<0.01)、左侧海马齿状回(LDG)(P<0.05)萎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认知功能变化与LCA1、左侧海马安蒙氏角4区(LCA4)萎缩率及Aβ_(1-42)、Tau蛋白变化呈显著负相关,与NFs变化显著呈正相关。结论:多模式运动可改善老年人整体认知功能、注意力、语言流畅性,对老年人MCI有一定的恢复治疗作用,对逻辑记忆、执行功能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可通过增加外周血清中Aβ_(1-42)含量,降低Tau蛋白含量,提高NFs水平,延缓海马CA1、CA4及DG亚区的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运动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可塑性 β样淀粉蛋白 TAU蛋白 海马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运动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认知功能、神经营养因子及全脑体积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尹丽琴 汤长发 +2 位作者 罗伟强 陶霞 李范玲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57,共8页
目的:探索多模式运动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老年人认知功能、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NFs)及全脑体积的影响。方法:26名MCI老年人参与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n=14,年龄(74.77±6.04)岁]与运动... 目的:探索多模式运动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老年人认知功能、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NFs)及全脑体积的影响。方法:26名MCI老年人参与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n=14,年龄(74.77±6.04)岁]与运动组[n=12,年龄(73.83±7.51)岁],运动组进行20周多模式运动干预(60 min/次,3次/周)。评估干预前后认知功能、全脑体积及外周血清NFs水平。配对比较干预前后各类数据变化,并对认知功能变化与NFs、全脑体积变化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运动干预后MCI老年人整体认知功能、注意力、言语流畅性显著提高(P<0.05),逻辑记忆与执行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外周血清NFs水平升高、脑灰质体积增大、脑脊液体积缩小、脑组织分数占比提高(P<0.05);注意力与言语流畅性变化与脑灰质体积、脑组织分数,外周血清NFs水平的变化相关。结论:多模式运动干预可改善MCI老年人整体认知功能、注意力与言语流畅性,提高血清NFs水平,引起脑灰质体积增大,脑脊液体积缩小,脑组织分数占比提高;NFs在运动引起MCI老年人认知功能与脑结构改善上可能发挥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运动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营养因子 全脑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多模式运动干预 被引量:7
4
作者 查荣苹 刘淑华 +1 位作者 曾梦婷 何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运动在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取82例结直肠癌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病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步行运动,每次30 min,每周至少3次;干预组采用多模式运动干预,每次30~... 目的探讨多模式运动在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取82例结直肠癌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病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步行运动,每次30 min,每周至少3次;干预组采用多模式运动干预,每次30~40 min,每周至少3次。干预前及干预12周,采用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评估工具、Berg平衡量表、修正版跌倒效能量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对照组38例、干预组36例完成研究。干预12周后,干预组患者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得分、Berg平衡得分<45分发生率、起立-行走计时测试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跌倒自我效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多模式运动有利于改善结直肠癌患者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体验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跌倒自我效能和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化疗 周围神经病变 多模式运动 平衡功能 跌倒 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软体机器人多模式运动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闵剑 刘朝雨 +1 位作者 王江北 费燕琼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6-133,共8页
为了探讨模块化软体机器人驱动模式多样性对实现有效运动的影响,设计了一个6模块软体爬行机器人,并进行了多模式运动分析。使用差动运动模块设计了一个通过前进波在机体上的传递实现运动的机器人;分析了爬行过程中充放气模块的受力状态... 为了探讨模块化软体机器人驱动模式多样性对实现有效运动的影响,设计了一个6模块软体爬行机器人,并进行了多模式运动分析。使用差动运动模块设计了一个通过前进波在机体上的传递实现运动的机器人;分析了爬行过程中充放气模块的受力状态和充放气模块位置间隔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满足充气时模块获取的运动量、放气时模块向前传递运动量这一单向运动必要条件的位置间隔关系式,依据该模型得到了6模块机器人的10种可行运动模式;采用集中质量法对机器人建立拉格朗日动力学模型,通过ADAMS仿真验证了不同驱动模式的可驱动性;通过实验验证了机器人的可行运动模式并得出了不同模式下的运动速度。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充放气模块位置间隔关系公式来分析模块化爬行机器人运动模式可行且准确;多模块软体机器人具有丰富的运动模式,依据驱动模式的不同即可实现运动速度的变化;通过选用高效的运动模式A1D2,多模块机器人可实现最大运动速度13.2m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软体机器人 位置间隔关系 多模式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轮多模式移动机器人设计与运动控制
6
作者 朱群为 罗自荣 +3 位作者 蒋涛 卢钟岳 夏明海 洪阳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3-530,共8页
