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铁开通、劳动力流动和多样化产业集聚——基于中国地级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林辉 赵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54-68,147,共16页
利用2005—2013年中国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从劳动力流动视角结合双重差分方法,检验高铁开通对多样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发现:高铁开通有利于提升多样化和相关多样化产业集聚,但对无关多样化产业集聚作用不突出,长三角和京津... 利用2005—2013年中国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从劳动力流动视角结合双重差分方法,检验高铁开通对多样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发现:高铁开通有利于提升多样化和相关多样化产业集聚,但对无关多样化产业集聚作用不突出,长三角和京津冀高铁开通对三类产业集聚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全样本;不同性质劳动力流动在高铁开通促进多样化和相关多样化产业集聚过程中发挥不同作用,其中研发人员流动对相关多样化产业集聚影响更显著。城市新增高铁线路有助于多样化和相关多样化产业集聚,主要通过劳动力和研发人员流动实现,在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圈也得到类似结论。高铁开通、新增站点和线路对不同铁路沿线城市多样化产业集聚作用存在差异,其中高铁开通和新增线路提升京沪高铁沿线城市三类产业集聚依靠研发人员流动,而高铁开通、新增站点和线路促进哈大高铁沿线城市多样化和无关多样化产业集聚,以劳动力和研发人员流动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劳动力流动 多样化产业集聚 产业聚集 城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融资对产业多样化的影响
2
作者 张铭显 杨帆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95-1808,共14页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城市与区域的金融化进程加快,成为地方政府影响产业多样化发展的新动力。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24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聚焦城投债和PPP项目2种关键的政府融资模式,分析地方政府对...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城市与区域的金融化进程加快,成为地方政府影响产业多样化发展的新动力。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24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聚焦城投债和PPP项目2种关键的政府融资模式,分析地方政府对产业多样化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得到以下结论:①东部地区地方政府融资显著促进了产业多样化和非相关多样化发展,中部地区则对相关多样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②地方政府融资主要推动了产业非相关多样化发展,PPP是东中部地区地方政府融资推动产业非相关多样化发展的主要模式,城投债则对西部地区产业非相关多样化发展的影响更大。③地方政府融资规模、融资模式、融资支出结构的区域差异,形成了不同地区地方政府融资对产业多样化发展的不同影响。地方政府运用金融工具推动产业发展时,不同地区应充分考虑地方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在强化产业非相关多样化发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推动产业的相关多样化,发挥产业多样化的外部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融资 产业多样化 相关多样化 非相关多样化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产业多样化与城市绿色创新 被引量:8
3
作者 熊广勤 方扶星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8,共14页
发展数字经济是推动城市绿色创新的重要保障。基于2011—2021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推动了城市绿色创新。机制分析显示,产业多样化是数字经... 发展数字经济是推动城市绿色创新的重要保障。基于2011—2021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推动了城市绿色创新。机制分析显示,产业多样化是数字经济发展释放城市绿色创新活力的重要途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一线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相较于绿色创新质量,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创新数量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仅能够直接推动本地区的绿色创新,还间接推动其他地区的绿色创新;当数字经济发展处于2.429~7.326时,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显著为正;高于7.326时,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创新,并且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产业多样化发展,助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城市绿色创新 产业多样化 空间溢出效应 城市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多样化、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韧性 被引量:9
4
作者 杨珂凡 李亭 王志章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3,共11页
经济韧性增长是新发展阶段区域经济的演化目标。立足于抵抗力和恢复力两个维度,通过反事实分析测度中国各地区在面临突发卫生事件外部冲击时的经济韧性。并进一步基于双循环研究框架,借助空间计量实证检验产业多样化和技术创新对经济韧... 经济韧性增长是新发展阶段区域经济的演化目标。立足于抵抗力和恢复力两个维度,通过反事实分析测度中国各地区在面临突发卫生事件外部冲击时的经济韧性。并进一步基于双循环研究框架,借助空间计量实证检验产业多样化和技术创新对经济韧性的驱动作用。研究发现:(1)经济韧性空间分异明显,抵抗力总体呈“中西部地区-长江黄河中游-沿海地区-东北地区”递减分布,高恢复力区域则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抵抗力和恢复力负向相关;(2)产业多样化和技术创新在塑造区域经济韧性方面发挥了显著驱动作用,同时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此外,当与双循环因素交互后,二者的驱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基于对实证结果的综合分析,最后就如何改进韧性表现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多样化 技术创新 经济韧性 双循环发展战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产业多样化与劳动力流动
5
作者 杨扬 陈婉莹 胡思衡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52,共18页
多样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2014—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库(CMDS),实证研究产业多样化对劳动力流动的具体效应。结果表明:(1)产业多样化对劳动力流动表现出“U型”影响。当产业多样化... 多样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2014—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库(CMDS),实证研究产业多样化对劳动力流动的具体效应。结果表明:(1)产业多样化对劳动力流动表现出“U型”影响。当产业多样化低于门槛值时,随着产业多样化增加,该城市对劳动力流向选择的吸引力减少;当产业多样化高于门槛值时,其增加会促进劳动力流入。(2)机制分析发现,产业多样化可能通过科技创新效应和生态文明效应影响劳动力流动。(3)异质性分析发现,迁移成本低的劳动力对产业多样化更加敏感,超大型城市流动的劳动力更容易受到产业多样化对其流向选择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塑造核心产业与多元产业共同引航的发展生态,促进人才在区域内合理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多样化 劳动力流动 高质量发展 流向选择 生态文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多样化与城市增长的理论及实证研究——以中国31个省会城市为例 被引量:37
