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哀牢山-红河构造带古新世以来多期活动的构造、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6
1
作者 张进江 钟大赉 +1 位作者 桑海清 周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8-278,共1页
关键词 哀牢山-红河 地质年代学 构造带 多期活动 古新世 左行走滑 证据 变形体制 构造分析 角闪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激光微区^(40)Ar/^(39)Ar定年技术测定阿尔金断裂系多期活动的时代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文 葛肖虹 +3 位作者 叶慧文 刘新宇 刘永江 张思红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89-190,共2页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系 多期活动时代 氩同位素年代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多期活动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志刚 崔洪庆 孙殿卿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76-81,共6页
本文从断层多期活动的客观存在出发,在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论述了断层多期活动的必然性,并提出了对断裂多期活动研究的方法、途径和意义。
关键词 断层 多期活动 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多期活动及其擦痕特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寿庭 李忠权 王峰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362-368,共7页
自然界绝大多数断裂,尤其是控矿断裂均具明显的多期活动特征。擦痕是从事断裂多期活动特征研究中较直观、实用的标志之一。文章对断裂带内擦痕发育的复杂性、多变性特征与原因,以及多期活动控矿断裂的擦痕发育特征判析等问题,进行了... 自然界绝大多数断裂,尤其是控矿断裂均具明显的多期活动特征。擦痕是从事断裂多期活动特征研究中较直观、实用的标志之一。文章对断裂带内擦痕发育的复杂性、多变性特征与原因,以及多期活动控矿断裂的擦痕发育特征判析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多期活动 擦痕 剪应力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Ⅱ号断裂带新生界多期热流体活动与天然气运聚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向胜 闫琢玉 +2 位作者 张东峰 黄合庭 罗程飞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6,共10页
运用流体包裹体、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和压力模拟手段,综合研究了琼东南盆地东部Ⅱ号断裂带新生界多期热流体活动及天然气运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琼东南盆地东部Ⅱ号断裂带BX19-2构造天然气主要为烃气和CO_(2),烃气为煤型气和油型气的... 运用流体包裹体、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和压力模拟手段,综合研究了琼东南盆地东部Ⅱ号断裂带新生界多期热流体活动及天然气运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琼东南盆地东部Ⅱ号断裂带BX19-2构造天然气主要为烃气和CO_(2),烃气为煤型气和油型气的混合气,但不同气层中天然气组分含量差异较大,浅部三亚组气层为相对高含量的烃气(体积分数为83.93%)和低含量的有机成因CO_(2)(体积分数为7.11%);较深部的陵水组气层为含量相对较低的烃气(体积分数为16.10%~76.63%)和含量相对较高的幔源CO_(2)(体积分数为18.70%~81.56%)。(2)流体包裹体和岩石地球化学参数显示烃气运移与3期热流体活动相关,每期热流体的活动深度及引起的热异常程度均存在一定差异。3期含烃热流体活动的时间分别为中新世晚期(约8.8 Ma)、上新世(约4.5~4.1 Ma)和第四纪(约1.1~0.1 Ma)。(3)热流体是以断裂为主要通道发生垂向高效快速充注。来自宝岛凹陷深部的幔源CO_(2)在上新世晚期—第四纪(约2.2~0.5 Ma)发生充注,并驱替了陵水组储层的烃气。因此,宝岛凹陷Ⅱ号断裂带附近的圈闭可能具有钻遇高CO_(2)含量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成藏 多期热流体活动 垂向运移 流体包裹体 幔源CO_(2) 三亚组 陵水组 新生界 Ⅱ号断裂带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岔路口矿区中生代多期岩浆活动与钼成矿作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聂凤军 孙振江 +3 位作者 刘翼飞 吕克鹏 赵宇安 曹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3-286,共14页
