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6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3和Pm6的致病性和基因组特征分析
1
作者 王锦祥 苏进博 +5 位作者 付环茹 孙世坤 高承芳 陈冬金 桑雷 谢喜平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40-2352,共13页
旨在探究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病性的分子基础。本试验测定了兔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3株和Pm6株的致病性,并进一步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攻毒试验结果显示,Pm3和Pm6滴鼻攻毒后不仅能使试验兔产生严重的化脓性胸膜肺炎,... 旨在探究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病性的分子基础。本试验测定了兔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3株和Pm6株的致病性,并进一步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攻毒试验结果显示,Pm3和Pm6滴鼻攻毒后不仅能使试验兔产生严重的化脓性胸膜肺炎,还能导致试验兔的高死亡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显示,Pm3和Pm6的基因组都比兔源低毒力多杀性巴氏杆菌s4株和AH09株的大。与s4和AH09相比,在Pm3和Pm6的基因组中鉴定到约120个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特有基因,且有约100个这些特有基因也存在于兔源强毒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基因组中。此外,不同动物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L3型脂多糖核心寡糖外核合成酶基因natC和gatF的序列存在多态性,但兔源菌株(除SD11、CIRMBP-0873和CIRMBP-0884外)的这两个基因序列却完全一致,表现出一定的宿主特异性。Pm3和Pm6均为强毒力菌株。在Pm3和Pm6基因组中鉴定到的存在于兔源强毒力菌株基因组中但不存在于兔源低毒力菌株基因组中的基因可能在Pm3和Pm6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致病性 全基因组测序 比较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源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2
作者 沈莉萍 唐聪圣 +1 位作者 沈素芳 陈琦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5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为确定上海某蛋鸭场蛋鸭发病死亡的原因,对病死鸭进行了病理剖检、病原检测和细菌分离培养,对分离株进行了药敏试验、生化鉴定、PCR种属和荚膜血清分型鉴定。结果显示,引起蛋鸭发病死亡的病原体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 为确定上海某蛋鸭场蛋鸭发病死亡的原因,对病死鸭进行了病理剖检、病原检测和细菌分离培养,对分离株进行了药敏试验、生化鉴定、PCR种属和荚膜血清分型鉴定。结果显示,引起蛋鸭发病死亡的病原体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磺胺妥因、红霉素、头孢拉定、头孢曲松、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10种抗生素均敏感。荚膜血清型PCR鉴定为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其基因序列与多杀性巴氏杆菌M和N的F型fcbD基因同源性为99.98%。本研究分离的鸭源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为国内首次报道,为鸭霍乱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蛋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种鹅鸭瘟病毒与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及病原鉴定
3
作者 吴鹏 袁阳 +6 位作者 杨芸芸 冯轶 王艳 杨颖 陈江凤 姜海波 文明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53-2265,共13页
【目的】确定贵州某种鹅场种鹅发病死亡的病因,为种鹅多病原混合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发病灰鹅进行临床症状及剖检观察、组织切片观察、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和6种水禽常见病毒(鸭瘟病毒(DPV)、鸭圆环病毒(DuCV)、禽流感病毒(AIV... 【目的】确定贵州某种鹅场种鹅发病死亡的病因,为种鹅多病原混合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发病灰鹅进行临床症状及剖检观察、组织切片观察、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和6种水禽常见病毒(鸭瘟病毒(DPV)、鸭圆环病毒(DuCV)、禽流感病毒(AIV)、鹅细小病毒(GPV)、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和禽坦布苏病毒(TMUV))PCR检测,进一步对病原菌进行相似性分析、荚膜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和致病性试验及分离病毒的致病性检测。【结果】发病灰鹅头颈肿大,肝脏表面出现灰黄色坏死灶,心脏及肺脏表面有出血点。组织切片结果显示,发病灰鹅肝脏、肺脏和肾脏均出现明显病变。分离菌株菌落呈灰白色、表面光滑的露滴状;革兰染色见红色短杆状阴性菌;瑞氏染色见两极浓染的球杆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葡萄糖、果糖、甘露醇和麦芽糖等反应为阳性。