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00篇文章
< 1 2 2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东南植被分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作用与意义
1
作者 段春香 余正才 +1 位作者 毛凯东 肖龙山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58-60,共3页
滇东南是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行动战略中属于西双版纳区,位于中国南部喀斯特岩溶地区的西缘,区域内气候差异大,生物多样性及其丰富,植被类型众多。该区域在植被区划中属于热带雨林、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交错地带,科学意义与保... 滇东南是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行动战略中属于西双版纳区,位于中国南部喀斯特岩溶地区的西缘,区域内气候差异大,生物多样性及其丰富,植被类型众多。该区域在植被区划中属于热带雨林、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交错地带,科学意义与保护价值巨大,目前还未进行系统完整的植被分类调查,应对该区域植被类型进行边牧,为我国开展大规模生多样性本地调查与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 植被分类 优先区域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模式:基于生物多样性典型案例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惠远 冯骥 +2 位作者 张哲 齐月 刘海燕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生物多样性典型案例是展示和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重要实践,深入挖掘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模式对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27个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典型案例是展示和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重要实践,深入挖掘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模式对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27个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数据),并以参与主体、主要做法、案例特点、保护成效以及影响力等为依据,凝练形成五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模式:①物种及栖息地保护带动的目标引领模式类的案例数量居多,占比为43.2%,表明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保护生态系统和物种最有效的方式;②制度先行的政策驱动模式类的案例较少,占比为4.4%,但仍是我国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强有力措施之一;③强化能力建设的基础保障模式的案例数量占比为20.3%,案例内容涉及调查评估、执法监督等方面,个别案例运用了AI等最新技术开展调查,科技创新是今后关键工作;④可持续利用的产业带动模式类的案例占比为14.1%,该模式有利于促进生物资源合理利用,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⑤全民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类的案例占比为18.1%,该模式能够有效带动社会各界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提升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建议进一步健全就地与迁地保护体系,加快完善各项政策制度体系建设,提升调查监测的科技化、智慧化水平,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模式,多渠道畅通公众参与路径,以期加快推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案例 实践模式 公众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涧凤凰山候鸟州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与保护价值评价
3
作者 张加宝 戴俊宏 +4 位作者 李金亮 张忠华 蒋如鹏 胡昌平 杨华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194-198,共5页
从植物多样性、植被多样性、动物多样性和景观资源多样性4个方面探讨南涧凤凰山候鸟州级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评价了保护区的保护价值。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记录维管束植物115科294属437种,其中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6种。保护区的... 从植物多样性、植被多样性、动物多样性和景观资源多样性4个方面探讨南涧凤凰山候鸟州级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评价了保护区的保护价值。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记录维管束植物115科294属437种,其中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6种。保护区的植被划分为7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8个群系和9个群丛;保护区内共记录哺乳动物40种、鸟类9目40科96属133种、保护区具有丰富的森林景观、动物景观、水文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保护区的保护价值评价方面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多样性、自然性、脆弱性、面积适应性和生态区位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 生物多样性 保护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挠力河保护区退耕模式对鸟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4