岔路口矿床是迄今为止在中国东北地区找到的最大规模钼多金属矿床,钼、铅-锌和银的储量分别为124万t、26万t和2773 t。考虑到大规模地质勘查工作仍在进行中,金属储量的增加只是个时间问题。钼多金属矿化大都在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酸... 岔路口矿床是迄今为止在中国东北地区找到的最大规模钼多金属矿床,钼、铅-锌和银的储量分别为124万t、26万t和2773 t。考虑到大规模地质勘查工作仍在进行中,金属储量的增加只是个时间问题。钼多金属矿化大都在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酸性火山岩和隐爆角砾岩以及燕山期石英斑岩(花岗斑岩)内呈浸染状、细脉状和网脉状产出,并且构成似层状、囊状和"倒扣钟"状矿体。钼多金属矿石主要由辉钼矿、黄铁矿、磁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石英、钾长石、萤石和绢云母所组成,其中8件辉钼矿样品的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46.9±0.8)Ma。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岔路口矿床无论在产出环境和地质特征方面,还是在矿物种类和元素组合上均可与美国克莱梅克斯钼矿床相对比,属高氟含量斑岩型钼矿床。古大陆内部伸展构造环境中生代多期中酸性岩浆活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动力、热力和物质来源,隐爆角砾岩带为成矿流体运移和成矿物质堆积提供了空间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多金属矿床 地质特征 中生代 多期岩浆活动 成矿作用 岔路口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宁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多期流体活动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小佳 邓宾 +3 位作者 刘树根 吴娟 周政 焦堃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5-144,共10页
富有机质页岩中方解石脉体普遍发育,其形成过程和机制对成烃储层和成藏具有重要指示意义,为了弄清川南宁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的多期流体活动特征与区域构造运动过程以及油气成藏的相关性,基于含油气系统成藏动力学过程的基本原理,通... 富有机质页岩中方解石脉体普遍发育,其形成过程和机制对成烃储层和成藏具有重要指示意义,为了弄清川南宁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的多期流体活动特征与区域构造运动过程以及油气成藏的相关性,基于含油气系统成藏动力学过程的基本原理,通过岩心-薄片观察、碳氧同位素分析、流体包裹体测温等方法,并结合四川盆地及周缘沉积、构造演化特征,分析宁西地区多期次的流体活动特征、恢复埋藏史及热演化史。结果表明:研究区碳氧同位素在深度上具有差异,并受流体来源、沉积环境、温度等因素控制,依据同位素特征,可将目的层系分为2期流体:第一期主要活动于龙一1亚段,为液态烃类流体,深度为3870~3950 m,脉体δ^(13) C为-6.56‰~-1.58‰,平均值为-3.45‰,δ^(18)O为-13.72‰~-11.06‰,平均值为-13.32‰,碳同位素负偏,脉体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0~140℃,对应早三叠世的生油阶段;第二期流体主要活动于龙一2亚段,为高温富含甲烷的有机流体,深度为3830~3890 m,δ^(13 )C为-13.27‰~-12.16‰,平均值为-12.72‰,δ^(18)O为-9.06‰~-6.61‰,平均值为-7.84‰,碳同位素严重负偏,脉体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0~180℃和200~220℃,对应晚侏罗世油高温裂解生气阶段。2期流体活动时页岩气藏处于高压—超压状态,且沉积环境可影响保存条件。该研究结果可为川南地区页岩气富集成藏及保存条件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多期流体活动 五峰组—龙马溪组 川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南缘逆冲带多个逆冲断层同期活动的几何学证据 被引量:8
8
作者 杨庚 赵孟军 +1 位作者 陈竹新 王晓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9-652,共14页
天山北缘为典型的大陆内部活动构造特征,发育准噶尔盆地南缘逆冲带,主要表现为新生代时期形成的多排平行山体的背斜和逆冲断层。野外地质考察、地表填图指出,第二排背斜带玛纳斯背斜和吐谷鲁背斜核部均发育一条逆冲断层,背斜北翼发育一... 天山北缘为典型的大陆内部活动构造特征,发育准噶尔盆地南缘逆冲带,主要表现为新生代时期形成的多排平行山体的背斜和逆冲断层。野外地质考察、地表填图指出,第二排背斜带玛纳斯背斜和吐谷鲁背斜核部均发育一条逆冲断层,背斜北翼发育一条逆冲断层,并导致河流阶地变形和断层崖的形成。地震资料解释和钻井数据证实玛纳斯背斜和吐谷鲁背斜北翼和核部存在多条向北逆冲的断层,在这些背斜和南侧第一排构造清水河背斜和奇古背斜之间的向斜之下存在隐伏的东湾背斜。二维地震测网构造解释指出东湾背斜为同时活动的、叠置的双重逆冲构造,并造成玛纳斯背斜和吐谷鲁背斜浅层发育一系列无序叠瓦逆冲断层。