PCR检测及16S rRNA基因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扩增出大小为460 bp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Kmt1,且与NCBI中巴氏杆菌参考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8.6%~99.3%,鉴定其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经血清型鉴定,分离株为A型荚膜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菌株对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敏感,对万古霉素中度敏感;将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接种小鼠,测得最小致死量(MLD)<5 CFU。病毒PCR检测及测序比对分析显示,发病灰鹅为鸭瘟病毒(DPV)感染,且DPV分离株与NCBI DPV参考株UL 6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8.9%~100%;经鸭胚盲传3代,尿囊液PCR检测出DPV;鸭胚成纤维细胞(DEF)接种DPV,9 h后DEF缩圆,24 h后贴壁的DEF脱落或形成合胞体;经测定,DPV分离株的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 50)为2.88×10^(-9)/0.1 mL。【结论】本研究最终诊断发病灰鹅为DPV与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并分离得到1株毒力较强的A型荚膜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与1株毒力较强的DPV,本研究结果可为多杀性巴氏杆菌与DPV感染水禽引起的疾病的防治、病原学调查和多联疫苗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鸭瘟病毒 分离鉴定 病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5个抗原蛋白的免疫保护效力比较研究
4
作者 孙贺洁 孙鑫妍 +5 位作者 申慧媛 张俊峰 关丽君 董发明 薛云 赵战勤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0,共8页
为筛选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优势保护性抗原,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PM 5个重组蛋白rTorA、rPlpE、rThiB、rPGAM和rPrX,采用His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该5个重组蛋白后,通过SDS-PAGE检测各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效果;采用western b... 为筛选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优势保护性抗原,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PM 5个重组蛋白rTorA、rPlpE、rThiB、rPGAM和rPrX,采用His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该5个重组蛋白后,通过SDS-PAGE检测各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效果;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蛋白rTorA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重组蛋白rPlpE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表达,重组蛋白rThiB、rPGAM和rPrX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纯化后分别在91 ku、45 ku、41 ku、32 ku和25 ku处出现单一目的条带,纯化效果较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5个重组蛋白均可与猪PM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5个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均较强;采用超微量核酸蛋白浓度测定仪测定这5个重组蛋白的浓度分别0.7 mg/mL、2.0 mg/mL、1.0 mg/mL、1.5 mg/mL和0.5 mg/mL。将这5个重组蛋白分别与ISA201佐剂混合制成疫苗后以皮下注射方式免疫小鼠2次,间隔21 d。利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免疫后不同时间的抗体水平。二免后15 d,分别从各组随机取一半小鼠,以约4 LD50(210 cfu)A型PM A7强毒株第一次经腹腔注射攻毒;7 d后,将各组剩余的小鼠再以相同剂量的PM A7株攻毒。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5个重组蛋白疫苗均能诱导免疫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IgG抗体。攻毒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各蛋白疫苗组(除rPlpE组外)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病死亡情况,死亡小鼠剖检均呈典型的败血症性病理变化,从死亡小鼠的心、肺、肝等组织脏器中均能分离到PM;在第一次攻毒试验中,rTorA、rPlpE、rThiB、rPGAM和rPrX疫苗对小鼠提供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60%(6/10)、100%(10/10)、90%(9/10)、70%(7/10)、20%(2/10);在第二次重复攻毒试验中rTorA、rPlpE、rThiB、rPGAM和rPrX疫苗分别对小鼠提供60%(6/10)、100%(10/10)、80%(8/10)、60%(6/10)、40%(4/10)的免疫保护率。两次攻毒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证实重组蛋白rPlpE和rThiB可以作为PM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蛋白,为研发PM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抗原 小鼠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MT)保护性抗原片段的筛选及免疫效果的评估
5
作者 庞碧寒 姚文敬 +4 位作者 王怡涤 关丽君 薛云 张俊峰 赵战勤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8-285,共8页
