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发展及其争论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庆飞 雷怡 +1 位作者 欧阳寒璐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01-908,共8页
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指的是在归纳论断中,前提项目数量越多、越多样,将能构成归纳力度越强的推理。已有研究表明成人的归纳推理明显受到前提项目多样性的影响,而幼儿的相关研究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幼儿不能基于多样性进行推... 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指的是在归纳论断中,前提项目数量越多、越多样,将能构成归纳力度越强的推理。已有研究表明成人的归纳推理明显受到前提项目多样性的影响,而幼儿的相关研究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幼儿不能基于多样性进行推理,二是认为5岁左右的幼儿就能够基于多样性进行推理。出现此争论的原因可能与研究方法方面的差异有关,如实验范式与前提组间差异、实验材料类别与概念范畴、属性特征及呈现方式、推理形式;此外,儿童的知识经验也是一个影响因素。未来研究可以结合相关领域的研究范式;深入挖掘影响儿童表现出多样性效应的因素;将任务设计多样化;将实验任务的计分方式多样化;开展相关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纳推理 多样性效应 归纳信心 前提组间差异 知识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概念范畴和特征类别对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庆飞 雷怡 李红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1-250,共10页
为探讨概念范畴和特征类别对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影响,采用2(概念范畴:生物类别与非生物类别)×2(特征类别:不可见的隐蔽特征和可见的外显特征)的实验设计,设计了四组任务来考察5~6岁、8~9岁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表现水平。... 为探讨概念范畴和特征类别对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影响,采用2(概念范畴:生物类别与非生物类别)×2(特征类别:不可见的隐蔽特征和可见的外显特征)的实验设计,设计了四组任务来考察5~6岁、8~9岁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表现水平。结果显示:在非生物类别范畴材料上,5~6岁儿童在两种特征类别上均未表现出多样性效应,8~9岁儿童在隐蔽特征类别上表现出多样性效应;在生物类别材料上,5~6岁、8~9岁儿童在外显特征和隐蔽特征上均未表现出多样性效应。概念范畴和特征类别对8~9岁儿童的归纳判断力有显著影响:在概念范畴上,儿童在非生物范畴材料上的表现显著高于生物范畴;在特征类别上,儿童在隐蔽特征上的表现高于外显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纳推理 多样性效应 概念范畴 特征类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在归纳推理中的多样性效应 被引量:3
3
作者 钟罗金 莫雷 +3 位作者 刘志雅 李倩雯 Lee Myung Sook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7-99,共13页
3个实验探讨了儿童在归纳推理中是否具有多样性效应的争议。实验1采用寻找证据法,使用图片材料,得出5岁儿童在归纳推理中没有多样性效应,表现为典型性效应。实验2改用归属法发现:5岁儿童在归纳推理中表现出多样性效应。实验3采用寻找证... 3个实验探讨了儿童在归纳推理中是否具有多样性效应的争议。实验1采用寻找证据法,使用图片材料,得出5岁儿童在归纳推理中没有多样性效应,表现为典型性效应。实验2改用归属法发现:5岁儿童在归纳推理中表现出多样性效应。实验3采用寻找证据法,但使用实物材料,并且加大了多样性前提的差异程度,结果发现:3岁儿童在归纳推理中也表现出多样性效应。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合的条件下,儿童在归纳推理中能表现出多样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归纳推理 多样性效应 典型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对人的行为进行归纳推理的多样性效应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霞 李红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8-132,共5页
儿童在对人的行为进行归纳推理时是否遵循多样性原则,是否受到了其他认知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范式,分析了4-5岁、6-7岁、8岁、9岁儿童和成人在对人的行为进行推理时表现出多样性效应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6-7岁、... 儿童在对人的行为进行归纳推理时是否遵循多样性原则,是否受到了其他认知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范式,分析了4-5岁、6-7岁、8岁、9岁儿童和成人在对人的行为进行推理时表现出多样性效应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6-7岁、8岁、9岁和成人表现出了多样性效应,并且9岁儿童运用多样性信息的能力已达到成人水平。但6-7岁和8岁儿童的多样性表现与成人仍有显著差别。从发展趋势上,对年龄、属性特征外显性和人格特质理解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纳推理 多样性效应 人的行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尺度人工湿地中植物多样性对生产力与多样性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四喜 常杰 +4 位作者 葛滢 王海 王凤友 张建民 苏春花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5-42,共8页
