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对批发零售业供应链效率的影响——基于多期双重差分的实证
1
作者 张晔明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3-27,共5页
在全球数字贸易背景下,为推动我国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全球竞争力,我国政府自2015年陆续设立多批次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现有文献大量考察了由综试区设立这一制度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效应,但未有文献考察综试区对作为跨境电商重... 在全球数字贸易背景下,为推动我国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全球竞争力,我国政府自2015年陆续设立多批次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现有文献大量考察了由综试区设立这一制度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效应,但未有文献考察综试区对作为跨境电商重要参与者的批发零售企业供应链效率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基于2010-2022年中国A股批发零售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DID)实证检验设立综试区对当地企业供应链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综试区设立能够显著提高当地批发零售企业的供应链效率。其次,综试区设立通过促进企业数字化搭建与转型、提升当地物流业智慧化水平的机制作用,进而优化企业供应链效率。最后,在异质性结果中发现,综试区设立对于所处在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企业、规模较大企业的供应链效率影响效应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 供应链效率 批发零售企业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G评级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基于多期DID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贺城 刘航闻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61,共10页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市场微观主体发展绿色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ESG评级减少了企业与投资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相对于以往的环境规制和政策激励,能够以一种“自下而上”的机制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本文以2012~2022年A股...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市场微观主体发展绿色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ESG评级减少了企业与投资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相对于以往的环境规制和政策激励,能够以一种“自下而上”的机制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本文以2012~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将企业参与ESG评级这一事件作为事件冲击,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ESG评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考虑到内生性问题和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研究表明,ESG评级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和缓解管理者短视问题3个路径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研究发现,ESG评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非重污染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明显。本文研究在理论上厘清了ESG评级这一非正式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上为更好激励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评级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非正式环境规制 绿色生产力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融资约束 研发投入 管理者短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提升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法的实证分析
3
作者 刘歆 徐元国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1,共9页
双创示范基地作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对于中国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双创示范基... 双创示范基地作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对于中国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能够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存在4年滞后期;相较于西部城市、资源型城市和强环境规制城市,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对于东中部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弱环境规制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通过促进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和加速城市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完善了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在绿色发展方面的评估研究,为深化中国创新体制改革、实现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创示范基地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的检验 被引量:2
4
作者 徐焱军 熊艳 林子昂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7-78,共1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本文以2009~2021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员工持股计划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显著提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本文以2009~2021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员工持股计划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显著提高了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机制检验表明,员工持股计划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而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进一步分析发现,当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媒体关注度越高以及所处行业竞争度越高时,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本文在理论上为提供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实践上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员工持股计划 企业社会责任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融资约束 内部控制 媒体关注 行业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期双重差分的分位回归及其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澜 陶丽 田茂再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29,共5页
文章通过多期双重差分(DID)模型研究限购政策是否有效抑制了中国的房价,进一步利用分位回归方法全面刻画了限购对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效果。在模型求解上,构建了双向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求出了基于均值的系数估计值,并首次尝试运用推广... 文章通过多期双重差分(DID)模型研究限购政策是否有效抑制了中国的房价,进一步利用分位回归方法全面刻画了限购对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效果。在模型求解上,构建了双向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求出了基于均值的系数估计值,并首次尝试运用推广的FEQR法及两步差分法求解双向固定效应面板分位回归,探索限购令的出台对住宅价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购令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双向固定效应 两步差分法分位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交易试点政策减排效应实证评估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操操 于凤菊 +10 位作者 张悦 刘耕源 王新爽 郑恺昀 胡婧 王立波 宋丹 胡永锋 孙粉 孙大利 马宁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74-1685,共12页
