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面波导馈电的多模天线设计
1
作者 杨亚飞 徐海洋 +1 位作者 吴文洲 谢辉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7-101,共5页
设计了一种可工作在共面波导和耦合槽线两种模式下的耦合渐变槽线天线,该天线采用双端口共面波导馈电。仿真和测试结果显示:"和"端口馈电时,5.8~7.7GHz的S11均小于-10dB,波束在最大辐射上均具有较好的极化纯度,交叉极化电平... 设计了一种可工作在共面波导和耦合槽线两种模式下的耦合渐变槽线天线,该天线采用双端口共面波导馈电。仿真和测试结果显示:"和"端口馈电时,5.8~7.7GHz的S11均小于-10dB,波束在最大辐射上均具有较好的极化纯度,交叉极化电平小于-25dB;"差"端口馈电时,S11在5GHz后,除个别频点外均小于-10dB,差波束在天线辐射方向上具有-20dB的零深,并随着工作频率增加,两个波瓣逐渐靠近,旁瓣电平逐渐降低,方向性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天线 共面波导 和波束 差波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宽带天线 被引量:9
2
作者 付世强 房少军 +1 位作者 王钟葆 吕善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11-1814,共4页
为解决单一系统覆盖空白和定位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多模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终端的宽频带圆极化微带天线.通过选用低介电常数泡沫材料组成叠层微带天线结构,采用宽带功分相移网络和倒L带条近耦合四臂平衡馈电,充分展宽了天线的阻抗带宽... 为解决单一系统覆盖空白和定位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多模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终端的宽频带圆极化微带天线.通过选用低介电常数泡沫材料组成叠层微带天线结构,采用宽带功分相移网络和倒L带条近耦合四臂平衡馈电,充分展宽了天线的阻抗带宽和圆极化带宽.功分相移网络采用带状线四周封闭结构,抑制了馈电网络寄生辐射对天线方向性的影响.给出了天线的设计思路,分析了结构参数对天线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天线具有较好的特性,驻波比<1.5的阻抗带宽达48%,轴比<3 dB的圆极化带宽达67%.对天线进行了加工测试,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在工作频带内天线增益高于6 dB.设计的天线能满足接收多模导航卫星信号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天线 叠层微带天线 倒L带条 卫星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多模卫星导航天线设计 被引量:5
3
作者 宋跃 刘岚 韩国栋 《电子科技》 2013年第4期137-139,共3页
设计了一种可以工作在GPS L1、GLONASS和北斗频段的多模卫星导航天线。采用"叠层结构"和引入宽带的带状线90°电桥,实现了天线的多频段工作。该天线易于调节,可以应用于不同的载体,具有与后端射频模块良好的集成性。
关键词 卫星导航 多模天线 北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扼流环多模喇叭天线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曹祥玉 高军 梁昌洪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67-570,共4页
采用波导模式理论分析了双扼流环多模喇叭天线中存在的模式及其场分布 ,利用矩量法计算了双扼流环多模喇叭天线口径场及辐射场 ,给出了天线设计尺寸 ,研制了双扼流环多模喇叭天线 ,经测试表明 。
关键词 双扼流环 多模喇叭天线 矩量法 波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双环多模喇叭收、发天线近场耦合特性分析
5
作者 曹祥玉 高军 +2 位作者 梁昌洪 戴国宪 甄蜀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72-675,共4页
采用平面波谱理论分析了同轴双环多模喇叭收、发天线耦合特性 ,得出了同轴双环多模喇叭收、发天线之间的耦合系数表达式 ,计算了收、发天线间耦合系数随收发天线间距和旋向的变化趋势 ,为收、发天线的布局提供了参数 ,为实现隔离度要求... 采用平面波谱理论分析了同轴双环多模喇叭收、发天线耦合特性 ,得出了同轴双环多模喇叭收、发天线之间的耦合系数表达式 ,计算了收、发天线间耦合系数随收发天线间距和旋向的变化趋势 ,为收、发天线的布局提供了参数 ,为实现隔离度要求提供了有效方案 .经测试表明 ,理论与测量结果吻合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双环多模喇叭天线 耦合特性 隔离度 收发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片集成波导多模宽带天线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叶枫 朱永忠 刘明飞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35,共4页
基片集成波导由于其自身的独特优势,低剖面、易制作且易于平面电路集成,在天线中应用广泛。多模宽带、可重构、多输入多输出是当前天线发展的主要方向。阐述了当前基片集成波导多模宽带天线的主要实现方法和发展前景,为更好地设计基片... 基片集成波导由于其自身的独特优势,低剖面、易制作且易于平面电路集成,在天线中应用广泛。多模宽带、可重构、多输入多输出是当前天线发展的主要方向。阐述了当前基片集成波导多模宽带天线的主要实现方法和发展前景,为更好地设计基片集成波导多模宽带天线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片集成波导 多模宽带天线 馈电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反射面天线理论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伍捍东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共5页
在卫星星座跟踪、远距离微波能传输等需要构建大功率均匀场的领域,都需要具有平顶波束的高增益反射面天线。受多模和混合模喇叭天线的启发,文中创新性地在反射面天线设计中引入了多模的理念。首先提出了双模反射面的思路,即在标准抛物... 在卫星星座跟踪、远距离微波能传输等需要构建大功率均匀场的领域,都需要具有平顶波束的高增益反射面天线。受多模和混合模喇叭天线的启发,文中创新性地在反射面天线设计中引入了多模的理念。首先提出了双模反射面的思路,即在标准抛物面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上引入相位差为180°的反相模式场,由两种模式合成平顶波束。然后,将双模的理念推广开来,总结出多模反射面天线的一般理论,即由反射面的不同区域激励多种模式的信号,合成期望的赋形方向图。文中还详细介绍了多模反射面天线的多种结构形式、模态变化和实现方式,并依此理论成功设计了具有平顶方向图的C波段高增益反射面天线,为传统反射面天线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反射面天线 平顶波束 星座跟踪 微波能传输 反射面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权重天线馈电网络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文 郭欣 +1 位作者 张金栋 方大纲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共7页