6
作者 任晶 杨青山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1-635,共5页
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增长理论强调了技术、知识溢出和人力资本外部性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而这种知识溢出效应在城市中将更加显著(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比农村密切的多),因而可以通过收集不同城市的产业经济增长数据来分析... 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增长理论强调了技术、知识溢出和人力资本外部性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而这种知识溢出效应在城市中将更加显著(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比农村密切的多),因而可以通过收集不同城市的产业经济增长数据来分析验证上述有关知识溢出效应的增长理论。通过对中国31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1997~2006年10年间的城市一产业增长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得出结论:城市产业多样化促进创新思想的产生和知识溢出,进而促进了城市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溢出 外部性 产业多样化 城市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区产业多样化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祝树金 钟腾龙 赵玉龙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71,共7页
基于我国二位数产业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中国的总体产业多样化,并进一步分解为相关和无关多样化,考察我国产业多样化的演变趋势和形成机制,并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地区产业相关、无关多样化分别呈现倒U和正U型演变趋... 基于我国二位数产业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中国的总体产业多样化,并进一步分解为相关和无关多样化,考察我国产业多样化的演变趋势和形成机制,并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地区产业相关、无关多样化分别呈现倒U和正U型演变趋势,2004年后波动幅度减少,趋于平稳变化;技术进步和交易成本下降均有效促进相关多样化,而阻碍无关多样化发展,竞争和工资水平分别抑制和促进产业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多样化 熵指数 演变趋势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区产业多样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基于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祝树金 于晓路 钟腾龙 《产经评论》 CSSCI 2014年第6期52-62,共11页
在分析我国地区产业多样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并利用2003-201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多样化通过技术创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相邻地区产业多样化与创新水... 在分析我国地区产业多样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并利用2003-201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多样化通过技术创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相邻地区产业多样化与创新水平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显著为正,表明存在空间依赖效应;进一步将产业多样化划分为相关和无关多样化,发现相关多样化是创新产出的主要原动力,无关多样化的影响效应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多样化 技术创新 经济发展 联立方程 空间依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专业化、多样化对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邬丽萍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6-100,共5页
产业专业化、多样化分工与分工交易经济是研究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路径。已有研究往往忽略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城市群中各城市的功能定位,鉴此,构建专业化与多样化分工要素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型,结果表明,以广西北部湾城市群... 产业专业化、多样化分工与分工交易经济是研究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路径。已有研究往往忽略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城市群中各城市的功能定位,鉴此,构建专业化与多样化分工要素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型,结果表明,以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为研究进行实证对象能更好地解释产业专业化与多样化对城市群及其内部各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专业化 产业多样化 城市群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技术产业专业化比多样化更有利于区域产业创新吗?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吕承超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7-37,共11页
本文基于1997—201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构建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高技术产业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系统GMM估计实证分析三大产业集聚的外部性(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Porter外部性)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产业多样化... 本文基于1997—201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构建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高技术产业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系统GMM估计实证分析三大产业集聚的外部性(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Porter外部性)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产业多样化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产业专业化和企业竞争对高技术产业创新影响并不显著;东中西部地区和五大高技术行业的产业集聚外部性对产业创新影响效果不同,循环累积效应在不同模型中对区域产业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区规模、人力资本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三大控制变量及其平方项在不同模型中的作用效果和显著性水平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高技术产业 产业专业化 产业多样化 企业竞争程度 系统GMM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部省区产业多样化发展方向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秀丽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08年第7期61-63,共3页