在中国东南部的全尺度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开展2年的植物多样性实验,以研究植物多样性(包括植物物种丰富度和植物组成)对群落生产力与多样性效应(即互补效应、选择效应和净多样性效应)的影响及其产生机制。结果表明,2007年物种丰富度... 在中国东南部的全尺度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开展2年的植物多样性实验,以研究植物多样性(包括植物物种丰富度和植物组成)对群落生产力与多样性效应(即互补效应、选择效应和净多样性效应)的影响及其产生机制。结果表明,2007年物种丰富度与群落生产力呈线形正相关,而2008年显著的单峰格局,其关系式为:y=-0.213x2+3.455x+15.192(R=0.215)。2008年物种丰富度与互补效应呈显著地线形负相关,而2007年呈单峰格局,其关系式为:y=-0.389x2+6.974x-10.707(R=0.247),而且2007年与2008年的互补效应与生产力都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互补效应对生产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然而,2007年与2008年物种丰富度与选择效应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且选择效应与群落生产力之间也没有显著相关性,表明选择效应对生产力的提高作用不显著。2007年与2008年中物种组成对生产力、互补效应、选择效应与净多样性效应均有显著影响,说明人工湿地的植物配置对其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尤为重要。2008年物种丰富度与净多样性效应呈极显著地线形负相关,而2007年呈显著单峰格局,其关系式为:y=-0.329 x2+5.968 x-12.659(R=0.234),这种趋势主要是由于植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影响因素(如物种的竞争力和生态位)在2年中有所变化。同时,2007年与2008年的多样性净效应与生产力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生产力与多样性净效应的变化趋势是同步的。与抽样效应假说不同的是,本实验中单种最高产物种(芦竹)在混种时没有表现出高产,主要是由于生长的分配、资源的竞争力与环境的变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人工湿地 多样性效应 生产力 植物组成 单峰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实验范式述评
6
作者 钟罗金 陈琳 +2 位作者 刘志雅 汝涛涛 莫雷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3年第4期315-321,共7页
归纳推理的多样性效应是指人们在归纳推理中倾向于寻找更加多样的证据来支持所要得出的结论。然而,儿童在归纳推理中是否具有多样性效应争议不断。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采用四种范式:判断力度迫选法,属性扩展法,寻找证据法和归... 归纳推理的多样性效应是指人们在归纳推理中倾向于寻找更加多样的证据来支持所要得出的结论。然而,儿童在归纳推理中是否具有多样性效应争议不断。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采用四种范式:判断力度迫选法,属性扩展法,寻找证据法和归属法。通过对这四种方法的本质特点和优缺点进行概括和总结,以期为未来这一争议的解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归纳推理 多样性效应 实验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人工植物群落多样性对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雨欣 卢素锦 +1 位作者 杨青 尹鑫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906,共8页
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关系的研究主要关注地上生物量和地上植物特征,但占比更大且理应承载更多群落功能的地下部分却较少被研究,其机理也较少被探讨。本研究选用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鹅绒委陵菜(Potent... 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关系的研究主要关注地上生物量和地上植物特征,但占比更大且理应承载更多群落功能的地下部分却较少被研究,其机理也较少被探讨。本研究选用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构建了多样性梯度为1~5、重复4次且周期为1年的盆栽试验,探讨了地上与地下的多样性-生物量关系。结果表明:物种增加使净多样性效应显著增强(P<0.001),使群落获得更高的地下和总生物量。净多样性效应的次要来源特征依赖性互补效应随着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01),根冠比和平均根径的变化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非特征依赖性互补效应和优势度效应的作用却十分有限。因此,根冠比和平均根径带来的选择效应的变化是正向植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关键驱动因素,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群落生物量 多样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草基因型多样性能增强种群对干扰的响应 被引量:10
8
作者 申俊芳 任慧琴 +3 位作者 辛晓静 徐冰 高玉葆 赵念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7682-7689,共8页
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多样性(1、3、6三种基因型组合)羊草种群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分蘖数、根茎芽数和根冠比5个指标对干扰强度(用不同留茬高度来模拟)的响应。结果表明:(1)基因型多样性和干扰强度对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分蘖数... 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多样性(1、3、6三种基因型组合)羊草种群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分蘖数、根茎芽数和根冠比5个指标对干扰强度(用不同留茬高度来模拟)的响应。结果表明:(1)基因型多样性和干扰强度对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分蘖数和根茎芽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但两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其中,多基因型组合(3、6基因型组合)羊草种群中这4个响应变量的值均显著高于单基因型羊草种群(P<0.05);而干扰强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了这4个响应变量的值(P<0.05)。