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探讨青海省西宁市某规模化奶牛场病死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血清型、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病死牛肺脏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通过菌落观察和染色镜...【目的】通过探讨青海省西宁市某规模化奶牛场病死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血清型、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病死牛肺脏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通过菌落观察和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特异性引物扩增、16S rRNA测序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荚膜血清及脂多糖分型、毒力基因检测、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和病原特性评价。【结果】肺脏样本中分离得到的菌落呈现灰白色中间微凹陷的露珠样,未出现溶血环;革兰染色可见粉红色球杆菌;瑞氏染色可见两端浓染的蓝色球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D-葡萄糖、D-甘露醇、D-甘露糖、酪氨酸芳胺酶、磷酸酶、COURMARATE和ELLMAN反应结果为阳性;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多种多杀性巴氏杆菌相似性>95%,鉴定分离得到的菌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命名为XN222。荚膜血清分型及脂多糖分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XN222的荚膜血清分型为D型,其脂多糖分型为L3和L5型。毒力基因扩增结果显示,分离菌株XN222携带ptfA、fimA、hsf-2、sodA、tbpA、sodC等共计19种毒力基因。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注射0.2 mL 1.5×10^(8)CFU/mL菌液,可导致100%(10/10)小鼠死亡,说明分离菌株XN222具有较强的致病能力。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XN222对头孢噻呋、左氧氟沙星、恩诺沙星、马波杀星、四环素和青霉素等15种抗菌药均敏感,对泰乐菌素中度敏感。【结论】本研究分离获得1株致病力较强的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株的发现丰富了国内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亚型,可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的防治、病原学调查和巴氏杆菌多价苗研制等提供生物素材。展开更多
从扬州大学动物医院收集送检病鸡的病料,无菌采集病死鸡的肝脏、肺脏等组织接种于麦康凯平板和血琼脂平板上进行细菌分离与培养,并对分离菌进行生化试验、16 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和荚膜分型PCR鉴定,同时用12种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进行药...从扬州大学动物医院收集送检病鸡的病料,无菌采集病死鸡的肝脏、肺脏等组织接种于麦康凯平板和血琼脂平板上进行细菌分离与培养,并对分离菌进行生化试验、16 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和荚膜分型PCR鉴定,同时用12种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细菌分离结果显示,分离菌在麦康凯平板上未见菌落生长,在血琼脂平板上呈光滑、湿润的露滴样小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瑞氏染色镜检可见大量两极浓染的短杆菌;生化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能够发酵葡萄糖、果糖、蔗糖等糖类,不能发酵乳糖和麦芽糖;同时,16 S r RNA基因序列和荚膜分型PCR测定结果显示分离菌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痢特灵、左氟沙星、强力霉素的敏感性较高,而对氯霉素、美洛西林、卡那霉素等高度耐药。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探讨青海省西宁市某规模化奶牛场病死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血清型、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病死牛肺脏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通过菌落观察和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特异性引物扩增、16S rRNA测序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荚膜血清及脂多糖分型、毒力基因检测、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和病原特性评价。【结果】肺脏样本中分离得到的菌落呈现灰白色中间微凹陷的露珠样,未出现溶血环;革兰染色可见粉红色球杆菌;瑞氏染色可见两端浓染的蓝色球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D-葡萄糖、D-甘露醇、D-甘露糖、酪氨酸芳胺酶、磷酸酶、COURMARATE和ELLMAN反应结果为阳性;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多种多杀性巴氏杆菌相似性>95%,鉴定分离得到的菌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命名为XN222。荚膜血清分型及脂多糖分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XN222的荚膜血清分型为D型,其脂多糖分型为L3和L5型。毒力基因扩增结果显示,分离菌株XN222携带ptfA、fimA、hsf-2、sodA、tbpA、sodC等共计19种毒力基因。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注射0.2 mL 1.5×10^(8)CFU/mL菌液,可导致100%(10/10)小鼠死亡,说明分离菌株XN222具有较强的致病能力。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XN222对头孢噻呋、左氧氟沙星、恩诺沙星、马波杀星、四环素和青霉素等15种抗菌药均敏感,对泰乐菌素中度敏感。【结论】本研究分离获得1株致病力较强的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株的发现丰富了国内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亚型,可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的防治、病原学调查和巴氏杆菌多价苗研制等提供生物素材。
文摘【目的】探究西藏阿里地区某养殖场内牦牛发病和死亡病因,分析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方法】无菌采集死亡牦牛病变组织,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实验室诊断并分离培养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16S rRNA PCR扩增并测序、kmt基因鉴定、荚膜血清分型、脂多糖分型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并探究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和致病性。【结果】分离株在7%血清TSA培养基中长出灰白色、透明、露滴样菌落;革兰染色镜检可见两端浓染的革兰阴性短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在葡萄糖、鸟氨酸脱羧酶、氧化酶、山梨醇和甘露醇生化反应管中呈阳性。荚膜血清分型及脂多糖分型结果显示,分离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血清A型脂多糖L3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羧苄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庆大霉素、呋喃妥因、头孢呋辛、丁胺卡那、米诺环素和诺氟沙星均表现敏感。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小鼠腹腔注射0.2 mL 1×10^(8)CFU/mL分离株菌液后,死亡率为100%(5/5),分离株具有较强致病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鉴定出1株血清A型脂多糖L3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其对羧苄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等药物敏感,致病性较强。研究结果为探究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生物学信息和病原学特征提供了数据参考。
文摘从扬州大学动物医院收集送检病鸡的病料,无菌采集病死鸡的肝脏、肺脏等组织接种于麦康凯平板和血琼脂平板上进行细菌分离与培养,并对分离菌进行生化试验、16 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和荚膜分型PCR鉴定,同时用12种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细菌分离结果显示,分离菌在麦康凯平板上未见菌落生长,在血琼脂平板上呈光滑、湿润的露滴样小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瑞氏染色镜检可见大量两极浓染的短杆菌;生化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能够发酵葡萄糖、果糖、蔗糖等糖类,不能发酵乳糖和麦芽糖;同时,16 S r RNA基因序列和荚膜分型PCR测定结果显示分离菌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痢特灵、左氟沙星、强力霉素的敏感性较高,而对氯霉素、美洛西林、卡那霉素等高度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