中西部省区产业结构过于单一,这不利于发挥多样化产业形成的产业内外部性、提高其他产业的竞争力和促进新产业的诞生等优势。提倡中西部省区要发展多样化产业,并非意味着要搞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全面推进策略。可考虑"增量"... 中西部省区产业结构过于单一,这不利于发挥多样化产业形成的产业内外部性、提高其他产业的竞争力和促进新产业的诞生等优势。提倡中西部省区要发展多样化产业,并非意味着要搞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全面推进策略。可考虑"增量"的产业发展模式,具体可在三个方向获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多样化 中西部省区 合理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产业多样化思想与当代中国的结构转型 被引量:3
12
作者 魏旭 梁月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3,共8页
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作为一个不仅涉及同一产品集生产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不断引进与更复杂能力相联系的新产品的产业多样化进程。早期发展经济学结构主义思路与新结构经济学由于其理论自身的缺陷,无法科学描述产业多样化的动力、次序与约... 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作为一个不仅涉及同一产品集生产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不断引进与更复杂能力相联系的新产品的产业多样化进程。早期发展经济学结构主义思路与新结构经济学由于其理论自身的缺陷,无法科学描述产业多样化的动力、次序与约束条件而失去实际意义。马克思则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演化视角,揭示了不同资本是如何在追求超额利润的内在动力和为应对资本主义竞争的外在压力的双重作用下,不断推动产业多样化进程的,并将一个经济体的产业多样化进程归于资本的生产力的提高。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产业多样化是一个由生产性劳动部门内部分化,并逐渐向生产性劳动部门在流通领域的延续以及非生产性劳动领域扩展的过程。马克思所揭示的产业多样化的机制、次序与约束条件,对当下正处于结构转型和产业多样化进程中的中国,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多样化 劳动生产率 资本流动 结构转型 空间修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多样化、创新与经济韧性——基于后危机时期珠三角的实证 被引量:89
13
作者 杜志威 金利霞 刘秋华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0-179,共10页
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对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城镇发展面临一系列工业经济放缓、产业人口流失和厂房住宅空置等问题。针对危机过后珠三角城市所表现出的经济韧性,文章重点研究了城市经济结构、产业创新与经济韧性的关系,通过... 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对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城镇发展面临一系列工业经济放缓、产业人口流失和厂房住宅空置等问题。针对危机过后珠三角城市所表现出的经济韧性,文章重点研究了城市经济结构、产业创新与经济韧性的关系,通过对产业多样化、相关多样化、非相关多样化、创新与经济韧性进行测度,探讨了上述指标在时空上的分异特征,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这种分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产业结构多样化、创新对提升珠三角城市经济韧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韧性存在正向关系;2)珠三角经济韧性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分异,受金融危机冲击影响经济韧性波动变化明显,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则有效提升区域创新水平;3)珠三角强大的国内市场有助于抵御经济危机冲击所带来的外部需求萎缩,在保持较高经济开放程度的同时具有较好的经济韧性;4)相关多样化与非相关多样化对珠三角经济韧性的影响是趋异的,非相关多样化能有效地分散并降低外部冲击的风险,而相关多样化则更容易导致危机向相关联部门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韧性 产业多样化 相关多样化 非相关多样化 创新 珠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聚、产业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73
14
作者 陈奕玮 吴维库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64-73,共10页
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多个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我国许多沿海外向型城市面临国外订单需求不足、行业内人才流失以及厂房闲置等问题,体现出城市经济韧性能力的重要性。针对不同城市在面对外部冲击时表现出的城市经济韧性能力差异,... 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多个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我国许多沿海外向型城市面临国外订单需求不足、行业内人才流失以及厂房闲置等问题,体现出城市经济韧性能力的重要性。针对不同城市在面对外部冲击时表现出的城市经济韧性能力差异,重点研究产业集聚、产业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并将产业多样化划分为产业相关多样化和产业无关多样化,运用基准回归和稳健性检验分析两种划分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呈U型关系,产业相关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呈倒U型关系,产业无关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呈倒U型关系。最后从破除区域间分权壁垒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产业多样化 相关多样化 无关多样化 城市经济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专业化、多样化与中国省区产业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芬 刘刚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8-131,共4页
文章通过分析中国30个省(除西藏外)的14个产业2002年横截面数据,揭示了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文章重点探讨了地区专门化、地区多样化、产业增加值结构多样化等因素的作用。结果表明,一个产业所在省区外部产业环境的多样性有利... 文章通过分析中国30个省(除西藏外)的14个产业2002年横截面数据,揭示了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文章重点探讨了地区专门化、地区多样化、产业增加值结构多样化等因素的作用。结果表明,一个产业所在省区外部产业环境的多样性有利于产业的发展,地区专门化的影响为负,而产业增加值结构多样化在内陆省区有利于产业发展,而对沿海省区产业不利。专业化、多样化的影响与产业的知识密集性、技术密集性之间没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专业化 地区多样化 产业增加值结构多样化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如何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基于我国省际数据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徐丹 于渤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132,共15页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面临双重压力,亟须依托高技术集聚塑造创新优势、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这是我国区域发展有效应对挑战的关键。本文以我国30省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并结合区域创新环境要素探索了高技术产业专业...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面临双重压力,亟须依托高技术集聚塑造创新优势、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这是我国区域发展有效应对挑战的关键。