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期构造变形事件对吉林南部大横路Cu-Co矿床富集成矿的制约 被引量:4
1
作者 田忠华 刘福来 +2 位作者 刘超辉 朱志勇 王慧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73-3695,共23页
钴矿是重要的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之一,对其成矿作用(如构造与成矿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能为前期指导找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中国东部吉林白山市三道沟镇三岔河村大横路Cu-Co矿开展了相关工作,包括野外构造解析、钻孔-岩芯资料分析、... 钴矿是重要的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之一,对其成矿作用(如构造与成矿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能为前期指导找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中国东部吉林白山市三道沟镇三岔河村大横路Cu-Co矿开展了相关工作,包括野外构造解析、钻孔-岩芯资料分析、钻孔薄片综合矿物分析系统(TIMA)实验和区域相关岩石年代学等。构造解析显示大横路Cu-Co矿围岩变形包括层片交切、S_(1)面理和褶劈理等构造要素。钻孔-岩芯资料分析矿区发育大量F_(2)紧闭褶皱、逆冲断层及断层相关褶皱、倒转褶皱F_(2)等。钻孔、探槽薄片样品TIMA实验显示含Co流体大量富集于低角度逆冲断裂、倒转褶皱韧性剪切域和断层相关褶皱转折端处。这些工作显示走向为NE的低角度逆冲断裂及断层相关褶皱对大横路Cu-Co矿的富集起到关键的控制作用。相关年代学工作,结合前人研究及大量区域地质资料表明:(1)矿区内逆冲断层及褶皱等控矿构造要素为古元古代构造事件的产物;(2)中生代构造事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Cu-Co矿的再富集)可能来自于白垩纪大规模的伸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金属矿产Co 构造与成矿 多期构造事件 大横路Cu-Co矿 胶-辽-吉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锡铁山副片麻岩所记录的多期构造热事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建新 孟繁聪 董国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1-638,共8页
在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段的锡铁山地区,夹有榴辉岩或退变榴辉岩透镜体的2个副片麻岩样品的锆石被用于SHRIMP U pb测定。2个片麻岩样品具有类似的特征,主要由石榴子石、夕线石、长石、黑云母和石英组成,这些矿物组合形成的变质条件, 0.6~0.... 在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段的锡铁山地区,夹有榴辉岩或退变榴辉岩透镜体的2个副片麻岩样品的锆石被用于SHRIMP U pb测定。2个片麻岩样品具有类似的特征,主要由石榴子石、夕线石、长石、黑云母和石英组成,这些矿物组合形成的变质条件, 0.6~0.9GPa和710~820℃,显示两处片麻岩经历了中压麻粒岩相条件的变质作用。锆石的SHRIMP U-Pb测定显示,2个样品获得近一致的早古生代变质年龄(分别为437Ma±6Ma和441Ma±15Ma),代表早古生代的高温变质作用时代。样品XTS-1还得890Ma±14Ma的年龄,所测定的锆石具有明显的变质作用成因特征,代表了新元古代早期的变质事件,反映了这些副片麻在早古生代造山旋回之前可能还经历了晋宁期的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锡铁山 副片麻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多期构造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造山带亚东地区多期构造热事件——锆石和独居石U-Th-Pb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4
3
作者 董昕 田作林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1-452,共22页
喜马拉雅造山带是研究板块构造的天然实验室,位于造山带核心部位的大喜马拉雅岩系是揭示碰撞造山过程和造山带演化的关键。本文主要对亚东地区大喜马拉雅岩系中的花岗质片麻岩进行了岩相学、锆石和独居石UTh-Pb年代学以及全岩主微量地... 喜马拉雅造山带是研究板块构造的天然实验室,位于造山带核心部位的大喜马拉雅岩系是揭示碰撞造山过程和造山带演化的关键。本文主要对亚东地区大喜马拉雅岩系中的花岗质片麻岩进行了岩相学、锆石和独居石UTh-Pb年代学以及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研究。野外和显微结构特征观察表明,花岗质片麻岩的矿物组合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石榴石,岩石发生了部分熔融,经历了高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的变质作用。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质片麻岩的原岩包括新元古代(~800 Ma)的花岗闪长岩和志留纪(~440 Ma)的花岗岩,二者均在中新世(~16 Ma)发生了变质作用。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具有负的εHf(t)值(-16. 4^-12. 2),地壳Hf模式年龄为3. 11~2. 79 Ga,说明其起源于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和志留纪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弧花岗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即具有高场强元素Nb、Ta、P和Ti的负异常。本次研究表明大喜马拉雅岩系经历了多期构造热事件,其不仅记录了新生代的碰撞造山作用,还记录了与新元古代与罗迪尼亚超大陆演化相关的岩浆热事件以及古生代冈瓦纳大陆拼合后的周缘安第斯型造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和独居石 U-Th-Pb定年 多期构造事件 亚东 喜马拉雅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HP-UHP变质带多期构造热事件的再厘定:鱼卡地区高压变泥质岩锆石和独居石U-Pb定年 被引量:13