为筛选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T+Pm)亚单位疫苗的优势保护性抗原,本研究根据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MT)的结构和功能区将其分为N端3个片段(rPMT-N1和rPMT-N2a、rPMT-N2b)和C端5个片段(rPMT-C3、rPMTC4、rPMT-C5、rPMT-C6及rPMT-C7),利用原核... 为筛选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T+Pm)亚单位疫苗的优势保护性抗原,本研究根据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MT)的结构和功能区将其分为N端3个片段(rPMT-N1和rPMT-N2a、rPMT-N2b)和C端5个片段(rPMT-C3、rPMTC4、rPMT-C5、rPMT-C6及rPMT-C7),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这8个片段,采用His6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各重组蛋白,经SDS-PAGE检测各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效果后,通过Image J软件计算各重组蛋白的表达量,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SDS-PAGE结果显示,分别获得了34 ku、62 ku、67 ku、70 ku、64 ku、102 ku、36 ku、60 ku的重组蛋白,其中rPMT-N2a、rPMT-N2b、rPMT-C5和rPMT-C7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表达,另外4个重组蛋白均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纯化后在上述各位置处分别出现较单一的目的条带,且各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8.44%~35.77%。Western blot结果显示,8个重组蛋白均可与猪源T+Pm TPM-6株的猪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均具有一定的反应原性,其中rPMT-N1、rPMT-N2a、rPMT-N2b、rPMT-C5的反应原性较强。基于此,采用ISA201佐剂制备这4种重组蛋白的亚单位疫苗,间隔20 d对小鼠经皮下注射免疫(50μg/只)两次,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的临床症状及死亡数,评估该疫苗对小鼠的安全性。首免后35 d(二免后14 d)对各组小鼠分别以10 LD_(100)和30 LD_(100)的天然粗提PMT(cPMT)对小鼠攻毒,评估4种亚单位疫苗(rPMT-N1、rPMT-N2a、rPMT-N2b及rPMT-C5)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力。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免疫后21 d rPMT-N2a组小鼠的死亡率为2/24,rPMT-N2b组小鼠的死亡率为6/24,其余各组小鼠均无异常。ELISA结果显示,二免后各疫苗组小鼠的几何平均抗体效价分别升至1:1552、1:18820、1:1351和1:6208,表明各重组蛋白均能诱导免疫小鼠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反应。攻毒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在两种剂量的cPMT攻毒后均出现相应症状并均在24h内全部死亡,部分亚单位疫苗免疫组小鼠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病及死亡,但发病及死亡时间较对照组延长。以10LD_(100)的cPMT攻毒后,上述各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7.5%、100%、37.5%和100%;以30 LD_(100)的cPMT攻毒后,各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0%、85.7%、0和75%。本研究表明,rPMT-N2a、rPMT-C5具有作为T+Pm亚单位疫苗优势保护性抗原的潜力,该结果为后期T+Pm亚单位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 toxA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 重组蛋白 亚单位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小鼠肝脏转录组分析
6
作者 黄惠娴 陈巧玲 +5 位作者 王雪梅 蒋俊明 刘志勇 陈思 王凤阳 杜丽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7-187,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感染小鼠肝脏组织的转录组变化情况,筛选Pm感染后参与免疫反应的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采用腹腔注射法构建Pm(HN01株)感染小鼠动物模型,收集感染组和对照组新鲜肝脏组织,提取总RN... 本试验旨在探究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感染小鼠肝脏组织的转录组变化情况,筛选Pm感染后参与免疫反应的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采用腹腔注射法构建Pm(HN01株)感染小鼠动物模型,收集感染组和对照组新鲜肝脏组织,提取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采用qRT-PCR对测序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共获得5710个DEGs(Fold Change≥1.5且P<0.05),其中2968个DEGs上调,2742个DEGs下调。GO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免疫相关的GO terms包括肿瘤坏死因子的细胞反应、白细胞介素1的细胞反应、正向调控炎症反应等;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s在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和补体与凝血级联激活通路等免疫相关通路中显著富集。qRT-PCR验证结果表明,随机选取的S100A9、IL1RN、LCN2、CD14、CXCL1、S100A8、JUNB、TNFRSF1A、CD63、C3共10个DEGs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表明,肝脏在防御Pm入侵中通过激活补体与凝血级联激活通路和TNF信号通路参与免疫应答反应,为进一步研究Pm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转录组 肝脏 TNF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十四株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7
