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满意聚类的多模型建模方法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柠 李少远 席裕庚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83-787,共5页
从系统输入输出数据出发 ,首先在GK模糊聚类算法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模糊满意聚类算法 ,该算法能快速对系统进行用户满意的模糊划分 ;继而将其引入多模型建模过程中 ,满意的系统划分数目即对应多模型个数 ,然后针对不同的聚类建立起相应... 从系统输入输出数据出发 ,首先在GK模糊聚类算法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模糊满意聚类算法 ,该算法能快速对系统进行用户满意的模糊划分 ;继而将其引入多模型建模过程中 ,满意的系统划分数目即对应多模型个数 ,然后针对不同的聚类建立起相应的子系统模型 ,全局系统可视为各子模型的加权组合 ;最后通过几个典型实例验证了模糊满意聚类及基于此的多模型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快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型建模方法 满意聚类 数据集 隶属度函数 工业过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核聚类的乙烯裂解深度DE-LSSVM多模型建模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贵华 王昕 +1 位作者 王振雷 钱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90-1796,共7页
乙烯裂解深度的建模与控制对于裂解炉的实时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石脑油原料组分复杂、油品特性波动大等状况,采用模糊核聚类对石脑油数据库进行最优划分,建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多模型,对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中模型的参数选取,利... 乙烯裂解深度的建模与控制对于裂解炉的实时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石脑油原料组分复杂、油品特性波动大等状况,采用模糊核聚类对石脑油数据库进行最优划分,建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多模型,对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中模型的参数选取,利用差分进化算法进行参数寻优,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和泛化能力。通过对现场数据的建模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模糊核聚类的乙烯裂解深度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多模型跟踪性能良好,预测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裂解深度 糊核聚类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多模型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递阶G-K聚类的热工过程多模型建模方法 被引量:13
3
作者 林金星 沈炯 李益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3-28,共6页
针对热工过程分段线性化的特点,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递阶模糊聚类的热工过程多模型建模方法。首先基于递阶G-K模糊聚类对系统输入/输出数据空间进行快速聚类分解,避免了聚类数确定的盲目性;然后在每个子空间中利用最小二乘法辨识出相... 针对热工过程分段线性化的特点,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递阶模糊聚类的热工过程多模型建模方法。首先基于递阶G-K模糊聚类对系统输入/输出数据空间进行快速聚类分解,避免了聚类数确定的盲目性;然后在每个子空间中利用最小二乘法辨识出相应的线性子模型,再将各子模型通过模糊加权求和以得到精确的系统全局模型。同时,为保证各聚类子空间内样本的“线性化度”,采用新的综合聚类指标,并利用免疫遗传算法来求解该聚类问题,以克服迭代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小和对聚类初始化敏感的缺点。该方法能充分利用运行数据中所包涵的对象动态特性信息,以描述过程的全局非线性。最后通过几个典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型建模 递阶聚类 G-K糊聚类 免疫遗传算法 热工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轮机热耗率多模型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牛培峰 刘超 +3 位作者 李国强 马云飞 陈贵林 张先臣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1-255,共5页
针对汽轮机热耗率难以准确计算的问题,提出了核模糊C均值与混合蛙跳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汽轮机热耗率多模型建模方法,用来计算不同工况下的热耗率。该方法利用核模糊C均值算法对热耗率数据聚类,采用5折交叉验证... 针对汽轮机热耗率难以准确计算的问题,提出了核模糊C均值与混合蛙跳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汽轮机热耗率多模型建模方法,用来计算不同工况下的热耗率。该方法利用核模糊C均值算法对热耗率数据聚类,采用5折交叉验证平均误差作为LS—SVM参数选择的适应度值,利用混合蛙跳算法优化参数并建立局部模型,采用开关切换得到模型输出,以此实现热耗率的多模型建模。与单一的LS—SVM模型和BP网络热耗率预测模型比较,结果表明该多模型方法有更高的预测精确和更好的泛化能力,能更准确地计算汽轮机热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汽轮机热耗率 混合蛙跳算法 多模型建模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糊c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烃异构化过程的多模型建模 被引量:9
5
作者 李丽娟 刘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350-2354,共5页
针对芳烃异构化过程的非线性、复杂性,提出利用仿射传播聚类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芳烃异构化过程进行多模型建模,以此来弥补单一模型建模的不足。首先仿射传播聚类对异构化数据聚类,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聚类之后的各个类分别建... 针对芳烃异构化过程的非线性、复杂性,提出利用仿射传播聚类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芳烃异构化过程进行多模型建模,以此来弥补单一模型建模的不足。首先仿射传播聚类对异构化数据聚类,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聚类之后的各个类分别建立子模型,通过计算欧氏距离来判断测试样本的所属类,将测试样本送入所属类的模型进行预测,以此来实现异构化过程的多模型预测。实验证明,与单模型以及基于k均值聚类的神经网络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基于仿射传播聚类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更能准确地预测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异构化 仿射传播聚类 LS-SVM 多模型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输入输出数据的一体化多模型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一鸣 雷虎民 +1 位作者 邵雷 刘代军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16,共6页