4
作者 周桂生 张建新 +4 位作者 李云帅 于胜尧 喻星星 毛小红 路增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801-3814,共14页
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西段鱼卡地区变泥质岩中夹有榴辉岩透镜体,已有的研究显示变泥质岩的变质程度也达到了榴辉岩相,并与榴辉岩一起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是柴北缘曾经历早古生代大陆深俯冲作用的直接证据,也是研究柴北缘大陆... 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西段鱼卡地区变泥质岩中夹有榴辉岩透镜体,已有的研究显示变泥质岩的变质程度也达到了榴辉岩相,并与榴辉岩一起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是柴北缘曾经历早古生代大陆深俯冲作用的直接证据,也是研究柴北缘大陆深俯冲过程重要的岩石"探针"。本文选择柴北缘西段鱼卡超高压变质单元中的3件蓝晶石榴白云母石英片岩HP变泥质岩样品分别进行了SHRIMP、LA-ICP-MS锆石和原位独居石U-Pb定年。样品Q06-1-2的锆石给出了920±18Ma(MSWD=1.3)的加权平均年龄,其CL图像特征和极低的Th/U比显示其为变质年龄,代表了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碰撞拼合相关的变质事件。样品A03-11-2.2的锆石给出了450±7Ma(MSWD=0.2)的年龄,认为其代表变泥质岩的榴辉岩相变质年龄。样品A03-14-11的薄片原位独居石定年给出了439±8Ma(MSWD=0.072)的加权平均年龄,结合岩相学观察,认为其可能为榴辉岩相峰期之后的早期退变质年龄。这些资料显示柴北缘鱼卡地区早古生代大陆深俯冲的时限为440~450Ma。结合已有研究资料,鱼卡高压变泥质岩记录了新元古代早期和早古生代两期变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期构造事件 变泥质岩 独居石 U—Pb定年 格林威尔期 早古生代 柴北缘鱼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合带结构的复杂性:以苏鲁地区多期改造缝合带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田忠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35-666,共32页
缝合带是两个板块间的分界面,是造山带的一级构造界面。古老造山带常经历过多期构造作用,缝合带被改造,结构复杂化,给造山带研究带来挑战。因此,合理厘定具有复杂结构的缝合带,是造山带研究的重中之重。其中一种途径就是依据混杂物质的... 缝合带是两个板块间的分界面,是造山带的一级构造界面。古老造山带常经历过多期构造作用,缝合带被改造,结构复杂化,给造山带研究带来挑战。因此,合理厘定具有复杂结构的缝合带,是造山带研究的重中之重。其中一种途径就是依据混杂物质的亲缘性来趋近缝合带的位置。苏鲁超高压变质带(造山带或构造杂岩带)形成于三叠纪华南向华北板块的深俯冲作用过程,此后又经历古太平洋板块的早期俯冲作用和白垩纪伸展及走滑作用的影响。晚期事件对缝合带改造较大,缝合带的厘定工作较为困难。本研究:1)开展胶东半岛乳山地区变质基性岩及花岗片麻岩的年代学研究工作;2)综述桃村断裂以东物质组成特征;3)解析苏鲁地区关键部位构造变形特征;4)提出苏鲁地区三叠纪造山作用缝合带的形成及后期受构造破坏后缝合带变形特征的理论模型。最终根据缝合带形成和破坏的理论模型,分析苏鲁地区缝合带的大致位置,以此为缝合带的厘定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期构造事件 缝合带破坏 苏鲁地区 构造杂岩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大陆复杂和混杂的碰撞带构造 被引量:21
6
作者 万天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07-220,共14页
中国大陆碰撞带是以结构复杂、形成过程复杂和物质成分趋于混杂为主要特征的。在构造特征上 ,表现为由构造岩片和混杂岩带所组成 ,形成扇状褶皱和对冲型逆掩断层。在剖面上常形成楔状(鳄鱼式 )构造 ,在平面上可构成嵌入构造 ,它们其实... 中国大陆碰撞带是以结构复杂、形成过程复杂和物质成分趋于混杂为主要特征的。在构造特征上 ,表现为由构造岩片和混杂岩带所组成 ,形成扇状褶皱和对冲型逆掩断层。在剖面上常形成楔状(鳄鱼式 )构造 ,在平面上可构成嵌入构造 ,它们其实是两个板块在碰撞过程中互相挤压、缩短与穿插的、一个统一的三维共轭剪切断裂系统中的不同表现形式。绝大多数中国大陆碰撞带都不是一次形成的 ,而是经历了多期次、活动性质各不相同的、复杂的形成过程。为了进一步提高碰撞带的研究水平 ,应该把碰撞带及其两侧的板块当作一个整体来进行综合研究 ,应该大力加强碰撞带周邻板块的沉积古地理、生物古地理、古地磁学、地球化学和构造变形、变位资料的系统研究。碰撞作用时期是元素、岩石和构造单元趋于混杂的时期 ,而不是有利于元素、物质的分异和富集。碰撞带的主碰撞期形成的矿床是十分有限的。笔者推测有 4种类型的矿床可能将成为西部古碰撞带地区找矿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带 板块构造 楔状和嵌入构造 多期构造事件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