作者 吴庆明 孙雪颖 +4 位作者 林晓刚 陈露 吕泓学 邹红菲 朱井丽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2-273,共12页
【目的】分析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挠力河保护区)退耕区域的鸟类群落结构,辨识不同退耕模式、湿地恢复时间和群落演替阶段对鸟类群落恢复的影响,为湿地恢复和物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鸟类群落多样性的保护管理提供数据支... 【目的】分析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挠力河保护区)退耕区域的鸟类群落结构,辨识不同退耕模式、湿地恢复时间和群落演替阶段对鸟类群落恢复的影响,为湿地恢复和物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鸟类群落多样性的保护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样线法与样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挠力河保护区退耕区域的鸟类群落多样性进行野外调查,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鸟类群落多样性差异,计算鸟类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结果】1)2019年4月—2020年11月,在研究区域共记录到16目36科84种鸟类,其中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9种(共占比22.62%);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3.101,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265。2)在不同退耕模式驱动下,鸟类物种丰富度均呈上升趋势,群落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但自然退耕模式的鸟类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人工退耕模式;自然退耕模式的水鸟比例更高,人工退耕模式的陆地鸟类比例更高。3)随着退耕时间延长,物种丰富度升高;退耕时间越长,水鸟丰富度越高。4)不同演替阶段的鸟类群落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鸟类物种多样性随生境演替发展而增加。【结论】自然退耕模式和长期生态恢复对提升鸟类群落多样性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这种积极效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显现。未来应继续关注退耕模式选择和退耕时间的持续性,以确保鸟类群落多样性的长期稳定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退耕 人工退耕 退耕时间 鸟类多样性 演替阶段 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KAP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金敏丽 钟伟良 傅丹诺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3,共8页
为探究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KAP现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于2024年7月至8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自然保护区社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共发放问卷275份,获得有效问卷259份,有效率94.19%;(2)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认知、... 为探究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KAP现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于2024年7月至8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自然保护区社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共发放问卷275份,获得有效问卷259份,有效率94.19%;(2)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70±0.76)、(3.67±0.65)、(3.11±0.86)分。认知和行为得分处于中等水平,而态度得分处于高水平;(3)认知与态度、态度与行为、认知与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认知、态度和行为与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呈显著正相关,而同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4)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影响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主要因素是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职业类别,影响态度是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家庭年收入,影响行为是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收入,影响KAP是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别和家庭年收入;(5)针对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KAP现况及影响因素,提出强化社区科普宣教活动工作,构建有效的社区共管参与机制,生态旅游提档升级和完善保护区相关补偿制度等对策。研究结果证实了KAP模型在解释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拓展了KAP模型理论的应用范围,可为自然保护区制定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共赢的策略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KAP现况 影响因素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
6
作者 余登利 吴天柔 +3 位作者 安明态 刘绍飞 谭成江 陈正仁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0期1-8,共8页
