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儿童脊髓栓系松解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文海韬 王潜阳 +2 位作者 陈小燕 吴水华 赵斯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830-836,共7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儿童脊髓栓系松解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64例脊髓栓系患儿临床资料,男38例,女26例。年龄1个月至13岁,平均(23.5±28.9)个月。患儿在进...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儿童脊髓栓系松解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64例脊髓栓系患儿临床资料,男38例,女26例。年龄1个月至13岁,平均(23.5±28.9)个月。患儿在进行脊髓栓系松解术的过程中均接受多模式[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和/或球海绵体括约肌反射(bulbocavernosus sphincter reflex,BCR)]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根据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调整手术操作。结果64例中有62例完全松解脊髓栓系,2例脊髓栓系术后再栓系患儿由于脊髓脂肪瘤粘连紧密行部分松解,4例术前、术中无法诱发出运动诱发电位,60例(93.75%)术前、术中可诱发出运动诱发电位并记录到肌肉动作电位,术后监测所有患儿未出现运动诱发电位消失或显著下降。44例脂肪瘤型脊髓栓系患儿术前脊髓直径(CORD)/硬脊膜囊直径(SAC)的值为(0.81±0.22),术后CORD/SAC的值为(0.38±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85,P<0.001)。术后随访中发现14例大小便功能异常患儿中改善7例,无改善6例,1例术后小便障碍加重出现尿潴留,经导尿训练后恢复;8例腰背部疼痛或双下肢神经功能异常患儿中,改善7例,无改善1例,无一例加重或脊髓栓系复发。结论脊髓栓系松解术中应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ultimodal intraoperative monitoring,MIOM)可帮助术者鉴别正常神经组织,在保护神经组织的同时最大范围切除脂肪瘤,降低CORD/SA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缺损/外科学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预警意义 被引量:17
2
作者 江华 刘云 +2 位作者 杨立井 詹新立 肖增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07-612,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预警意义。方法:2014年9月-2015年4月对53例行颈椎前路手术的颈椎病患者术中进行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A组),选取60例年龄、性别、病变节段和手术方式匹配但未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预警意义。方法:2014年9月-2015年4月对53例行颈椎前路手术的颈椎病患者术中进行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A组),选取60例年龄、性别、病变节段和手术方式匹配但未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颈椎前路手术患者作为对照(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颈痛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A组病例中术中预警的类型和原因,以及与术前诊断、手术方式和手术节段之间的关系。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3±0.5h(0.8-2.1h),术中出血量为390±236ml(120-600ml),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2±0.7h(0.6-2.4h),术中出血量为346±293ml(105-610ml),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术前、术后的颈部和上肢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6.5±1.6 vs.6.8±1.4,7.6±2.4 vs.7.4±2.7,3.8±1.2vs.3.6±1.6,3.3±1.4 vs.3.9±1.8,P〉0.05),A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术后NDI和脊髓型颈椎病患者JOA评分改善率明显优于B组[(19.2±7.1 vs 22.1±5.6,(84.1±10.3)%vs(73.3±9.2)%;P〈0.05]。在A组病例中,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椎间融合手术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的术中监测"严重预警"发生率更高(P〈0.05),但两种手术方式的"次要预警"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脊髓型颈椎病与神经根型颈椎病之间、单节段手术与双节段手术之间的术中监测"严重预警"和"次要预警"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颈椎前路手术中能及时预警神经损伤,可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生理监测 手术 脊髓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手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异常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被引量:32
3
作者 黄霖 赵敏 +6 位作者 王鹏 陈铿 蔡兆鹏 唐勇 叶记超 胡旭民 沈慧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94-601,共8页
目的:分析脊柱手术中影响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因素,总结提高术中神经监测成功率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476例脊柱手术中使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 目的:分析脊柱手术中影响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因素,总结提高术中神经监测成功率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476例脊柱手术中使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自由肌电图(free-run electromyography,Free-run EMG)多模式联合监测患者的资料,对术中神经监测出现异常改变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结果:76例术中电生理监测发生异常,其中21例患者因术前存在神经功能障碍,8例因手术操作引起神经损伤,7例因肌松药使用不合理,8例因不合理使用吸入麻醉药,3例因患者发生肌颤导致下肢SEP监测异常,4例因电磁场干扰,7例因患者体位摆放不当,7例因电极线连接故障,11例原因不明。其中28例经采取合理干预措施使得神经监测异常得以纠正。结论:对诱发异常的病例应从操作技术、麻醉、电磁场环境、患者因素等多方面逐一分析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提高监测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神经生理监测 体感诱发 经颅刺激运动诱发 自由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体位摆放及颈椎手术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华德河 郝其全 +4 位作者 高孟亮 孙中政 王永才 谢震 孙海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874-1878,共5页