对于根冠比这一响应变量来说,仅干扰强度对其产生了显著地影响(P<0.05)。(2)29个基因型多样性效应值中,有25个值大于0,其中12个表现为显著的基因型多样性正效应。依Loreau和Hector的方法将多样性净效应分解后发现,互补效应和选择效应共同主导12个响应指标的基因型多样性效应,而互补效应独自主导3个、选择效应独自主导5个响应指标的基因多样性效应;但对基因型多样性正效应起主要贡献的是互补效应。所得结果表明,基因型多样性能提高羊草种群的表现,能增强羊草种群对干扰的响应,不同基因型间的互补作用对这种正效应起主要贡献,这将为该物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多样性效应 互补效应 选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建群种羊草基因型多样性抑制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功能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宇坤 丁新峰 +5 位作者 王小平 吴曼 高韶勃 杨雪 赵念席 高玉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07-1516,共10页
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建群种的基因型多样性对群落生态功能是否存在交互影响已成为群落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以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内常见物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建群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基因型多样性及... 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建群种的基因型多样性对群落生态功能是否存在交互影响已成为群落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以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内常见物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建群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基因型多样性及其交互作用对群落生物量生态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羊草基因型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其交互作用对群落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无显著影响(P>0.05);(2)羊草基因型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其交互作用对多样性效应(净多样性效应、互补效应和选择效应)有显著影响(P<0.05)。羊草基因型多样性抑制多样性净效应的发挥,且主要抑制互补效应;而物种多样性则促进多样性净效应的发挥,主要表现为选择效应对地上生物量的正效应;(3)互补效应对群落生物量多样性净效应起主要贡献。实验所得结果不仅为探讨多样性效应在物种水平以及群落水平上对群落生物量的影响因素提供了重要启示,而且为内蒙古草原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利用,乃至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基因型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多样性效应 选择效应 互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人工克隆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增辉 卢素锦 +2 位作者 王雨欣 张春辉 尹鑫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38,共12页
克隆植物具有独特的竞争和繁殖方式,这可能会使其构建的群落呈现不一样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但是本议题却极少被研究。本研究利用垂穗披碱草、花苜蓿和鹅绒委陵菜构建了一个生物多样性试验,并将单播和混播重复3次,且将垂穗披... 克隆植物具有独特的竞争和繁殖方式,这可能会使其构建的群落呈现不一样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但是本议题却极少被研究。本研究利用垂穗披碱草、花苜蓿和鹅绒委陵菜构建了一个生物多样性试验,并将单播和混播重复3次,且将垂穗披碱草作为所有混播的固定物种,以此跨越两个生长季测试生物多样性对生产力的影响。本研究发现,物种丰富度和地上生物量之间并没有线性正相关关系,但是大多数混播的净多样性效应(NE)都是显著的,且NE主要来源于非特征依赖性互补效应(TICE)。较强的TICE主要来自地上垂直空间的互补性利用;其次来自底层物种鹅绒委陵菜光吸收能力的增强。沿着时间和物种丰富度梯度,垂穗披碱草的优势度增强,鹅绒委陵菜的优势度下降,致使特征依赖型互补效应(TDCE)和优势度效应(DE)随之增强,但是它们对NE的贡献有限。另外,以上3种效应均随时间增强。总之,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克隆植物群落表现出了不一样的多样性-生产力关系模式,并且这种多样性效应主要来自地上垂直空间的互补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生产力关系 克隆植物 多样性效应 非特征依赖性互补效应 植物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年生植物群落内取样效应和互补效应的分离 被引量:7
11
作者 江小雷 张卫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896-1902,共7页