为探究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本研究采用近年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和真菌专项调查数据以及查阅最新发表的相关文献,分析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大型真菌共有2门8纲22目77科17... 为探究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本研究采用近年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和真菌专项调查数据以及查阅最新发表的相关文献,分析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大型真菌共有2门8纲22目77科175属424种,绝大部分真菌属担子菌门。优势科主要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鬼笔科(Phallaceae)等9科(46属188种);优势属主要为红菇属(Russula)、鹅膏属(Amanita)、炭角菌属(Xylaria)等17属(155种)。保护区内大型真菌主要以土生真菌为主,共48科90属222种,占物种总数的52.4%;其次为腐生真菌,共43科85属152种,占总物种数的35.8%;共生真菌、寄生真菌、粪生真菌占比均较小,仅占物种总数的10%以下。科属均主要以世界广布类型为主,其次为北温带分布和热带-亚热带分布类型。从资源应用分析,保护区内食用菌与药用菌占据优势地位,43种食用菌、138种药用菌、69种食药兼用菌、36种毒菌,其余为应用类型不详种。大型真菌物种受威胁状态统计分析,发现近危(NT)物种3种,仅占总物种数的0.71%,无易危、濒危和极危物种。本研究可为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的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多样性 资源评估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植物多样性评价与保护
7
作者 陶陶 包雷 +1 位作者 许依宁 汪子涵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1期136-142,152,共8页
[目的]探究植物多样性评价与保护,旨在精确界定重庆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范围,为制定与实施植物多样性的就地与迁地保护策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与精准的定位服务。[方法]借助MaxEnt模型、SDMtoolbox工具以及ArcGIS平台,将重庆市2 504个植物... [目的]探究植物多样性评价与保护,旨在精确界定重庆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范围,为制定与实施植物多样性的就地与迁地保护策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与精准的定位服务。[方法]借助MaxEnt模型、SDMtoolbox工具以及ArcGIS平台,将重庆市2 504个植物物种与生物气候、地形及土壤等多维度数据相结合,通过迭代计算,精确描绘这些植物物种的潜在适宜生境,评估并绘制重庆市植物多样性地图。[结果]重庆市的高植物多样性生境面积为31 550 km^(2),占比37%,在空间上呈现渝东北和两江四山一主一次两个植物多样性中心。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植物多样性保护特征为渝东北三峡库区定位高度契合高植物多样性生境的空间分布,生态保护用地显著集中于渝东北植物多样性主中心,且对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性不足。[结论]扩大生态保护用地有效范围,构建区域性的生态保护用地网络,并实施融合保护和发展理念的社区生态保护用地策略,不断优化生态保护用地空间格局,促进重庆市植物多样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生态保护用地 MaxEnt模型 评价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空间布局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的关联性 被引量:1
8
作者 苏香燕 周妍 +3 位作者 张成鹏 王征禹 池秀莲 王庆刚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113-5123,共11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参与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以来,我国围绕“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已系统实施了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工程实施在巩固重要生态屏障、保护重要物...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参与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以来,我国围绕“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已系统实施了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工程实施在巩固重要生态屏障、保护重要物种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尚未有研究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视角系统评价山水工程布局的合理性。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评价现有工程的空间分布特征,辨识未来工程优先区,以期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提供参考。采用县级珍稀物种分布数量、植被覆盖退化程度、潜在生态胁迫强度3项指标,构建了中国县级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和优先级指数,并以国家层面划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为研究范围,结合已有工程布局、自然保护区分布开展空缺分析,辨识了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的未来山水工程优先区。结果表明:1)我国珍稀物种丰富度较高区域的生态状况总体良好,县域珍稀物种数量大于100种的县有168个,其中植被覆盖退化面积占比超过20%的县仅有24个。2)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面积为393万km^(2),已实施山水工程与其重叠面积约为64万km^(2),涉及42个山水工程,对应珍稀物种数量丰富度多为中等水平。3)当前已实施山水工程多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未来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的山水工程区可优先考虑大兴安岭、天山西麓和北麓、横断山区、云南高原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空缺分析 优先区 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察收集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纪念董玉琛院士诞辰100周年