背景尽管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颈椎手术中,但国内外鲜有其在体位摆放及颈椎手术过程中对机械性损伤的监测作用的相关报道。目的评估MIOM在体位摆放及颈椎手术过程中监测脊髓及神经功能变化的作用,为手术的安全保... 背景尽管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颈椎手术中,但国内外鲜有其在体位摆放及颈椎手术过程中对机械性损伤的监测作用的相关报道。目的评估MIOM在体位摆放及颈椎手术过程中监测脊髓及神经功能变化的作用,为手术的安全保驾护航。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北大医疗鲁中医院脊柱外科接受颈椎手术的61例患者的资料。患者均行术前及术中MIOM,数据由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及肌电图(EMG)组成,从术前颈部体位摆放直至手术结束。记录患者MIOM结果及临床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评估患者术前、术后7 d脊髓及神经功能,并计算JOA评分改善率〕。计算SEP、MEP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61例患者中,6例患者在体位摆放或手术过程中出现MEP警报(MEP突然部分或完全消失),然而SEP未见明显变化。6例患者均在体位摆放过程中出现MEP警报,其中5例重新摆放体位后MEP恢复至基线水平且手术操作中均未出现诱发电位警报,1例植骨融合后MEP恢复至基线水平;6例患者术后MEP较基线电位明显升高,术后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然而,只有1例患者(行枕骨寰椎融合术)在体位摆放及颈椎手术过程中出现MEP警报,MEP部分消失,SEP正常,术后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61例患者监测过程中无假阴性或假阳性记录,均未出现EMG异常。MEP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0%;SEP的灵敏度为0,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0,阴性预测值为90.2%。患者术后JOA评分高于术前(P<0.05)。患者JOA评分改善率为12.5%~75.0%,平均(42.9±17.6)%。结论 MIOM技术是预防体位摆放及颈椎手术过程中脊髓、神经根损伤的有效工具。其中MEP监测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的灵敏度最高;SEP、MEP和EMG联合监测具有互补作用,可降低手术风险,共同提高手术安全性,并为手术疗效评估以及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手术中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 颈椎 体位摆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儿童腰椎滑脱后路复位融合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冯磊 张学军 +6 位作者 高景淳 郭东 祁新禹 白云松 曹隽 李承鑫 孙保胜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582-587,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儿童腰椎滑脱后路复位融合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腰椎滑脱患者19例,其中男2例,女17例,平均年龄(9.1±2.7)岁,均行后路...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儿童腰椎滑脱后路复位融合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腰椎滑脱患者19例,其中男2例,女17例,平均年龄(9.1±2.7)岁,均行后路复位融合固定手术。术中同时进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运动诱发电位(motion evoked potential,MEP)及自由肌电图(free-run electromyography,EMG)监测。阳性判定标准为:与基线相比,MEP波幅下降≥80%、SEP波幅下降≥50%和(或)潜伏期延长≥10%,或者出现任何形式的肌电反应。结果19例术中均成功获得具有监护价值且重复性较好的SEP及MEP波形,成功率100%。术中在触碰、推挤及牵拉神经根时,相应的自由肌电图监测均出现肌电反应,记录阳性率为100%。本组患者监测过程中SEP与MEP波幅或潜伏期改变均未达到预警标准,其中2例术中出现一侧连续爆发性肌电反应,及时暂停手术操作后,肌电反应明显减少,继续操作后再次出现肌电反应,术中唤醒并调整手术操作。术后出现该侧下肢神经灼性疼痛,肌力正常,症状均在术后3个月内消失。结论在腰椎滑脱复位手术中进行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同时了解脊髓完整性及神经根功能状态,降低术中损伤脊髓、神经根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前移/外科学 术中神经生理监测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和脊柱退行性病变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柏秋实 薛剑超 +2 位作者 王树杰 张虹淼 赵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9-315,共7页
脊柱手术围术期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3%~31%,多数是由于手术对脊髓造成的直接机械损伤或间接缺血性再灌注造成的~([1])。这种变化可表现为神经电信号的改变。神经电生理监测(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NM)是脊柱外科医生了... 脊柱手术围术期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3%~31%,多数是由于手术对脊髓造成的直接机械损伤或间接缺血性再灌注造成的~([1])。这种变化可表现为神经电信号的改变。神经电生理监测(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NM)是脊柱外科医生了解患者麻醉状态下神经功能的重要手段。20世纪70年代,NM首次应用于脊柱侧凸矫形手术~([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柱退行性病变 神经生理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与不伴椎管内异常的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三柱截骨矫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的对比研究
7
