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冀北红旗营杂岩多期变质作用:古元古代俯冲/碰撞—晚古生代伸展—早中生代挤压的记录 被引量:1
1
作者 魏春景 赵亚男 初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10,共16页
冀北红旗营杂岩记录了从古元古代到早中生代多期构造-热事件,并可能存在支持古元古代洋壳俯冲的关键证据,但是对其形成时代、变质演化历史和大地构造属性等众说纷纭。本文以总结红旗营杂岩变质作用和年代学研究为基础,探讨其复杂的多期... 冀北红旗营杂岩记录了从古元古代到早中生代多期构造-热事件,并可能存在支持古元古代洋壳俯冲的关键证据,但是对其形成时代、变质演化历史和大地构造属性等众说纷纭。本文以总结红旗营杂岩变质作用和年代学研究为基础,探讨其复杂的多期构造演化过程。红旗营杂岩包括表壳岩、赤城混杂岩和正片麻岩三个岩石-构造单元。正片麻岩以古元古代(1.87~1.82 Ga)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为主,出现少量新太古代(2.55~2.53 Ga)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片麻岩。赤城混杂岩为典型蛇绿混杂岩,由退变榴辉岩(斜长角闪岩)和橄榄岩块体以及变质沉积岩组成,形成时代可能>1.88 Ga。表壳岩主要包括不同变质程度的碳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少量火山岩,可能形成于2.1~2.0 Ga。综合分析赤城混杂岩中的退变榴辉岩、斜长角闪岩和凤山地区含十字石石榴云母片岩的变质作用演化,可划分出5期变质作用。第一期变质作用(M1)存在于凤山地区的云母片岩中,为中压型,顺时针型p-T轨迹,峰期变质条件为1.0~1.1 GPa/>780℃,变质时间为约1.95 Ga。第二期变质作用(M2)见于退变榴辉岩中,顺时针型p-T轨迹,包括升温升压至峰期和峰后等温降压演化阶段,峰期p-T条件为>2.2 GPa/约750℃,地热梯度约为9℃/km。尽管退变榴辉岩中多数锆石限定晚古生代变质年龄,但榴辉岩相变质作用时间应>1.88 Ga。第三期变质作用(M3)出现于凤山地区的云母片岩中,以含十字石组合叠加在M1高级变质组合为特征,顺时针型p-T轨迹,峰期变质条件为0.6~0.7 GPa/610~630℃,变质年龄约为1.88 Ga。第四期变质作用(M4)出现于赤城混杂岩的斜长角闪岩中,由早期榴辉岩组合叠加变质形成,显示“大于号”形p-T轨迹,包括峰前减压升温和峰期后减压冷却变质过程,峰期p-T条件为0.5~0.7 GPa/780~830℃,地热梯度约为35℃/km(低压型),变质时间为晚古生代(354~289 Ma),并伴随广泛深熔作用。第五期变质作用(M5)以局部叠加绿片岩相组合为特征,为顺时针型p-T轨迹,推测变质作用时间为255~234 Ma。M1中压型变质作用与在华北克拉通西部2.0~1.95 Ga发生的碰撞造山事件有关;M2高压型变质作用与沿华北克拉通北缘1.95~1.88 Ga期间发生的洋壳俯冲有关,是支持现在样式板块构造启动的有力证据之一;M3中压型变质作用指示在华北克拉通北缘于1.88~1.83 Ga期间发生的另一次碰撞造山事件;M4低压型变质作用为晚古生代华北克拉通北缘区域伸展所致;M5低温型变质作用与沿索伦缝合带发生的碰撞闭合事件有关。可见,红旗营杂岩5期变质作用记录了古元古代碰撞-俯冲-碰撞、晚古生代伸展和早中生代挤压的复杂构造过程。红旗营杂岩在经历古元古代俯冲-碰撞事件之后位于不同地壳深度。西部红旗营表壳岩和赤城混杂岩位于中-下地壳层次,其中锆石记录了1.72~1.66 Ga、约450 Ma、354~289 Ma和255~234 Ma等多期热事件;而东部凤山地区表壳岩则位于中-上地壳,缺少后期热事件的锆石和独居石年龄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期变质作用 古元古代混杂岩 红旗营杂岩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苍山-哀牢山杂岩带多期变质作用:嘎洒地区变沉积岩锆石微量元素与U-Pb年代学制约 被引量:5
2
作者 冀磊 刘福来 +4 位作者 王舫 蔡佳 王伟 田忠华 刘利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05-621,共17页
点苍山-哀牢山杂岩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为云南三江地区一条重要的造山带,由扬子板块和印支板块于晚二叠世-中晚三叠世碰撞拼合而成。杂岩带主要由各类副片麻岩、片岩、石英岩、大理岩和斜长角闪岩构成,岩石发育强烈糜棱岩化和深熔作... 点苍山-哀牢山杂岩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为云南三江地区一条重要的造山带,由扬子板块和印支板块于晚二叠世-中晚三叠世碰撞拼合而成。杂岩带主要由各类副片麻岩、片岩、石英岩、大理岩和斜长角闪岩构成,岩石发育强烈糜棱岩化和深熔作用。本文选取哀牢山北段新平嘎洒地区变沉积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变沉积岩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微量元素、矿物包裹体组合、表面形态和U-Pb年龄的综合研究,揭示出嘎洒地区哀牢山杂岩经历了两期变质事件:其中,含石榴子石斜长二云母片岩中30颗变质锆石获得了较为一致的206Pb/238U年龄215±6Ma^227±5Ma,加权平均年龄为222.3±1.2Ma(n=30,MSWD=0.27),这些锆石具有浑圆状或椭圆状形态、较为均匀的阴极发光图像、平坦的HREE配分模式((Lu/Gd)N=0.73~4.08)和弱的负Eu异常,这些特征与典型的高级变质岩中变质锆石相似,而锆石的Th/U比值较为分散为0.06~0.84,平均值为0.45,可能与变质过程中富Th矿物独居石分解有关。