9
作者 孔垂正 李立会 +5 位作者 景蕊莲 贾继增 何娟娟 谭光万 赵汗青 刘旭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1-1067,共7页
董玉琛院士是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本文系统回顾并解析董玉琛院士在考察收集作物种质资源、建立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体系与规范以及研究利用作物种质资源等方面的突破性工作,并借以揭示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工作对生物多样性保... 董玉琛院士是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本文系统回顾并解析董玉琛院士在考察收集作物种质资源、建立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体系与规范以及研究利用作物种质资源等方面的突破性工作,并借以揭示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工作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特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玉琛 作物种质资源 生物多样性保护 遗传多样性 小麦族 资源保存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DNA技术的西江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研究
10
作者 钟占友 邓洪 +7 位作者 寇春妮 陈蔚涛 武智 李跃飞 夏雨果 李慧峰 李捷 朱书礼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8,共12页
为更好地保护西江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利用基于COI和12S rRNA 2个基因标记的环境DNA技术(Environmental DNA,eDNA),对保护区江段的左岸、中间和右岸共计18个采样站位开展了鱼类种类组成及河段不同横向断面的鱼类多样性分... 为更好地保护西江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利用基于COI和12S rRNA 2个基因标记的环境DNA技术(Environmental DNA,eDNA),对保护区江段的左岸、中间和右岸共计18个采样站位开展了鱼类种类组成及河段不同横向断面的鱼类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COI和12S rRNA 2个基因共检测出53种鱼类,隶属于4目12科48属;12S rRNA基因检测出47种鱼类,COI基因检测出19种鱼类,2个基因同时检测出的鱼类有13种。基于序列丰度的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个基因的结果一致支持保护区江段左岸的鱼类物种数和Chao1丰富度最高,说明左岸具有较高的鱼类多样性。基于12S rRNA基因的Beta多样性结果发现,保护区的左岸、中间和右岸的鱼类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保护区鱼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动态监测提供基础资料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鱼类多样性 自然保护 西江珍稀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山保护地阿勒泰鱥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11
作者 胡江伟 刘鸿 +4 位作者 张涛 海萨·艾也力汗 杨博文 蔡林钢 牛建功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2-429,共8页
为探讨阿勒泰鱥Phoxinus phoxinus ujmonensis种质资源现状及遗传多样性水平,利用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对阿尔泰山保护地4个不同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16尾阿勒泰鱥样本COⅠ基因序列的A+T平均含量(54.02%)>C+G平均含量(45... 为探讨阿勒泰鱥Phoxinus phoxinus ujmonensis种质资源现状及遗传多样性水平,利用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对阿尔泰山保护地4个不同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16尾阿勒泰鱥样本COⅠ基因序列的A+T平均含量(54.02%)>C+G平均含量(45.98%);共定义了13个单倍型,整体单倍型多样性为0.454±0.053,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84±0.00012;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0033~0.00128,群体内遗传距离为0.00011~0.00143;单倍型系统发育树并未呈现明显的地理遗传结构;单倍型网络结构图呈单一星状分布态势;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为-0.01134~0.13333;中性检验(Tajima's D=-2.00580,Fu's F_(s)=-13.198)与核苷酸错配分布均表明,阿勒泰鱥群体在历史上经历过种群扩张事件;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源于群体内(94.11%)。研究表明,阿尔泰山保护地4个阿勒泰鱥群体遗传多样性偏低,其中苏木达依叶克河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且呈现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的遗传特征。本研究结果认为,阿尔泰山保护地阿勒泰鱥种群存在不稳定风险,应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的渔业资源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山保护 阿勒泰鱥 CO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无棣维管植物多样性格局与优先保护对策
12