本文以我国30省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并结合区域创新环境要素探索了高技术产业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多元路径与复杂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能够通过“专业化集聚—研发资金主导型”“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下多维度协同型”“创新资源—多样化集聚/政府支持—数字经济协同型”3种路径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且路径存在地区异质性;依赖于特定创新环境,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具有协同效应而非此消彼长;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与创新环境之间通过等效替代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研究结论有效揭示了两种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环境因素联动匹配作用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复杂机理,扩展了现有研究,使理论充分对话实践,为不同省市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针对性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 高技术产业多样化集聚 区域创新能力 区域创新环境 组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产业专业化与多样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梁兴辉 高冬冬 逯相雪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7-189,共3页
本文选取2004-2013年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19个产业的就业数据,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城市产业的专业化与多样化水平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城市产业专业化有益于城市经济增长,而产业多样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 本文选取2004-2013年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19个产业的就业数据,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城市产业的专业化与多样化水平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城市产业专业化有益于城市经济增长,而产业多样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以期为协调区域发展及各地区和城市合理确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策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级市 产业专业化 产业多样化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财政、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多样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政宇 龚刚敏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3-41,156,共10页
产业多样化发展具有提高就业率、促进产业创新等重要作用,而在我国财政分权的制度背景下,土地财政会对城市产业发展形成产业结构刚性,可能抑制产业多样化发展。为此,基于空间杜宾模型,本文利用我国城市面板数据重点考察土地财政、基础... 产业多样化发展具有提高就业率、促进产业创新等重要作用,而在我国财政分权的制度背景下,土地财政会对城市产业发展形成产业结构刚性,可能抑制产业多样化发展。为此,基于空间杜宾模型,本文利用我国城市面板数据重点考察土地财政、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多样化的作用机制以及产业多样化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财政分权的制度背景,基础设施投资冲动导致土地财政抑制城市产业向多样化发展;同时,本地区的产业多样化对促进邻近地区产业多样化具有积极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对于政府提高就业水平、缓解社会内卷化等现象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财政 财政分权 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多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业多样化演进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工业二分位数行业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谭洪波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8-85,共8页
我国产业专业化水平与人均GDP基本呈现U型关系而且目前正处于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阶段。我国产业多样化与专业化的影响因素中既有我国特有因素,又有一般因素,具体表现为:地方政府间竞争越激烈,产业多样化程度越低(专业化程度越高);FDI占... 我国产业专业化水平与人均GDP基本呈现U型关系而且目前正处于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阶段。我国产业多样化与专业化的影响因素中既有我国特有因素,又有一般因素,具体表现为:地方政府间竞争越激烈,产业多样化程度越低(专业化程度越高);FDI占GDP的比重越大,产业多样化水平越高;科技活动人员和经费在行业间分布越集中,产业专业化水平越高。因此产业政策的制定应在顺应目前我国产业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下推进高端产业在我国的集聚与发展,找到市场选择与政府指导间的平衡点,有效发挥科技及人才集聚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结合"一带一路"制定更加有利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引资政策和产业转移政策,做到高端产业的"补"与供给侧改革任务中的"去"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多样化 产业专业化 U型关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多样化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叶阿忠 肖志学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42,共10页
本文以产业结构多样化为主要视角,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结构多样化(相关多样化和无关多样化)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理,以中国2007~2019年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多样... 本文以产业结构多样化为主要视角,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结构多样化(相关多样化和无关多样化)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理,以中国2007~2019年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多样化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将产业结构多样化分解后发现,相关多样化对本地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无关多样化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分区域来看,产业结构多样化的直接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为正,在中部地区为负,但不显著,间接效应只有在西部地区显著为正。相关多样化的直接效应在东部和西部显著为正,在中部为正,但不显著,间接效应在三大地区均不显著。无关多样化的直接效应只有在东部显著为正,而间接效应只有在西部显著为正。本文的研究为分析产业结构影响城市绿色发展的内在机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多样化 相关多样化 无关多样化 产业集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