利用人工建植的1年生植物群落对物种多样性-生产力关系及其潜在作用机理———取样效应和互补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多样性水平内群落生产力变化幅度较大,不同的物种组合对生产力水平也有较大的影响。植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生产力... 利用人工建植的1年生植物群落对物种多样性-生产力关系及其潜在作用机理———取样效应和互补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多样性水平内群落生产力变化幅度较大,不同的物种组合对生产力水平也有较大的影响。植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生产力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计算表明,所有混播群落均程度不同地存在多样性净效应,但不同多样性水平间及同一多样性水平内,净效应变化较大。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净效应间亦呈二次函数关系。多样性净效应与群落生产力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多样性净效应的两个组成部分———取样效应和互补效应对多样性的变化有不同的反应:互补效应与物种多样性间呈单峰格局关系;而取样效应与多样性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取样效应和互补效应均随着群落生产力的提高而显著增强。结果还表明,除物种多样性外,物种的组成(或物种的特性)对群落生产力、多样性净效应及其分解成分———取样效应和互补效应均有显著影响。据此,可以认为在短期多样性实验中,取样效应和互补效应均对多样性-生产力正相互关系产生作用,但取样效应的强度要大于互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生产力 作用机理 多样性效应 互补效应 取样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解水稻秸秆细菌-真菌复合菌系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20
12
作者 梅新兰 郑海平 +5 位作者 李水仙 杨天杰 江高飞 韦中 徐阳春 沈其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217-2225,共9页
为筛选构建高效降解水稻秸秆的细菌-真菌复合菌系,通过分离筛选、纯化鉴定具备降解水稻秸秆能力的细菌和真菌,选择出降解效率较高的细菌和真菌各两株用于复配。通过全组合将4株菌复配成多样性为1~4的15种复合菌系,采用水稻秸秆降解试验... 为筛选构建高效降解水稻秸秆的细菌-真菌复合菌系,通过分离筛选、纯化鉴定具备降解水稻秸秆能力的细菌和真菌,选择出降解效率较高的细菌和真菌各两株用于复配。通过全组合将4株菌复配成多样性为1~4的15种复合菌系,采用水稻秸秆降解试验评估复合菌系的降解效果和3种纤维素降解酶的活性,利用线性拟合和多元回归解析复合菌系产酶活力与其降解秸秆能力之间的关系。从腐解的水稻秸秆中筛选获得降解细菌和真菌各4株,其中以细菌分离株雷氏普罗威登斯菌BB18、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JB7和真菌分离株草酸青霉ZA、烟曲霉ZL的秸秆降解能力和产滤纸酶活力较高。将该4株降解效果较高的菌株进行全组合复配,发现复合菌系对水稻秸秆的降解率以及产滤纸酶、纤维素内切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均随菌株多样性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且以4株菌株组合的复合菌系BF1对水稻秸秆的降解效果最好,较单菌平均提高了1.6倍,酶活力增加了1~3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菌系降解水稻秸秆的能力与3种酶的活力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纤维素内切酶和木聚糖酶对复合菌系降解能力的贡献最大。细菌-真菌复合菌系的降解效果与产酶能力具有明显的多样性效应,维生素内切酶和木聚糖酶是驱动细菌-真菌复合菌系高效降解秸秆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降解率 细菌-真菌复合菌系 纤维素酶 酶活 构建策略 多样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解玉米秸秆真菌复合菌系的构建及其降解效果评价 被引量:28
13
作者 江高飞 杨天杰 +5 位作者 郑海平 韦中 王世梅 樊晓腾 沈其荣 徐阳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4-292,共9页
【目的】秸秆的木质纤维素含量丰富、结构复杂,在自然界中降解较慢,增加秸秆降解菌剂中菌株的多样性有利于提升还田秸秆的降解效果。探究菌株多样性水平和组成影响复合菌系秸秆降解的效果及原因,为复合菌系在秸秆降解中的应用提供理论... 【目的】秸秆的木质纤维素含量丰富、结构复杂,在自然界中降解较慢,增加秸秆降解菌剂中菌株的多样性有利于提升还田秸秆的降解效果。探究菌株多样性水平和组成影响复合菌系秸秆降解的效果及原因,为复合菌系在秸秆降解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通过富集驯化培养,从玉米秸秆还田土壤中筛选具有秸秆降解能力的真菌,从中挑选5株高效秸秆降解真菌进行基因间隔区序列(ITS)测定和物种鉴定,明确其分类地位。通过全组合构建菌株多样性为1~5的复合菌系,分别检测复合菌系的秸秆相对降解率及其滤纸酶、纤维素内切酶和木聚糖酶活性,利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菌株多样性和组成对复合菌系玉米秸秆降解效果及其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共筛选获得了15株具有秸秆降解能力的真菌,其中5株真菌的秸秆降解效果好、纤维素水解能力强。经ITS序列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5株降解真菌的遗传差异较大,Z7-6、F7-5、F4-3、L1-1和J2-5分别与草酸青霉(Z7-6:Penicillium oxalicum)、烟曲霉(F7-5:Aspergillus fumigatus)、哈茨木霉(F4-3:Trichoderma harzianum)、白囊耙齿菌(L1-1:Irpex lacteus)和木贼镰刀菌(J2-5:Fusarium equiseti)的ITS序列相似度均超过99.95%。全组合复配结果表明,复合菌系的秸秆降解能力和纤维素酶活力均高于各单一菌株,且随着菌株多样性水平的增加而提高。滤纸酶、纤维素内切酶和木聚糖酶的活力越强,复合菌系对玉米秸秆的降解效果越好,而其秸秆相对降解率主要取决于滤纸酶和纤维素内切酶的活性。抽样效应分析发现,不同菌株对复合菌系的秸秆降解效果、滤纸酶和纤维素内切酶活性的影响不同。不含菌株F7-5的复合菌系降解效果显著优于含有该菌株的组合,以Z7-6(P.oxalicum)、F4-3(T.harzianum)、L1-1(I.lacteus)和J2-5(F.equiseti)组合F1的玉米秸秆降解效果最佳、酶活性最高。【结论】秸秆降解复合菌系的构建过程需要同时考虑多样性效应和抽样效应,增加降解菌的多样性有助于增强秸秆的降解效果。本研究筛选获得的复合菌系F1在玉米秸秆降解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降解 真菌复合菌系 纤维素酶活 多样性效应 抽样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