作者 于楚 于胜祥 +1 位作者 冯朝阳 李卓卿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200,共9页
为了解山东无棣县维管植物的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本研究对该地区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显示:(1)无棣县共有维管植物72科235属346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3科7属11种,被子植物68科227属334种。植物多样性较高,但草本植物占比较... 为了解山东无棣县维管植物的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本研究对该地区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显示:(1)无棣县共有维管植物72科235属346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3科7属11种,被子植物68科227属334种。植物多样性较高,但草本植物占比较高,木本植物相对较少,群落组成较简单。(2)空间分布上,物种丰富度自北向南明显增加,热点分布相对集中,但各热点之间较为孤立。(3)植物区系成分中外来植物占比较高,且外来入侵植物较多。总体而言,无棣县的维管植物群落结构相对简单,外来入侵植物问题突出。建议加强本土植物资源的引种培育和利用,提升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管控能力,增强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管植物 外来入侵 分布格局 区系组成 多样性保护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面生大型地衣物种多样性及其生态指示值
13
作者 杜来提罕·托合荪 热汗古丽·买买提艾力 +1 位作者 雍海英 艾尼瓦尔·吐米尔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在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带(落叶林带、针叶林带、草原带、亚高山带)共设置47个20 m×20 m的样地,在出现地面生大型地衣的24个样地中采集标本样品,记录标本采集点的经纬度、海拔高度等信息,鉴定地衣种类;在借鉴已... 在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带(落叶林带、针叶林带、草原带、亚高山带)共设置47个20 m×20 m的样地,在出现地面生大型地衣的24个样地中采集标本样品,记录标本采集点的经纬度、海拔高度等信息,鉴定地衣种类;在借鉴已有研究,设计地面生大型地衣的生态指示值(海拔梯度带、光照指示值、湿度指示值、基物酸碱度指示值、土壤养分指示值、富营养化指示值、生长型指示值、光生物类型指示值、繁殖策略指示值、空气污染耐性指示值、分布频度指示值、濒危指示值);采用α-多样性指数法分析研究区域地面生大型地衣多样性、采用β-多样性指数法比较不同样点间地面生大型地衣的差异,分析不同植被带间地面生大型地衣更替率(地面生大型地衣沿海拔梯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分布在巴尔鲁克山自然保护区的地面生大型地衣共41种,隶属于3目5科11属,其中地卷属和石蕊属的物种占优势,种数占该地区地面生大型地衣物种总数的65.9%。α-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落叶林带、针叶林带、亚高山草甸带。β-多样性指数显示,落叶林带和草原带间的地面生大型地衣种类的替换率较大,物种相似性较小;针叶林带和亚高山草甸的物种替换率较小,地衣种类较相似。对41种大型地衣的生境指示值、生活史对策指示值、耐性和分布指示值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地面生大型地衣分布在中等海拔、较湿润、酸性生境中,主要以有性繁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地衣 物种多样性 生态指示值 海拔梯度 自然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吉克斯坦受威胁维管植物物种多样性及保护空缺研究
14
作者 李雨凡 李文军 +2 位作者 马苏力娅 苏宇琦 王洪峰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2,共10页
受威胁物种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对象。为了解塔吉克斯坦受威胁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基于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塔吉克斯坦国家红色名录评估数据,梳理塔吉克斯坦受威胁维管植物物种多样性,比较世界IUCN和国家级红色名录评估的差异,... 受威胁物种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对象。为了解塔吉克斯坦受威胁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基于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塔吉克斯坦国家红色名录评估数据,梳理塔吉克斯坦受威胁维管植物物种多样性,比较世界IUCN和国家级红色名录评估的差异,并结合塔吉克斯坦受威胁植物丰富度分布格局图和塔吉克斯坦保护区图层,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叠加法与差距分析(GAP分析)对塔吉克斯坦受威胁植物进行保护空缺分析。结果表明:(1)塔吉克斯坦受威胁植物物种数最高的属依次为:葱属(Allium)、郁金香属(Tulipa)、阿魏属(Ferula),主要受到放牧、采集和采矿工程等因素的显著不利影响。(2)2015年版的《塔吉克斯坦红色名录》[NRL(2015年)]与2022年IUCN红色名录第三版数据[IUCN-RL(2022年)]中共有受威胁物种228个,11种被2份名录共同收录,其中,IUCN-RL(2022年)中受威胁等级比NRL(2015年)中高的有6种、低的有4种、相同的仅1种。评估尺度、分类观点不一致和物种情况发生实质变化及评估资料不全面是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3)塔吉克斯坦各地理区受威胁物种分布较分散。受威胁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是吉萨尔-达尔瓦查A(Hissar-Darvasian A)。(4)塔吉克斯坦保护区仅覆盖了该区域约22%的领土,且保护区范围并未完全与受威胁物种丰富度较高地区重合,重点地区保护程度不足,需要加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吉克斯坦 植物多样性 受威胁植物 分布格局 保护空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居民环境变化感知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行为的影响:基于青海省门源县的实证研究
15