变质年龄与杂岩带中点苍山和元阳地区变质岩中、晚三叠世变质年龄极为吻合,指示这期变质事件与中-晚三叠世古特提斯洋闭合-造山有关,标志着点苍山-哀牢山杂岩带为三江地区一条重要的古缝合线。此外,嘎洒地区夕线石榴黑云二长片麻岩的岩相学特征显示,岩石经历了石榴子石的转熔作用,除两颗锆石年龄为35.4Ma外,28颗锆石(增生边)给出了误差范围内较为一致的206Pb/238U年龄(27.3±0.5Ma^31.9±0.5Ma),加权平均年龄为29.4±0.53Ma(n=28,MSWD=2.0)。这些锆石的增生边中的矿物包裹体组合为夕线石+钾长石+黑云母+石英+独居石,且具有较低的Th/U比值(0.01~0.1),平坦的重稀土(HREE)配分模式((Lu/Gd)N=0.45~7.59)和中等程度的负Eu异常,这些特征指示该类锆石为典型的变质锆石。变质年龄与新生代红河-哀牢山剪切带内大量发现的同剪切岩浆岩、变质岩的年龄较为一致,指示这期年轻的变质事件与岩石圈尺度大规模剪切运动有关。此外,两类变沉积岩中6颗继承性碎屑锆石的年龄分布范围为528~783Ma,这些锆石具有锥形的锆石形态,清晰的振荡环带,表面发育蚀痕和凹坑,较高的Th/U比(>0.1),陡倾的HREE配分曲线,表明这些锆石为经过剥蚀-搬运-沉积的岩浆锆石,具有继承性碎屑锆石的特征,说明哀牢山杂岩变沉积岩中至少应包含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的沉积物源,指示研究区哀牢山杂岩带部分岩石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扬子结晶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杂岩带 多期变质作用 U-PB定年 锆石微量 嘎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期变质作用、多相变质作用与变质作用p-T-t轨迹 被引量:4
3
作者 于振清 李艳霞 肖玲玲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9-194,共6页
多期变质作用是指地质体经历过不止一次变质事件的变质过程。在某一期变质作用中,仅出现过一个温度(或压力)极值的过程称为单相变质作用,出现过不止一个温度(或压力)极值的变质过程则属于多相变质作用。研究变质作用,首要的工作是要正... 多期变质作用是指地质体经历过不止一次变质事件的变质过程。在某一期变质作用中,仅出现过一个温度(或压力)极值的过程称为单相变质作用,出现过不止一个温度(或压力)极值的变质过程则属于多相变质作用。研究变质作用,首要的工作是要正确区分不同期的变质作用,不过目前还缺少足够多的准则。但是,岩石中所保留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不同的变质事件,必然属于不同期的变质作用。准确恢复变质作用p-T-t轨迹,须根据变质反应结构准确划分各变质期次,利用矿物温度计、压力计、变质相图等估算变质条件,根据矿物原位测年确定变质作用某个阶段的地质时间。这三方面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相关理论及方法都有待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作用P-T-T轨迹 多相变质作用 多期变质作用 热力学 原位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秦岭多期变质作用和形变史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秋生 朱国林 +1 位作者 朱永正 鄢永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77年第3期6-35,105-108,共34页
区域变质作用是指在压力和温度区域性升高的影响下,原有固体岩石受到改造时的成岩作用。任何一种变质作用都可视之为温度、压力、组份活动性(简称t,p,c)三个强度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压力又可分为静水压力,蒸气压力及单向压力三种。由... 区域变质作用是指在压力和温度区域性升高的影响下,原有固体岩石受到改造时的成岩作用。任何一种变质作用都可视之为温度、压力、组份活动性(简称t,p,c)三个强度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压力又可分为静水压力,蒸气压力及单向压力三种。由于这五个因素的不同作用,就产生了性质完全不同的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期变质作用 东秦岭 区域变质作用 火山作用 石英脉 成岩作用 石英岩 碳酸盐矿物 宽坪群 绿片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质岩岩石学研究——第七讲 多期变质和变形作用
5
作者 卢良兆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7年第2期231-238,241-244,共12页