作者 马彩萍 祝瑶 +10 位作者 刘红道 周光斌 许秋 林龙华 柴霁芸 侯杰 孙宏飞 杜素素 范翠龙 夏利宁 张万江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74-4085,共12页
旨在了解我国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流行特征和耐药情况。本研究对来自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陕西、宁夏、河南的病死猪脏器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经16S rRNA测序和kmt基因鉴定,利用荚膜分型、脂多糖基因型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 旨在了解我国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流行特征和耐药情况。本研究对来自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陕西、宁夏、河南的病死猪脏器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经16S rRNA测序和kmt基因鉴定,利用荚膜分型、脂多糖基因型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等方法对Pm进行分型;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Pm对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通过Illumina PE 150对细菌全基因组测序,采用ResFinder数据库分析细菌的耐药基因,最后通过小鼠致病性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毒力。结果显示,分离菌在血平板上形成表面光滑、湿润、中央微凸、半透明的菌落;革兰染色可见呈红色、球状或短杆状的细菌;共获得34株Pm,荚膜A型19株(占55.88%),荚膜D型14株(占41.18%)和荚膜F型1株(2.94%);脂多糖基因型L3有8株,脂多糖基因型L6有26株。MLST分析得到8个MLST型,ST11为优势基因型,占比为35.29%。可将Pm分为21个PFGE谱型,菌株间具有明显的多样性。耐药性结果显示,34株Pm对多黏菌素B、四环素、氟苯尼考、氯霉素、头孢噻呋、环丙沙星、卡那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8.23%、35.29%、23.53%、14.71%、11.76%、8.82%、2.94%,对庆大霉素不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8株Pm携带9种耐药基因,分别为tet(B)、tet(C)、tet(L)、floR、aadA14、sul2、aph(6)-Id、aph(3″)-Ib和aph(3′)-Ia。Pm荚膜A型菌株毒力强于荚膜D型菌株,经腹腔注射31.5 CFU·mL^(-1) PmA1菌株后的试验组小鼠死亡率为100%。综上表明,34株猪源Pm中流行血清型为荚膜A型和D型,MLST型为ST11,荚膜A型菌株毒力较荚膜D型菌株强,且PFGE分型表明菌株间存在多样性,本研究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疫苗研发及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荚膜分型 MLST分型 PFGE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杀性巴氏杆菌:研究现状的回顾与面临的挑战
8
作者 江南松 陈红梅 +1 位作者 黄瑜 程龙飞 《福建畜牧兽医》 2025年第3期45-51,共7页
本文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病理机制、诊断技术、耐药性、治疗策略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在流行病学上,阐述全球流行趋势、宿主范围与传播途径及监测方法;病理机制方面,探讨致病因子、免疫逃逸及宿主免疫反应;诊断技术涵盖... 本文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病理机制、诊断技术、耐药性、治疗策略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在流行病学上,阐述全球流行趋势、宿主范围与传播途径及监测方法;病理机制方面,探讨致病因子、免疫逃逸及宿主免疫反应;诊断技术涵盖分子诊断、快速检测及实验室培养鉴定;耐药性研究涉及耐药机制、监测分析及基因传播;治疗策略包括抗生素治疗、疫苗研发及替代疗法;最后对未来研究热点、综合防控策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展望,旨在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相关研究及防控提供全面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流行病学 病理机制 诊断技术 耐药性 治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溶血性曼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PCR检测及分离鉴定
9
作者 耿玉静 龚玲朵 +5 位作者 李玉婉 张斐洋 王留幸 韩妙层 郎洪武 汤承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2期31-35,共5页