野外观察和地震解释的生长地层和地层不整合分析证实,这些无序逆冲断层形成时间主要为中新世晚期,一直到第四纪西域组(Q_1x)和乌苏群(Q_2)时期和第四纪中晚期(Q_4)。我们提出准南地区多个逆冲断层同期活动模式不同于新逆冲断层向前陆方向扩展时,旧断层不活动的模式。同期逆冲作用模式展示由于深部有序逆冲作用形成的双重逆冲构造发育期间,同期活动的逆冲作用可在浅层地表形成一系列无序逆冲断层,类似于叠瓦扇逆冲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南逆冲带 无序逆冲 双重构造 同期逆冲 多期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恭城-栗木断裂带活动特征及其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隋志龙 黄春霞 +1 位作者 陈国兴 梁金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0-166,共7页
作为广西24条深大断裂之一,恭城-栗木断裂带的现有研究状况与其重要地位极不相称。以断层岩为主要研究内容,从变形结构、变形环境与古应力场等方面入手探讨了断裂带的活动特征,并分析了其与地震和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成生之间的联系。研... 作为广西24条深大断裂之一,恭城-栗木断裂带的现有研究状况与其重要地位极不相称。以断层岩为主要研究内容,从变形结构、变形环境与古应力场等方面入手探讨了断裂带的活动特征,并分析了其与地震和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成生之间的联系。研究认为:⑴断裂带属脆性-脆韧性变形域,具有多期次的活动历史,新近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轴有自东西方向向西北方向逆时针旋转的作用轨迹;⑵断裂带的变形结构及活动特征与区域地震的发震及其迁移规律相协调。遵循区域地震发震的折返规律,该断裂可能再次活动并成为控震断裂;⑶断裂带对沿线岩溶作用过程和岩溶塌陷的发育具有时空控制作用,其伴生的岩溶塌陷不仅具有高发概率和高危害性,而且具有可循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构造分析 多期活动 地震 岩溶塌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东缘郯庐断裂带造山后左行平移活动时间: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的限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勇生 杜辉 +2 位作者 胡召齐 田自强 白桥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8-836,共19页
郯庐断裂带在造山阶段之后发生了明显的左行平移活动,但到目前为止对于其发生时间仍存在较大争议。大别山东缘郯庐断裂带内存在一系列花岗质、基性岩脉,其形成与郯庐断裂带左行平移活动密切相关,因而对其形成年龄的测定可以为断裂带左... 郯庐断裂带在造山阶段之后发生了明显的左行平移活动,但到目前为止对于其发生时间仍存在较大争议。大别山东缘郯庐断裂带内存在一系列花岗质、基性岩脉,其形成与郯庐断裂带左行平移活动密切相关,因而对其形成年龄的测定可以为断裂带左行平移时间提供限定。本次工作在大别山东缘郯庐断裂带内糜棱岩及岩脉中采集了6个样品开展锆石LA-ICP-MS年龄测定。两个花岗质糜棱岩样品均得到了新元古代和印支期两组年龄结果,但并未得到早白垩世年龄结果,可能指示了强烈的构造变形抑制了锆石的生长。与断裂带左行平移活动同期的基性岩墙侵位时间为128 Ma左右;斜切糜棱岩面理的基性岩墙侵位于127 Ma 左右;发生韧性变形形成糜棱岩的二长花岗岩侵位时间为128 Ma左右;仅出现NE向劈理的钾长花岗岩侵位于126 Ma。综合以上结果,大别山东缘郯庐断裂带与下扬子地区存在类似的构造背景,其早白垩世左行平移事件的发生时间为128 Ma之前,之后断裂带在区域伸展背景下转变为正断层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造山后左行平移 锆石定年 多期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古董山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活动时代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勇 汤良杰 +3 位作者 岳淑娟 黄太柱 云露 谢大庆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6-123,共8页
根据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利用构造解析方法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古董山断裂带的几何学模型,确定了断裂主要活动时代。古董山断裂带构造变形复杂,其形成演化过程与塔里木盆地周缘洋盆和造山带的演化密切相关,在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海西... 根据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利用构造解析方法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古董山断裂带的几何学模型,确定了断裂主要活动时代。古董山断裂带构造变形复杂,其形成演化过程与塔里木盆地周缘洋盆和造山带的演化密切相关,在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海西中期、喜马拉雅早期和晚期等关键变革期均发生了明显的断裂活动。