针对传统六轮机器人转弯半径大、运动不灵活和地形适应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铰接式双摇臂悬架和独立驱动转向结构的六轮多模式移动机器人。机器人总体结构包括独立驱动转向模块、一体化机身、铰接式摇臂悬架模块和控制模块,能实现... 针对传统六轮机器人转弯半径大、运动不灵活和地形适应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铰接式双摇臂悬架和独立驱动转向结构的六轮多模式移动机器人。机器人总体结构包括独立驱动转向模块、一体化机身、铰接式摇臂悬架模块和控制模块,能实现直行、平移、原地转向和绕任意点转弯等多模式运动方式,具有机动、灵活、地形适应性强等优势。分析了机器人多模式运动机理和越障原理,建立了机器人多模式运动学模型,确定了机器人多模式运动下的运动参数关系式。机器人控制系统采用电机任务、传感器任务和遥控器任务的多任务并行模式,采用一种基于UCOS Ⅲ并行操作系统的多模式PID控制器,提高了机器人控制系统实时性、可靠性和可移植性。搭建了六轮多模式移动机器人仿真环境和试验样机,验证了机器人多种模式下的基本运动性能和楼梯、垂直障碍、壕沟等多种复杂地形的通过能力。测试了在不同地形下机器人运动姿态和运动速度等,分析了机器人多模式仿真运动和样机试验结果,证明该六轮多模式移动机器人结构具有比传统六轮机器人更好的通过性和地形适应性能,研究结果可为六轮机器人结构优化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轮驱动与转向 双摇臂悬架 UCOSⅢ操作系统 多模式运动控制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监督运动训练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7
作者 逯莹 甘红艳 +4 位作者 杨玉金 郑春艳 袁艳艳 白李平 邹转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12期1792-1797,共6页
目的:研究多模式监督运动训练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在南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管外科住院的8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 目的:研究多模式监督运动训练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在南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管外科住院的8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为期3个月的多模式监督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的6分钟步行距离(6MWD)、无痛行走距离(PFWD)、简易体能测试(SPPB)、中文版运动自我效能量表(SEES)和血管生活质量量表(VascuQoL)评分。结果: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患者的6MWD、PFWD、SPPB、中文版SEES和Vascu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监督运动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患者的步行能力及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手术 多模式监督运动训练 步行能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模式选择的改进的方向性菱形搜索算法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小龙 罗星 陈祖爵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3-395,共3页
针对H.264/AVC标准的多模式运动估计算法编码模式复杂、计算量大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带有模式选择的方向性菱形搜索算法。基于宏块最佳编码模式的统计分析,按运动特征的不同进行分类,将运动估计的直接搜索过程改进为先进行编码模式判断,... 针对H.264/AVC标准的多模式运动估计算法编码模式复杂、计算量大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带有模式选择的方向性菱形搜索算法。基于宏块最佳编码模式的统计分析,按运动特征的不同进行分类,将运动估计的直接搜索过程改进为先进行编码模式判断,再利用改进的方向性菱形搜索算法进行块匹配搜索。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地减少了搜索点数,与DS的快速搜索算法相比,编码时间减少了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64/AVC 多模式运动估计 模式选择 改进的方向性菱形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运动方式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琳 李思琦 +2 位作者 樊饶 翟腾 朱磊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3年第6期533-540,共8页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临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而运动被认为是一种有效且无害的非医疗干预手段。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运动方式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改善效果不尽相同。本研究以运动方式的多样性为出发点,综述有氧...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临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而运动被认为是一种有效且无害的非医疗干预手段。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运动方式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改善效果不尽相同。本研究以运动方式的多样性为出发点,综述有氧运动、抗阻运动、高强度间歇运动和多模式运动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改善作用,分析不同运动方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探究不同运动方式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机制。虽然不同运动方式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存在不同,但是均会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这一中介缓解疾病进展。本研究可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确定最佳运动方式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有氧运动 抗阻运动 高强度间歇运动 多模式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基软体机器人结构设计与驱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梦馨 李浩云 +1 位作者 Iqbal M Irfan 孙丰鑫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针对现有软体气动机器人制备成本高、设计灵活性差、功率密度低、控制技术复杂等问题,文章以鞘芯结构的涤纶∕氨纶弹性纱为基材编织针织罗纹组织,以涤纶纱为纬向衬垫纱间隔织入,形成力学各向异性的针织衬纬组织,并将该衬纬组织作为包覆... 针对现有软体气动机器人制备成本高、设计灵活性差、功率密度低、控制技术复杂等问题,文章以鞘芯结构的涤纶∕氨纶弹性纱为基材编织针织罗纹组织,以涤纶纱为纬向衬垫纱间隔织入,形成力学各向异性的针织衬纬组织,并将该衬纬组织作为包覆层与气囊内胆装配,实现具有高致动应变、低能量耗散的高性能纺织基气动机器人开发。文章通过力学性能和驱动变形测试,表征分析了衬纬组织织物层的各向异性力学特征和针脚排列方式等因素对软体机器人驱动性能、变形特征、输出力和运动状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纺织基软体机器人展现了优良的弯曲应变(弯曲曲率可达0.27 cm^(-1)),高的驱动力输出(13 N∕kg)。此外,开发的纺织基气动机器人具有低成本、设计灵活快捷、操控简单等优势,可通过编织结构设计和针脚方向的配置实现多模式的复杂变形,在可穿戴医疗康复训练设备和软体抓取器件等领域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体机器人 智能驱动器 多模式运动 医疗可穿戴 纺织结构 预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