作者 蒋登旭 冷原娴 +5 位作者 汪飞 赵登 钟锐 张钟 梁益建 胡正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0-358,共9页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椎管内异常的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患者行三柱截骨矫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的差异,探究椎管内异常对CS患者术中IONM监测报警事件发生率及...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椎管内异常的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患者行三柱截骨矫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的差异,探究椎管内异常对CS患者术中IONM监测报警事件发生率及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5月于我院行三柱截骨矫形手术治疗的重度CS患者临床资料,以是否合并椎管内异常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基本信息、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S)的潜伏期及波幅和双下肢经颅电刺激躯体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 motor evoked potentials,TCeMEPs)的波幅,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使用多模式IONM监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析两组患者术中IONM监测报警事件发生率及术后转归情况。结果:共37例符合标准的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4例患者伴有椎管内异常,包括脊髓空洞8例,脊髓拴系2例,脊髓纵裂1例,脊髓纵裂合并脊髓拴系1例,脊髓空洞合并脊髓拴系2例。伴椎管内异常的CS患者凹侧下肢SSEPs-P37潜伏期(40.9±3.3ms)较不伴椎管内异常的CS患者(38.0±3.7ms)显著延长(P=0.03),除此以外,两组患者使用多模式IONM监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相当,且在异常SSEPs发生率、术中IONM监测报警事件发生率及术后神经症状发生率上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模式IONM监测可在重度CS患者行三柱截骨矫形术中提供良好的监测效果,伴椎管内异常的CS患者凹侧下肢SSEPs-P37潜伏期较不伴椎管内异常的CS患者显著延长,伴椎管内异常不会增加术中IONM监测报警事件发生率及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的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椎管内异常 三柱截骨 术中神经生理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手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伍添 吴水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3-558,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9例复杂脊髓脂肪瘤患儿临床资料, 其中男13例、女16例, 中位年龄9个月(范围:...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9例复杂脊髓脂肪瘤患儿临床资料, 其中男13例、女16例, 中位年龄9个月(范围:2个月至9岁3个月), <3岁14例、≥3岁15例。背侧型1例, 过渡型20例, 混杂型8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内容包括运动诱发电位(motion evoked potential, MEP)、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自由肌电图(free-run electromyography, EMG)及诱发肌电(triggered-EMG)。观察患儿术后1 d双下肢肌力以及术后6个月双下肢肌力、大小便和脊髓脂肪瘤切除情况。结果 29例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完成手术。14例年龄<3岁的患儿中, SEP基线建立4例, MEP基线建立8例, 2例基线未建立。15例年龄≥3岁的患儿中, SEP基线建立12例, MEP基线建立15例。术中电生理预警情况:SEP预警2例次, MEP预警8例次, EMG预警32例次。29例中, 实现全切及近全切23例, 部分切除6例。术后第1天, 23例下肢肌力正常;6例下肢肌力下降新发/加重, 予康复治疗(术后6个月, 4例下肢肌力恢复至正常, 2例下肢肌力持续下降)。术后6个月, 无一例大小便功能障碍新发或加重, 4例术前存在小便功能障碍的患儿中, 2例无改善, 2例恢复正常;3例术前存在大便功能障碍患儿中, 1例无改善, 2例恢复正常。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并指导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手术进程, 有效降低术中神经损伤风险, 在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理监测 脂肪瘤 脊髓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生理监测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手术效果及预后随访研究
9
作者 刘龙奇 史良 +1 位作者 王科大 苏亦兵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手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对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显微手术切除治疗的脊髓髓内肿瘤患者92例,其中48例采用传统显微手术(对照组),44例采用...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手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对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显微手术切除治疗的脊髓髓内肿瘤患者92例,其中48例采用传统显微手术(对照组),44例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联合组),对比两组肿瘤切除率、手术前后脊髓功能、临床症状改善及3年随访情况。结果肿瘤完全切除率联合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前,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感觉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疼痛发生率及括约肌功能障碍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6月感觉功能障碍发生率、术后3月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脊髓功能McCormick分级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月联合组患者脊髓McCormick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年肿瘤复发率,联合组6.82%,对照组12.5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手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更有利于减轻手术引起的脊髓损伤,促进术后患者的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及脊髓功能恢复,但是对患者的远期预后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髓内肿瘤 显微镜手术 神经生理监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外科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临床实践指南 被引量:2