为了解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Mh)和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在我国牛群中的流行情况,研究对来自四川、宁夏和内蒙古等7个省(自治区)21个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发病牛场的344份鼻腔棉拭子进行分型... 为了解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Mh)和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在我国牛群中的流行情况,研究对来自四川、宁夏和内蒙古等7个省(自治区)21个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发病牛场的344份鼻腔棉拭子进行分型检测、细菌分离鉴定及毒力测定。结果显示,344份被检样本Mh和Pm的检出率分别为27.3%和14.8%,混合感染率为28.6%;Mh A1型和Mh A6型占比分别为55.9%(38/68)和44.1%(30/68),Pm荚膜A型和荚膜B型占比分别为66.7%(23/34)和33.3%(11/34);分离获得Mh A1型6株和Mh A6型4株,Pm荚膜A型11株和荚膜B型6株。毒力测定结果显示,4株Mh A6型和1株Mh A1型可部分致死小鼠,最高和最低致死剂量分别为10^(10)、10^(5) CFU/mL;17株Pm分离株均能够100%致死小鼠,最高和最低致死剂量分别为10^(6)、10 CFU/mL。研究表明,Mh和Pm是引起当地牛BRDC的重要病原菌,混合感染较为普遍,Mh A1型的流行率高于Mh A6型,但Mh A6型的毒力高于Mh A1型。Pm荚膜A型的检出率高于Pm荚膜B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溶血性曼氏杆菌 细菌分离鉴定 血清型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
10
作者 张蕾 陈亮 +7 位作者 高圣玥 冯万宇 苗艳 兰世捷 沈思思 田秋丰 白长胜 黄宣凯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73,共8页
对某猪场育肥猪发生的疑似猪肺疫病例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无菌采集病死猪肺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以不同培养基培养后进行革兰氏染色,采用微量生化试管培养法对其进行生化试验,采用16S rRNA测序和kmtⅠ基因鉴定法对其进... 对某猪场育肥猪发生的疑似猪肺疫病例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无菌采集病死猪肺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以不同培养基培养后进行革兰氏染色,采用微量生化试管培养法对其进行生化试验,采用16S rRNA测序和kmtⅠ基因鉴定法对其进行鉴定,并以多重PCR对其进行荚膜血清分型,通过K-B法检测其药物敏感性,同时检测其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并进行分离菌的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致病菌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在血平板上长成淡灰白色、圆形、光滑湿润的凸起菌落,在马丁肉汤琼脂培养基上呈圆润微凸起、白色半透明的菌落;生化特性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相符;分离菌不仅携带oma87、plpB、ompA等13种高检出率毒力基因,还携带猪源A型该菌较少检出的pfhA、hsf-1、hgbA和pmHAS毒力基因;分离菌对四环素等10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等6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恩诺沙星等7种药物耐药;其携带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C)和氨基糖胺类耐药基因(strA、strB、aacA4和aadB);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具有一定的致病性。研究结果为养殖业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病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抗多杀性巴氏杆菌融合魏斯氏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其产细菌素的理化性质分析
11
作者 蒋吕鹏 潘果 +5 位作者 涂会鑫 孙思佳 苏惠 董文龙 沙万里 闫满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21-3329,共9页
【目的】筛选出一种抗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乳酸菌细菌素,完成乳酸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细菌素理化特性和杀菌机制。【方法】将健康猫粪便接种于MRS肉汤培养基,37℃培养12 h分离细菌。以多杀性巴氏杆菌为指示菌,通过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测定... 【目的】筛选出一种抗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乳酸菌细菌素,完成乳酸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细菌素理化特性和杀菌机制。【方法】将健康猫粪便接种于MRS肉汤培养基,37℃培养12 h分离细菌。以多杀性巴氏杆菌为指示菌,通过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测定分离的乳酸菌的抑菌活性,通过16S rRNA基因扩增鉴定分离的乳酸菌,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KEGG功能注释。采用蛋白酶敏感、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试验测定分离菌产抑菌物质的生物学特性,运用扫描电镜技术探究抑菌物质的抗菌特性。【结果】筛选出1株产抑菌物质的乳酸菌,其菌落表面光滑,形态较小;革兰染色后呈阳性球菌。16S rRNA测序分析显示,分离菌与融合魏斯氏菌相似性为97%,鉴定为融合魏斯氏菌,命名为JLP1。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融合魏斯氏菌JLP1基因组大小为2 350 892 bp,有效平均GC含量为44.94%,检测到2 020个编码基因。在KEGG数据库中共有1 051个基因得到注释,分别为环境信息处理、新陈代谢和遗传信息处理系统三大功能,共有49条代谢通路。排酸和排过氧化氢试验结果表明,融合魏斯氏菌JLP1抑菌物质并非有机酸和过氧化氢,经蛋白酶K处理后抑菌活性明显下降,推测其抑菌物质为细菌素。在40~80℃内融合魏斯氏菌JLP1所产细菌素抑菌活性稳定,100℃处理10 min不失活,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pH 3.0~8.0内具有良好抑菌活性,酸碱耐受范围较大。电子显微镜扫描结果显示,融合魏斯氏菌JLP1所产细菌素攻击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细胞膜,形成孔隙,细胞表面皱缩。【结论】融合魏斯氏菌JLP1新陈代谢和氨基酸生物合成基因较多,菌株所产细菌素理化特性稳定且抑菌效果良好,为防治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提供有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全基因组测序 细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系统的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检测方法的建立