古董山1号和2号断层控制断裂带两侧古生代地层的厚度变化,具有多期活动特征。古董山1号断层活动时间是加里东中期Ⅰ幕和Ⅲ幕,并具有持续增强的特征。古董山2号断层形成于海西早期,之后在石炭纪、古近纪末分别经历了负反转、正反转的过程。古董山3号控制了断裂带两侧前寒武系基底南西高北东低的构造格局,形成于喜马拉雅早期。古董山4号和5号断层形成于喜马拉雅晚期,其中古董山4号断层的逆冲推覆距离达20 km,强烈的剥蚀作用导致其上盘残留地层表现为一个单斜的构造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期断裂活动 构造特征 构造反转 断裂带 巴楚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潜山内幕多期裂缝油藏成藏模式 被引量:116
12
作者 谢文彦 孟卫工 +2 位作者 张占文 李晓光 陈振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9-652,共4页
潜山表层风化壳可形成油藏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但潜山内幕深部能否形成大规模油藏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兴隆台地区潜山为研究对象,从潜山岩性、构造活动、生烃系统、输导方式等角度论述了潜山多期裂缝成藏模式的发育依... 潜山表层风化壳可形成油藏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但潜山内幕深部能否形成大规模油藏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兴隆台地区潜山为研究对象,从潜山岩性、构造活动、生烃系统、输导方式等角度论述了潜山多期裂缝成藏模式的发育依据,建立了潜山多期裂缝油藏成藏模式,认为兴隆台潜山带具有极好的油气源条件和运移输导条件:潜山内幕多期发育而不均匀分布的断层和裂缝可对油气运移起沟通作用,形成具有相互连通而又相对独立的多个含油气层段的油气藏体系。在该成藏模式指导下部署的兴古7井揭露了具有千余米整体含油幅度的特大型潜山内幕油藏,为在辽河坳陷乃至全国扩展潜山深层勘探领域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多期裂缝 潜山裂缝性储集层 多期构造活动 复合生烃系统 多种输导方式 辽河坳陷兴隆台潜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拉哈塘地区共轭走滑断裂差异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利新 王胜雷 +2 位作者 万效国 苏洲 马兵山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7,共19页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发育非典型X型共轭走滑断裂,具有分区、分层、分段差异性及差异演化特征,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以哈拉哈塘地区3400km^(2)三维地震为基础,通过详细解析NE向和NW向两条走滑断裂分层及分段特征,分析其差异演化特征,...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发育非典型X型共轭走滑断裂,具有分区、分层、分段差异性及差异演化特征,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以哈拉哈塘地区3400km^(2)三维地震为基础,通过详细解析NE向和NW向两条走滑断裂分层及分段特征,分析其差异演化特征,推测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1)从北向南,断裂成熟度与延伸性变弱,NE向断层扰动增强;从深至浅,NW向断层对北东向干扰越来越弱,NE向断层则此消彼长;NW向断层变形程度与成熟度由深至浅变低,而NE向断层向上变形程度增强。2)哈拉哈塘地区走滑断层具有多期活动特征,可以划分为中奥陶世共轭断裂形成阶段、石炭-二叠纪张扭走滑断裂活化阶段及中-新生代张扭走滑断层活动阶段,不同方向走滑断裂演化有差异。3)不同时期断层的成因机制有所差异,中奥陶世走滑断裂受控于纯剪和单剪的叠加变形,并受控应力场、先存构造以及区域厚度等影响,自北向南应力的衰减及其相应的应力场变化造成南北断裂样式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走滑断裂 多期活动 差异演化 成因机制 哈拉哈塘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区走滑断裂系统及其控藏规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漆家福 陈石 +2 位作者 罗彩明 黄少英 能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62-3682,共21页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与满加尔凹陷过渡区(阿-满过渡区)发育大量位移较小的走滑断裂。这些断裂从盆地基底向上切割了盆地不同时代的沉积盖层,并控制了古生界碳酸盐岩层缝洞型油气藏的发育,成为塔里木盆地腹部油气勘探开发重要目标,也是...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与满加尔凹陷过渡区(阿-满过渡区)发育大量位移较小的走滑断裂。