10
作者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神经电生理学组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神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 胡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8-1008,共11页
脊柱外科手术伴随着神经损伤的风险[1~5]。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应用神经诱发电位、肌电等神经电生理技术实时检测神经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神经损伤... 脊柱外科手术伴随着神经损伤的风险[1~5]。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应用神经诱发电位、肌电等神经电生理技术实时检测神经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神经损伤,提示术者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防止不可逆神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神经生理监测 脊柱外科 临床实践指南 神经损害 神经损伤 神经生理技术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山医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临床实践规范介绍 被引量:25
11
作者 吴劲松 许耿 +3 位作者 毛颖 梁伟民 潘力 周良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660-668,共9页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是术中脑功能区定位技术的金标准。综合唤醒手术、术中感觉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术中皮质电刺激与皮质下电刺激等电生理学技术,可实现术中脑功能区皮质及皮质下功能通路的精确定位和实时保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根...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是术中脑功能区定位技术的金标准。综合唤醒手术、术中感觉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术中皮质电刺激与皮质下电刺激等电生理学技术,可实现术中脑功能区皮质及皮质下功能通路的精确定位和实时保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根据既往多年临床实践,制定了适用于本单位的《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临床实践规范》,其内容涵盖各类常见神经外科疾病的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已经在本院临床应用,切实提高了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 监测 手术中 脑疾病 神经外科手术 参考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内肿瘤患者术中应用的价值 被引量:19
12
作者 赵庆林 步玮 +1 位作者 吴健 于绍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82-684,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内肿瘤患者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2000年10月。2010年10月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患者358例,均为硬膜内肿瘤,其中髓外硬膜下肿瘤234例,髓内肿瘤124例。术前均行肿瘤累及相应节段的肌电图(EMG)及体感诱...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内肿瘤患者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2000年10月。2010年10月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患者358例,均为硬膜内肿瘤,其中髓外硬膜下肿瘤234例,髓内肿瘤124例。术前均行肿瘤累及相应节段的肌电图(EMG)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术中监测神经电生理变化,用SEP监测脊髓功能,EMG确定肿瘤切除范围。均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镜下操作完成手术。结果:358例患者术中自发性EMG监测无异常:124例髓内肿瘤患者术中应用激发性EMG确立“安全地带”.判定病变切除范围.避免了“危险操作”。术中监测SEP异常36例,其中29例SEP波幅降低20%-30%时,监测人员提醒术者寻找原因,减少刺激、牵拉及压迫后10—20min,SEP波形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7例髓内病变患者SEP波幅降低超过50%,暂停手术操作后30min左右,SEP有所恢复,继续完成手术。358例患者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镜下操作切除病变,肿瘤全切292例,其中硬膜内髓外肿瘤234例(100%)显微镜下全切,术中无SEP异常。髓内肿瘤124例,显微镜下全切58例(46.8%),次全或大部分切除66例(53.2%);7例术中SEP波幅降低超过50%的患者术后神经症状加重,其中6例用甲基强的松龙及神经营养药等治疗7-10d神经症状恢复至术前水平,1例改善不明显。结论: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指导椎管内肿瘤的切除,可提高肿瘤切除率,避免副损伤,提高肿瘤切除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手术 神经生理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椎管内病变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3