基于2000~2021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将碳交易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评估了其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碳交易政策后,试点地区碳总量下降13.2%,碳强度和人均碳排放分别下降21.3%和17.2%.受碳交易政... 基于2000~2021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将碳交易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评估了其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碳交易政策后,试点地区碳总量下降13.2%,碳强度和人均碳排放分别下降21.3%和17.2%.受碳交易政策影响,试点地区碳强度显著降低,然而碳总量和人均排放影响不显著.碳交易减排主要依赖于产业结构改善,碳交易价格、市场活跃度和低碳技术的中介效应较弱.不同政策间可能存在互补和协同效应,尽管碳交易在推动碳减排发挥积极作用,但对SO_(2)、NO_(x)和PM_(2.5)的协同效果仍需提升.这些结果为理解碳交易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支持,为完善碳交易制度,以及指导未来碳市场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多期差分模型 环境效应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驱动政策能否提升可再生能源企业韧性?——来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微观证据 被引量:1
7
作者 宋跃刚 高雯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8,共15页
创新驱动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提升可再生能源企业韧性是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战略重点,创新驱动政策是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通过“创新试验田”效能等实现可再生能源企业的“机会探... 创新驱动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提升可再生能源企业韧性是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战略重点,创新驱动政策是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通过“创新试验田”效能等实现可再生能源企业的“机会探索”与“韧性提升”有机统一的重要实践探索。该研究基于2000—2022年108家A股上市的可再生能源企业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可再生能源企业韧性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可再生能源企业韧性,该结论通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及PSM‐DID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②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通过技术进步效应、人才集聚效应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能提升可再生能源企业韧性。③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平抑高能源消耗规模、强环境规制力度城市中可再生能源企业波动性,提升低能源消耗规模、弱环境规制力度城市中可再生能源企业增长性;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低的可再生能源企业波动性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而对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低的可再生能源企业增长性产生显著促进作用。④引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变量后,结果发现“双试点”创新驱动政策对可再生能源企业韧性的提升存在协同效应,且“双试点”政策实施先后顺序对可再生能源企业韧性的提升绩效也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为推动可再生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进一步从协同视角完善创新驱动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政策 可再生能源企业韧性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价格稳定机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8
作者 姜楠 张帅华 杨蕴丽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优化碳定价机制并确立清晰的碳价格信号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构建的重点。为全面了解碳价格波动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2008—2020年8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区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碳价格稳定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 优化碳定价机制并确立清晰的碳价格信号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构建的重点。为全面了解碳价格波动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2008—2020年8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区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碳价格稳定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碳价格稳定机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碳价格稳定机制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碳价格稳定机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中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碳价格稳定机制能够通过提高企业投资配置效率和绿色创新水平,进一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价格稳定机制 全要素生产率 环境规制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一体化对黄河流域低碳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
9
作者 廖乐焕 董燕燕 曹华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1,共7页
黄河流域以能源为主的工业结构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导致的大气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城市群一体化是通过多个城市在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协同从而提升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截... 黄河流域以能源为主的工业结构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导致的大气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城市群一体化是通过多个城市在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协同从而提升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截至2023年年底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级城市群中有4个分布在黄河流域。为了探讨城市群一体化对黄河流域低碳发展的影响,在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2年黄河流域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把国家级城市群政策的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即把黄河流域列入4个国家级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地级市作为实验组、其余地级市作为对照组,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回归,探讨了城市群一体化对黄河流域低碳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了平行趋势检验、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空间溢出效应检验等。结果表明:1)城市群一体化能够显著促进黄河流域低碳发展;2)城市群一体化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促进黄河流域低碳发展,人力资本和环境规制对城市群一体化促进低碳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3)城市群一体化对低碳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空间溢出效应的地理距离阈值为200km。提出了进一步全方位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升政府效能、疏通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两种中介渠道、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和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一体化 低碳发展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机制检验 空间溢出效应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流通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数据要素市场化视角
10
作者 佟丹丹 杨欣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1,共4页
本文采用2011-2022年我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流通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高流通产业创新能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增强流通产业创新能力;信息基础设... 本文采用2011-2022年我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流通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高流通产业创新能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增强流通产业创新能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效应呈现异质性特征,仅在一般行政等级及内陆城市中表现显著。现阶段,我国流通产业创新活力不足,提升流通产业创新能力既要持续推进“宽带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又要关注政策工具的差异化效果和注重培育高质量数据要素市场,以期有序稳妥推进流通产业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流通产业创新能力 数据要素市场化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会因“智慧”而创新吗?——来自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证据