12
作者 李燕红 李鋆涛 +2 位作者 杨天沐 贾梦言 熊文广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2-921,共10页
[目的]建立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的可视化检测方法。[方法]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与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RISPR-Cas)系统相结合,针对两种病原菌设计特异性CRISPR相关RNA(crRNA)序列,筛选RPA引物,并对CRI... [目的]建立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的可视化检测方法。[方法]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与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RISPR-Cas)系统相结合,针对两种病原菌设计特异性CRISPR相关RNA(crRNA)序列,筛选RPA引物,并对CRISPR检测体系进行优化,探究单管双靶标扩增体系,评估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及灵敏度,验证临床样品检测的可行性。[结果]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最优组合为:Buffer中Mg^(2+)浓度20 mmol/L、Cas12a蛋白80 nmol/L、crRNA 400 nmol/L、ROX荧光探针14μmol/L。特异性及灵敏度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良好,在蓝光下观察,灵敏度与实时荧光定量PCR一致,比普通PCR高100倍。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巴氏杆菌、大肠杆菌均被有效检出,本研究所建立方法的临床符合率为100%。[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的可视化检测方法,其特异性及灵敏度较高,可以准确检测临床样品中的目标病原菌。试验结果为监测与防控禽源细菌性疾病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大肠杆菌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 CRISPR-Cas12a 可视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诊断及防治
13
作者 许建勇 《今日畜牧兽医》 2025年第3期113-115,共3页
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是一种急性、高致死率的细菌性传染病,常表现为败血症、肺炎或局部水肿等多种类型。该病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对牛群健康和养殖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环境卫生不良、饲养管理水平低下以及外界应激因素是疾病暴发的... 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是一种急性、高致死率的细菌性传染病,常表现为败血症、肺炎或局部水肿等多种类型。该病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对牛群健康和养殖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环境卫生不良、饲养管理水平低下以及外界应激因素是疾病暴发的主要诱因,若防治不及时,易引发牛群大范围死亡,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详细阐述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特点以及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探讨有效的诊断手段和鉴别方法,并结合实际养殖需求,提出综合性预防与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诊断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治疗与预防协同策略的优化及实践应用
14
作者 斯塔措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5期189-190,共2页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作为典型人畜共患病,对畜牧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影响深远。本文基于病原生物学特性,系统梳理了家畜呼吸道型、败血型及禽霍乱的特征性临床症状,结合细菌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等诊断技术,探讨治疗药物筛选与免疫接种协...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作为典型人畜共患病,对畜牧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影响深远。本文基于病原生物学特性,系统梳理了家畜呼吸道型、败血型及禽霍乱的特征性临床症状,结合细菌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等诊断技术,探讨治疗药物筛选与免疫接种协同机制。同时,针对西藏牦牛养殖高海拔、高寒的特殊环境,从畜群管理、疫苗优化和应急处置等方面提出防控方案,为提升疾病防控水平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治疗与预防 协同 优化 实践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