这些断裂从盆地基底向上切割了盆地不同时代的沉积盖层,并控制了古生界碳酸盐岩层缝洞型油气藏的发育,成为塔里木盆地腹部油气勘探开发重要目标,也是近些年来塔里木盆地构造变形及其控藏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分析了阿-满过渡区走滑断裂系构造特征及其与缝洞储集体分布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1)走滑断裂在阿-满过渡区具有不同尺度的透入性分布特征,在垂向上由下至上可划分出中寒武统盐下基底构造层(T∈_(2)之下)、上寒武统到中奥陶统碳酸盐岩构造层(T∈_(3)-TO_(2))以及上奥陶统到泥盆系碎屑岩构造层(TO3-TD)等3个构造变形层,在平面上可以划分为塔北斜坡区、阿瓦提东斜坡区、满加尔西斜坡区和塔中隆起区4个变形区,不同变形层、变形区的走滑断裂剖面构造样式与平面构造组合有所不同,总体上构成一个复杂的走滑断裂系。(2)阿-满过渡区走滑断裂系是多期构造变形叠加的结果,其形成演化过程大体可分为中晚寒武世、中晚奥陶世以及志留纪—泥盆纪等3个构造期,同一断裂在不同构造期的活动方式有所不同,同一时期不同变形区的断裂活动方式也有差异,总体上均以走滑剪切位移为主。(3)走滑断裂带的构造几何学、运动学(活动期及变形程度)特征对古生界缝洞储集体的发育有显著的控制,优质的缝洞储集体沿着那些规模较大、中晚奥陶世走滑变形显著、古构造位置较高的部位分布,单条走滑断裂的主位移带位置变换、局部斜张、位移消减或变换等构造部位有利于缝洞储集体的发育,岩性及局部构造组合控制缝洞型油气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阿-满过渡带 走滑断裂系 多期活动 缝洞型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岩-矽卡岩型钼矿成矿控制因素
15
作者 欧阳荷根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81,I0002,共12页
本文从成钼矿岩浆的化学组分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成钼矿流体的出溶和金属堆积过程两个层次,探讨了斑岩-矽卡岩型钼矿的成矿控制因素。研究揭示,不同构造环境中的斑岩-矽卡岩型钼矿的成矿岩浆均不富集钼,氧化性富水岩浆是形成斑岩-矽卡... 本文从成钼矿岩浆的化学组分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成钼矿流体的出溶和金属堆积过程两个层次,探讨了斑岩-矽卡岩型钼矿的成矿控制因素。研究揭示,不同构造环境中的斑岩-矽卡岩型钼矿的成矿岩浆均不富集钼,氧化性富水岩浆是形成斑岩-矽卡岩型钼矿的基础,成矿流体沿岩浆房顶部衍生的小岩株高度聚集是成钼矿之关键环节。研究还揭示,大型-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均具有多期岩浆-热液活动叠加成矿的特点,成矿岩体与大岩浆房相连,并且成矿岩浆能多期侵位与成矿,是形成大型-超大型钼矿的关键因素。综合来看,斑岩-矽卡岩型钼矿是岩浆体量、岩浆氧逸度和水含量、流体聚集程度以及多期岩浆-热液活动叠加成矿多因素耦合的产物。岩浆体量、岩浆氧逸度和岩浆水含量是基础,流体聚集程度是关键,要形成大型-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钼矿,还需要多期岩浆-热液活动的叠加成矿。研究提出,寻找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在关注岩体地球化学属性的同时,还应关注岩体的空间结构属性以及多期岩浆-热液活动叠加成矿特征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型钼矿 熔体钼含量 岩浆体量 流体聚集程度 多期岩浆-热液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中央断裂带的地球物理证据及其与边缘海演化的关系 被引量:23
16
作者 郝天珧 Suh Mancheol +4 位作者 阎晓蔚 江为为 宋海斌 胥颐 刘振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9-184,T004,T005,共8页
根据黄海及周边地区的布格重力资料 ,通过解析延拓、目标场提取、任意水平方向导数计算、离散小波变换等处理 ,得到各种有关断裂的信息 .经过与地震层析成像结果和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 ,认为黄海中央断裂带是一组“X”型交叉断裂而不仅... 根据黄海及周边地区的布格重力资料 ,通过解析延拓、目标场提取、任意水平方向导数计算、离散小波变换等处理 ,得到各种有关断裂的信息 .经过与地震层析成像结果和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 ,认为黄海中央断裂带是一组“X”型交叉断裂而不仅仅是一条NW向延伸的断裂 ,并提出了有关的地球物理证据 .经分析认为 :黄海中央断裂带的存在是造成黄海东西两侧在地球物理场面貌、断裂分布特点与规模上有较大差异的原因之一 .由于该断裂带的存在 ,致使郯庐断裂带的右旋活动所产生的应力对黄海东西两侧的影响不一致 ,因而产生了黄海西部重力异常等值线凌乱、密集、断裂密布但规模相对东部较小的现象 .