11
作者 操小娟 钟方媛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共7页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与迭代演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选取2005—2023年我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期DID模型考察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智慧城市试点政策显著影...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与迭代演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选取2005—2023年我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期DID模型考察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智慧城市试点政策显著影响了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试点政策实施促进了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不同区域、不同行政级别、不同发展类型的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相较于中西部地区城市、非中心城市和资源型城市,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东部地区城市、中心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的影响更为显著。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可以通过促进人才聚集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产生影响,实现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研究在前期智慧城市试点政策评估的基础上,从中观视角为后续城市层面的政策实施和推广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试点 绿色技术创新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政策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12
作者 肖义 杨浩南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8,共13页
研究目的:探究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为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研究方法:赫芬达尔指数法,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家级城市群规划总体上显著推动城市空... 研究目的:探究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为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研究方法:赫芬达尔指数法,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家级城市群规划总体上显著推动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化发展;(2)经济集聚、产业集聚、扩大市场开放程度,促进要素市场高效配置以及改善政府间协作水平是国家级城市群规划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作用机制;(3)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偏单中心和偏多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均具有正向驱动作用,但对过渡型城市的空间结构作用效果不显著,且该规划对促进外围城市、“胡焕庸线”东南半壁、“博台线”西南半壁、第一梯队城市群以及第二批次规划实施地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化发展效果更显著。研究结论:应因地制宜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动态规划方案,重点关注过渡型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问题,分类引导中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以系统推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城市群规划 城市空间结构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数据开放对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城市的证据
13
作者 吕一清 杨磊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6-76,共11页
公共数据开放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实现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以我国城市是否上线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为准自然实验,以2006~2023年280个城市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公共数据开放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实现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以我国城市是否上线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为准自然实验,以2006~2023年280个城市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公共数据开放能否提升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能显著提升城市能源利用效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公共数据开放能够通过促进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提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进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资源型、高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高创新创业能力的城市开展试点政策对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作用更显著。本文研究结论对相关部门制定公共数据开放、绿色技术创新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等城市能源效率提升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据开放 能源利用效率 绿色技术创新 能源消费结构 非资源型城市 数字经济 创新创业能力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商示范城市试点政策赋能包容性增长: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陈华 刘怡嘉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9,共10页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经济增长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基于此,各级政府相继出台诸多旨在鼓励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举措。然而,电商示范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是否能够成为驱动包容性增长的制度保障值得探究。基...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经济增长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基于此,各级政府相继出台诸多旨在鼓励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举措。然而,电商示范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是否能够成为驱动包容性增长的制度保障值得探究。基于2009—2021年间284个城市面板数据,并结合淘宝村等相关数据,将设立“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这一举措视作准自然实验,通过对比68个试点城市与216个非试点城市的相关情况,深入考察导向性政策对包容性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电商示范城市试点政策借助推动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助力产业结构实现升级以及促进技术创新等路径,切实且有效地推动了包容性增长;且这种影响会因城市资源禀赋及政府支持力度产生异质性。试点政策的促进效应因地而异,受当地政府配套政策的影响显著,地方配套政策力度越大,试点政策促进包容性增长的效果越好,这也是分析结果所蕴含的最为关键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商示范城市 政策效应 包容性增长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消费、地区创新与流通业韧性——基于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15
作者 严贝 闫婷婷 +1 位作者 耿菲 李雪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2-135,共4页
