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植物多样性促进种支配局域空间多样性结构
被引量:9
- 1
-
-
作者
魏彦波
程艳霞
李金功
王贵春
-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生态系统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
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中心
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
-
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72,共7页
-
基金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400204)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C01B03)
北京市共建项目专项"天然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与杨树抗逆机理研究2012"
-
文摘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一直是生态学关注的核心议题,检验了温带森林群落多样性格局组建过程中生态位理论所强调的确定性过程与中性理论所关注的随机过程的相对重要性,并且量化了二者所起作用的空间尺度。在520 m×420 m中龄林动态监测样地树种空间定位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单物种-面积关系模型量化了特定树种对局域范围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同时利用同质性泊松过程和异质性泊松过程来检验目标物种偏离中性状态的显著性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除红松、长白落叶松和青杨外,绝大多数树种在小尺度上表现为多样性促进种。植物多样性促进种和中性种共同支配了林分空间多样性格局,但二者所起作用的相对大小与空间尺度密切相关。多样性促进种比例随着空间尺度增加而减小,中性种比例随着空间尺度增加而增大,抑制种比例维持在较低水平且变化不大;在中小尺度上,植物多样性促进种在群落中占据绝对优势,而在大尺度上中性种则占优势。因此,中性理论所关注的随机过程和生态位理论强调的确定性过程相互耦合,共同决定了温带中龄林群落空间多样性格局的组建过程。
-
关键词
mISAR模型
局域多样性
多样性促进种
-
Keywords
mISAR model
local diversity
diversity accumulator
-
分类号
S718.55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吉林蛟河近熟林树种多样性格局组建机制研究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徐卫
程明杰
林天喜
程艳霞
-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生态系统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吉林市林业调查规划院
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
-
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85,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00315)
北京市科技创新基地培育与发展工程专项(Z141105004414013)
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S201410022009)
-
文摘
植物种在群落多样性格局组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是生态学重点关注的问题。2010年在吉林蛟河建立面积为21.12 hm2的近熟林监测样地,样地中记录到DBH≥1 cm木本植物32 405株,共计50种木本植物。利用单物种-面积关系模型分析了样地内30种木本植物对局域群落多样性格局的影响,利用完全空间随机化模拟计算植物对局域多样性促进或抑制的显著性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ISAR模型没有考虑竞争的非对称性,在相同取样面积下,同一树种的m ISAR值普遍低于ISAR值。不同树种的m ISAR曲线更加分散、区分度更为明显,且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2)在0-50 m空间尺度上,簇毛槭、黑樱桃、翅卫矛、稠李、大果榆、花楷槭、毛榛和青楷槭为多样性促进种;水榆为中性种;红松、色木槭、胡桃楸在绝大多数空间尺度上表现为抑制种;其余树种绝大多数在小尺度上表现为促进种。3)在中小尺度上,促进种决定了局域群落多样性格局组建;在较大尺度上,促进种和中性种共同作用于群落多样性格局的组建,并且随机过程的影响相对更强。因此,促进种和抑制种所代表的确定性过程与中性种所代表的随机过程共同作用于森林群落多样性格局构建过程,并且二者起作用的空间尺度不同。
-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种-面积关系
多样性促进种
中性过程
-
Keywords
biodiversity
species-area relationship
diversity accumulators
neutral processes
-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