一、多期变质作用的概念 近年研究发现某些地壳长期活动带巾,曾发生过多次变质作用。每次变质作用出现于一定地质时代,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具有一定的特征,由其开始到结束这一全过程,有人称为一个变质事件(metamorphic event)。如我国... 一、多期变质作用的概念 近年研究发现某些地壳长期活动带巾,曾发生过多次变质作用。每次变质作用出现于一定地质时代,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具有一定的特征,由其开始到结束这一全过程,有人称为一个变质事件(metamorphic event)。如我国的祁连和秦岭活动带内,断续16亿年间,出现三次主要的变质事件。第一次发生于中—晚元古代(1300—700Ma),秦岭至豫、鄂地区的北带主要为中压相系的低—中温递增变质作用,南带则为低温绿片岩相及蓝闪绿片岩相变质;第二次发生于加里东期(440—39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期变质作用 变质岩系 中压相系 绿片岩相 变质事件 metamorphic 加里东期 晚元古代 矿物组合 角闪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地体东南部变质岩的成因与中-新生代造山作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董昕 张泽明 +5 位作者 刘峰 王伟 于飞 林彦蒿 姜洪颖 贺振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65-1784,共20页
本文对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东南部林芝地区分布的变质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这套岩石在中-新生代经历三期变质作用,形成了三个变质带,它们是:(1)米林变质带,经历了高温中压麻粒岩相峰期变质作用和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峰期麻... 本文对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东南部林芝地区分布的变质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这套岩石在中-新生代经历三期变质作用,形成了三个变质带,它们是:(1)米林变质带,经历了高温中压麻粒岩相峰期变质作用和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峰期麻粒岩相的变质作用温、压条件为830~900℃和0.9~1.3GPa,变质时代为90~80Ma的晚白垩世;(2)八一变质带,经历了低压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温、压条件为625~679℃,0.4~0.55GPa,变质作用时间为55~50Ma的始新世;(3)布久变质带,经历中压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温、压条件为615~663℃和0.5~0.8GPa,变质作用时间为32~26Ma的渐新世。研究表明,拉萨地体东南部的中高级变质岩系的原岩主要由形成在晚古生代的沉积岩和古生代-新生代的岩浆岩组成,变质沉积岩的物质源区具有格林威尔和泛非造山作用的构造热事件记录,表明拉萨地体具有冈瓦纳大陆的构造亲缘性。我们认为,拉萨地体东南部的晚白垩世高温中压变质作用发生在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向拉萨地体之下俯冲所导致的安第斯型造山作用过程中,始新世的低压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发生在印度与欧亚碰撞和深俯冲的新特提斯洋壳断离过程中,而渐新世的中压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发生在印度大陆向欧亚大陆之下的持续俯冲,地壳加厚过程中。因此,拉萨地体东南部的高级变质岩揭示了俯冲/碰撞复合造山带上盘中、下地壳的组成与构造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体 高级变质 多期变质作用 中-新生代 复合造山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清原地体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两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崔润泽 魏春景 段站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57-2278,共22页
对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的构造模式有多种不同认识,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变质作用研究。本文选取了辽北清原地区中性麻粒岩、石榴方辉石岩和变质基性岩墙,开展系统的岩相学观察、矿物化学分析、相平衡模拟和锆石-独居定年研究,以阐... 对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的构造模式有多种不同认识,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变质作用研究。本文选取了辽北清原地区中性麻粒岩、石榴方辉石岩和变质基性岩墙,开展系统的岩相学观察、矿物化学分析、相平衡模拟和锆石-独居定年研究,以阐明其变质演化过程和大地构造意义。中性麻粒岩和石榴方辉石岩均发育两期麻粒岩相组合。中性麻粒岩第一期斜长石发育复杂成份环带,从核到幔部其钙长石含量(X_(An))降低,然后再向边部升高;石榴方辉石岩中第一期石榴石与斜方辉石互相包裹。第一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P-T轨迹为逆时针型,包含峰期前升压至峰期和峰后降温降压至固相线两个变质阶段。