本文基于2011-2022年我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以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深入分析了数字消费对流通业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消费对我国流通业韧性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介效应检验... 本文基于2011-2022年我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以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深入分析了数字消费对流通业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消费对我国流通业韧性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地区创新水平在数字消费与流通业韧性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即数字消费通过提升地区的创新能力,进而增强流通业韧性。此外异质性检验表明,一线和二线城市数字消费对流通业韧性的提升作用显著高于其他城市。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消费 地区创新 流通业韧性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中介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制造与企业ESG表现——基于绿色工厂评定的证据
16
作者 杜然 刘柯 方齐云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61,共9页
绿色制造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基于2012~2023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绿色制造体系下的绿色工厂评定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 绿色制造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基于2012~2023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绿色制造体系下的绿色工厂评定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获评绿色工厂有利于提升自身的ESG表现。机制分析表明,绿色工厂评定政策能通过加快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两个渠道促进企业ESG表现。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媒体关注度较高的企业、非重污染行业以及东部地区,绿色工厂评定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强。此外,绿色工厂评定政策可以提高企业经济绩效,实现减排增效,且对上下游企业存在溢出效应,从而发挥示范企业的标杆作用。本文研究为企业如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制造 绿色工厂评定政策 ESG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绿色低碳转型 减排增效 融资约束 企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对农地利用低碳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17
作者 公茂刚 韩方营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7-138,共12页
研究目的:基于2006—2022年中国25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准自然实验,检验绿色金融对农地利用低碳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事件研究法。研究结果:(1)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 研究目的:基于2006—2022年中国25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准自然实验,检验绿色金融对农地利用低碳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事件研究法。研究结果:(1)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代表的绿色金融显著促进了农地利用低碳化转型。(2)绿色金融的农地利用低碳化转型效应在环境治理压力较小、非资源型城市和非粮食主产区中表现更好。(3)绿色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推动农地利用低碳化转型。研究结论:绿色金融对农地利用低碳化转型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应因地制宜、稳步扩大绿色金融试点范围,将绿色金融与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协同推进,多维度优化绿色金融支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利用低碳化转型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绿色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商务发展能否提升城市创业活力?——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晓波 何昌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84,共18页
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升城市创业活力的重要源泉。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城市-企业创业生态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系统研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对创业活力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 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升城市创业活力的重要源泉。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城市-企业创业生态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系统研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对创业活力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了城市创业活力提升,且该提升效应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和产业导向,在东部地区、高行政等级城市、第三产业以及非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分析表明,在城市层面,电子商务发展通过促进人才集聚、吸引风险投资和推动技术创新提升城市创业活力;在企业层面,电子商务发展能够发挥交易成本节约效应、融资约束缓解效应提升城市创业活力。经济后果分析表明,电子商务发展的创业效应能够有效地转化为就业创造效应。研究结论明确了电子商务发展的创业效应,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政策实施以及实现稳就业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创业活力 电子商务 创业生态系统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数据平台开放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来自市级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的准自然实验
19
作者 李佳昌 章力丹 蔡晓燕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3,共11页
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和切实防范财政风险的关键环节,事关政府职能履行与国家财政安全。本文基于市级政府公共数据平台上线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公共数据平台开放对地方财政... 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和切实防范财政风险的关键环节,事关政府职能履行与国家财政安全。本文基于市级政府公共数据平台上线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公共数据平台开放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平台开放能够有效增强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机制分析表明公共数据平台开放可通过提高地方政府财政自给率、财政支出效率和缓解政府债务压力增强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效果呈梯度差异:公共数据平台开放在地理区位维度上对中西部地区财政可持续性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在债务负担维度上对高负债区域展现出显著的财政可持续性提升效应,在治理效能维度上能够有效提高政府效率和低水平地区的财政可持续性。据此,提出以增强地方财政可持续性为目标加快推动公共数据平台开放建设、以公共数据平台开放为导向推动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以政策实施效果差异为维度发挥公共数据平台开放辐射作用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据平台开放 地方财政可持续性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政策、创新要素集聚与产业链韧性——来自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20
作者 李晓龙 张子怡 郑强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科技金融作为推动产业链韧性提升的重要引擎,其政策实践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5—2021年中国277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科技金融政策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 科技金融作为推动产业链韧性提升的重要引擎,其政策实践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5—2021年中国277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科技金融政策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政策显著提升了产业链韧性。机制分析表明,科技金融政策通过促进创新资本要素和创新人才要素向试点地区集聚,有效提升了产业链韧性。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城市、规模较大城市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中,科技金融政策对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科技金融政策不仅提升了试点地区的产业链韧性,还对地理邻近和经济邻近地区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政策 产业链韧性 创新要素集聚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准自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