作者 刘雨涵 赵丹 +1 位作者 蔡君 隋梦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1-760,共10页
乡村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功能与乡村居民发展诉求的矛盾升级,环境感知被引入复杂的人地关系研究中。本文探索了居住在祁连山东段南麓的青海省门源县乡村居民在自然环境、社区环境、生产环境和景区环... 乡村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功能与乡村居民发展诉求的矛盾升级,环境感知被引入复杂的人地关系研究中。本文探索了居住在祁连山东段南麓的青海省门源县乡村居民在自然环境、社区环境、生产环境和景区环境中的变化感知对其生态保护行为和绿色农业实践的影响。结果表明:(1)乡村居民生产环境感知对生态保护行为和绿色农业实践有显著正向影响,即乡村居民生产环境感知越强,越可能主动采取生态保护措施,并愿意在农业实践中接受一定程度的经济效益折损,采取生态保护举措。(2)乡村居民自然环境感知对社区环境感知有显著正向影响,社区环境感知又进一步正向影响生产环境感知。(3)乡村居民景区环境感知通过家庭生计情况对生态保护行为产生间接的显著正向影响,乡村旅游地居民对环境的感知能促使其增加旅游业相关生计,并践行生态保护行为。对此,本研究从社区环境提升、生产环境改善和生物多样性教育等方面为未来乡村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变化感知 保护行为 生物多样性 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KI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16
作者 刘航 董营 +2 位作者 卓嘎巴永 潘刚 王瑞红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鉴于中国植物种类丰富,保护其多样性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通过CiteSpace软件,分析了中国知网数据库2004~2023年间关于植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985篇文献。研究经历了多个阶段,各阶段均有独特的研究焦点和成果,体现了此领域的持... 鉴于中国植物种类丰富,保护其多样性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通过CiteSpace软件,分析了中国知网数据库2004~2023年间关于植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985篇文献。研究经历了多个阶段,各阶段均有独特的研究焦点和成果,体现了此领域的持续性和动态性。文献数量虽丰富,但学术团队合作不紧密,研究机构间的合作网络分散。研究主题随政策演变而多样化,但核心问题始终受到领域的关注。涉及生态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研究价值逐渐从理论探讨转向实际应用。近年来,对现实问题的反思增多,凸显了与现实问题的紧密联系。未来,植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或更侧重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多学科、多技术合作。对哲学基础、基本理论及现实问题的深入研究,将为政策完善和实践提供支持。本次文献计量分析为领域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揭示了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加强合作、深化研究是推动发展的关键。基于CNKI数据库梳理了研究现状并展望了趋势,为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保护 文献计量 CITESPACE 实际应用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白石砬子保护区兰科植物生存群落特征与植物多样性
17
作者 刘洋 刘焕楚 +2 位作者 张粤 黄彦青 陈玮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探明保护区内兰科植物资源情况以及生存群落特征,可为今后开展科学保护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实地样方调查对白石砬子保护区内的兰科植物多样性、生境特征及生态适应性进行了整理与分析。调查... 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探明保护区内兰科植物资源情况以及生存群落特征,可为今后开展科学保护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实地样方调查对白石砬子保护区内的兰科植物多样性、生境特征及生态适应性进行了整理与分析。调查共发现兰科植物4属5种,包括长苞头蕊兰、山兰、曲唇羊耳蒜、羊耳蒜和二叶舌唇兰,其中长苞头蕊兰和山兰为近危种。兰科植物主要分布于杂木林和针阔混交林下,群落垂直结构完整,乔木层以风桦、红松等为优势种,灌木层以天女木兰为主,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最高,粗茎鳞毛蕨为优势种。兰科植物在群落中的竞争力较弱,生态位宽度普遍较低,主要作为伴生种存在。总之,兰科植物的生存依赖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环境适宜性,未来需加强保护与管理,促进其种群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白石砬子保护 生物多样性 区系 生存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多样性及其变化
18
作者 郑霏 吕来新 +4 位作者 吕泓学 师杰 李瑞 杨世丽 刘丙万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289-5296,共8页
兽类作为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与评价的关键指示类群。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兽类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为掌握该地区兽类多样性现状及变化趋势,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2022年4月至2023年12月,在黑龙江凉... 兽类作为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与评价的关键指示类群。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兽类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为掌握该地区兽类多样性现状及变化趋势,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2022年4月至2023年12月,在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对兽类多样性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总计50405个相机有效工作日,5981张独立有效照片。