依据两个样品中观测的峰期矿物组合在P-T视剖面图中的稳定范围,并结合斜长石幔部成份,确定峰期温压条件为1.0~1.2GPa/890~1000℃。石榴方辉石岩在峰前升压过程,斜方辉石转变为石榴石,形成石榴石包裹斜方辉石的结构;在峰后降温降压过程中,石榴石又转变为斜方辉石,导斜方辉石包裹石榴石。中性麻粒岩和石榴方辉石岩的第二期组合以形成石榴石+石英和黑云母+石英±单斜辉石±钾长石后成合晶和冠状体为特征。变质基性岩墙只发育第二期矿物组合,为高压麻粒岩组合,其P-T轨迹为顺时针型。根据变质斜长石中最小X_(An),角闪石中最大Ti含量和石榴石幔部最高镁铝榴石含量等值线,确定峰期温压条件为~1.15GPa/830℃。锆石定年表明第一期高温-超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峰后冷却时间为2.49~2.48Ga,第二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时间为~1.83Ga,独居石定年获得峰后退变质年龄为~1.75Ga。结合其他区域地质特征,本文认为第一期高温-超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受太古宙特有的垂直沉落构造控制,第二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与沿华北克拉通北缘发生的碰撞造山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期麻粒岩变质作用 锆石-独居石年代学 新太古代-古元古代 沉落构造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前寒武纪铀矿床工业铀矿物的研究
8
作者 范军 任坤才 国家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2年第S1期155-164,172,共11页
前寒武纪铀矿床形成年代老,经历了多期变质作用,在铀矿物学上具有不同的特征。本文以几个有代表意义的铀矿床为研究对象,从铀矿物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化学组分、晶体结构及热力学等几方面来阐明不同类型的铀矿物特点,从而为解决矿床成... 前寒武纪铀矿床形成年代老,经历了多期变质作用,在铀矿物学上具有不同的特征。本文以几个有代表意义的铀矿床为研究对象,从铀矿物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化学组分、晶体结构及热力学等几方面来阐明不同类型的铀矿物特点,从而为解决矿床成因问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物 铀矿床 沥青铀矿 前寒武纪 晶质铀矿 含氧系数 多期变质作用 矿床成因 铀矿化 形成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地质研究动态
9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77年第1期8-,共1页
地勘系东秦岭队师生,在河南、陕西地区进行了四年生产、教学、科研工作,最近提交出“东秦岭北坡前寒武系宽坪、陶湾群地质及其成矿”专题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对东秦岭北坡地区,“宽坪组”、“陶湾组”地层进行了详细划分,岩石定名,特别... 地勘系东秦岭队师生,在河南、陕西地区进行了四年生产、教学、科研工作,最近提交出“东秦岭北坡前寒武系宽坪、陶湾群地质及其成矿”专题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对东秦岭北坡地区,“宽坪组”、“陶湾组”地层进行了详细划分,岩石定名,特别是多期形变、多期变质作用和古火山成矿规律进行了较认真的总结,对本区成矿预测提出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期变质作用 前寒武系 成矿规律 成矿预测 陶湾 专题报告 陕西地区 火山作用 区域变质 组合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蓝石在东秦岭的发现
10
作者 陈曼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79年第2期126-127,共2页
天蓝石[(Mg·Fe+2)Al2(PO4)2(OH)2]的名称源于阿拉伯字,其原意为天堂的意思(另一说为该矿物的颜色如天空的蓝色一般)。天蓝石在美国、苏联、马达加斯加岛和澳大利亚等地都有发现,但此次东秦岭地区的发现,在我国实属罕见。 本... 天蓝石[(Mg·Fe+2)Al2(PO4)2(OH)2]的名称源于阿拉伯字,其原意为天堂的意思(另一说为该矿物的颜色如天空的蓝色一般)。天蓝石在美国、苏联、马达加斯加岛和澳大利亚等地都有发现,但此次东秦岭地区的发现,在我国实属罕见。 本文研究的天蓝石产于陕西省商县秦岭顶、东峡口一带,含天蓝石的蓝晶石石英片岩属下震旦宽坪群,但蓝晶石是在加里东期(u 20m·y·)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下产生的,地质产状层次片岩带——蓝晶石带(见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77年第三期“东秦岭多期变质作用和形变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蓝石 东秦岭 多期变质作用 宽坪群 蓝晶石 加里东期 长春地质学院 马达加斯加岛 动力变质作用 东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