作者 林国中 王振宇 刘斌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6-779,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在脊髓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4例脊髓手术患者,根据监测方法不同分为4组。A组(腹侧肿瘤)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potential,SEP)、运动诱发电位...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在脊髓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4例脊髓手术患者,根据监测方法不同分为4组。A组(腹侧肿瘤)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potential,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及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监测;B组(髓内肿瘤)行SEP+MEP监测;C组(髓外硬膜下肿瘤)行SEP+EMG监测;D组(马尾神经病变)行EMG监测,分析术中监测情况与术后神经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A组3例,术中均有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均恢复,但有1例出现术后神经功能恶化。B组6例,术中均有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5例恢复,1例未恢复者术后神经功能恶化。C组9例,其中7例术中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均恢复,但有1例出现术后神经功能恶化。D组6例,术中均有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均恢复,但有1例出现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结论:IONM可及时提醒术者患者的神经系统可能存在功能损伤,从而采取补救措施,有助于减少术后神经功能恶化,但部分患者采取措施后监测虽恢复,仍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恶化,IONM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 脊髓 监测 手术中 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显微切除听神经瘤术中面听神经保护的意义 被引量:10
14
作者 倪红斌 梁维邦 +5 位作者 徐武 韦永祥 蒋健 陈杰 戴艳红 高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听神经瘤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面听神经保护的意义。方法1996年1月~2001年12月未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者为非监测组(n=18),2002年1月~2006年12月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者为监测组(n=22),比较手术前后2组面听神经症状改善... 目的探讨显微听神经瘤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面听神经保护的意义。方法1996年1月~2001年12月未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者为非监测组(n=18),2002年1月~2006年12月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者为监测组(n=22),比较手术前后2组面听神经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术后24h内未监测组听力障碍好转1例,无变化9例,加重8例,面瘫症状好转1例,无变化2例,加重4例;监测组听力障碍好转9例,无变化12例,加重1例,面瘫症状好转6例,无变化5例。监测组听力障碍和面瘫症状好转优于未监测组(Z=3.389,P=0.001;Z=2.470,P=0.014)。术后6个月随访,未监测组听力障碍减轻或消失4例,无改善8例,加重6例,面瘫症状减轻或消失1例,无改善4例,加重2例;监测组听力障碍减轻或消失15例,无改善6例,加重1例,面瘫症状减轻或消失10例,无改善1例。术后6个月时监测组听力障碍和面瘫症状恢复显著优于非监测组(Z=3.105,P=0.002;Z=3.187,P=0.001)。结论听神经瘤手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有效保护面听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神经生理监测 面听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和唤醒试验在脊柱手术中的保护作用及比较——多中心大样本量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奇 李锋 +3 位作者 张勇 沈凯 陈安民 郭风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3-835,共3页
目的探索神经电生理监测和唤醒试验在脊柱手术中的保护作用并比较它们的效果。方法全国4所大型医疗机构提供符合准入标准的病例,以配比法排除混杂因素,用χ2检验比较它们在脊柱类手术中对脊髓、神经的术中保护作用,以P<0.05为差异具... 目的探索神经电生理监测和唤醒试验在脊柱手术中的保护作用并比较它们的效果。方法全国4所大型医疗机构提供符合准入标准的病例,以配比法排除混杂因素,用χ2检验比较它们在脊柱类手术中对脊髓、神经的术中保护作用,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于L1以上节段的脊柱手术,这两种方法均能减少神经症状的加重,但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和唤醒试验都能很好地减少30岁以下人群的颈、胸、胸腰段脊柱手术脊髓、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虽然单纯从效果看,神经电生理监测并不比唤醒试验更有优势,但是由于它克服了唤醒试验的很多缺点,仍然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理监测 唤醒试验 脊柱手术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术前访视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海英 张丽花 +2 位作者 贺艳 郁慧婷 朱天婵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4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术前访视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按术前标准访视表,结合访视图册与视频实施标准化术前访视;对照组... 目的探讨标准化术前访视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按术前标准访视表,结合访视图册与视频实施标准化术前访视;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患者访视前、入室后5min焦虑评分、心率、血压,调查两组访视满意度。结果入室后5min观察组焦虑评分及血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采用标准化术前访视,使术前宣教更加规范,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负性心理及生理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神经生理监测 术前访视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护理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徐海英 朱慧 +1 位作者 张丽花 许正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2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8例实施听神经瘤手术的患者为标准组,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过程中实施术前、术中和术后标准化护理程序;并与按常规护理流程完成的20例听神经瘤手术...