研究发现:1)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共15个物种,隶属5目10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兽类1种,为紫貂(Martes zibellina),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兽类4种,为黄喉貂(M.flavigula)、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猞猁(Lynx lynx)和黑熊(Ursus thibetanus)。2)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对多度前五的兽类依次为狍(Capriolus pygargus)(7.694)、野猪(Sus scrofa)(1.458)、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0.809)、北松鼠(Sciurus vulgari)(0.650)、紫貂(0.564)。3)红背鼠平(Myodes rutilus)和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仅在2022年出现,猞猁则在2023年时隔多年被记录。4)通过EstimateS9.1估算,实际监测的兽类物种数在约为全部兽类物种的75%—83.33%。5)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物种数呈上升趋势,2022年监测到的物种数最高,为14种。年多样性指数起伏波动大(0.833—1.394),没有显著差异(χ^(2)=7.496,df=5,P>0.05)。均匀度指数年际间存在显著差异呈下降趋势(χ^(2)=11.525,df=5,P<0.05)。2021年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最低值,分别为0.833和0.428。物种本底数据的调查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与评价工作的基础,研究通过了解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兽类多样性现状及其年际间变化,可以为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制定合理有效的兽类多样性保护管理对策提供参考,同时为保护珍稀兽类及其栖息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 兽类多样性 红外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
19
作者 何芳 王秦韵 +7 位作者 肖梅 张玉泉 蔡丽君 刘浩 李明富 陈鹏 谌利民 阙品甲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1,共6页
为了解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通过野外巡护记录、红外相机监测、鸟类环志,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公众观鸟记录等多种数据来源,梳理得到了保护区的鸟类物种名录。保护区共记录野生鸟类378种,隶属于17目68科,其中国家一级... 为了解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通过野外巡护记录、红外相机监测、鸟类环志,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公众观鸟记录等多种数据来源,梳理得到了保护区的鸟类物种名录。保护区共记录野生鸟类378种,隶属于17目68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二级68种。此外,还包括中国特有鸟类29种,占中国鸟类特有种总数的26.6%。相较于历史文献记载的鸟种,新增鸟类66种,其中有9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保护区的鸟类组成表现出物种多样性丰富和特有物种丰富等特征,完善后的鸟类名录可为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的监测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 鸟类多样性 国家公园 特有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分布特征
20
作者 王举举 刘晓娟 +2 位作者 敏正龙 王建宏 班文斌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95,共8页
采用野外调查法,对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兰科(Orchidaceae)植物多样性和分布特征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兰科植物27属58种,是甘肃省兰科植物种类较为丰富的地区,其中,虾脊兰属(Calanthe R.Br.)和杓兰属(Cy... 采用野外调查法,对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兰科(Orchidaceae)植物多样性和分布特征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兰科植物27属58种,是甘肃省兰科植物种类较为丰富的地区,其中,虾脊兰属(Calanthe R.Br.)和杓兰属(Cypripedium Linn.)为保护区兰科植物的优势属。兰科植物以地生兰为主,共21属52种,分别占保护区兰科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77.8%和89.7%,腐生兰和附生兰较少。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兰科植物15种,占保护区兰科植物总种数的25.9%;中国特有种22种,占保护区兰科植物总种数的37.9%;易危等级及以上(19种)和易危等级以下(39种)兰科植物分别占保护区兰科植物总种数的32.8%和67.2%。保护区兰科植物在水平分布上以铁楼藏族乡的种类最为丰富(35种),占保护区兰科植物总种数的60.3%;在垂直分布上以海拔(1400,1800]m内的种类最为丰富(31种),高海拔区域的种类较少。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丰富,中国特有种丰富,保护区生境条件更适宜地生兰生长;兰科植物属级分化明显,水平分布广泛但不均匀,且垂直分布明显。保护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兰科植物种类与受威胁兰科植物种类重合度较高,亟需开展针对保护区受威胁兰科植物种类的就地保护工作,加大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物种多样性 分布特征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