针对复杂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完全基于输入输出数据的一体化多模型建模与预测控制设计方法。首先,利用模糊空间划分对输入数据进行在线聚类;然后,采用最小二乘法在每一个聚类点处建立一个局部模型,并将模糊空间划分与多模型建模相结合... 针对复杂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完全基于输入输出数据的一体化多模型建模与预测控制设计方法。首先,利用模糊空间划分对输入数据进行在线聚类;然后,采用最小二乘法在每一个聚类点处建立一个局部模型,并将模糊空间划分与多模型建模相结合,利用即时输入输出数据对局部模型的数量以及每一个局部模型的参数进行在线更新,从而实现对复杂非线性系统的在线建模;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控制器的设计,将系统建模与控制器的设计包含在一个控制系统设计框架以内,对模型不确定性具有更好的鲁棒性。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系统 在线多模型建模 预测控制 聚类 糊空间划分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缸盖的多模型建模及其CAD/CAM/CAE集成技术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徐向阳 ULRICHWeiss +1 位作者 THILOWiegand 高国安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5-198,共4页
建立统一的产品定义模型 ,是实现 CAD/CAM/CAE集成的关键。在分析了传统的缸盖开发技术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统一的产品模型定义技术即多模型技术 ,并利用这一技术对缸盖进行了建模 ,给出了缸盖的多模型三维实体结构和缸盖开发全过程基... 建立统一的产品定义模型 ,是实现 CAD/CAM/CAE集成的关键。在分析了传统的缸盖开发技术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统一的产品模型定义技术即多模型技术 ,并利用这一技术对缸盖进行了建模 ,给出了缸盖的多模型三维实体结构和缸盖开发全过程基于多模型技术的 CAD/CAM/CAE集成方案。利用论文中的技术 ,新产品从概念设计到市场只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CAM/CAE 缸盖 多模型建模 发动机 集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叠隐空间模糊C回归算法及其在发酵数据多模型建模中的应用
8
作者 刘欢 王骏 +1 位作者 邓赵红 王士同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0-679,共10页
切换回归算法FCR的性能容易受到噪声点以及离群点的影响,同时该算法对于复杂数据的处理能力较差。对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堆叠隐空间的模糊C回归算法。该算法将基于ELM特征映射技术,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特征提取,再结合多层前馈神经网络... 切换回归算法FCR的性能容易受到噪声点以及离群点的影响,同时该算法对于复杂数据的处理能力较差。对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堆叠隐空间的模糊C回归算法。该算法将基于ELM特征映射技术,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特征提取,再结合多层前馈神经网络学习结构对隐空间进行多次扩展和压缩。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更好的抗噪性能,对模糊指数的变化不敏感,同时在处理复杂数据以及在多模型建模中更加精确、高效、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空间映射 极限学习机 主成分分析 糊C回归算法 多层神经网络 多模型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即时学习的多模型在线建模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庆良 雷虎民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6-200,共5页
针对复杂非线性系统的建模问题,基于空间划分树(SP-Tree)和即时学习(lazy learning)的思想,设计了一种多模型在线建模方法。该方法基于分解-合成策略,根据系统输入输出数据,采用即时学习算法建立当前时刻的最佳局部模型,随着系统工作点... 针对复杂非线性系统的建模问题,基于空间划分树(SP-Tree)和即时学习(lazy learning)的思想,设计了一种多模型在线建模方法。该方法基于分解-合成策略,根据系统输入输出数据,采用即时学习算法建立当前时刻的最佳局部模型,随着系统工作点的移动,滚动建立系统的多个模型,实现对非线性系统的准确建模。在建立邻域的过程中,采用一种基于SP-Tree数据结构的数据库进行分层递阶搜索,有效地提高了在线建模的实时性。最后,通过对一个仿真案例的研究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时学习 非线性系统 在线多模型建模 空间划分树 k-v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仿射传播聚类的ARA发酵过程建模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丽娟 宋坤 赵英凯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16-2121,共6页
针对花生四烯酸(ARA)发酵过程复杂,机理模型表达不够准确以及单模型泛化能力弱的问题,提出采用基于仿射传播聚类的支持向量机(SVM)多模型建模算法进行该过程建模。该算法首先用仿射传播聚类(AP)算法对ARA样本数据进行聚类,再用SVM算法... 针对花生四烯酸(ARA)发酵过程复杂,机理模型表达不够准确以及单模型泛化能力弱的问题,提出采用基于仿射传播聚类的支持向量机(SVM)多模型建模算法进行该过程建模。该算法首先用仿射传播聚类(AP)算法对ARA样本数据进行聚类,再用SVM算法对各子类样本分别建立子模型。测试样本根据相似性的测度进行归类,并用所属子类的模型进行预测输出。ARA发酵过程的建模实验表明,与其他建模算法相比,基于仿射传播聚类的SVM多模型建模算法所建立的模型具有更高的回归精度和良好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四烯酸 多模型建模 仿射传播聚类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模糊聚类与IPSO-SVM的燃煤电站NO_x排放多模型预测 被引量:14
11
作者 付忠广 高学伟 +2 位作者 李闯 刘炳含 王树成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7-393,408,共8页
通过挖掘大量脱硝系统现场运行数据,提出一种新的多模型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建模方法:首先对SCR脱硝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际运行研究,应用改进遗传模拟退火的模糊聚类算法对训练集进行聚类划分,得到最优聚类效果;然后建立相应... 通过挖掘大量脱硝系统现场运行数据,提出一种新的多模型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建模方法:首先对SCR脱硝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际运行研究,应用改进遗传模拟退火的模糊聚类算法对训练集进行聚类划分,得到最优聚类效果;然后建立相应的支持向量机子模型,并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所建立的子模型通过隶属度值加权融合得到最终的整体预测模型。以某电站锅炉脱硝系统为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并与其他建模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泛化能力和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X排放 多模型建模 糊聚类 改进粒子群算法 遗传拟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的多模型分数阶PID控制方法