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8例实施听神经瘤手术的患者为标准组,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过程中实施术前、术中和术后标准化护理程序;并与按常规护理流程完成的20例听神经瘤手术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手术时间和手术配合质量以及手术医生满意度的比较。结果标准组手术配合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实施标准化护理程序可有效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医生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神经生理监测 标准化护理 手术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异常肌肉反应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海云 高进喜 +2 位作者 陈渊 罗明枝 王守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32-534,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3月,采用面神经侧方扩散法,对126例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 126例中123例术前记录到典型异常肌肉反应(abnormal muscle...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3月,采用面神经侧方扩散法,对126例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 126例中123例术前记录到典型异常肌肉反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s,AMR)波形,经手术后AMR消失。术后1个月内面肌痉挛症状消失119例(94.4%),残余轻微症状7例(5.6%)。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利于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对责任血管的判断和减压效果的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生理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9
作者 胡楷 熊梅 +2 位作者 王言 金相廷 周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02-606,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37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21例;平均年龄48.4±17.5岁。其中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腰椎间...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37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21例;平均年龄48.4±17.5岁。其中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2例。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行微创经侧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e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中运用自发性肌电图(spontaneous electromyography,SEMG)监测神经根功能,同时纪录患者的主观感受(疼痛),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手术通道放置过程中,所有患者在出现腰部疼痛时,神经电生理无明显改变。2例患者无明显腿痛,电生理却出现明显的成串、波幅较大的肌电反应,调整通道后电生理改变趋于正常。35例患者有明显腿痛且神经电生理出现明显的成串、波幅较大的肌电反应,立即提醒术者,查找原因,调整手术通道后,患者腿痛消失,且电生理发生明显改变,异常肌电反应减轻,趋于正常。所有患者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时,无明显疼痛且神经电生理无明显变化。在剥离、解压粘连神经根时,均出现明显连串的电位波形改变和明显的腿痛,停止手术操作后,腿痛消失,神经电生理恢复正常。在直视下刺激神经根时,患者出现明显的腿痛,同时神经电生理出现连串的电位。所有患者健侧的监测结果均无明显电生理改变。术后所有患者均无神经并发症。以神经电生理监测作为安全指标,其真阳性率为100%,而以疼痛作为安全指标,其真阳性率为94.6%;假阴性率为5.4%。结论:术中应用自发性肌电图监测可提供更为客观的安全指标,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肌监测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摘除术 神经生理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腰骶部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廉海平 李志锦 +5 位作者 何百祥 刘小芳 鲍刚 王伟 廉民学 李传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腰骶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5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12例腰骶部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治疗组在显微镜操作下行肿瘤切...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腰骶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5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12例腰骶部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治疗组在显微镜操作下行肿瘤切除术,肿瘤部位均位于L1以下。其中124例行术中电生理监测(监测组),监测方法为皮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CSEP)、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SEP)和肌电图(EMG)联合,88例未行术中电生理监测(未监测组),两组患者均随访3~6个月;对两组患者预后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监测组的改善率及全切除率高于未监测组(P〈0.05),联合应用CSEP、DSEP和EMG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5.9%,DSEP较CSEP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联合应用CSEP+DSEP+EMG对于腰骶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神经根的保护及提高手术安全性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理监测 腰骶部 椎管内肿瘤 皮节体感诱发 JOA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