近年来,在新兴的通信技术与军事技术的驱动下,多模天线单元与非常规天线阵成为天线技术中的研究热点。这类天线包括各种新型的用到复权重馈电网络的多模天线单元、相位中心连续可移动虚拟天线阵、阵元方向图分集天线阵等等,它们都有重... 近年来,在新兴的通信技术与军事技术的驱动下,多模天线单元与非常规天线阵成为天线技术中的研究热点。这类天线包括各种新型的用到复权重馈电网络的多模天线单元、相位中心连续可移动虚拟天线阵、阵元方向图分集天线阵等等,它们都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复权重馈电网络的现行解决方案是在馈电网络各支路中级联移相器和可变增益放大器,通过复杂的有源电路甚至有源系统实现。已有方案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功耗大等缺点。因此,研究结构简单、低成本、低功耗的无源复权重馈电网络,尤其是可电调无源复权重馈电网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广泛的应用价值。文章在这方面提出了若干新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权重馈电网络 多模天线 非常规天线 微波无源电路技术 时间调制阵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值算法在多模馈电网络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9
作者 马力 杜晓燕 +1 位作者 周东方 牛忠霞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68-70,共3页
多模馈电网络是短波多模多馈天线系统的关键部件,实现其高效、精确的优化设计,将为整个多模多馈天线系统的优化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基于互联网络子结构分析方法,利用距离倒数权值插值方法对馈电网络的测量数据库进行了无缝化处理... 多模馈电网络是短波多模多馈天线系统的关键部件,实现其高效、精确的优化设计,将为整个多模多馈天线系统的优化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基于互联网络子结构分析方法,利用距离倒数权值插值方法对馈电网络的测量数据库进行了无缝化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在满足一定的插值精度和插值效率的条件下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插值处理,它在多模馈电网络中的有效应用将为整个多模多馈天线系统的优化提供有利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馈电网络 短波多模多馈天线系统 优化设计 距离倒数权值插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谐振零向频率扫描天线研究进展
10
作者 冒小慧 吕文俊 +1 位作者 季飞燕 祝雷 《微波学报》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文中全面总结了零向扫描天线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突破,深入剖析零向扫描天线的设计原理并进行分类比较。结合零向频率扫描天线的系列设计实例,详细介绍了多模谐振零向频率扫描天线的研究现状、数理机制和设计方法。最后探讨了零向频率扫描... 文中全面总结了零向扫描天线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突破,深入剖析零向扫描天线的设计原理并进行分类比较。结合零向频率扫描天线的系列设计实例,详细介绍了多模谐振零向频率扫描天线的研究现状、数理机制和设计方法。最后探讨了零向频率扫描天线的可能发展方向和应用场景,用于指导该领域的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向扫描天线 零向频率扫描天线 式综合天线设计法 多模谐振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Multi-Antenna Geometrical Depolarization Channel Modeling 被引量:2
11
作者 SUN Xuehong YANG Xiaoli +2 位作者 ZENG Zhimin ZHANG Cheng BAI Bing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6年第3期105-114,共10页
The traditional geometrical depolarization model that single transmitter to single receiver provides a simple method of polarization channel modeling. It can obtain the geometrical depolarization effect of each path i... The traditional geometrical depolarization model that single transmitter to single receiver provides a simple method of polarization channel modeling. It can obtain the geometrical depolarization effect of each path if known the antenna configuration, the polarization field radiation pattern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catte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pectrum is more and more scarce. The original model provides only a single channel polarization state, so the information will be limited that the polarization state carries in the polarization modulation. The research is so significance that how to carries polarization modulation information by using multi-antenna polarization state. However, the present study shows that have no depolarization effect model for multi-antenna system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multi-antenna geometrical depolarization model. On the basis of a single antenna to calculate the depolarization effect of the model, and through simulation to analysis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epolarization effect.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multi-antenna geometrical depolarization channel modeling that can applied to large-scale array antenna, and to some extent increase the speed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scale array antenna multi-antenna channel modeling depolarization effect cross polarization discrimin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