12
作者 廖勇 麻信洛 +1 位作者 齐俊杰 苏锡亮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7-540,共4页
针对复杂非线性系统,将多模型建模与分数阶PID控制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完全基于输入-输出数据的多模型在线建模控制方法.首先,利用输入-输出数据对非线性系统进行在线多模型建模;然后,针对所建立的多个局部模型,基于加权控制方式设计分数... 针对复杂非线性系统,将多模型建模与分数阶PID控制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完全基于输入-输出数据的多模型在线建模控制方法.首先,利用输入-输出数据对非线性系统进行在线多模型建模;然后,针对所建立的多个局部模型,基于加权控制方式设计分数阶PID控制器.该方法将对系统的建模与控制器的设计包含在一个控制系统设计框架以内,对系统模型的不确定性具有更好的鲁棒性,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系统 在线多模型建模 分数阶PID控制 输入输出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of fractal geometry and CAGD models for multi-scale topography modelling of functional surfaces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清辉 李静蓉 +2 位作者 陈彦政 潘敏强 汤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1493-1501,共9页
In order to support the functional design and simulation and the final fabrication processes for functional surfaces,it is necessary to obtain a multi-scale modelling approach representing both macro geometry and micr... In order to support the functional design and simulation and the final fabrication processes for functional surfaces,it is necessary to obtain a multi-scale modelling approach representing both macro geometry and micro details of the surface in one unified model.Based on the fractal geometry theory,a synthesized model is proposed by mathematically combining Weierstrass-Mandelbrot fractal function in micro space and freeform CAGD model in macro space.Key issues of the synthesis,such as algorithms for fractal interpolation of freeform profiles,and visualization optimization for fractal details,are addressed.A prototype of the integration solution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platform of AutoCAD's Object ARX,and a few multi-scale modelling examples are used as case studies.With the consistent mathematic model,multi-scale surface geometries can be represented precisely.Moreover,the visualization result of the functional surfaces shows that the visualization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developed are effic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roughness MICROTOPOGRAPHY fractal geometry functional surf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porous structure of oil-pressboard interface and its effect on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14
作者 司马文霞 姜赤龙 +1 位作者 毛文奇 唐信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38-343,共6页
The oil-pressboard insulation is a typical composite insulation system widely used in the design and manufactory of large power apparatus. The implement of oil-pressboard insulation may lead to surface electrification... The oil-pressboard insulation is a typical composite insulation system widely used in the design and manufactory of large power apparatus. The implement of oil-pressboard insulation may lead to surface electrification and discharge at the interface under certain condition. It is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to take an insight into the phenomenon occurring at the interface. Through experiment, the pressboard is found as a porous material. The interface changes abruptly from bulk pressboard to the bulk oil as a result of the porous structure. A new model is proposed which divides the interface into bulk oil region, transition region, and bulk pressboard region. The width of the transition region is decided according to the microtome figure. The effective permittivity of the transition region is calculated using a new model based on fractal theory. The model is validated and compared with previous calculation model. The effect of the existence of transition region on the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pressboard interface transition region effective permittivity fractal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