15
作者 李想 《云南畜牧兽医》 2025年第2期5-8,共4页
本研究针对某养猪场死亡猪只的肺组织进行了细菌分离,并对获得的细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特定基因鉴定、荚膜分型、毒力基因筛查以及耐药性测试。结果表明,从肺组织中分离得到的是一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经过16S rRNA测序和特异... 本研究针对某养猪场死亡猪只的肺组织进行了细菌分离,并对获得的细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特定基因鉴定、荚膜分型、毒力基因筛查以及耐药性测试。结果表明,从肺组织中分离得到的是一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经过16S rRNA测序和特异性基因分析,确认该菌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分型结果显示为A型荚膜;毒力基因筛查结果显示该菌株携带ptfA和sodA毒力基因;药物敏感性测试表明,该菌株对5种抗菌药物表现出敏感性,而对5种抗菌药物显示出耐药性。为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 多杀性巴氏杆菌 血清型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
16
作者 罗奋强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12期88-89,共2页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是由巴氏杆菌侵染所引发的一种接触性的细菌性传染性疾病又被称为猪肺疫或者猪出血性败血症,在生猪养殖场中具有较高的发生流行率,一旦出现将会导致大批量的猪群发病死亡,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并且病情传播速度相对较...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是由巴氏杆菌侵染所引发的一种接触性的细菌性传染性疾病又被称为猪肺疫或者猪出血性败血症,在生猪养殖场中具有较高的发生流行率,一旦出现将会导致大批量的猪群发病死亡,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并且病情传播速度相对较快,短时间内能够蔓延到整个猪群当中。该文介绍了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发病症状、诊断方法,并提出了影响的防治措施,旨在做到早发现紧急处理,有效控制病情,避免造成严重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诊断方法 发病症状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支原体与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
17
作者 张联荣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7期89-90,共2页
牛支原体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均为影响牛群健康的重要病原体,其中牛支原体主要引发慢性肺炎及呼吸道疾病,而多杀性巴氏杆菌则可导致牛只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当两种病原体同时侵袭时,便会引发牛支原体与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使病情加... 牛支原体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均为影响牛群健康的重要病原体,其中牛支原体主要引发慢性肺炎及呼吸道疾病,而多杀性巴氏杆菌则可导致牛只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当两种病原体同时侵袭时,便会引发牛支原体与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使病情加重,增加治疗难度。目前,随着养牛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该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支原体 多杀性巴氏杆菌 混合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猪巨噬细胞后炎症因子表达及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静 周红蕾 +4 位作者 戈文 徐一天 张一多 王丽华 安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3,共6页
为研究不同浓度黄芩苷对多杀性巴氏杆菌(Pm)HN-13株感染的猪巨噬细胞(HD11)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与炎症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N-13株感染(0、30 min、60 min、90 min)HD11细胞中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 为研究不同浓度黄芩苷对多杀性巴氏杆菌(Pm)HN-13株感染的猪巨噬细胞(HD11)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与炎症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N-13株感染(0、30 min、60 min、90 min)HD11细胞中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3个关键蛋白(p-ERK/ERK、p-p38/p38、p-JNK/JNK)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和荧光定量RT-PCR(RT-qPCR)分析检测低浓度剂量黄芩苷(L组,20μmol/L)、中浓度剂量黄芩苷(M组,40μmol/L)和高浓度剂量黄芩苷(H组,60μmol/L)对Pm感染的猪巨噬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分泌水平及其m RNA转录水平的影响,同时设置对照组(Control)和模型组(HN-13);利用抑制剂SCH772984阻断ERK通路,采用ELISA和RT-qPCR检测黄岑苷对Pm感染的HD11细胞内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表达及m RNA转录水平的影响,同时设置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HN-13)、抑制组(HN-13+抑制剂)。