认为黄海中央断裂带受扬子块体向中朝块体嵌入过程的影响 ,形成一组近SN向为锐角的“X”断裂带 ,但该断裂带具有明显多期活动的迹象 ,不仅与特提斯体制下块体碰撞、俯冲作用有关 ,也与后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聚敛、俯冲作用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中央断裂带 “X”型交叉断裂 地球物理场特征 多期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构造分区性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红格 刘池洋 王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2-542,共1页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弧形构造 西缘 鄂尔多斯地块 分区性 褶皱冲断带 多期活动 阿拉善 西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洛扎地区洛扎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顺 夏特 +3 位作者 武梅千 周俊 王源 魏明浩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共12页
藏南洛扎地区洛扎断裂属于区域上定日—洛扎断裂的东段部分,是喜马拉雅造山带中一条重要的断裂,但其总体研究程度较低。运用地质填图和构造解析的方法研究了洛扎断裂的几何形态、运动表现和活动历史等,讨论其在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格局... 藏南洛扎地区洛扎断裂属于区域上定日—洛扎断裂的东段部分,是喜马拉雅造山带中一条重要的断裂,但其总体研究程度较低。运用地质填图和构造解析的方法研究了洛扎断裂的几何形态、运动表现和活动历史等,讨论其在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格局形成中的意义。主要认识如下:(1)洛扎断裂现今主要表现为一条规模大的脆性-脆韧性断层,SWW—NEE走向,高角度倾向NNW。断层带内发育劈理带、断层泥、构造角砾岩等。运动性质主体表现为正断层。(2)洛扎断裂的南北两侧地块具有显著不同的变形特征,南侧为平缓的大型背斜-向斜构造,北侧为近NWW—SEE走向的倒转褶皱-断层构造。(3)洛扎断裂经历了多期活动,中生代正断活动,古近纪逆冲活动,中新世韧性伸展,中新世晚期逆冲活动以及上新世—第四纪正断活动。现今断层展示的更多是最后一期活动的形迹。(4)依据其规模大、多期活动性、两盘构造变形与沉积的系统差异性等肯定了其作为构造分区断层而存在。(5)洛扎断裂和藏南拆离断层(STD)在研究区均有出露,局部二者出露线近于重合,但洛扎断裂以高角度断面切割了平缓的STD。洛扎断裂是比STD具有更悠久地质历史的区域性断层,只是后者中新世以来的活动性更多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扎断裂 区域性断层 多期活动 藏南拆离断层 ESR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坝区断裂构造的形成和演变的最新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森楠 李江风 +1 位作者 韦必则 董月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3-80,共8页
基底岩体内存在4组断裂构造。这些断裂、裂隙并非岩体的原生构造,而属于构造成因。根据断裂内岩脉侵入、岩石蚀变作用、结构面特征和构造岩类型的分析研究,认为断裂具有多期活动性的特点。对比基底岩体和沉积盖层的构造,确认岩体中... 基底岩体内存在4组断裂构造。这些断裂、裂隙并非岩体的原生构造,而属于构造成因。根据断裂内岩脉侵入、岩石蚀变作用、结构面特征和构造岩类型的分析研究,认为断裂具有多期活动性的特点。对比基底岩体和沉积盖层的构造,确认岩体中的断裂构造在晚元古代晋宁期就已基本形成,以后在燕山期黄陵背斜出现时,喜马拉雅期断块构造产生时,断裂多次重新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坝址 断裂构造 断裂系统 多期活动 构造裂隙 黄陵背斜 基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花垣狮子山矿床方解石稀土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彦博 王敏芳 胡太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728-729,共2页
湖南花垣矿区狮子山矿床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江南古陆西侧的褶皱带上,是一类产于寒武系清虚洞组藻灰岩地层中的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区域发育有NE-NEE向逆冲大断裂,花垣-张家界断裂、铜仁-麻栗场断裂。它们具有多期活动特征,构成向南西... 湖南花垣矿区狮子山矿床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江南古陆西侧的褶皱带上,是一类产于寒武系清虚洞组藻灰岩地层中的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区域发育有NE-NEE向逆冲大断裂,花垣-张家界断裂、铜仁-麻栗场断裂。它们具有多期活动特征,构成向南西方撒开,往北东方收敛的帚状(杨邵祥和劳可通,2007)。矿区以下古生界寒武系地层最为发育,矿床呈NEE向展布,矿体形态简单,主要以层状、似层状、透镜状顺层产出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第三、四亚段的藻灰岩、鲕粒灰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灰岩 清虚洞组 江南古陆 大型铅锌矿 多期活动 下古生界 鲕粒灰岩 下寒武统 地球化学特征 透镜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