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多样化轮作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氮分布特征的影响
- 1
-
-
作者
张斯佳
张建恒
赵帅
杨杰
赵霡
由福英
王贵彦
-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华北作物改良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华北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
基金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2326407D).
-
文摘
为阐明多样化作物和小麦-玉米轮作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特征,本研究基于2018-2022年田间定位试验,以冬小麦-夏玉米两熟(WM-WM)为对照,设置了春甘薯→冬小麦-夏玉米(SW-WM)、春大豆→冬小麦-夏玉米(SS-WM)和春花生→冬小麦-夏玉米(SP-WM)3种轮作模式,2022年小麦成熟期采集各轮作模式下0~40 cm土层土壤,分析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团聚体各粒级对有机碳和全氮累积的贡献。结果表明:3种轮作模式均提高了土壤0~10 cm和20~30 cm大团聚体(R_(>0.25))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其中>2 mm和0.5~2 mm为优势粒级;SW-WM提高了深层土壤(20~40 cm)全氮含量和>0.5 mm(0~10 cm)和20~30 cm土层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P≤0.05),SP-WM显著提高了>2 mm粒级有机碳含量(0~10 cm,20~30 cm)和10~20 cm土层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SS-WM提高了深层土壤(20~40 cm)全氮含量和20~30 cm土层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P≤0.05);各轮作模式均以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对碳氮积累的贡献为主。华北平原花生、甘薯和大豆多样化作物与小麦-玉米轮作提高了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增加了团聚体稳定性和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积累量,对改善土壤碳氮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花生与小麦-玉米轮作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积累的轮作效应大于甘薯和大豆。
-
关键词
多样化作物轮作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碳氮积累
-
Keywords
diversified crop rotation
soil aggregate
soil organic carbon
total nitrogen
carbon and nitrogen accumulation
-
分类号
S15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2.3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