结果显示:与HN-13株处理0 min组相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HN-13株感染HD11细胞中p-ERK/ERK的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P<0.01),而p-p38/p38和p-JNK/JNK蛋白表达量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表明,HN-13株可使HD11细胞炎症相关ERK通路蛋白表达增强,且与作用时间呈正相关。与模型组(HN-13)相比,3个浓度剂量的黄芩苷均显著抑制TNF-α、IL-6和IL-1β的分泌水平及m RNA转录水平(P<0.05),且抑制作用随着黄芩苷浓度升高而增强。与抑制组相比,黄芩苷与抑制剂共处理组可以显著抑制HN-13感染的HD11细胞中TNF-α、IL-1β和IL-6的分泌及m RNA转录水平(P<0.05)。综上所述,黄芩苷可以抑制Pm感染的HD11细胞中ER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和分泌,进而发挥抗炎作用。本研究为研制防治Pm引起的猪肺疫的新药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多杀性巴氏杆菌 猪巨噬细胞 炎症表达 MA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兔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鉴定及荚膜血清分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季权安 徐翔飞 +3 位作者 鲍国连 黄叶娥 崔雪梅 刘燕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1046,共6页
为探明浙江省规模兔场主要传染病流行现状,明确其致病菌及血清型,开展了家兔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分离鉴定。调研发现,不少兔场存在以打喷嚏和鼻腔流出浆液性、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呼吸道传染病,进而对浙江省家兔主产区发... 为探明浙江省规模兔场主要传染病流行现状,明确其致病菌及血清型,开展了家兔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分离鉴定。调研发现,不少兔场存在以打喷嚏和鼻腔流出浆液性、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呼吸道传染病,进而对浙江省家兔主产区发病严重兔场进行采样,从嵊州、宁波三家患病兔鼻腔中分离到两株病原菌,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荚膜血清分型及药敏试验。根据分离菌的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特征、特异性PCR以及荚膜血清分型PCR鉴定结果,确定两株致病菌均为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别命名为ZJNB0321和ZJSZ0322。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两分离株属于同一分支,且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处于同一分支,并拥有独立的分支。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分离株药敏特性不尽相同。研究结果为兔场合理用药及有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疾病 多杀性巴氏杆菌 荚膜血清型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肉种鸡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明 张笛 +3 位作者 沈海玉 龚建森 徐步 窦新红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1-125,共5页
为了解江苏省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情况,促进肉种鸡场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防控,研究通过细菌鉴定方法、PCR检测、荚膜血清学分型、致病性分析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对分离自江苏省17个肉种鸡场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菌落形态、培养特性... 为了解江苏省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情况,促进肉种鸡场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防控,研究通过细菌鉴定方法、PCR检测、荚膜血清学分型、致病性分析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对分离自江苏省17个肉种鸡场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菌落形态、培养特性、生化发酵、荚膜型、菌落荧光型、药敏性等生物学特性研究,并对部分种鸡场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共鉴定13株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所有分离株荚膜分型均为A型,菌落荧光观察均属于强毒株;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和氯霉素类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而对β-内酰胺类药物高度敏感;确诊种鸡场阳性率显著高于未确诊种鸡场(P<0.01)。研究表明,江苏省部分地区肉种鸡场存在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强毒株比例较高,但耐药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种鸡 多杀性巴氏杆菌 强毒 荚膜型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